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山风雨》2015,(1):2
<正>黄侃(1886-1935)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文史学家。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省蕲春县人。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章氏门下大弟子。曾在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东北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校任教授。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  相似文献   

2.
于吉楠 《百年潮》2013,(1):46-49
蔡元培是清末翰林院编修,1905年加入同盟会,成为反清的民主主义革命者;民国成立后任教育总长,是著名的教育家;曾留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在学术界很有声望,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罗章龙是1918年入校的北京大学文学院学生,后加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并担任中共北大党组织的负责人。罗章龙和蔡元培的社会地位不同,思想信仰和政治主张也互不相同,然而在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3.
王恩涌 《人文地理》1990,5(3):20-24
根据北京大学与加拿大两个著名大学地理系的地理教育情况全面比较,提出我国在发展人文地理与加强学生学习应给予更多注意。  相似文献   

4.
叶涛 《民俗研究》2001,(4):68-75
山东大学文学院的关德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俗文学、敦煌学与满学研究专家。先生1920年7月生于北京,满族,先生的父亲是一位清贫的中学教师。艰苦的生活,严格的家教,培养了他倔犟坚毅的性格,养成了一种勤奋好学的精神。1939年先生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就读于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在大学学习期间,正是三十年代中国俗文学史学科创建的初期,先生受郑振铎、钱杏邨(阿英)、赵景深等著名学者的影响,开始了对俗文学的研读。他善于继承前人的业绩,而又勇于开拓创新,四十年代之后接连发表文章,引起了学界的注意。大学毕业以后,先生先后任北京中国佛教学院讲师、沈阳博物院档案编整处满文档案翻译组组长、上海佛学院教授、上海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副教授、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讲师。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我国著名学府北京大学的百年华诞,这不禁使我们想起民国初年奠定这所著名学府重要根基的蔡元培先生。 蔡元培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一生重视教育,尤其重视大学教育。他在北京大学的革新,是他一生事业中的一个辉煌时期。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在今天也仍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正>名校,国之重器也。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清华大学,诞生于1911年,依托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因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7.
正高中毕业这年我考取了北京大学化学系,却因阮囊羞涩,未能入学。后来报考了南京军需学校,因为这个学校学生由政府供给,还有一点零用钱,用不着家里负担。不过,报考这个学校,完全是环境所迫,绝非我的志愿。因为第一,进该校读书,是不能实现我长期以来向往的将来成为大学教授的目标的;第二,我猜想周世英很可能不喜欢我进这个学校。所以,我的心  相似文献   

8.
受教育部研究生司委托,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乡土中国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2007年历史人类学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于2007年8月1日至13日举行。学校正式学员共80余人,均为在校硕士生、博士生和高校青年教师,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南大学、暨南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湖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大学、山西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北政治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嘉应学院、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联合大学、韩国江陵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45所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另有旁听学员100余人。  相似文献   

9.
2012年7月12日,我与刘文典先生哲嗣刘平章、侄子刘明章一起,到台北科技大学图书馆特藏室,查阅了刘文典先生流落于该馆的藏书。刘文典(字叔雅)是近代著名学者,早年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五四时期积极参加《新青年》工作,1927年参与创办安徽大学,行校长职权。历任北京大学、清华  相似文献   

10.
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先生,福建德化人,出生于1905年。他早年在孔教大学研究科,北京大学研究所学习,以后历任大夏、复旦、华中、光华、沪江、东吴等大学及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曾任复旦大学副校长,现为复旦大学顾问。建国以前,蔡先生撰有《孔子哲学之真面目》、《三大思想之比观》、《中国思想研究法》、《中国历史新研究法》、《蔡元培学术思想传记》等著作。建国以后,著有《中国传统思想总批判》及其《补编》(二书是由  相似文献   

11.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北京13所大学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会,举行游行,抗议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并进一步引发了全国性的抗议活动。北京大学的学生在这次运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各学校的学生积极分子在运动的发起和过程中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运动形成了规模。经过95年的沧桑巨变,各学校经历了不同的变迁,不少学校尚有遗迹可寻。通过对这些学校遗迹的探寻,去追寻其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陈鑫 《中华遗产》2014,(5):68-83
有句古话叫“灯下黑”,这次我也遇到了这种事。我长大的地方,离正定古城只有十公里,时隔多年,发现古城在我的脑海里除了一座著名的隆兴寺,其他却都淡了。不久前,我遇到北京大学的一位古建学者,方才意识到忽视那座小城,是多么遗撼的事。  相似文献   

13.
德国大学制度,世界现代大学制度的源头。自德国思想家洪堡1810年创设柏林大学始,德国的大学模式,直接影响了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大学的现代化,也为中国现代大学的建立提供了鉴照。1917年,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留德四年后,返国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以“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等理念,将北大改造成现代史上著名的学术教育重镇,其思想迄今仍有隽永的现实魅力。本刊此次访问德国,大学制度是考察的重点内容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德国的大学教育制度也在改革。革新的重点有二:一是引进英美大学的学位制度;二是大学收费。德国有悠久的“福利国家”传统,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实行免费入学,为何会酝酿改革?具体措施是怎样的?这对已经启动了大学收费制度并引起极大争议、被称为“新三座大山”之一的中国教育来说,无疑会有参照作用。本刊共采访了三所著名的德国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  相似文献   

14.
张燕妮 《纵横》2011,(6):58-59
我的父亲张申府(1893一j1986),名崧年,字以行。河北献县人。著名哲学家、爱国民主人士。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与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任《新青年》编委。1920年,参与筹组共产主义小组,参加建党活动,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之一。同年底,受聘赴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教书。  相似文献   

15.
翦安 《纵横》2008,(8):56-59
北京大学燕东园28号是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的故居。2008年4月14日,在翦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翦伯赞故居揭牌暨铜像落成典礼"在这里举行。回到这个熟悉而温馨的地方,孙女翦安百感交集,追思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大学今校址原为燕京大学校址。燕京大学,它本是一所教会学校,校务由美国人司徒雷登一人主持。一次,司徒雷登先生设宴招待新同事。席间,他问诸人对学校的印象。在座的钱穆先生说:"本以为燕大乃中国教会大学中最中国化,来后大感不然。入校门即见‘M’楼,‘S’楼,‘贝公’楼等等,看不见丝毫中国化。建议宜改为中国名称才是。"司徒雷登先生接受了这个建议,立即召开  相似文献   

17.
曾名噪一时的反动政客陶希圣,是今武汉市新洲县孔埠镇陶胜六湾人,生于1898年.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法系后,历任安徽省立政法学校教员,上海商务印书馆法制经济部编辑,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总教官兼中央民众训练委员会指导科主任,《国民日报》总编辑,上海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劳动大学、中国公学、政法学院、武昌中华大学、北京清华大学等校教授,中央军校总教官,商务印书馆总纂,《食贷》半月刊主编,国民政府行政院参议等职.  相似文献   

18.
赖晨 《文史春秋》2013,(7):60-63
林语堂(1895—1976),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福建龙溪人,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贫穷的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1岁。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  相似文献   

19.
1938年4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师生经过长途跋涉抵达昆明,创建了西南联合大学,由梅贻琦4-5,~长。梅贻琦请梁思成夫妇设计西南联大的校园,二人欣然受命。一个月后,第一套设计方案跃然纸上。但是这个方案很快被否决,原因很简单:经费短缺。  相似文献   

20.
悼念顾颉刚先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一九八零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去世,享年八十七岁。我们对他怀着深刻的悼念。颉刚先生苏州人,1920年在北京大学哲学门毕业。后来在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兰州大学任教,担任过北平研究院历史学组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交通书局编辑所所长,创办过朴社、民俗学会、禹贡学会、边疆研究会、通俗读物编刊社,主编过《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大众知识》、《边疆周刊》、《齐大国学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