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顽固派与我党我军的“磨擦”由来已久,持续时间也很长。就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来说,自从一九三八年秋天以来,一直到日本投降,从来就没有间断过。这里,概略地谈谈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所谓“磨擦”的由来,以及在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前后,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一二九师及所属部队与之斗争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2.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已无力再作大规模的正面军事进攻,而是加紧敌后“扫荡”和经济侵略,以巩固其统治。国民党蒋介石早就吓破了胆,他们不敢打日本,却把我党视为眼中钉,搞所谓“军事限共”、“政治限共”,不断制造反共磨擦。为了争取时局的好转,我党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积极发展抗日根据地,壮大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政权。  相似文献   

3.
正罗荣桓(1902—1963),湖南省衡山县人。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第115师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39年3月,他与第115师代师长陈光率师部和第686团等部进入山东。他指挥所属各部队和八路军山东纵队并肩战斗,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团结抗日的友军和爱国进步人士,孤立和打击制造磨擦的国民党顽固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人民武装,巩固扩大山东抗日根据地。1943年3月,他任山东军区司令员  相似文献   

4.
张云逸在抗日战争期间,受中共中央派遣到华南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并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华南、华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国共合作抗日后,他不仅为新四军的组建和发展壮大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还率领新四军英勇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军和顽军的反共磨擦,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因而张云逸为全国抗日民族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抗战爆发,八路军挺进华北,开展敌后抗日,在晋西南、晋东南、晋西北、绥蒙等地区创建了抗日根据地。而阎锡山对日本侵略军却采用妥协投降政策,于1939年12月竟发动旧军消灭新军的磨擦斗争,新军被迫自卫反击,爆发了“十二月事变”。新军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八路军的坚强后盾,很快粉碎了阎锡山旧军的军事进攻并将其赶出了晋西北。这次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后,划定以汾(阳)离(石)公路为界,我八路军和新军以及我党领导  相似文献   

6.
台运行 《江淮文史》2006,(3):144-150
金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中共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边区党委领导的安徽和鄂豫皖边区抗日救亡运动中心。当时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和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均住在这里,全国各地很多社会抗日团体和流亡学生也纷纷向这里云集,一向沉寂幽静的山区小镇,顿时成了机关林立、人口剧增的城市。由于日军不断派飞机轰炸和国民党反动派不断制造磨擦,很多抗日志士在这里捐躯。每当清明时节,当年一些在金寨参加抗日救亡的老战士,就会携儿带女来金寨故地烈士墓前凭吊。他们虽然大多数已老态龙钟,但谈起往事,却又像回到了战火中的青春年代。下面是我接待中了解到的两则…  相似文献   

7.
正当抗日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展开之时,从1939年秋冬到1940年春夏,日军华北方面军利用国共磨擦之机,加紧对根据地进行"扫荡",在华北大规模修筑公路、铁路、挖壕筑堡,由点连线,由线成面,大力推行"囚笼政策",扩大其占领区。在晋西北,日军从1940年2月下旬到3月下旬,先后开始对五寨、方山、岚县、文水、交城等地进行春季"扫荡"。至4月1日,八路军第一二  相似文献   

8.
读新书店是读书出版社和新知书店在贵阳联合经营的书店,从1939年2月开始营业,到1941年2月国民党当局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时被查封,前后历时两年。读新书店的正副经理初由沈静芷和孙家林担任。1940年初,沈静芷奉命调桂林新知书店总店,改由孙家林和戴琇虹(女)担任。 在山城开辟宣传阵地 尽管国民党当局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对八路军和新四军不断的制造磨擦,但人民群众抗日救亡的滚滚洪  相似文献   

9.
马若义 《安徽史学》2006,1(3):119-122
蔡廷锴为中华民族抗日斗争做出过重要贡献,其在抗日实践中提出了较为丰富的抗日主张和抗日思想,即坚决抵抗、毫不妥协的武力抗日主张,党派合作、团结抗日的民族抗日思想和发动民众、组织民众的人民抗日战争观.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以加深我们对蔡廷锴抗日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杨光  郑文丽  刘金昱  余帅  郑钧  金石柱 《风景名胜》2020,(3):0188-0189,0192
以吉林省抗日遗址为研究对象,运用 ARCGIS 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吉林省抗日遗址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吉林省抗日遗址空间分布不均。吉林省抗日遗址主要分布于吉林省的中部和东部,多呈团块状分布。吉林省西部地区抗日遗址密度较低,多呈零散的点状分布。从高程上看,吉林省抗日遗址分布在 0-1000m 范围之内,1000m 海拔高度以上分布较少。吉林省抗日遗址集中分布在 200-600m 范围之内,并且由此高程向双侧逐步减少。除自然因素外,不同抗日时期,政治、军事、战争形势等人文因素对抗日遗址的空间分布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引言华北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于敌后较早开辟的抗日根据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抗日根据地的货币金融在抗日根据地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华北抗日根据地在中共创建的各个抗日根据地中最具有代表性,因此通过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货币政策进行研究,可以了解根据地的货币在打击日伪经济侵略中所起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华北抗日根据地的背景  相似文献   

12.
有关抗日战争史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抗日战争史的两种含义我们平常所说的抗日战争史,仔细考察起来,实际上有两种含义,有两种考察研究的范围。一是中国人民或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史,它是战争史,它是专史。或者范围再扩大一些,叫做中国人民抗日斗争史,这是与抗日斗争直接有关的事件的历史,除军事外,还包括群众抗日运动、对日经济绝交、抗日,宣传、对日外交上的斗争等,这仍是专史。这种历史可以叫做狭义的抗日战争史。  相似文献   

13.
正毛泽东一直十分重视和关怀东北抗联。他十分注意总结东北抗日联军斗争的经验教训,曾高度评价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对其主要领导人给予肯定和关怀,并多次对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作出重要指示。本文选取几件与东北抗日联军相关的毛泽东手迹,通过讲述它们的历史背景和内容,回顾毛泽东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从九一八事变至我党发布五五通电这段时期,中共对蒋政策是反蒋抗日还是抗日反蒋,党史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笔者以为这一时期中共对蒋政策应是抗日反蒋,根据有四:一是"抗日反蒋"提法载入中共中央文件;二是"抗日反蒋"提法见诸我党和红军负责人的言论中;三是"抗日反蒋"口号符合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关系的变化;四是"抗日反蒋"是党史学界权威著作较为普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1931年至1945年日本侵占我国东北期间,大小不等的地下抗日组织在东北各大中小城市的秘密战线进行抗日斗争。大体可分为四个系统:共产党地下抗日组织、国民党地下抗日组织、无党派地下抗日组织、以无党派人士为主而各党派人士参加其中的地下抗日组织。上述地下抗日组织的斗争目标是一致的,但其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则不尽相同,有侧重情报的,有侧重支援配合抗日武装部队的,有侧重抗日宣传和积蓄力量、潜伏待机的,有组织、发展实力,准备武装抗日的,有专事某项活动的,有各项工作兼做的。他们在危险的环境中,在敌人的残酷镇压下,不屈不挠,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高风亮节。东北地下抗日人员虽然属于不同的政治派别,持有不尽相同的政治信仰,在如何进行抗日地下斗争方面的见解、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大敌当前,他们有着同样的战斗任务——抗日救国,怀着同样的爱国心,因此,在关键时刻和生死关头,相互救助,手足情深。  相似文献   

16.
1938年8月上旬成立的萧县抗日民主政府,是华中抗日根据地最早建立的县级抗日民主政权,随即发行的萧县地方流通券(最初是用民间钱票加盖印章发行)也就成了华中抗日根据地最早发行的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主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经历了从“反蒋抗日-抗日反蒋——逼蒋抗日-联蒋抗日”四个阶段。本文研究了从“反蒋抗日-抗日反蒋”这一阶段的历史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逐步确立起来的,其间虽有共产国际的帮助,但中共独立自主的自觉的努力起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抗战期间,在安徽地区有三块抗日革命根据地,分别是淮南抗日根据地、淮北抗日根据地以及皖江抗日根据地。从地域上说淮南抗日根据地的范围横跨了江苏、安徽两省,淮北抗日根据地则包含了豫、皖、苏、鲁四省的56个县(市),仅有皖江抗日根据地位于安徽境内。新四军第七师的武装即活跃在此,其包含了巢芜、含和、皖南、沿江地区以及巢合庐游击区等五大块。  相似文献   

19.
七七事变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致电、上书蒋介石和国民政府,表达强烈的抗日诉求,形成全社会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各界民众慷慨陈词,呼吁政府早下决断,出兵抗日,并表示愿为政府后盾。各方的"吁请抗日"体现了大势所趋和民心所向。民意聚拢、累积成一股巨大的压力,推动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最终下定决心,确立抗日国策。民意诉求可谓国民政府走向抗日之路的重要推力。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是东北抗日的主力军,其在严密、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坚持斗争,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地区的斗争主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初创期、鼎盛期和后期,其中东北抗日联军的初期和鼎盛时期的斗争是为人津津乐道的,但是对东北抗日联军后期的战略转移,存在着很多认识的片面和误解,本文将从战略转移必要性、后果及影响的角度出发,结合东北抗日联军后期斗争的实际,对东北抗日联军后期斗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