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卷首语     
《文物》1998,(1)
《文物》从1950年1月创刊,至本期已经出刊500期了。经过48年的风风雨雨,《文物》已从一株幼苗成长为茁壮的大树。在欢庆《文物》出刊500期之际,本刊编辑部全体同仁向广大的读者、作者以及一切关心、支持过我们的师长和朋友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在纪念《文物》出刊500期的时  相似文献   

2.
《文物》1998,(1)
1950年1月31日,在年轻的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局资料室,诞生了一份小32开的铅印内部刊物,刊名叫《文物参考资料》,第二年改为公开发行,但不定期出版。她便是《文物》月刊的前身。近半个世纪过去了,1998年1月,《文物》出刊整500期。在翻检全部《文物》的时候,我们惊奇地发现,作为500期源头的第一期刊物,竟是一份未经任何装订的活页印刷  相似文献   

3.
在《文物》月刊出刊500期之际,由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新一届文物编辑委员会宣告成立。1998年1月20日,召开了编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编辑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副主任、《文物》月刊主编许爱仙,编委孙机、李学勤、杨泓、杨新、俞伟超、宿白、傅嘉年等出席了会议。编委严文明因在国外,未能出席。文物编辑部全体人员列席了会议。会议由许爱仙同志主持。与会者充分肯定了《文物》创刊48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并就今后的办刊方针及如何更好地提高刊物的编辑和印制质量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物》2006,(7)
致《文物》出刊600期《文物》自1950年1月创刊,至2006年5月已经出刊600期。为此,我们特别约请了文物编辑委员会有关领导和部分学者撰写论文,以兹纪念。论文将自本刊2006年第5期起陆续刊发。长期以来,我们得到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关心与支持,深感责任重大。在此,《文物》月刊编辑部全体同仁,特向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办好刊物,以答谢作者和读者。广州南汉德陵、康陵发掘简报德陵、康陵位于广州市东南约15公里处的小谷围岛上,2003-2004年被发掘。德陵是南汉襄皇帝刘隐的陵墓,康陵是南汉高祖刘龚(刘岩)的陵墓,两座墓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文物》自1950年1月创刊,至2006午5月已经出刊600期。为此, 我们特别约请了文物编辑委员会有关领导和部分学者撰写论文,以兹纪念。论文将自本刊2006年第5期起陆续刊发。长期以来,我们得到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关心与支持,深感责任重大。在此,《文物》月刊编辑部全体同仁, 特向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办好刊物,以答谢作者和读者。  相似文献   

6.
1997年的1月和1998年的1月,对于文物出版社和《文物》月刊来说,都是值得纪念的日子。1997年1月,文物出版社迎来了40周年华诞。1998年1月,我社的《文物》月刊又喜迎创刊500期。各地文物考古界同行纷纷撰文,或回顾她的成长历程,或提出殷切期望,其情之真,其意之切,既让我们感动,又催我们奋起继续努力。其实,文物考古界的许多老同志和细心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双休日,我又对《文史月刊》今年1至5期所连载之《纵观孔祥熙》长文进行了一次通读,深深感到《文史月刊》出刊以来,大有起色,很有可读性。尤其类似《孔》稿之类的文章,更能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因为此类文稿不仅挖掘了山西人和  相似文献   

8.
在1990年9月举行的“首届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上,我提交了一篇论文,题为《“秘色瓷器”辩证》。随后,我感到成文太匆忙了些,有些话没有说透,于是就在前文的基础上,另写了一篇题作《秘色抱青瓷之响》的文章,发刊于台北《故宫文物月刊》1991年第九期上。因为这个月刊国内不易看到,所以我特别把它打印出来,作为本文的附件,供与会的专家学者参考并指正。  相似文献   

9.
我在《故宫博物院院刊》一九七九年第二期上发表的《谈古书画鉴别》一文中,曾涉及近年在江苏角直清乾隆时曹澄墓中发现的明·徐渭书《青天歌卷》的真伪问题。郑为同志在《文物》月刊一九八○年十二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不同意见,作了  相似文献   

10.
48年来,我和《文物》月刊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着深厚的感情。自从1950年在团城创刊之日起,我就和她同呼吸、共患难,度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我的很多关于古建文物的研究文章、考察报告、文物工作意见等等都是在《文物》上发表的,她是培育我学业成长的园地,永记不忘。同时我也为刊物极尽绵薄之力,为之代约稿件、绘图、摄影、培养人才等等。十年浩劫期间,我较早地回到文物工作的专业岗位,还是以《文物》复刊的需要而从  相似文献   

11.
《文物》月刊出刊500期纪念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月刊已经出满500期。这个可观的整数,好似一座座路标,记录着《文物》月刊走向社会,走向世界的48年的历程,也有如一级级台阶,印刻着《文物》月刊不断登攀、不断进取的足迹。而今,当她紧随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跨向新世纪的时候,广大海内外同仁、读者深感其往者之可喜可骄,其来者之可追可求,衷心祝愿她再展风姿,在新的世纪再登高峰。 48年的历程,几经风雨,几度忧欢。创刊的喜悦,改刊的周折,停刊的迷惘,颂歌与非议同在,成功与挑战共存,可谓甘苦备尝。然而,几代人的心血,几千年文明的魅力,终于把它培育成为举世需求,常盛不衰的古文明  相似文献   

12.
《文物春秋》自1989年创刊,至今已办刊十周年。十年间,已连续出刊43期,发表文章1000余篇,为宣传河北文物事业,促进学术交流做出了贡献。为了总结前十年的经验、教训,提高今后的办刊质量,河北省文物局于1998年12月22日召开了《文物春秋》创刊十周...  相似文献   

13.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们聚集一堂,共同纪念《中原文物》出版一百期,并就中原文明的有关课题进行探讨,我代表河南博物院和《中原文物》编辑部向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中原文物》是由河南博物院主办的文物考古类学术期刊。它的前身是1977年创办的《河南文博通讯》。为了宣传国家文物政策、反映全省文物工作动态、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普及文物知识,征得河南省委宣传部的批准,当时的河南省博物馆创办了《河南文博通讯》内部刊物。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亲自为刊物题写…  相似文献   

14.
各位代表:首先,我代表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向“《中原文物》百期纪念暨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原文物》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园地,也是一个宣传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二十多年来发表了数千篇文章,为学术的繁荣、优秀文化的弘扬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它还是一所学校,在《中原文物》这样一面旗帜下,团结了一大批作者、读者,培养了许多文物、考古、博物馆学科的人才,我的第二篇文章《东下冯类型的初步分析》就是在《中原文物》上发表的,所以我特别感谢创办…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文史月刊》已汇款订购。希望出刊后能马上寄给我,以供阅读。  相似文献   

16.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自第二期开始改名《新青年》。1915年9月创刊,至1926年7月停刊,先后存在十年。《新青年》是陈独秀创办、主编的,从六卷起改由陈独秀等人组成的编辑委员会轮流编辑,并由北京移至上海出版。1920年9月,改为上海共产党小组的机关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迁往广州继续出刊,至1922年7月,九卷六期休刊。1923年6月,由月刊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机关的理论刊物。但由于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人力不足,不能如期出刊,到1924年底只出了四期,以后成为不定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同志在《文物》杂志一九六五年第六期发表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后,引起了各方面的关心,有赞同的意见,也有不赞同的意见。我虽然不是书法家,对中国书法史没有深刻的研究,但在这次学术争论中,也愿意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二十年前,在唐兰先生指导下,故宫博物院完成了“历代艺术馆”的建馆之后,我曾就其中的陈列品作了一些研究工作,写了几篇短文,在《故宫博物院院刊》一九六○年总第二期上发表的《朱碧山龙槎记》就是其中之一。不久前,友人以台湾曾堉先生将“龙槎”定为“乾隆年间的仿品”相告;最近复承以台湾出版的(《故宫文物》(月刊)一九八三年第一卷第二期中题为《黄河的水那  相似文献   

19.
新年致读者     
《文物天地》2020,(1):1-1
"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2020年,《文物天地》走入了第48个年头。《文物天地》源自1972年5月创刊的《文物——革命文物特刊》杂志,文物编辑委员会编辑,文物出版社出版,不定期出版。1976年4月更名《革命文物》杂志。1981年定名《文物天地》,双月刊,由文化部古文献研究室编辑。1990年8月,文化部古文献研究室与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合并为中国文物研究所,《文物天地》由中国文物研究所编辑出版。2002年1月改月刊,由中国文物报社编辑出版,印刷改为铜版纸,全彩印。  相似文献   

20.
在纪念《史学月刊》创刊40周年之际,我作为一名读者首先表示热烈的祝贺。一个刊物出版发行40周年,这在国内并不多见。《史学月刊》能够历40个年头而不衰,说明它得到广大史学工作者的肯定和支持。《史学月刊》的历届负责同志和全体工作人员辛勤耕耘这块园地,使她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史学专业刊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