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近年来在中国人文科学领域里,兴起了不断探索“文化”与“文明”的热潮,诸如“文化”与“文明”的内涵、文明起源的标志、文明的多元和一元、传统文化评价等等。它们既是学术问题,同时也是与现实社会密切攸关的问题。它的出台,是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为了深入的探索黄河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首先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文化”与“文明”的有关基本问题。任何一个民族共同体总是有他自己的文  相似文献   

2.
苏秉琦在1986年全面投入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与1985年中国考古学会第五次年会的召开、夏鼐的<中国文明的起源>一文在国内公开发表、晋文化研究会和仰韶文化学术讨论会的召开等四项学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苏秉琦在1985年形成的"古文化古城古国"概念,阐明的中原文化与北方文化发展交往的形式与作用,以及陶寺文化形成的机制与意义,为他后来开展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奠定了学术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字起源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中国文字的起源 ,弘扬华夏文明 ,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中国先秦史学会、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洛阳市文物管理局、洛阳市海外联谊会和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共同发起 ,并由洛阳市文物管理局主办的中国文字起源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0年 1 0月 1 8— 2 0日在古都洛阳召开。与会学者围绕着中国文字的起源及其相关问题 ,展开热烈的讨论 ,取得了丰硕成果。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蔡运章研究员在大会开幕式后作了中心发言 ,他提交的《中国古代卦象文字》一书 ,引起与会学者的强烈反响。他认为中国古代自裴里岗文化至汉魏时期器物上的…  相似文献   

4.
2005年9月10日至12日,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召开“黄河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湖南、陕西、山东、江西、河北、河南等地的学者聚集一堂,对黄河流域的青铜文化、农耕文化、聚落与城堡、古文字、生态环境、古史传说等和黄河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现将与会专家的学术论点综述于下,与学术界的同仁交流。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先生作了《黄河与长江文明比较研究》的学术报告。他认为,文明因素的产生是在很大的范围之内,遍布全国各地。而文明的形成当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近年来发现了湖…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明的新曙光>、<文化与文明>和<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等3篇论文,分别代表苏秉琦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三个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探索文明的起源来研究文献以前的历史.取得的主要成就是宏观上描述了中原地区原始文化与辽西地区原始文化的发展交往,迸发文明"火花";并围绕陶寺文化的形成及对后来的影响,首次提出了关于中国国家形成过程三阶段的思想,为创建他的学说体系,即中国国家起源与发展阶段的三部曲和发展模式的三类型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后,已有30项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政府在世界遗产保护工作中做出的突出、卓越贡献, 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国家文物局在中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事业中承担重要职责,它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所做的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一个焦点。为此,记者在第 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期间,对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同志进行了专访,请他就公众关注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的一些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文物》1976,(3)
这些年来,苏修在考古、历史等各个方面加紧炮制种种谬论,为社会帝国主义的反华侵华和霸权主义效劳。瓦西里耶夫的《古代中国文明的起源》就是其中之一。瓦西里耶夫是一个自封的所谓"古代中国史专家"。他在1964年发表过一篇《关于外因影响在中国文明发生中的作用》,以种种捏造的材料贩卖臭名昭著的"中国文化西来说"。时隔十年,他又改头换面,用一些貌似客观的词句重弹旧调,宣传什么"外来信息是中  相似文献   

8.
鲁迅创作中的民俗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海波 《民俗研究》2002,(1):133-142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崩瓦解,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碰撞和撼动。西方先进的人文科学和社会学说被逐步引入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更是对西方文明进行了开放式地接受,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方位地重新审视。中国进入了文化的转型期,文化发展由此产生了明显的危机和断裂,并进行了急遽的更新和组合:其具体表现为:它打破了以往的规范和界限,对被排斥的加以兼容,把被压抑的能量释放出来,因而形成对主流文化的批判、扬弃和颠覆。这种对传统主流文化的否定和怀疑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完成:一是外求于他种文化;二是外求于同一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俗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三是外求于他种学科。在这  相似文献   

9.
构筑中国疆域的文明板块类型及其统合模式序说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对中国疆域的形成进行了探讨。认为公元前200年—公元1820年,中国原本历史渊源不同、文化传承各异的5大文明板块:大漠游牧文明板块、泛中原农耕文明板块、东北渔猎耕牧文明板块、雪域牧耕文明板块、海上文明板块,经过长时段的相互撞击与攻防,彼此融合与和解,最后融为一体。统合5大文明板块的粘合剂,则是中国固有的人文地理条件与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0.
100多年前,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公开断言:“印第安人部落民族文化生活在美国文明的影响下正在日渐衰退,他们的技术和语言正在消失,他们的制度也在解体。今天还可能搜集的事实,再过几年之后即将无从发现。”摩尔根的预言在今天的美国已成为活生生的事实,古印第安文明已成为历史的绝唱,昔日辉煌的传统文化,已成为遗留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永远无法破译的梦境!一个世纪过去了,在中国新疆的柯尔克孜族中,出现了第一位研究本民族口头传统文化《玛纳斯》史诗传唱者玛纳斯奇的博士,为了对传统文化的骨血、文化根脉进行透彻的诠释和传承,他的足迹遍及整个新疆!他说,古印第安文明的消亡,是历史向我们敲响的警钟——  相似文献   

11.
良渚文明的核心分布区——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与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等文明的发源地均大致处于北纬30°附近。环太湖流域经过距今7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6000年的崧泽文化发展的积淀,到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太湖流域迎来了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良渚文明存在的时期,也是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文明开始出现的年代,以良渚文明为代表的距今5300-4300年,可称为良渚时代,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良渚文明是中国距今五千年最为耀眼和突出的区域文明。它是土筑文明,又是水利文明,更重要的是高度发达的玉器系统在同时期的世界可谓独树一帜,水稻作为唯一主食又揭示出良渚文明的稻作文明属性。良渚文明的确立丰富了世界早期文明的内容,将为世界早期文明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尹达学术生涯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31—1935年是他考古的奠基期,1936—1937是他考古丰收期,1938年—1949年是他对中国考古学体系的酝酿期,1950—1983年是他对新中国史学、考古特别是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挥指导作用的时期。尹达在新石器时代考古方面的巨大贡献:1.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的第一代开路先锋。2.是详细论证安特生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起源、分期问题上错误观点的第一人。3.倡导、指导以考古材料复原历史的正确研究方向。4.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考古研究的领军人。尹达身后形成的诸如文明起源等的理论诚然是巨大进步,但同时也是尹达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中国考古学体系的延伸和继续。  相似文献   

13.
嵩山黄河之间的郑洛地区是早期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心区域。在新石器文化晚期和夏商时期,这里形成由许多璀璨夺目的文化史迹和古城古都筑就的文明经典,是构成早期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和衡量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标尺。华文化、夏文化、商文化先后起源发轫于此,是中国文明的本源圣地,早期华夏文明是由华文化发展到夏文化的历史概括。故中国文明也称华夏文明、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4.
近多年来,王震中同志在中国史前文化与文明起源问题的研究上多有创获,发表了确有创见的一批论文。最近,他在深入探讨文明起源问题所获新成果的基础上,写成了《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一书,(陕西人民出版社决定出版)我读了稿本后觉得颇有新意,是很值得向读者推荐的。文明起源问题是中外学者共同关注和研  相似文献   

15.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三大文明区(亚非文明区、欧洲文明区、美洲文明区)和四大文明古国(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除中国文明自始至终沿续了自己历史的发展外,其它古老文明或迟或早都曾中断自己历史的发展,像古巴比伦这样的文明甚至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封中。在上下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中国历史学。这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全世界任何一个文明都无与伦比的。访问世界上哪一个文明、哪一个民族留下了自己的历史进程中的真实且翔实的记录?只有我们中华…  相似文献   

16.
小泉八云于1890年赴日,后加入日本国籍。他的作品洋溢着对日本古老文明的赞美、怀念以及对西方文明的辛辣批判。这使得他在当时倡导“和魂洋才”的明治日本中期成了“日本文化发现的恩人”。经历了从英国、法国、美国、再到日本的流离生活,使得他对异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本文将从比较文化论角度通过分析小泉八云对日本文化的受容及其文学作品,探究小泉八云对异文化以及自身归属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汉代是使秦王朝起始的大一统体制得以巩固的历史时期。汉代的文明创造和文明积累,在中国历史上有显赫的地位。当时的文化风貌对中国此后两千年来的文化进程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游牧文化的研究正在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在中国历史文献中,游牧人扮演了中原王朝和其他农业文明的毁灭者的角色.在世界系统中,他们长期以来又是定居文明的信息传播者.游牧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主要有马的驯化;车、马镫和骑兵的普及;对奢侈品的传播;对贸易交往的贡献、宗教与地理知识的传播.中国北方游牧文化曾经是东亚系统中的重要动力,并且是中国与其他文明的文化与贸易的发起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19.
<中国通史·远古时代>一书书稿的完成,为苏秉琦正式提出重建中国史前史创造了条件.他将研究中国文明起源作为研究史前史的一把"金钥匙",以实现他重建中国史前史的目的,着重解决中国从氏族社会到国家出现的历史.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与中国文化传统组合与重组等问题产生了新的认识,提出了"同世界上其它文明古国的发展模式不同,多源、一统的格局铸就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这一重要的学术观点.他还针对中国文明起源研究高涨而史前史研究低落的现状,解释"文明起源"的确切含义,就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相似文献   

20.
莱布尼茨的二进制与《周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欧洲的思想家中,德国的哲学家和数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对数学发展有着重大贡献: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明了符号逻辑和微积分,他是古往今来唯一的一位驰骋于数学思想的两个宽广的。对偶的领域──分析与组合或连续和离散领域的数学大师,而且在每个领域都表现了人类的最高能力。他对中国的科学文化和哲学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极为尊重,又是中国学术界所熟悉的人物。1697年在他编辑出版的《中国最新消息》一节的序言中曾说:“中国和欧洲各居世纪大陆的东西两端,是人类伟大的教化和灿烂文明的集中点”。莱布尼茨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