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铭传在台湾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开发台湾,建设宝岛的历史功绩,他不顾守旧势力的阻挠,倡议修筑铁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东西的高瞻远瞩,都让人油然而生高山仰止的敬意。然而,金无足赤,刘氏在台湾也有地的过失,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基隆撤兵问题。刘铭传撤守基隆曾遭到时人非议刘路传系安徽省合肥西乡人,是难军的重要将领之一。光绪十年闰五月初四日,刘氏奉命以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抵台不久即击溃了侵略基隆的法军,首战告捷,军威一振。尔后在八月十三日黎明,法军再次进攻基隆时,刘氏率部迎敌,往复冲荡,各有伤亡。在战…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学界对刘铭传撤师基隆是否于沪尾大捷有援救作用是有争议的:或认为刘铭传"撤基"没有必要,或认为"撤基"对沪尾大捷有作用。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时的战场情形,得出刘铭传撤基对于淡水之役有重大的援救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亲点淮军名将。赴宝岛击退法军光绪九年(1883年),法国侵略越南,中法战争爆发。中越边境战火一直燃烧到粤、闽沿海,法军决定进攻台湾。宝岛隔海孤立无援,命运危在旦夕。  相似文献   

4.
沈寂 《安徽史学》2006,(1):78-81
刘铭传在台湾视番民为朝廷赤子;实施新政,提倡以商立国;兴铁路、挖煤矿均取得卓著成绩;首创近代邮政竟早于大陆.因知识局限,终仍袭乃师"官总其纲".  相似文献   

5.
刘铭传当前受关注的程度是越来越高了,既有长篇电视剧播出,又有大部头传记出版。本刊之所以也来凑热闹,是因为两位博士惠赐本刊的这两篇文章,有如贵州的茅台酒,比之那些不知渗了多少水的散白酒来,味道好极了!  相似文献   

6.
刘铭传(1836——1895),字省三,安徽合肥人,清末著名淮军将领,曾积极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起义。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他受命督办台湾军务,领导军民抗法;次年十月台湾建省,又成为首任台湾巡抚。对于这样一位历史人物,“文革”以前并未引起国内研究者应有的重视,五十年代见于报刊的专题论文仅有赵捷民《刘铭传在台湾的抗法问题》一篇(载《新史学通讯》1955年第1期);六十年代更趋沉寂。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学术空气日益活跃,已先后有陆方、苏征、韦庆远等同志的十多篇文章问世。并且,在近年出版的一些台湾地方史著作中,如陈碧笙《台湾地方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8月版)、林其泉  相似文献   

7.
裴章传 《江淮文史》2003,(2):173-176
作为一个以本职工作、业余写作和阅读为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的男人,我的同事和亲戚、朋友们大都认为我过得太没有味道、太不潇洒。有一些小事让他们印象深刻:我听不懂股票市场所流行的许多专用术语;我手机里的许多功能至今仍然不会使用;当“卡通”在中国孩子们中间风靡已久时,我竟然不理解“卡通”一词的当前指义……这些都被他们嘲笑至今。看来,我对一些工作和写作以外事情的忽略是不可原谅的。不过,我还不是一个对本职工作马马虎虎的人,作为一个单位分管业务的负责人之一,我对工作倾住了大量心血,而且始终把创造性地做好工作看成…  相似文献   

8.
刘铭传研究的里程碑──海峡两岸纪念刘铭传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述评史涅刘铭传(1836.9.7-1896.1.12),字省三,安徽合肥西乡(今肥西县)人,为淮军名将。早年参与镇压太平军、捻军,1885年台湾建省后,出任首任巡抚7年。一生虽未参与清廷...  相似文献   

9.
刘铭传在台湾创设邮政系统,开近代中国之先河,它对台岛经济的发展以及密切与大陆的联系意义重大,在台湾近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翁飞 《江淮文史》2005,(1):80-92
随着《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在央视一套的热播,淮军名将刘铭传与淮军统帅李鸿章之间的特殊亲密关系,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么,他们两人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历史渊源呢?  相似文献   

11.
诸伟奇 《安徽史学》2004,(6):100-100
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号大潜山人,清安徽合肥西乡人,为淮军重要将领,曾督师台湾,血战经年,抗法保台,任台湾首任巡抚.其治台六年中,"规模宏远,经画周备"(梁启超语),为台湾近代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纪念刘铭传逝世100周年暨台湾建省110周年,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办公室和黄山书社于1992年出版了由马昌华、翁飞点校的《刘铭传文集》.是书收《刘壮肃公奏议》10卷、《大潜山房诗钞》、《盘亭小录》、《诗文辑存》及附录.校对者斟酌旧籍,搜讨遗文,用力甚勤.该书出版,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尤为治清史者及刘氏后人所重视.在编稿和出版过程中,我因工作关系,虽参与其事,然冗务丛集,于书稿审读,未能著力;装帧印制,亦嫌粗简.至今思之,殊感愧仄.  相似文献   

12.
一则以讹传讹的刘铭传轶闻廖宗麟淮军宿将刘铭传,在中法战争期间被清政府任为督办台湾事务及福建巡抚。关于他航海赴台就任的经过,曾流传这样的轶闻:“命下之日.有以书致公京师;谓敌将邀于海,而为公危者。公阳惧,先期征师船为卫,至沪上,更示走超状,而阴则潜舟以...  相似文献   

13.
14.
刘铭传在台湾的抗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八八四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时,一般历史书皆载「台湾巡抚刘铭传大败法兵,」这种记载是很有问题的,按刘为淮系军阀,大卖国贼李鸿章的亲信同乡,不可能在战争时不听李的投降命令及受他的投降思想的影响,而会坚决抵抗敌人的。这实在是一件窃取功劳的问题。按当时左宗棠即曾提出攻击:「法军不过四五千,我兵之驻基隆、沪尾者数且盈万,刘铭传系老于军旅之人,何至一失基隆?遂困守台北,日  相似文献   

15.
李细珠 《安徽史学》2016,(2):137-143
刘铭传的台海防御观不是孤立的台湾海防,至少涉及如下三方面的关系:一是台湾海防与中国东南海防的关系,从台湾在东南海疆的位置,考察台湾对东南海防的战略意义;二是台湾海防与福建海防的关系,从闽台行政与地缘关系,考察闽台战略防御的相关性;三是海防与陆防的关系,从台湾防务的布局与内部结构,考察台海防御的整体性效用。刘铭传的台海防御观,是在日本和西方列强武力侵略的刺激下,立足台湾及台海地区,关照中国东南海疆,应对外敌入侵的积极防御观。  相似文献   

16.
北撤     
周到 《铁军》2023,(10):17-18
<正>我父亲周大根在1938年12月16日那场打响浦东抗日第一枪的“汇角战斗”中牺牲后,为躲避土匪汉奸的追杀,继母吴阿娥带着我哥周旋(周文龙)和我(又叫周文虎)以及小弟周文玄暂时躲到了上海曹家渡长城铅笔厂门楼。我和旋哥为此不得不辍学。当时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及时施以援手,采取了特别关照与保护措施,尽最大努力关心我们成长。  相似文献   

17.
潘健 《福建史志》2010,(1):52-55
1866年12月福州船政局成立.面临着燃料供应问题。当时清政府所创办的几个大型近代军用企业(包括福州船政局)所需的煤炭。都是依赖洋煤供应.但“一遇煤炭缺乏.往往洋煤进口故意居奇”.不仅价高,而且受制于洋人,一旦与供应国关系紧张.输入即断绝。而煤矿资源丰富的台湾与福建仅一水之隔.因此,福州船政局创办后,即部分依靠台湾民间所产的煤炭。  相似文献   

18.
张研 《安徽史学》2006,(1):66-77
刘铭传是特定历史时期--19世纪中期战乱之际,通过非常规仕途进入上层政权的极具代表性的地方精英.从刘铭传的入仕,可透视晚清基层社会与上层政权发生的深刻变化、晚清统治危机的特殊性、中国传统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层基础等.  相似文献   

19.
甲午年刘铭传“屡召不出”原因辨析──谨以此文纪念刘铭传逝世100周年翁飞一一百年前的甲午年,随着中日局势日趋紧张以至爆发战争,清廷曾通过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屡次电召乞退在家的前福建台湾巡抚刘铭传,再度出山担任前敌统帅,但刘坚辞不出。这一问题,曾...  相似文献   

20.
刘铭传在巡抚台湾期间,十分注意台湾经济上的自强。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台湾经济一度相当活跃,受到中外人士瞩目,这同刘铭传的经济思想和具体实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刘铭传虽是淮军将领,在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其用械器,悉改泰西新式……卒以此收功”,但他没有停留在西洋诸国“船坚炮利”这样一个认识上,而是进而比较全面地开始了解西方的政治和经济。他通过阅读报刊,接触外国商人等方法,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渐渐认识到经济在列国竞争时代的重要作用。“古兵家皆以治兵列奇零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