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匮之盟”真伪辨孔学关于宋太宗赵光义继统当皇帝,有"斧声烛影"及"金匮之盟"二大疑案。近人对此多所考证①,认为宋太宗是弑兄篡位,而所谓"金匮之盟"是伪造的,伪造人不出赵普及宋太宗二人,其目的是为宋太宗兄终弟及入继大统制造合法的依据。对于宋太宗是否弑...  相似文献   

2.
“烛影斧声”与“金匮之盟”,是宋初两大疑案,千余年来,关注与探索者甚多。明人程敏政编撰《宋纪受终考》一书,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谓上述两大史学疑案的史料汇编,颇有益于两大疑案之研究。犹记得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撰写《赵普评传》时,为查找《宋纪受终考》一书,到北京图书馆(  相似文献   

3.
开宝九年,太祖将迁都洛阳,因劝谏放弃。有不同记载:一为《续资治通鉴长编》引用《建隆遗事》,晋王切谏成功,理由“在德不在险”;二为《事实类苑》引用《三朝圣政录》,李怀忠称洛阳粮食供应不足,被采纳。《建隆遗事》是伪书,《三朝圣政录》有《三朝宝训》等文献佐证,为史实。此事在中国经济史上有特殊意义。北宋,中国经济中心移至江淮,长安、洛阳粮食供应难以支撑建都。李怀忠劝谏的采纳,证明了都城东移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革书》记述了刘济侍卫明英宗北狩之经历,但在其他当事人的著述、官方史籍及封赏记录中,均未见刘济之名。本文仔细分析《革书》的内容,知系抄袭、篡改他人之书而来。刘济是一个被杜撰出来的历史人物,《革书》乃系托名而著之伪书。鉴于该书所获认可及较广泛的传播度,有必要辨析其真伪,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史料。  相似文献   

5.
寇准,有宋一代名相,因“澶渊之盟”而声名远播。然而,其生年问题,却一直存在疑问。 考定寇准之生卒年,主要据《寇忠愍公准旌忠之碑》一文。该文乃皇(?)二年(公元1050年)宋仁宗命参知政事孙林所撰,距寇准之死仅27年。文内所言,允称信史。该文现存于《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编卷二,列于赵普、韩琦两位宋代名相之后。对于寇准的卒年,孙拆碑文记云:“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闰九月七日,以疾终于贬所,年六十三。”由此可以推出,寇准生于建隆二年(公元961年)。  相似文献   

6.
金元之际人刘祁所撰的《归潜志》,是金代史料中一部值得重视的著作。本文拟对刘祁的生平,《归潜志》一书的内容、史料价值以及它所反映出来的作者思想等问题作一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吕祖谦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生平著述甚多,本文择七本重要的易学著述,详考其内容真伪及其版本源流.首先,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录《周易杂论精义》则是伪书.今各丛书题作吕祖谦所撰《古周易》一书乃经后人重编之作,当题作吕祖谦等撰.其次,其《古易音训》及《周易系辞精义》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当引起重视.最后,考辨与吕祖谦有关的三本著述实乃名异实同,不当单列.  相似文献   

8.
论范晔之死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于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以“谋反”罪被杀,时年四十八,官至太子詹事。关于范晔谋反的事情,详见《宋书》卷六十九《范晔传》,卷七十一《徐湛之传》。起因于孔熙先等谋立彭城王刘义康为帝,而徐湛之以范晔为首谋上告,范晔虽未欵服,但终于见杀。《宋书》于范晔极尽丑诋之能事。《宋书》为沈约所撰,沈约的史笔是不能使人无疑的。《通鉴》卷一三七有这样一段记载: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两部《群书校正》,《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为"清卢文弨撰",其体例类似《群书拾补》,为校记汇编之作。然而,与《群书拾补》被广泛称引不同,此书鲜有学者提及或利用。;因此,有学者提出此书非卢文弨所撰。若此论成立,以此书为依据的研究成果都将存疑。作为清中期重要的校勘学家,卢氏校勘成果向为学者所重,故辨明此书真伪,对于认识此书价值及推动相关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史记·曹沫传》记载了春秋时期鲁人曹沫劫持齐桓公的事迹,但其间疑点重重,後人对於曹沫其人之身份、劫盟其事之真伪、会盟前之背景以及会盟後之结果多存争议。本文从史源分析的角度入手,对《曹沫传》的材料来源加以考查,并综合其他方面的证据,对“曹沫劫盟”这一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作出澄清。  相似文献   

11.
1985年,在江苏高邮古运河中出土的大批南宋铁钱中,发现了一枚“纯熙元宝”小平铁钱。无论从出土状况,还是从该钱的制形,文字气息来看,都应属于南宋之物。“纯熙”年号,在《宋史》上虽无明文记载,但在当时的笔记史料中仍可寻其踪迹。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一书中就历朝年号典故,有如下记载:“……若隆兴则取建隆绍兴各一字,与唐贞元取贞观、开元之义同。已而嫌与颜亮贞隆相近,故二年即改乾道。及甲午纯  相似文献   

12.
六、《三朝北盟会编》 二百五十卷,南宋徐梦莘编。这是专记自政和七年(1117年)“海上之盟”至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颜亮攻宋毙命,上下四十五年间宋金交涉与和战的编年史书。所谓“三朝”,指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北盟”是指与北方金朝的外交活动与和战。“会编”指明本书是一部史料汇编。全书分三帙:上帙二十五卷,记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间事;中帙七十卷,记宋钦宗靖康年间事,中帙末有诸录、杂记五卷;下帙一百五十卷,  相似文献   

13.
《端肃遗事密札》,人称“热河密札”,是研究慈禧、慈安两太后于一八六一年暗中勾结恭亲王奕訢策动北京政变(亦称辛酉政变)的珍贵史料。之所以珍贵,不仅在于这些史料的真实性已为现存的清代档案所证实,而且在于其中很多内容为当时的官文书所不载,补充了档案史料的不足,因而密礼一直受到史学工作者的重视。热河密札,绝大部分是由入值热河的汉军机章京给北京同僚的信件。这些信件是在辛酉政变前夕,政局异常微妙,形势十分复杂的情况下产生的。这些信件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无论寄书者还是受书者,以及信札涉及的其他有关人物,都没有直书他们的姓名,而是使用了  相似文献   

14.
《邺中记》一书,据《隋书·经籍志》记,为晋国子助教陆翙所撰。原书已佚,其佚文散见于各书,较早见于隋人所撰类书;今较多收录于隋虞世南《北堂书钞》(《书钞》)、唐欧阳询《艺文类聚》(《类聚》)、唐徐坚《初学记》、宋李昉《太平御览》(《御览》)、宋乐史《太平寰宇记》等书。惟今存之佚文,颇有兼记高齐事迹者,当非翙书原文,《四全书总目提要》以为,“殆翙书二卷惟记石虎之事,后人稍摭《邺都故事》以补之,并为一卷”。此论殊是。今存《邺中记》辑本有数种,繁简非一,少者仅录数条,而以清初辑散见于《永乐大典》中者为最详,共录七十四条,其辑本“以石虎诸事为翙本  相似文献   

15.
在晋人所撰的诸家东汉史中,西晋史家司马彪所撰纪传体《续汉书》是史学价值较高、较有特色的一部,亦因此得到了后人如刘勰、刘知几、唐太宗等的充分肯定。概括而言,《续汉书》的史学特色及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在史书体例方面,所设志目较前史既有延续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设立了能反映其撰述动因、史学思想的较有特色和价值的《序传》;二,在史料来源、史料价值方面,司马彪广泛参考了《东观汉记》及各种相关档案、文献,使《续汉书》史料丰富详实,从而使该书不仅成为范晔撰《后汉书》的参考之一,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范书、《东观汉记》及《后汉纪》等书记载的简、缺、误等不足;三,《续汉书》所体现的重谱系、天人感应的社会历史观等可折射出晋代史学思想之一斑,有助于借此把握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6.
《吕氏春秋·序意》篇是《吕》书之“序”,它本应是解读《吕》书思想的一把钥匙,但由于目前无论在文本上还是思想上都还存在诸多尚未厘清的问题,故其价值尚未充分发挥。考察发现,《序意》篇内容有残损,现存内容应为“十二纪”“八览”之序的一部分。换言之,《序意》遗失了“十二纪”之序的后半部分,“八览”之序的前半部分,以及“六论”之序的全部。从《序意》篇与《吕》书整体内容的关联来看,现存内容是对“十二纪”写作目的、写作方法的说明,但没有对“十二纪”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的论述。“八览”之序的部分则正好相反,没有起首语、没有写作目的、写作形式等概述性的说明,只有关于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文献》2016,(3)
《海王村所见金石书画记》是一部有关琉璃厂的钞本文献合集,存有《琉璃厂书肆记》《琉璃厂书铺表》《琉璃厂古玩铺表》三篇及未定名日记和金石书画古籍目录各一部。其中《琉璃厂书肆记》系李文藻所撰,其馀四部文献作者不明。本文根据未定名日记中作者交游、家世等相关信息的考证,认为日记作者为清代学者王仁俊,目录与《琉璃厂书铺表》《琉璃厂古玩铺表》中的内容也与日记可以对应,故亦为王仁俊所撰。该目录系王仁俊在京师公干期间寻访金石、书画、古籍时所撰录,所记宋元善本、明清钞本以及名家所藏金石书画甚多,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日记记载了王仁俊交游、问学的相关情况,对研究王仁俊的生平、治学具有参考意义。《琉璃厂书铺表》《琉璃厂古玩铺表》乃《琉璃厂书肆记》后第二部详细记载清末琉璃厂状况的文献,是研究琉璃厂和中国旧书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8.
《八旗通志》曾于雍正、乾隆两朝两次编纂,后分别称为《八旗通志.初集》和《钦定八旗通志》。后书并非是前书的重版,而是另有新创。体例上有所调整,内容上有所增删,内容的下限时间从雍正朝延至乾隆。同时于行文中增加“案语”,使所记内容更为详准。从两书效果看,《八旗通志初集》有开创之功,《钦定八旗通志》有补阙拾遗之效,两部书可互为参校,成为研究八旗乃至清史不可或缺之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9.
《伊洛渊源录》十四卷,记述了北宋中期到南宋前期四十余位理学代表人物的事迹言行,《四库提要》归之为史部传记类著作。由于编纂者朱熹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书的主要内容又是阐述理学的道统源流,向来引起关注较多的是其中与理学相关的内容,将之视为一部史著,对之有补正史记载之阙的史料价值,相关的评判尚不多见。对于研究宋史而言,《伊洛渊源录》因多有补正《宋史》记载遗缺之功,而颇有史料价值。于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首先,作为《宋史.道学传》的史源,可以补其不足。《道学传》的史料来源,包括立论所发,主要依据为《伊洛渊源录》,…  相似文献   

20.
“之”字是古代汉语中最常见的词汇之一,也是《庄子》书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它词性多样,用法灵活复杂。弄清“之”字的动词用法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翻译,对深入理解庄子的思想体系及《庄子》一书的文本内容、语法特点、修辞手法均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对通行的有关《庄子》一书的各种注本中,某些“之”字的用法及翻译提出质疑,以期见教于大方之家。同时提出用古人观念还原辨析古人的语言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