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天伟 《神州》2013,(17):177-177
众所周知,在读者看报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很难将整版的内容从头到尾地通读,也就是说,浏览一个版面内的文章会有取舍。那么,什么样的报纸会更吸引读者的眼球?这就需要报纸拥有独具匠心、特色鲜明、图文并茂的版面。作为版面编辑,要将重要新闻编排得突出醒目,次要新闻编排得短小精悍,版面上既有红花,又有绿叶,要做到主次分明、相得益彰,这样才能抓住读者的阅读视线。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在读者看报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很难将整版的内容从头到尾地通读,也就是说,浏览一个版面内的文章会有取舍。那么,什么样的报纸会更吸引读者的眼球?这就需要报纸拥有独具匠心、特色鲜明、图文并茂的版面。作为版面编辑,要将重要新闻编排得突出醒目,次要新闻编排得短小精悍,版面上既有红花,又有绿叶,要做到主次分明、相得益彰,这样才能抓住读者的阅读视线。  相似文献   

3.
本文引用营销管理学中的心理契约理论,论述构建馆员与读者"亲情式"关系的主要条件和带来的关系中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4.
“符号学与人文学科跨学科方法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秋的杭州 ,日清月朗 ,丹桂飘香。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举办的“符号学与人文学科跨学科方法研讨会”于 2 0 0 2年 9月 2 0— 2 4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浙江大学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十几所高校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会上 ,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们就符号学理论、符号学与文化、符号学与人文学科的实践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对话 ,使得这次会议成为一次难得的跨学科交流的盛会。如何通过跨学科的交流 ,提高中国人文学科的学术水准 ,这…  相似文献   

5.
表现形式比较含混的历史话语和研究方式比较精密的符号学理论话语之间的特殊联系和互动关系,反映出符号学作为比较研究方法论探讨的最新可能性。与作为真正精密科学的自然科学方法论不同,作为准精密科学方法论的符号学是以语义含混的人文话语为对象的。...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联合举办的“符号学与人文学科跨学科方法论研讨会”即将于 2 0 0 2年 9月 2 0 - 2 4日在杭州举行。这次研讨会将讨论中国的符号学 ;史学、文学研究与符号学 ;文化符号学 ;语言、逻辑与符号学等问题。在这次研讨会上 ,史学、哲学、文学、符号学等领域的学者 ,还将就近期各自领域的学科发展 ,进行发言和交流。“符号学与人文学科跨学科方法论研讨会”将于杭州举行@东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色段子充斥在各大媒介平台上,层出不穷,长盛不衰。互联网更成了段子创作和传播的沃土,网络技术与文化推动了段子井喷式发展:每逢热点,必火段子。段子除了娱乐休闲外,大多还具有时效性和政论性。新闻评论作为一类新闻体裁,同样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引发公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段子是否是互联网语境下新闻评论的一种新形态?本文采用符号学中的伴随文本与符号文本的双轴关系理论,对二者关系进行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表现形式比较含混的历史话语和研究方式比较精密的符号学理论话语之间的特殊联系和互动关系 ,反映出符号学作为比较研究方法论探讨的最新可能性。与作为真正精密科学的自然科学方法论不同 ,作为准精密科学方法论的符号学是以语义含混的人文话语为对象的。自然科学的观察和实验方法以及各种逻辑推理方法虽然更为精密 ,却难以直接应用于人文科学研究。不能区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在方法论方面的差异 ,不仅成为自然科学家不能真正把握人文科学性质的原因 ,也成为现代早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未能适时提升其理论和方法的原因之一。当代人文科学理…  相似文献   

9.
赵毅衡 《丝绸之路》2012,(12):17-19
本文对符号学以及有关概念,从符号、符号学、中国符号学、符号学运动、符号学学科等,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对中国符号学从先秦以来的遗产,以及从赵元任以来的现代中国符号学发展脉络,做了细细梳理。尤其对符号学西部学派的简历经过,及其主要的学术倾向,做了细致分析;对“文化符号学”专栏,则做了一个定位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建立不同以往的有关国家政治和军权思想的符号系统作为划分大时代的标准。运用符号学理论解读具有符号属性的宋代男子服饰,揭示了宋代男子服饰不同于前代"广博兼容、张扬开放"的符号体系,形成特有的"儒雅礼制、自然闲适"的理性之美。指出以服饰符号学角度,宋代已具备划时代所必须的意识审美形态以及规范、系统的服饰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1.
白阳 《环球人物》2013,(24):50-51
受到英国政府压力,与《纽约时报》联手《卫报》与《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并称为英国三大"高级报纸"。它主要代表自由民主的左翼,读者多是知识界人士和年轻人。《卫报》创刊于1821年,原是一家地方小报,名为《曼彻斯特卫报》,创刊者是约翰·爱德华·泰勒。1959年,该报更名为《卫报》,两年后迁到伦《卫报》简介:  相似文献   

12.
唐凯  邹涛 《神州》2021,(2):17-18
从符号学的视角来看,文化的本质就是就是借助符号来传达意义的人类行为,而产品则是传达意义的媒介,将符号学理论融入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就可以将无形的难以琢磨的文化转化为有形的可视的符号.本文以最近声名远扬的故宫文创为例,借助符号学的编解码理论,将文创产品设计过程视作文化符号的编码过程,读者理解文创产品的过程视为文化符号的解...  相似文献   

13.
柯林武德曾提出,历史学家能在"重演"中经验过去行动者的思考活动及思想。甫入21世纪,以史家可以经验过去为基础阐明历史著作与过去之关系的理论再度出现,构成了广受讨论的新动向。艾尔克·鲁尼亚的"在场"理论即是其中的代表。这一理论大致有三个论点:历史学家会在研究过程中被动地经验作为"在场"的过去,即使过去并没有于现实世界重现;历史学家现在的历史研究与作为"在场"的过去的关系是转喻的喻体与本体的关系;历史著作以转喻的方式表达着过去。比较并审察"在场"理论与新动向中的另一理论即弗兰克·安克斯密特的历史经验理论可以发现,当前的动向实为后现代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它是否值得接受则需对"被动经验"现象再做考察。  相似文献   

14.
他和他所执掌的《环球时报》,这些年成了官方话语体系一个"异端",或许还可能是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个"异数",这份报纸拥有百万以上的读者,虽附属于执政党的中央机关报,却在体制内创造了一个准"都市报"经营的范例。固然,"商业民族主义"的质疑,也许是这个成功范例的另一个注释。和那些被人为贴上政治标签的公众人物一样,胡锡进的言论,总是先入为主地成为各种批评攻击或"污名化"想  相似文献   

15.
在强调体验价值的今天,博物馆愈来愈注重人与空间在情感上的交流,追求展示空间的艺术审美和文化内涵,由此营造出的空间意境是观众出入展厅后的整体感受,作用于观众的心理层面而引起情感共鸣。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亦可纳入美术的范畴,借助符号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符号学在博物馆展示空间意境营造中的运用,对博物馆陈列展示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字本位"理论视野下,运用叶文曦语义范畴层级理论,尝试分析上古"舟"、"船"字组系族语义范畴层级系统,探讨语义范畴化过程中单字、并列式和偏正式字组与语义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雨 《文史月刊》2013,(7):80-80
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初到上海,虽然他唱功绝顶,但要在大上海"一夜成名",实属不易。梅兰芳首先想到在报纸上做广告。经过一番筹划,他决定在报纸上只印三个字——梅兰芳。广告就这样登出去了。第一天就开始有人议论:"这梅兰芳是谁呀?"第二天的报纸上,还是在广告版面上只印三个大  相似文献   

18.
黄公达 《东南文化》2023,(1):143-148
近些年来,阐释理论在博物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博物馆作为肩负着生产知识和文化传播使命的社会文化机构,对展览进行必要的展览阐释可以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实现自身的使命宗旨。当下许多历史、综合博物馆对于展览阐释较为重视,艺术博物馆对展览阐释却关注不足。我们应从传播符号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艺术博物馆的展览阐释,上海博物馆展览“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在展览阐释中运用了传播符号学理论,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艺术博物馆可以此为借鉴,从展览阐释的结构、展览阐释的内容、展览阐释的方式这三个角度提高阐释能力。  相似文献   

19.
副刊,一般指报纸上专门登载文艺作品、消闲文字或有关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 我国报纸的副刊,发韧于19世纪末期,至本世纪30年代,一些有名的大报如《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益世报》等,都同时附有十几种副刊。副刊的内容设置,除专门的文艺性副刊外,还有大量政治、经济、工  相似文献   

20.
"法"和"民俗"的关系是关乎社会治理、法律与民俗研究的重要议题。先秦时期,"礼""俗""法"是观察和理解古代社会的三种基本制度框架。法家学说很早就提出要用"法"去规范、治理民俗的理论主张,与法家理论形成对应的是,商鞅变法时期明确地将"错法俗成"的理论运用到现实,切实地改造了秦国的民风民俗。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秦政府将"法"作为社会治理框架,对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加以整饬,试图在统一帝国内部建构一种一元而同质的伦理共同体,然而此时"法"和"俗"的冲突仍旧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