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出席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表彰会时,得到《新文化史料》1998·2期一本。我阅读了其中每一篇文章,受到很大教益,也引起许多回忆。陈播同志所写《战斗剧社在解放战争时期纪事[上]》一文中附带介绍了“晋绥军区平剧院”。我认为基本与历史相符,但有不完全和...  相似文献   

2.
晋绥边区人民剧社,组建于1948年的八九月间.它是由绥蒙剧社、七月剧社的留守处和晋绥二中业余剧团兼并而成的.共分两个队,一队是演出历史剧,以传统剧目为主,二队是演出现代剧目,以歌舞为主.它在晋绥根据地虽仅一年多的历史,但在人民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战斗剧社在解放战争时期纪事[下]———从参加土改、前线作战到创作演出《刘胡兰》等多部佳作□陈播[七]参加荔北战役当我们从黄河禹门口西渡,来到新解放的河西重镇韩城。在这里见到了久别的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同志,他告知我们,前方部队早就盼望能看到...  相似文献   

4.
石耘 《文史精华》2011,(10):49-53
刘胡兰(1932-1947),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人。1945年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预备党员。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积极配合武工队将云周西村反动村长石佩怀处死。阎锡山所部国民党军队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遂被敌人捕去。因为拒绝投降,刘最后被敌人用铡刀铡死,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毛泽东当年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相似文献   

5.
战斗剧社在解放战争时期纪事[上]———从参加土改、作战到创作演出《刘胡兰》等多部佳作□陈播[一]序言战斗剧社诞生于大革命时期,1926年夏天,周恩来派出周逸群率领的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队,到第九军第一所(贺龙所辖的部队)进行文艺宣传工作。随后周逸群...  相似文献   

6.
《沧桑》2007,(1)
本刊讯2007年1月12日是刘胡兰同志英勇就义六十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刘胡兰同志的英勇事迹,三晋文化研究会于1月9日举办了以时代呼唤刘胡兰精神为主题的刘胡兰英勇就义六十周年座谈会。原山西省人大副主任、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玉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鲁艺”院长的周扬同志在评价贺龙的部队时,曾满怀激情地说:“过去听说贺龙同志领导的部队有三好:仗打得好,球打得好,戏演得好。现在报上常载着你们打胜仗的消息,又看到你们的‘战斗篮球队’在延安所向无敌,再看到你们剧社的演出,真是名不虚传的‘三好部队’  相似文献   

8.
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后和解放战争的初期,我是在山西省兴县城关一完小任小学教员。1947年6月,晋绥解放区遭到特大旱灾,又由于正在深入进行的土地改革,一完小奉命停办。后经校长黄文若同志的介绍,我前去晋绥军区卫生部工作。开始留在政治处当文化教员,给通讯班的战士读报纸、办黑板报,还给制药股的工人上几节数学课。以后调到卫直管理科当文书,抄写花名册,填写表格,写点简单的文书报告。  相似文献   

9.
1945年抗战胜利后,我与骆文、程云、李劫夫、海默在内的十多位延安鲁艺文艺骨干赶赴东北开辟新区。途经热河(今承德)时,适逢冀东十四分区宣传队改编为胜利剧社,人员不够,需要大量补充。延安鲁艺的早期领导人、时任中共东北局冀察热辽分局组织部长兼宣传部长的赵毅敏同志便将我们给“扣留”了下来,加入了刚成立不久的胜利剧社。  相似文献   

10.
辛文 《纵横》2014,(6):35-36
我第一次见李井泉同志是在山西临汾。当时他任晋绥分局书记兼党校校长,来党校讲过课,我那时在党校担任教员。他的江西口音很重,不留神还听不大懂。解放军南下时,我随部队到了四川,先是在西康省工作,后来川、康合并,我就来到成都,长期在省计委工作。  相似文献   

11.
很久以前,我就认识了林枫同志。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从晋西南到晋西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我都在他领导的地区做新闻工作。那时他先后担任过的职务是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部长兼山西省委书记、晋西南和晋西区党委书记、晋绥分局代理书记。解放战争期间,他从晋绥解放区率领一批干部到达祖国东北边陲重镇哈尔滨。新中国成立后,林枫先后担任过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兼国务院业余教育委员会主任、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校长等职,从1959年3月起又是中共中央文化教育小组成员,长期主管教育工作。1957年秋我…  相似文献   

12.
七月剧社的前身———八路军一一五师晋西留守处宣传队,实际是中国共产党晋西南区党委的文艺宣传队。1939年7月1日建成为七月剧团后,同年12月国民党发动全国第一次反共高潮时,山西土皇帝阎锡山发动了对革命的进步的坚持抗日战争的势力的进攻,七月剧团随军转战到晋西北地区,受中共晋西区党委(当时书记为林枫,宣传部长为张稼夫)直接领导。1942年11月,晋西区党委改名为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其所属七月剧团也更名为七月剧社。虽然晋西北地区为山区,地瘠民贫,文化落后,但其地理位置很重要:一过黄河就是陕甘宁边区,是当…  相似文献   

13.
《文史春秋》2005,(7):51-52
彭德怀“伸手要权”1947年初,彭德怀到延安王家坪的窑洞会见毛泽东,提出:“贺龙同志忙于晋绥事务,远离延安,陕北现有的几个旅,加上后勤部队也就2万多人,是否由我先来指挥一下?”停了停,他又补充:“等贺龙同志返回延安,仍由他来指挥。”  相似文献   

14.
1946年夏,晋绥军区机要训练班学习的30多名青年来到延安杨家岭。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成正荣)被分配到中央书记处特别会计科工作。当时负责特会科的赖祖烈同志到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特会科暂由曾三同志负责。  相似文献   

15.
牢记您的亲切教导———怀念彭真同志□张学新1987年彭真同志会见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在京部分同志(陈明提供)“发扬解放区文艺革命传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四化服务。”这是十年前彭真同志为群众剧社成立50周年的题词。彭真同志离开我们了!望着那刚劲有力的墨迹,他...  相似文献   

16.
王树森 《文史月刊》2022,(12):37-43
<正>本文根据秦仲芳、王子仁、张初元、王象乾、杨瑾等晋绥老同志口述整理,反映在120师和晋绥边区党委指导下,八路军和晋绥六分区在宁武、岢岚、原平、忻县等内长城一带,创建基层党组织、政权建设、浴血抗战、打击阎军、土地改革的光辉斗争史实。这篇综合回忆录,是笔者王树森20世纪80年代初主编《宁武地方党史资料》10年间,陆续走访、接待原晋绥、120师、六分区及宁武老同志的实录整理,是老同志们烽火岁月的亲历史实。  相似文献   

17.
虽然我的原籍是北京,但是晋绥边区是我的第二故乡。战争年代,我的父母带领我们九个兄弟姐妹来到晋绥参加革命工作,其中五人在晋西师范学校学习工作过,三弟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我们在这所革命的学校里,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培养,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为党的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对党和学校的恩情永生难忘,对晋绥这块土地感情很深。  相似文献   

18.
12月18日上午,我突然接到王匡同志的女儿王晓吟同志从广州打来的电话。我预感可能发生我不愿意听到的事情。不出所料,我敬爱的老领导王匡同志于2003年12月14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不幸的消息,虽在预料之中,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王匡同志晚年安居家乡广州。我每次去广州,都到他  相似文献   

19.
我是贺龙元帅麾下的一名文艺兵,我们大家都亲昵地称他为贺老总。我从1939年起就一直跟随着贺老总转战南北,直到“文革”前夕。“英灵虽已逝,恩泽万古长。”每当我回忆起贺老总,他的音容笑貌立即浮现在我的眼前。初见贺老总1939年深秋,我从晋察边区“抗日人民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文化工作团”奉调到八路军一二○师战斗剧社工作。记得那是一个秋风萧瑟的早晨,战斗剧社的政治指导员王可(后更名王克,全国解放后历任广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军事体育学院院长等职)骑着一匹老黄马来到二分校办理调我的手续和接我去剧社。当时我们住…  相似文献   

20.
中央苏区文艺漫忆──访老红军李志民左莱原来我在彭杨学校当政治教员,那个时候年纪还轻,对戏剧音乐有些爱好。我在工农剧社时有两个台湾籍姐妹,一个叫施月英,一个叫施月娥,她们原是工农剧社的学生,以后也到彭杨学校当教员,我们在一起参加文艺活动。彭杨学校也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