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过对两广地区争议较多的米字纹陶遗址和墓葬的考察,发现两广地区米字纹陶的主要流行年代为战国,汉代早期只有零星的发现。按照《广州汉墓》的型式划分标准,对南越王墓出土陶器的型式进行重新划分,发现其年代仍应该与广州汉代早期墓第二段时间相当,进而得出《广州汉墓》报告对广州西汉早期墓的分段应该还是比较恰当的。  相似文献   

2.
南越王墓银盒舶来路线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3年发现的广州南越王墓,是迄今为止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座古墓,被称之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五大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的文物中,尤以列瓣纹银盒倍受世人瞩目(封面),被认为是岭南发现的最早的“舶来品”。南越王墓的银盒造型及纹饰都与中  相似文献   

3.
1983年发现的广州象岗南越王墓,是中国汉代考古的重大发现。该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引起了南越国历史文物研究的热潮,其墓主问题也一直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大型田野考古报告集《西汉南越王墓》1991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之后,学术界基本确认墓主赵昧为南越国第二代王,即《史记》、  相似文献   

4.
高小路  徐卫民 《文博》2022,(2):60-68
广州象岗西汉南越王墓是在本地传统葬俗的深刻影响下因地制宜地对同时期北方诸侯王横穴崖洞墓的设计理念主动吸收的结果。它接受了横穴崖洞墓的象征意义并吸收了有别于岭南墓葬传统的新技术和新设计,如用石质材料建筑墓室、横穴与竖穴并存、墓址选择的条件等。不过,由于政治和地理上的阻隔以及本地传统习俗的影响,广州象岗西汉南越王墓中仍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南越特色,如平面布局、箱盒式的立体设计、墓向等。  相似文献   

5.
《文物》1958,(4)
1957年1月广州东山梅花村对面的象栏冈工地发现了一座明朝正德八年工部尚书戴缙夫妇的合葬墓,由我会进行清理。在明墓南面的挖土工程中,又发现了一座保存比较完好的东汉木槨墓(编号第二号)。为了不耽延施工进度,我们决定两墓同时进  相似文献   

6.
北江上游的南越国墓及秦汉岭南的族群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昌对面山墓地发掘了东周秦汉墓191座,均为土坑墓。墓葬形制、陶器组合、陶器质地和纹饰符号、铜器种类和形制与广州汉墓和平乐银山岭墓地简要对比后发现:对面山墓地与广州汉墓和银山岭墓地出土陶器在质地、火侯、纹饰、制法上颇有相似之处,铜兵器的形制和数量颇有相通。北江上游是岭南秦汉考古学文化的一个亚区,北江上游的南越国墓反映出岭南地区秦汉时代族群分布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象岗南越王墓主新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墓主是谁的问题,曾有过不同的意见,但多数学者认为应是《史记》、《汉书》中记载的南越王赵胡。《西汉南越王墓》1991年编写成书后,这一推测似成定论,不见有学者对此再进行探讨。然笔者在仔细研读有关史料和推敲各考证文章之后,发现疑点颇多,墓主究竟是谁似可重新斟酌,故撰此文,求教学界。  相似文献   

8.
随着汉代王侯、贵族墓的不断被发现、发掘,大批珍贵的随葬品的出土,尤其是“玉衣”的出土,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注目。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中出土了两套完整的金镂玉衣,[1]广州象岗西汉南越王墓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丝缕玉衣[2]。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出土完...  相似文献   

9.
广州西汉第二代南越王赵眜(胡)墓出土了240余件玉器,其中多数玉器造型独特,琢刻工艺精湛,是研究当时玉器使用制度、时代风格的珍贵实物资料。研究发现,该墓中墓主和殉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玉器,属于墓主的是葬玉,用玉目的除了彰显权贵更重视护尸升仙;属于殉人的是装饰玉,注重身份高下而忽略了升仙功能。推测其目的是为了营造墓葬等级,而...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五四年九月八日,广州河南南石头修建宿舍,在东北面山岗平土时掘出了陶屋、陶罐等十馀件,後来掘房基时又发现陶甕一个和一些铜器破片,工地即将情况通知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经派人调查,认为是一座木槨墓。同时在它的西面相距约十五公尺处又发现了另一座木槨墓,规模此前者还大。因为两墓均位於房子墙基坑位下,遂同时着手清理,经六天时间,全部工作完毕。事後並选择了一部分出土物在工地举办小型展览,对二千馀工人群从普遍的进行了一次保护文物的宣传教育。兹将清理经过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20,(5)
正1983年发现的广州南越王墓是目前所知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汉代墓葬,墓主人为2000多年前南越国的第二代君主赵眜。该墓出土有1000多件套10000余件文物,其中,兵器武备类文物数量多、种类全,且短兵器、长兵器、远兵器及防护武备均有涉及,为我们了解南越国的军事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当涂东晋墓的发掘,除出土了东晋墓中常见的青瓷器外,最大收获是发现了4片玻璃碗残片,经检测定性分析,它与当时国产玻璃成分不同,与湖北鄂城西晋墓出土的玻璃碗成分相似,同为舶来品萨珊玻璃器。它的发现为六朝时期中国南方与西方国家进行商品贸易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3.
周波  刘聪  周黎 《四川文物》2020,(3):60-65
殉人现象在西汉诸侯王墓葬中时有发现,如徐州的狮子山楚王陵墓、广州的南越王墓等。狮子山楚王陵墓墓道内发现陪葬墓1座,墓室内2座。其中位于墓道内陪葬墓未被盗扰,出土印文为"食官监印"的铜印一方。据此,发掘者及相关研究学者多将其称为"食官监"陪葬墓,认为墓主为负责楚王饮食的食官监。该陪葬墓出土铜鼎、铜印、玉枕、玉璧、玉璜、铁剑、无字玉印等随葬品,出土器物数量及组合说明墓主生前具有较高的等级地位,与"食官监"一职不甚相符。因此,墓主生前当有更高的职位。墓葬内出土一方无字玉印,玉印原应朱书或墨书官职名称,此印或能代表墓主生前最高身份。  相似文献   

14.
白芳 《岭南文史》2006,(2):7-10
南越国御苑遗址位于原广州儿童公园附近,1997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南越国是秦末汉初由中原人赵佗在岭南建立的一个地方政府,以番禺(今广州市)为都城。1983年在广州旧城西北象岗山发现了南越国文帝墓,为南越国的研究提供了实证。1995年及1997年,先后在广州旧城中心位置发现了秦汉南越国御苑遗址,又为南越国都城及宫署的存在、概貌及确切地点提供了重要物证。  相似文献   

15.
在1999年广州市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在黄埔区大沙镇飞鹅岭发现了庄有恭状元墓。随之,2000年3月《广州文物补查成果汇编》对庄有恭状元墓作了介绍:“位于大沙镇飞鹅岭,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坟冢占地132平方米,墓园广约200亩。  相似文献   

16.
广州称古都,是因为历史上有过南越、南汉、南明三个王朝(史称“三南”)在此建都。因近几十年来陆续发现的南越王墓、南越国御苑、南越国宫殿遗址,关于南越国遗址的考古发现已经两次获得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的殊荣,使广州作为南越古都的形象更趋丰满。  相似文献   

17.
秦文化和具有秦文化因素的墓葬是从春秋开始形成的,它经历了整个东周时期和秦王朝统治时期的五百多年时间。洛阳秦墓是指战国晚期秦灭东周之后至西汉初在秦人和秦王朝统治期间内洛阳及其附近的墓葬,它有别于东周时期洛阳的周人墓葬,也有别于秦王朝灭亡之后西汉王朝统治时期的墓葬。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洛阳秦墓的发现洛阳及其附近的秦墓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曾陆续发现。一是50年代在距洛阳较远的三门峡市和洛宁两地的发现。三门峡秦墓位于该市的上村岭,共发掘了竖穴墓19座,洞室墓60座1。洛宁发现的一座竖穴墓,位于该县西南的故县村2…  相似文献   

18.
1977年,江苏省沙洲县开掘二干河时,在常丰河工地上发现一座宋墓。据残存的墓碑字迹看,墓主曾在苏州、广州、汀州三地当过武官,在一次保卫海防的战役中死亡。发掘时,整个墓地全浸于水分很多的乌泥中,棺木已朽,尸体已无存。棺外发现四只小铁牛,棺内泥水中发现一只划花青瓷碗  相似文献   

19.
1978年3月25日,我正在当阳赵家湖发掘楚墓,突然接到单位——湖北省博物馆打来的电报,说在随县发现了巨大的木椁墓。比荆州天星观一号墓要大三倍,命我速回为发掘这座大墓做准备工作。我心中有些犯疑:天星观一号墓是湖北省刚发掘完的当时属最大的楚墓,木椁长8.2米、宽7.5米,已相当惊人;随县发现的这座墓竞比它大三倍,这会是什么样的墓呢?  相似文献   

20.
蔡 镌墓(长沙)陈其美墓(湖州)朱执信墓(广州-邓演达墓师引一黎元洪墓(武昌)一谭延囹墓(南京)民国名人墓(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