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查理五世与德国宗教改革张春林查理五世当政时期恰值欧洲社会大变革,在他统治区域内发生了欧洲近代国家形成、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发现和殖民地的建立等重要历史事件,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目前人们对欧洲16世纪的历史研究更加重视,但忽...  相似文献   

2.
晚近几十年的西方宗教改革史研究经历巨大变化,以往的诠释和迷思频遭挑战与修正。学者们不再受制于19世纪成型的历史目的论,而是发掘新史料,汲纳社会科学的多种理论,推动了宗教改革社会史和宗教改革文化史的兴起与发展。国际学界不再将宗教改革简单视作事件或革命,而是将之与近代早期史联系起来,从长时段分析其生发与影响。宗教改革史也由单数的解释概念逐渐演化为复数的诠释框架。宗教改革史研究焕然一新,解构与重构依次登场。本文一方面概述相关的学术变化,另一方面论析晚近颇具代表性的三种著作,考察其如何解构迷思、诠释历史,以期呈现这一史学流变。同时,本文亦尝试就宗教改革史研究的未来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英国中世纪教会法庭与国王法庭的权力关系刘城12—13世纪的英国,在宗教法以及教会法庭司法审判权初步形成的同时,国王法庭的司法审判权也扩展到了全国各地,并逐渐发展起普通法。在此之后直至16世纪宗教改革,宗教法与普通法这两种法律、教会法庭与国王法庭这两个...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欧洲的教皇权与英国王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世纪欧洲的教皇权与英国王权刘城教皇权与王权,是并存于中世纪天主教各国的两种权力体系。正确地评价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中世纪的西欧社会和16世纪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以英国为例,对教皇权与王权的关系以及这两种权力如...  相似文献   

5.
日本学界对西方城市史的研究张冠增西方国家在12、13世纪以后,就逐渐形成了以城市经济和独立政权为特征的国家体制,尤其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产业革命、市民革命等一系列的激烈变动后,市民社会走向成熟,城市文化飞跃发展,因而也带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日...  相似文献   

6.
吴于廑教授主编的《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以下简称《初学集》),作为武汉大学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史研究室丛刊之一,最近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初学集》汇集了该研究室同志撰写的论文共十七篇,内容涉及十五十六世纪时期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即东方的中国和日本、西方的英、荷诸国特别是英国的社会经济,以及航海活动与宗教改革等问题。 建国以来,我国的世界史学科尽管在不断成长,但是世界史的概念和体系仍然不外是各地区和各国家  相似文献   

7.
西方汉学的重要成果──读《剑桥中国史》有感胡志宏西方人士对中国的认识最初是传说式的,中国的丝帛和瓷器早已传到海外,使西方世界为之心向神往。自13世纪马可波罗亲临中国以后,特别在16至18世纪,欧洲的传教士和外交官开始常驻中国,传布西方宗教学说与自然科...  相似文献   

8.
16世纪西方宗教改革,和近代人文主义、理性主义以及对自然界的科学探索,几乎是一种同步而又交叉发展的历史现象,人们往往称之为近代西方精神的崛起。这一精神何以形成?如何形成?它对西方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后还将怎样发展和演变?这对世界处于多变的今天,无疑值得人们考察和思索。  相似文献   

9.
从16世纪20年代开始,法国国内兴起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这场宗教改革运动最初得到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支持,但其后又遭到了他的镇压。通过对弗朗索瓦一世宗教政策的前后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法国的宗教改革本身就是一场内在属性发生了重大转变的运动,它由带有精英化色彩的人文主义者发起,后期又由大众化的路德教派宗教改革者所接掌;其前期内核仍是人文主义的延续,后期才逐渐发展成为激进的宗教改革运动。而大众化且激进的宗教改革运动所带来的社会暴力与动荡是始终秉持政治实用主义的弗朗索瓦一世所不能容忍的,在宗教改革运动已经脱离其掌控范围之后,他便对这场运动展开了镇压。因此,弗朗索瓦一世时期宗教政策的转变,本质上是法国王权在社会思想与文化大众化进程中进行自我调适的过程。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衰以及弗朗索瓦一世的宗教政策为理解之后几个世纪法国历史的走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城 《世界历史》2003,2(1):86-97
20世纪的历史学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美国历史学家赫克斯特早在世纪中叶就把这一变化定性为“历史学革命” ,并且将这一革命与 1 7世纪的“科学革命”相提并论 ,同样视为学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①。 2 0世纪的历史学革命深入到史学研究的许多方面 ,英国宗教改革史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2 0世纪的英国宗教改革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波拉德奠定的。从世纪之初始 ,波拉德主持伦敦大学的都铎史研究达 50年之久 ,埃尔顿评价这 50年的都铎史研究 ,“产生了一代具备专业态度、经过专业化训练的都铎学者 ,其结果是彻底改写了 1 6世纪的英格兰历史”…  相似文献   

11.
陈钦庄 《世界历史》2003,7(5):110-114
腓力·梅兰希顿是欧洲 1 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的重要人物 ,其影响仅居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之后。梅兰希顿少年时深受人文学者罗伊希林的影响和伊拉斯莫的熏陶 ,而后成为一位著名人文学者。他积极投身于宗教改革运动 ,全力支持马丁·路德。他是《神学基本概念》与《奥格斯堡信纲》的起草人 ,并在路德之后成为德国宗教改革的领导人。但他却一直默默无闻长达 30 0年。他与路德的分歧表现在 ,他希望与天主教会妥协 ,而正统路德宗反对人文学者在教会内部推行宗教改革的主张 ,所以梅兰希顿和伊拉斯莫、莫尔、罗伊希林等均走上悲剧之路 ,这或许是时代的局限性。 1 9世纪后 ,德国学术界对梅兰希顿及人文学者的评价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西方传教士对明清之际中国婚姻的论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传教士对明清之际中国婚姻的论述许敏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西方世界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西方的史学冲破神学的牢笼,将研究对象逐渐转向世俗文化。受这种新史学思想和近代科学精神的影响,当时西方到世界各地传教的神学人士,除重视撰写艰苦的传教史外,开...  相似文献   

13.
海上丝绸之路,顾名思义,是以中国享誉世界的丝绸命名的,以中国丝绸占主导地位的东西方交往的海上通道。它的产生正是由于自古以来中国丝绸就是这一通道上的主要输出品,丝绸自东到西,连接了东方与西方,成为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往的海上纽带,而这条纽带的形成,是古代东西方各国人民共同劳动的结晶。就这个意义而言,16—17世纪中叶的海上丝绸之路,谈不上发生自东向西至自西向东的转向,毕竟当时的欧洲尚拿不出能够与东方抗衡的商品,中国丝绸仍旧在东西方交往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不能把当时的海上丝绸之路完全简单…  相似文献   

14.
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社会功能张笑梅一问题的提出13世纪初至17世纪中叶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基本上是新教激进派同天主教保守派之间,为争夺欧洲经济利益、政治特权和基督教大一统世界霸主地位而进行的非常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对尔后欧洲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的最后几十年,"修正主义"学者就宗教改革前英格兰教会提出了新的解读模式,如今,这一模式已经被研究英国宗教改革的史学家普遍接受。然而,中世纪史家的新近研究成果使得宗教改革之前英格兰教会的整体图景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并不能很好地融入修正主义者建构的解读模式。从分析两部修正主义者关于中世纪晚期英格兰教会的重要著作入手,考察并评述这些新近出现的变化——包括对英格兰修会、罗拉德派的研究以及对中世纪晚期英格兰教会改革可能性的探讨,则可看出这些新变化意味着英格兰宗教改革的起源史,仍然未有定论。  相似文献   

16.
16世纪德意志宗教改革,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决战。史学界通常认为,由于路德的背叛,这次革命蜕变为封建诸侯加强自己权力的工具,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德国宗教改革与以后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不同。它的任务不是推翻封建制度,夺取政权,把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而是驱逐罗马教皇外部势力,消除封建分裂割据  相似文献   

17.
论英国宗教改革的政治遗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英国宗教改革的政治遗产蔡骐英国宗教改革以折衷与兼容为特点,走的是一条介于欧洲大陆宗教改革与罗马教会反宗教改革之间的中间路线。我国史学界对此评价并不高,认为这是一场不彻底的、保守的宗教改革。如果单纯从宗教角度来考察,这种评价有其根据。但正如英国学者戴...  相似文献   

18.
确立于17世纪的英国近代议会民主制是否可以在前一个世纪、即都铎时期(1485—1603)找到起源?这个问题长期为史学界所关注。本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史学家中先后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是出现于本世纪50年代的“正统派”观点。该派代表人物、英国史学家尼尔认为,在都铎末代君主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1558—1603),下院在宗教改革、王位继承、下院权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与女王、枢密院选有不和,议会与王权的“政治对立”颇为尖锐,实际上已经揭开了议会反抗王权、夺  相似文献   

19.
马丁 《世界历史》2020,(2):45-60,I0004
在瑞士近代工业发展史上,钟表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考察其历史,瑞士钟表业的奠基时期与欧洲的宗教改革时期恰好重合。可以说,瑞士钟表业从初创到迅速发展,并最终能够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钟表王国”,无不与宗教改革有着密切的关联。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为钟表业在瑞士的建立、发展、兴盛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宗教改革中的一些法令为钟表业的发展排除了劲敌首饰业,并将那些从事首饰业的工匠转化为钟表业的潜在技术人员;宗教改革的“衍生物”,即受到宗教迫害的法国难民等,则为瑞士钟表业的兴起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优秀的人才以及销售网络;宗教改革还从精神层面间接地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陶染了瑞士人的思想观念,培养出瑞士人执着的工匠精神,为钟表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因素。宗教改革不仅助推了钟表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瑞士城市化发展和其他产业,对瑞士近代经济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研究中,意识到西方中心论并努力祛魅是必要的,但也要意识到西方历史与文化的接受和传播是在自己独特的东方背景中进行的,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西方历史与文化的东方式误读。在中世纪与近代早期西方历史和文化领域,这种误读主要体现在宗教与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启蒙运动与宗教改革、修道生活与“禁欲主义”以及教皇权力的相关研究和评价上。根本的出路在于相关学术史的积极梳理以及学科制度、学术作品生产机制的调整这些点滴的进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