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艳芹 《丝绸之路》2012,(16):90-91
嘉峪关市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交融汇聚。随着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全面实施和建设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决策的出台,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如何发挥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只有解放思想,积极参与"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以文化擦亮城市面孔,加快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内生动力,打造知名文物旅游景区品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才能将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2.
王泽文  高永鹏 《旅游纵览》2022,(19):123-125
文旅融合背景下,秦皇岛市具有得天独厚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优势,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将长城资源与旅游演艺相结合,弘扬长城文化,推动秦皇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加快秦皇岛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文旅融合为依托,以长城文化为载体,深入挖掘秦皇岛长城文化的历史根脉与时代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科学价值,探究秦皇岛市长城文化旅游演艺发展路径,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打造长城文化旅游品牌,以期实现长城旅游演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美化嘉峪关环境,抚去游客参观关城雄壮气势之外的荒凉之感,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及文化广播电视局经过科学论证,决定在嘉峪关兴建“嘉峪关长城文化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4.
吴星  陈娜  吕啸 《旅游纵览》2023,(3):109-111+118
河北长城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且独具特色,其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河北长城旅游发展的动力。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断推进的新时代背景下,长城文旅深度融合加速新业态产生,共生共赢。通过实例分析河北长城文旅融合模式,主要包含旅游演艺、博物馆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旅游文创产品开发、乡村旅游、文化景区旅游六种,并进一步指出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近期,由于“嘉峪关长城文化旅游景区”开发和建设,在关城东侧200米处发现三国时期砖室墓葬一座。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有关人员闻讯对该墓葬进行了清理和发掘。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2013,(16):F0002-F0002,F0003
2013年7月27~28日,由中共嘉峪关市委、嘉峪关人民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产业园管委会、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承办,市文化旅游集团全力资助,甘肃省文史馆、西北师范大学、敦煌研究院、河西学院、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商学院、兰州大学、陇东学院、宁夏大学、甘肃省广电学校、《丝绸之路》杂志社,以及嘉峪关市委宣传部、文物局、市文化旅游产业园管委会、市志办、市长城文化研究会、市丝路文化研究会等单位教授、学者30余人参加的“寻找最早玉门关”考察调研活动顺利举行。  相似文献   

7.
王春梅 《丝绸之路》2013,(4):130-131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长城专题博物馆,建馆开放已有20余年。博物馆免费开放推动了博物馆事业迅速发展。当前,适逢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面启动,因此,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应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其职能,为推动长城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挖掘长城文化内涵,弘扬长城文化精神履行应有责任。  相似文献   

8.
景雪敏  栗建伟 《旅游纵览》2022,(23):135-137
甘肃省嘉峪关市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西北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有“戈壁钢城”之称,工业文化资源丰富。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嘉峪关市工业文化旅游存在认识滞后、开发模式单一、与历史文化旅游融合度低、服务配套不完善等问题。本文首先总结嘉峪关市工业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推动嘉峪关市工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嘉峪关的城市文化融入充满现代工业特征的环境背景中,为嘉峪关市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是一座以宣传长城文化、展示长城文物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长城文物匮乏,陈列难度较大,博物馆充分利用古长城、古遗址等文物资源,采用现代技术和手段,使陈列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真正体现了博物馆的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10.
“十四五”期间,文旅产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高质量发展是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发展的主基调,而旅游演艺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是促进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的有力抓手。本文以文旅融合的发展政策为依托,以发展区域经济和文化艺术产业为目标,以文旅资源的传承与保护为基础,以山海关长城景区为重点,构建河北省秦皇岛市旅游演艺产业体系,将秦皇岛打造成北方演艺之都。  相似文献   

11.
嘉峪关,历史上被称为“河西咽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也是丝路文化与长城文化的唯一交汇点,与长城内外的许多防御设施、兵力布置、通信交通、指挥中心等构成了完整的军事保障。嘉峪关的修建,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形成了“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长城墙体,其修建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文章就嘉峪关修建的历史沿革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与旅游、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关键词。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系统思维,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层面上两者融合发展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精心做好顶层设计,挖掘整理文化和旅游资源,加快文化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转变,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推进文旅项目工程建设,丰富文旅体验活动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刘克梁 《旅游纵览》2013,(8):287-288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宜昌文化和旅游业资源丰富,但文化与旅游融合不够,必须通过培育文化旅游新品牌、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深度融合,使之成为宜昌支柱性产业。文化与旅游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既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此,笔者对宜昌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进行  相似文献   

14.
当历史进入新的千年,嘉峪关文化旅游景区,又为天下雄关增添了辉煌的一页。1999年以前,嘉峪关下还是一片戈壁滩,只有关城脚下的一块苗圃和几条渠道。为努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加快嘉峪关市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步伐,加快文物景点、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1998年嘉峪关市人民政府经过充分规划论证,正式确定开发建设嘉峪关文化旅游景区,并将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列入了市“三区一线”的重点建设项目,列入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1999年2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嘉峪关市文化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专门负责景区的开发建设工作。为做好景区的规划论证工作,保证景区建设高起点、高档次,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于1999年2月邀请了北京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于英士教授等6位旅游和建筑设计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嘉峪关市的文物保护、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他们根据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提供的有关嘉峪关的地理概况、水文地质、城市建设规模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资料,结合嘉峪关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各方面的优势,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证,并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他们认为,嘉峪关市委、市政府抓发展旅游业带有战略意义的目标有两点很重...  相似文献   

15.
朱玉婷  郭艳  吴春菊  曹广杰 《风景名胜》2021,(4):0335-0335,0338
本文基于文献与实地调查等方法,通过对赫章旅游资源的分析与评价,探究如何提升赫章县夜郎文化的旅游吸引力。将夜郎文明与自然风景、民族风情融为一体,可提升当地旅游资源的生机与活力。通过旅游资源的融合打造,加大宣传力度,有利于提升赫章旅游资源吸引力、扩大旅游市场辐射范围。通过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合理规划,提升赫章旅游资源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徐国军 《东方收藏》2023,(6):101-103
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为古代丝绸之路重镇,其境内汉明两代的长城修筑史见证了中国古代西北边防的变迁。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不仅要对长城遗址及其周边环境实施保护和管控,更要结合相关文化遗存,提炼地域特色,培育长城文化旅游品牌,增强长城文化遗产传承活力。文章立足于武威现存的长城文化资源,把握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提出通过完善长城保护管理体制、加强长城文化研究水平、激发文化遗产传承活力、鼓励长城专题文艺创作等方式,助力武威文化旅游名市建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博物馆旅游产业逐渐兴起,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成熟,如何将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相互融合逐渐成为了博物馆旅游的发展推动力。是一种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因此重视博物馆的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是非常必要,对博物馆旅游文化经营管理创新,对于实现博物馆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相互融合以及共同发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8.
守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化、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坚实基础是文物事业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对嘉峪关市长城保护工作以及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在长城保护方面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展开论述、分析,并加以总结,以期为文物事业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旅融合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分析安徽省文旅产业融合现状,基于C-R模型,从资质性因素、核心资源与吸引物、支持性因素与资源、目的地管理等因素相互融合着手,探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以实现安徽省文化和旅游的高质量融合,建设更具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20.
郑国诜 《旅游纵览》2022,(14):131-134
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对弘扬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红色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福建省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影响力大,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参与主体协同不足、创新能力发挥不足、融合深度广度不足等问题。促进福建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要树立务实理念,完善内外环境,挖掘隐性资源,着力技术应用,重视人才培养,落实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