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左”、“右”本义指方位名,属相对方位概念,其方位的确定随主体与视点的移动而变化,如:面向南测西为右,东为左。地理上以“东为左、西为右”(《尚书》孔传)。东、西属于绝对方位概念,其方位的确定不因视点的移动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演进,人们对“左”、“右”方位概念认识不断深化,使之逐渐成为一种具有含义丰富的礼制文化。在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中已显示出特殊的功用。在尊卑等级制度相当严格的中国古代社会中,用“左”、“右”的方位概念来区分贵贱、尊卑之身份,并赋予的文化内涵,并将其引申、潜化,视为一种精…  相似文献   

2.
“东南”是一个方位名词,在我国历史上又指一定的地理和行政区域。据考,中国上古人民开始是持二维方位观,凡地理言南者,皆可与东通,东与南在一地理概念中。西周以后人们的地理方位概念已由四方位发展为五方位。因为中国上古文明中心都在黄河中游一带,中原地区人民认为自己的国家居于天下之中,故有“中国”、“中州”、“中原”、“齐州”、“冀州”之称,那么在中原东南方向的地土,当然就要被冠以“东南”二字了。 史书中最早用“东南”表示上述地理概念的是《周礼·职方氏》。其云:“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其利金、锡、竹、箭,其  相似文献   

3.
杨韵 《神州》2013,(35):35-36
汉字“东、西、南、北”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仅表示方位,同时附带了汉民族文化的特色,早在商代甲骨文时期,这四个字已经作为方位之用,因而其字形原型往往难以考证。“南”在中国文化与民俗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分析“南”的文化原型和字形原型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自古以来的“南”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4.
《湖南文史》2013,(9):33-33
“左”和“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相异的地方,比如,通常情况下,人的左右手灵活程度大不相同:右手灵活机巧,适于从事担当多种任务;而左手较为笨拙,具有很多不便之处。古人早已注意到这一现象,考虑到“右”方便,而“左”不便的因素,于是古人就用“右”来表示帮助、偏袒。  相似文献   

5.
“左”右错误的干扰和影响,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在今天,既存在否定四项基本原则,资产阶级自由化“右”的干扰,又存在着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改革开放的“左”的僵化思想干扰。为了坚持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思想理论上及时排除“左”右干扰,尤其“左”的干扰,特写此文,以示浅见。长期以来,在反倾向的斗争中存在着“‘左’比右好”的思想和论调。认为“左”是方法问题,右是立场问题;“左”是好心要革命,右是存心反革命;  相似文献   

6.
古文献中有所谓“殷人尚右”一说,证之以殷墟甲骨卜辞,洵非虚语。卜辞中,军事武装编制往往以“右、中、左”为序,或先“右”后“左”而言;卜辞中“左”“右”二字并列的辞例,往往作“右左”而非“左右”,这与西周金文和文献中只称“左右”的情况迥异;卜辞反映的商代占卜制度,也多有以“右卜”为重为用的倾向;卜辞中有“右宗”一词,为隆重祭祀早期先公而祈求降雨的特殊宗庙,在商代宗庙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体现在商代官制中,卜辞隆重祭祀“右相”伊尹,其地位明显高于“左相”仲虺,“右尹”、“右保”、“右史”等官职屡见而左官杳然;卜辞中有“大学”、“右学”而不见“小学”与“左学”,也可证文献中大学称“右学”、小学称“左学”的贵右贱左观念等等。  相似文献   

7.
<正> 中华书局标点本《汉书》卷二八《地理志》有3处标点断句错误。第1529页第6行荆及衡阳惟荆州按此句为《禹贡》语。颜师古注:“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也。”是说“荆”指荆山,“衡”指“衡山”,“衡阳”即衡山之阳,仅指方位,而非实限地名(不过颜氏把衡山定在荆州之南,乃是因袭了班固将《禹贡》衡山定在湘南的错误,其实在汉武帝  相似文献   

8.
在汉代画像中,最常见的布局是“对举”,即构图两相对应地布置。如:日神与月神、伏羲与女娲、天禄与辟邪、青龙与白虎的对举等。这种布置方式有的是因两个构图中心的需要、有的是方位的原因等,更多的则带有哲学寓意——阴与阳的统合等,这些问题已有不少学进行过研究。为便于进行这篇章下面的探讨,我们将这种“对举”现象姑称为汉画中的“二”。  相似文献   

9.
“咊”与“和”这两个字,都是以禾苗的“禾”为主干,仅仅是“口”的位置摆放不同: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在右的是现在的一个常用字,大家一见就认识。如“口”在左。恐怕认识的人就很少了。  相似文献   

10.
正在传统的华夏衣冠体系里,"交领右祍"是一个很主要的特征。"交领"指领口相叠交,而"右祍"则是指衣服的左领要压着右领。这一讲究主要来自阴阳五行学说,我们的祖先认为左代表阳,右代表阴,这种观念体现在衣冠上便是人活着穿的衣服要阳上阴下(左压右),待人死后所穿的衣服便是阴上阳下(右压左),称为"左祍"。然而,尽管传  相似文献   

11.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在19世纪后半叶经历了一次“右转弯”,即从“左翼”民族主义向“右翼”民族主义过渡。事实上,这种过渡不在于“左翼”民族主义的急流勇退和“右翼”民族主义的狂飙突进,而在于“左”、“右”两翼先后垄断民族主义话语。在这一蜕变过程中,“左”、“右”两翼都保留了各自的民族主义传统,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实现了“神圣联合”。  相似文献   

12.
战国至西汉时期“夜郎”的地理方位,是在关于夜郎的讨论中,争论得最热烈的问题之一。论者多以《史记》中“夜郎者,临牂牁江”,“浮船牂牁江”的记载为主要依据,从夜郎与牂牁江在地理位置上的关系,推断夜郎的地理方位。由于除《史记》而外,如《汉书·地理志》(《汉书·西南夷传》系抄《史记·西南  相似文献   

13.
左和右在人类历史上本来如同上下、前后一样,只是表示方位概念的单词。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人们又赋予左和右以褒贬的新含义。如以右为尊,以左为卑,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以后,在资产阶级国家中,代表守旧、保守势力的一派议员开会时常常坐在议席的右边位置上;代表进步、革命势力的一派议员开会时常常坐在议席的左边位置上。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于是人们就称前者为右派,即守旧、保守派;后者为左派,即进步、革命派。于是,左和右成了表示政治的概念之一。目前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左”、右错误倾向,反“左”反右两条战线斗争概念的由来众说不一。有的说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无产阶级政党史上“逐渐形成了一个概念,叫做‘两条战线斗争’”。也有说“我们党在长时期的斗争中,形成了一个科学概念,叫做‘两条战线斗争’”。还有  相似文献   

14.
李海俏 《文博》2006,(1):54-55
过去,对汉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 在陕北南部设立之圜阳县治方位的一般提法是在神木境内秃尾河下游。对此诸家曾多次提出疑义。吴镇烽先生在其所著《陕西地理沿革》一书中表明,他对圜阳县属所在地的解释沿用旧说,“把秃尾河定为圜河”。之后,他又提出了“今绥德无定河以东、黄河以西应为圜阳县地,”“无定河当为古圜河”的推断,这是因为吴先生见到了1957年  相似文献   

15.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正确认识与纠正“左”右错误倾向,使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路线未受干扰。邓小平正确认识与纠正“左”右错误倾向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9年政治风波发生之前的反“左”为主、反“左”防右阶段。邓小平在1978年12月13日党中央工作  相似文献   

16.
出土文献所见秦代南郡众多"阴"地,或以国为名,或以地理方位命名。其中,周家台秦简之"路阴"与岳麓秦简之"阴娶(聚)"相距不远,是楚灭阴国所设"阴路"之遗留,北大简"阴城"与"阴娶"无涉。白起拔郢后秦对故楚地的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较大调整。孱陵属秦南郡的事实也提醒我们重新认识南郡南部边界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镜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梳妆用具。远古先民以盘之类的容器盛水当做镜子照其像,古代称“鉴”或“照子”,后来才叫“镜”,取其能照影像而名。《释名》所谓:“镜,景也,言有光景也”。镜在古诗文中又叫“菱花”。  相似文献   

18.
坎离水火与阴阳徐传武八卦中的“坎”、“离”二卦,分别取象为水火。据《周易·系辞传上》:“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坎卦卦画作,一阳而二阴,《说卦传》又曰:“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知坎卦当为八经卦中的阳卦之一;而离卦卦画作,二阳一阴,《说卦传》又曰:...  相似文献   

19.
《汉书·地理志》(以下简称《汉志》)卷二十八上,弘农郡卢氏县(今河南省卢氏县)下载:“熊耳山在东,…又有育水(今白河),南至顺阳入沔(今汉江),又有洱水,东南至鲁阳,亦入沔,皆过郡二,行六百里。”这里班氏的记载认为洱水和育水均为过郡二,行六百里,独立入汉江之河流。对此历来争议颇大。一是洱水与育水合流说。如清·钱坫、徐松《新校注地理志集释》(《二十五史补编》(一),中华书局1955年版)认为:“洱水盖合育水而入汉水,本互受通称之例。”二是洱水为今镇平县之潦河说。如清·陈澧《汉志水道图说》(同上)认为:“洱水,今河南镇平县之潦河,南…  相似文献   

20.
一、“襄阴”圜钱 几年前见到一枚战国圜钱,钱径26、孔径10mm,重6.2克(图1)。因其上文字比较特别,当时仅一见,曾旋读为“襄二甾”,判定为战国晚期赵国圜钱。近期见到两枚与几年前见到的那一枚大小、铭文基本相同的圜钱,一枚重3.5克(图2),一枚重4.2克(图3,“襄”字下部笔画很浅),文字清晰可辨,当释读为“襄阴二”。尤其是“阴”字,从阜从金,比较清楚。相互比较,知前次见到的那一枚“”是将“阜”形右旁三笔与“金”内三横合书。因此, “襄二甾”应为“襄阴二“之误释,在此予以更正。 小方足布中有“襄阴”,襄字从土,写法与圜钱有别,重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