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家》2019,(12)
<正>清代茶具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越以往各个朝代,品种众多,制作精美,造型高雅,质料丰富,主要质地有瓷、陶、银、铜、漆等,贵重的还有金、玉等材质制作的茶壶;这些精致的茶壶,具有考究的做工,比较费时费工费料,更加奢华,其风格也更倾向于富贵浓艳、纤细繁缛。一、雍正之前的茶壶清初有一些具有满蒙等少数民族的生活特征的茶壶为金属制品可做为供器。瓷壶喜用斗彩、饰花鸟,多用提梁造型。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初金錾花壶(1),全高37.8、底径10.7、流高13.2厘米,全重1500克。此壶为纯金质,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宜兴外销茶壶应市场需求,销往东南亚及欧洲。销往东南亚的茶壶应不同文化传统而发展其当地特色,也反映了华人在东南亚之饮茶文化;销往欧洲的茶壶,风格大异于内销茶壶,且促成了欧洲瓷器的创制。  相似文献   

3.
李竹雨 《收藏家》2020,(10):33-40
14.清乾隆青花加金彩茶具组(图14)茶壶:高10.1、口径9.0、底径10.7厘米。茶叶罐:高11.5、口径2.6、底长7.6厘米。花口杯:高4.7、口径8.0、底径4.0厘米。茶托:高3.4、口径13.2、底径7.3厘米。该套茶具系海外回流的茶具,馆藏该套茶具包括了茶壶、茶叶罐、杯、把杯及盏托。在MaryStevenson Cassatt绘制茶桌旁的女人(Lady at the Tea Table)中可见此套茶具还至少包括了带盖奶壶,图中未出现把杯。  相似文献   

4.
王木楠 《收藏家》2006,(6):43-48
父亲王振铎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一生从事中国科技史的研究。他是北方人,喜欢住四合院中的平房。冬天取暖离不开炉子和水壶,炉子可以调节冷暖,水壶可以调节干湿,因而他特别钟爱这两样东西。在炉边烤火、读书、品茶、饮酒,是人生一大乐趣。由于历年搬迁,炉子所剩无几,水壶却舍不得丢弃。他喜欢水壶成嗜,也殃及茶壶和酒壶。从晚清以来,家中遗留下来的旧壶,到民国以后买来的新壶,林林总总,总有一纸箱。以前庭院拥挤,我总想将这些废弃物处理掉,后来从事文博工作后,才知道父亲的苦心。从这些遗物中,可以写出一部真实的壶史来。父亲收藏的壶,有…  相似文献   

5.
瓷壶史话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因此便有了盛水的壶。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陶壶是一种圆形深腹、小口的陶制容器。随着瓷壶的出现, 壶的用途开始细化,大致可分为:水壶、酒壶、茶壶、汤壶;器型多样化,有背壶、盘口壶、兽头壶、执壶、提梁壶;质地渐多, 主要有陶、瓷、铜、玉、金、银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质地壶的式样越来越多, 用途越来越广泛。瓷壶的出现与瓷器的产生和发展是分不开的。随着东汉时期瓷器的烧制成功,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温州辖区内陆续发现了一批又一批印制有戏曲人物、传奇故事的瓦当。这些瓦当除部分从明清古建筑遗址挖掘到外,还有相当数量至今残留在晚清旧民居及古宗祠、庙宇、戏台、路亭等建筑物檐头。  相似文献   

7.
茶壶套,今人听到这词颇感陌生,不知其为何物?但对于明、清两朝的人们,特别是南方人来说,这只是寻常日用之物。在保温胆瓶(约19世纪末才出现)大规模应用之前,人们通常采用物理法保温茶水,三百多年前的人们发现在茶壶外面加个套子,并在夹层内填充丝、绒、棉、布、絮等保暖物,或者在茶壶下面加上炭火,可以让茶水持续保温一段时间,确保在天气寒冷的冬天,壶主人随时可以喝到一壶热腾腾的茶水。  相似文献   

8.
杨乃运  薛村平 《旅游》2015,(3):96-101
茗,茶的通称,故有品茗、香茗、茗汤之类的词。也有茗仅指茶的嫩芽或以晚来的茶为茗之说。不管是指一类茶还是所有茶,它都和茶脱不了干系。古人恐怕是只用茗称茶的,现在,在日常生活里,有人热衷于用茗称茶,是茶这个词太大众,太老土,用茗就显得文雅,有知识,有涵养,身份由之也显得高贵一些,挺给撑面子的。壶,茶壶也好,酒壶也好,水壶也好,尿壶也好,计时的壶漏、游艺性的投壶也好,都叫壶,没有粗雅之分,想与众不同的无可奈何,只有随大溜。好在茶有茗之称,茶壶用茗壶冠之,就有了书卷气,玩茶壶的也随之布尔乔雅起来。茶  相似文献   

9.
肖君 《神州民俗》2006,(12):63-63
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的工艺品类向来与奇石、兰花一起被古人并称为人三雅。而作为收藏品类,紫砂壶在中国也有悠久的收藏历史n2002年4月,一件高只有14.7厘米的清初陈亮彩制的紫砂六棱人壶拍出了22万元人民币的价位。2005年7月,一件清乾隆年制紫砂花卉字茶壶以17.05万元成交。拍卖场的升温为当今的紫砂壶收藏摇旗呐喊。而如果要介入投资,当然就要讲点诀窍: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17,(8)
<正>壶是以陶瓷、金属、紫砂或其他材质制成的一种有把有嘴的器皿,通常用来盛茶、酒、水等液体。最初的壶一般都用于盛酒、装水,如流行于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壶,再如唐宋时期用于盛水的汤瓶等等。到了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贡团茶,改贡叶茶(散茶),碾末而饮的唐煮宋点饮法,变成了以沸水冲泡叶茶的散茶清饮法,品饮艺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茶壶开始盛行。故明代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用于泡茶的茶壶。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中国的军事领域发生了重要巨变,尤其是在晚清军事变革的过程中,清政府借鉴当时先进的德国军事制度,建立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支陆军部队。但由于受到晚清社会的大背景限制,特别是传统文化、落后经济、社会风气以及德国目的等方面的影响,晚清陆军只能停留在模仿的程度上,无法触及德国陆军的精华,因此也不可能成为欧洲那样的现代化军队。  相似文献   

12.
史宗义 《文史天地》2010,(11):63-66
说到晚清的历史,不能不说到慈禧太后;而说到慈禧太后,又不能不说到荣禄。荣禄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一生追随慈禧太后,阴险狡诈,心狠手辣,是慈禧太后的一条忠实走狗,也是晚清一只凶狠的鹰。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1837~1909年),直隶南皮人,字孝达,号香涛,中年以后自号壶公,又号无竞居士,晚年则号抱冰老人.他举咸丰壬子乡试第一、同治癸亥一甲第三进士及第,其后抚晋督粤,二权两江,三督湖广.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七月,受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职.宣统元年(1909年)死后谥襄,追赠太保,入祀贤良祠.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晚清实行“洋务运动”和“新政”的地方实力派大员。  相似文献   

14.
晚清传教士从基督教文化的普遍主义出发,试图以《圣经》为基准,在中国典籍中爬梳中国上古史,索隐、比拟及调和中外历史文化,借此打破中西文化的沟通藩篱,以证明《圣经》的权威性及其普世价值。其中既有对比中国历史文献记载与《圣经》记载的暗合之处,也有对中国上古时期之上帝的信奉文献的爬梳,同时也涉及到中国上古人物与《圣经》人物的比拟论说。  相似文献   

15.
李竹雨 《收藏家》2022,(6):54-58
<正>唐宋时期流行的团饼茶发展至元代已日渐式微,而散茶逐渐在民间流行。明朝初期仍旧以上贡建州茶为主,直至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下令“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由此散茶才大规模地走上了历史舞台。散茶的烹试之法较简便,唐宋时期茶事活动中的碾、磨、罗、筅、汤瓶之类的茶具皆不再需要。陈师《茶考》记载晚明饮茶方式:“以佳茗入磁瓶火煎,酌量火候,以数沸蟹眼为节,如淡金黄色,香味清馥,过此而色赤不矣!”“杭俗烹茶,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随着饮茶方式的变化,明代茶具也相应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6.
戏曲图案文物始见于宋代杂剧绢画(图1、2)。元代戏曲壁画及元墓中出土了不少戏曲人物浮雕;明代随着戏曲艺术的复兴,各种以戏曲演出场景为内容的插图版画、陶瓷、木雕等大量出现。清代由于徽班进京,地方戏的兴起及18世纪40年代前后京剧的形成,都极大的影响了民间画师创作这一题材的兴趣。清代戏曲图案陶瓷笔者以为从戏衣装束、人物造型及绘画内容上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顺治-雍正(1644-1735年)以刀马人物为多。其风格深受明代以来的刻本版  相似文献   

17.
民国清官——石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瑛(1879—1943),字蘅青,湖北阳新县人,晚清举人。曾长期留学欧洲,结识并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从20世纪20年代起,历任厅长、市长、省议长等职,为国民党内名重一时的元老级人物,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湖北三杰”之一。石瑛为官,廉洁奉公,终生安贫若素;勤政务实,所在皆有政  相似文献   

18.
扬之水 《收藏家》2011,(10):55-57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吐尔基山辽墓出土一件银鎏金提梁扁壶,壶腹两面开光中各装饰一幅人物故事图,两图均有榜题,其中一幅题作“四浩先生”,另一幅榜题也是四个字,不过第二字稍欠清晰,不同版本的图录此幅之图版说明概作“弘口先生”(图1-3)。  相似文献   

19.
汪星燚 《收藏家》2014,(7):77-80
"吾阁之中,不尚虚礼。凡入此阁,均为知己;随分款留,忘形笑语;不言是非,不侈荣利;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臭味之交,如是而已……"——陈继儒《小窗幽记》"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器为茶之父",品茶方式的演变,同时伴随着茶具形制的演变。茶无论在药用、食用、饮用阶段,都和茶具有着唇齿相依的紧密联系。唐、宋等早期茶具以单色釉及窑变效果为主,到了明代,由于散茶的盛行、茶叶品类的多样化和冲泡方式的改变,茶具在造型、釉色等方面变得更为丰富多样,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白瓷和彩瓷茶具应运而生并得到长足发展。另外,主产于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也成为茶具发展的另一个脉络。  相似文献   

20.
雪里红 《收藏家》2004,(4):28-32
戏曲图案文物始见于宋代杂剧绢画。元代戏曲壁画及元墓中出土了不少戏曲人物浮雕;明代随着戏曲艺术的复兴,各种以戏曲演出场景为内容的插图版画、陶瓷、木雕等大量出现。清代由于徽班进京,地方戏的兴起及18世纪40年代前后京剧的形成,都极大的影响了民间画师创作这一题材的兴趣。清代戏曲图案陶瓷笔者以为从戏衣装束、人物造型及绘画内容上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