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繁宏 《黑龙江史志》2009,(10):63-63,66
《东昌张氏宗谱书》,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左翼女作家萧红的家族宗谱书,其父张廷举不仅担任谱书的监修、校正,还为之作序,而且在谱书中占有着重要位置。但是,在谱书的传略中却没有萧红的名字,为此留下重多的疑团,让后人扑朔迷离、不得其解。所以,研究《东昌张氏宗谱书》,也是研究萧红身世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新安东关济阳江氏宗谱》(以下简称《江氏宗谱》)是安徽省博物馆于1987年自歙县购藏.此谱共10册24卷,为乾隆55年刊本,雕版绘图,宣纸精工印刷,字口清楚.书高36、宽23厘米.天蓝色封面,典雅大方.题签是白色长纸条,直行隶书谱名,端正显目.书口上端印谱名,中部有单鱼尾、篇目.每页20行,行19字,世系表每页横列五世.卷首有乾隆53年翰林院庶吉士罗廷梅撰写的《新安济阳江氏宗谱序》和乾隆54年,总修30世孙江国忠的《重修宗谱自序》,卷末有族长江理的《重修宗谱序》和《宗  相似文献   

3.
王兆鹏 《文献》2006,(1):145-155
明万历年间所修<永泰张氏宗谱>,对研究南宋著名词人张元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福州市文化局的曾意丹先生和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官桂铨先生曾先后撰文,披露过宗谱的有关内容,曾先生撰有<张元干生平及其思想渊源考辨>①,据谱中所收张元干之子张竑墓志铭,考出张元干的卒年是绍兴三十一年(1161).官先生所撰<词人张元干世系>②,则据宗谱资料,弄清了一向混沌的张元干家世.十几年前我撰写<张元干年谱>时,主要参考的就是官先生文中提供的宗谱资料,而未能见到宗谱原书,谱中很多珍贵的资料未能采用.1989年<张元干年谱>在南京出版社出版后,我才与官先生取得联系,他慷慨地将<永泰张氏宗谱>全谱复印一份寄赠给我.我如获至宝,一直珍藏至今.  相似文献   

4.
苏洵谱法包括小宗谱法和大宗谱法,但以小宗谱法为主。苏洵小宗谱法是指谱所有明确的世系并"详尊吾之所自出"。因其小宗谱法很难具体操作,后世家族修谱模仿者不多;有则都相应的对其进行变体改进后才用。苏洵大宗谱法是其修完族谱后补著的,更难操作,后世未曾见家族模仿过。  相似文献   

5.
李淑清 《黑龙江史志》2007,(8):10-11,26
<正>2004年,齐齐哈尔市图书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广泛向社会征集散落在民间的家谱,有幸在满族库雅喇氏第十四代世孙胡世杰处征集到《黑龙江库雅喇氏宗谱》。该谱书不仅记述了其家族的族源、姓氏、归顺清军  相似文献   

6.
1992年3月11日,徐福后裔徐志总、徐信思(女)、徐文忠三位老人,从浙江慈溪市带着徐福宗族《徐氏宗谱》,风尘仆仆,千里迢迢赶来江苏徐福故里赣榆寻宗认祖。他们保存两卷(徐氏宗谱),在谱序里明确地写道:“粤稽徐氏出于东海,颛顼之裔,赢姓,伯益后封于徐,而子孙因以为氏,厥初有徐市,乃案方土也,始皇命其入海求神仙药而弗返。至汉时讳程,字孺子,居洪州躬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节让,人恭其德,太守陈著特设榻以待之,累举不就,筑家隐居,时称为南州高士……”这段记载表明:一、徐氏光祖有徐市,及徐受始皇命火海求神药不归…  相似文献   

7.
刘小萌 《文献》2006,194(2):31-48
有清一代,八旗(首先是满洲旗人)世家大族素有修谱的传统.在历经百年来岁月沧桑、社会动荡尤其"文革"浩劫后,旗人谱书存世者依旧不少.日本学者多贺秋五郎潜心研究中国宗谱30年,在《中国宗谱的研究》中,他把旗人谱书纳入"东北谱",下分汉人谱(居住东北的汉军和汉人)、满人谱(居住东北、北京、华中)、蒙人谱(居住东北、北京)①.近20年来,东北旗人谱书受到中国学者的重视,仅对吉林、辽宁两省的不完全调查,就发现500部以上.有人据此估计,存世总数超过千部.同时陆续出版了一批研究成果②.相形之下,对北京旗人谱书的研究起步较晚.  相似文献   

8.
两千年前,司马迁就在我国第一部通史中写下了徐福东渡求长生不老之药的事迹;而在记载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以前的史前史——《日本古文书》中,恰好也含有《徐福来回事迹》的篇章。1974至1994的二十年间,现任中国徐福会会长的李连庆先生(曾先后出任过中国驻日、驻印大使)多次参观了日本新宫市的徐福墓、徐福们和其他多处的徐福遗迹;1982年江苏赣榆县徐福故里的发现,加上1987年又在李会长与连云港徐福研究会负责人共同鉴定下证明钢仁《徐氏宗谱》与江西临川所献《徐氏宗谱》相一致;于是,在我国沉寂了二千年的徐福东渡日本这一意义…  相似文献   

9.
谱牒、多称家谱或族谱,也有称为家乘、宗谱、支谱、家牒、家史、宗系谱等名称的。民国时期的谱书,大都沿用上述通行的名称,然而也有别撰名目的。民国年间袁牖的《数典不忘》、丁元锡等修的《丁氏真谱》、钮永建等修的《黄钮同宗谱》,就是不同寻常地为自己的家族谱书命名的。他们另辟蹊经的原因,或为标新立异,新人耳目;或为实情所使,只得如此。 谱书的纂修,一般20年或30年一次。因民国历时甚短,一个宗族仅修了一、二次谱。修谱之时,按照惯例,先调查前次修谱以来宗族内存殁及生育人名,以及其出生年月日,并悉数予以登记。其后请文人执笔编纂,最后刻版印刷,完成后交各房保管。各房领谱时,宗族要摆筵庆贺,附近的宗族甚至官府都要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首、二轮志书记载宗谱的考察,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修宗谱中家训的引述,提出方志记载宗谱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兆鹏  吕厚艳 《文献》2007,(2):135-144
为了编撰南宋名臣、词人李光的年谱,弄清他的家世,我们查阅了多种李氏宗谱,希望能找到有关李光的宗谱资料.很幸运的是,我们在浙江图书馆查到了清同治九年庚午(1870)芳庆堂木活字本<山阴天乐李氏宗谱>①,这部二十四卷本的李氏宗谱正是李光家族的宗谱.  相似文献   

12.
宗谱作为村落历史书写的一类,是记载宗族世系与事务的历史资料。宗谱多方面展现宗族及其居地的整体格局与发展演变,在遗产地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帮助遗产工作者认定有价值且需要保护的对象,同时建立起历时性和共时性认识,对于遗产的价值做出尽可能全面客观的阐释。文章以《高隆诸葛氏宗谱》为例,重点解读宗谱纂修体例、内容和修编意义的延续性特点,探究延续性对于宗谱成书的影响,以及宗谱在乡村遗产价值阐释过程中,对村落保护对象的确定和遗产价值的阐释所起的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为新发现的祁门竹源陈氏宗谱文书个案研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清末徽州民间纂修宗谱的整个过程,从而了解徽州民间纂修宗谱的缘起、纂修组织结构、各项制度规定、宗谱管理、纂修谱例及付梓规定等,对研究清末徽州乡村地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人口、民俗等有着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艳  王兆鹏 《文献》2022,(2):29-43
宋代江阴葛氏,为名盛一时的文学世家。葛胜仲、次仲、和仲兄弟都能文擅诗。葛胜仲《丹阳集》,宋刻本失传,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二十四卷,散佚作品甚多。洪兴祖所作序,《直斋书录解题》引有片段,之后湮没无闻。民国甲寅(1949)江阴上湖草堂刊本《葛氏宗谱》载有洪兴祖《文康葛公丹阳集序》。序中所言,既与葛胜仲行事印合,也与洪兴祖的经历相符,可信无疑。据此佚文,可考知葛胜仲《丹阳集》八十卷编成并初刻于绍兴十七年(1149)。佚文既可为研究洪兴祖生平和葛胜仲文集版本提供新资料,也可为《全宋文》增补一篇重要佚遗文。葛胜仲任太常少卿时曾奉诏编纂《续太常因革礼》,原书久佚,《葛氏宗谱》载有其书自序,由此可知书之宗旨、规模、体例。《葛氏宗谱》还载有葛和仲、葛立经两篇佚文,可为《全宋文》补两位作者。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笔者对馆藏福建厦门水师提督陈汶环第九代世孙陈福龄撰修的《陈氏宗谱》(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即1906年)及《宦海浮波大事记》(成书于民国三年即1914年)一书进行了考证。在考证过程中发现该书不仅记述了其家族的族源、发展及迁徙黑龙江的缘由,更重要的是详细记述了陈汶环奉清政府调遣率福建厦门水师参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的版画艺术,从远古时的岩画、陶器上的彩绘、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及秦汉画像石刻而起源,在隋唐五代时期逐渐成长起来,宋元两代堪称"兴盛时期",这一时期除了宗教木刻画被大量创作之外,民间日用的雕版画以及年画性质的木刻也开始风行于社会。徽派版画源于刻书,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在明万历年间达到鼎盛,徽州的巨族、富商尚刻书,举凡宗谱、地志、经史、考古、宗教、文艺、墨谱等类书籍,  相似文献   

17.
宗谱是记述一个姓氏支系源流的书,与地方史志同属于史学范畴。家族有谱,就像国家有史、地方有志一样。著名史学家章学诚说:“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至理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世系学有两大类型 :大宗世系学和小宗世系学。在以小宗世系学和小宗谱法为主流的宋代 ,曾经出现由小宗谱法向大宗谱法的某些传统和原则回归的倾向 ,这是一种意义重大的超越 :既超越了宗族的实体性 ,体现了历史性 ;又超越了实体的宗族性 ,体现了地缘性。就原则和逻辑而言 ,宗族关系的泛化和虚拟化 ,是历史发展的合理结果。  相似文献   

19.
刘乐 《陕西史志》2002,(1):54-55
近期,一则报道陕南城固县原公镇西坝村发现清代《韩氏宗谱》的新闻,吵得沸沸扬扬。报道据此家谱中的内容,宣传韩信又代说,还得出唐豪韩愈乃汉大将韩信六十世孙的结论。笔五年前接触和研究过该《韩氏宗谱》,认为宣传仅凭一清代的民间宗谱,  相似文献   

20.
在图书馆界对地方文献概念探讨的基础上、就收藏地方宗谱的必要性及对地方各姓氏宗谱是否属于地方文献,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