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韦曼 《攀登》2008,27(4):224-226
弘扬人文精神是21世纪人们普遍的共识。图书馆作为培育和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机构,它在推动和促进社会人文精神的凝聚和发展方面起着重大作用。人文精神也是现代图书馆精神的核心。图书馆只有“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并不断加速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产品泛滥,早已淡薄了人类的精神追求和灵魂享受,强烈的感官刺激和多元理念的冲击,使人类变得迷惘和神经质。现代化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工具理性的片面强调、人文精神的失落、人的灵性的缺失、人的主体性的衰弱等。而美育作为承担人的全面发展和生命完整的重要手段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现代美育是一种感性教育,是一种充满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方式,更是一种人文的,和谐的教育理念。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通过美育,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的力量是文化的力量,博物馆是引导人、教育人、激励人,代表着社会的正义和良心的社会机构。博物馆陈列中的人性化的设计可以给人以新知,以体验,能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博物馆里来,使博物馆能发挥为人们提供精神动力和精神滋养。因此,具有"人文关怀"的陈列设计能体现博物馆的精神和职责。本文从陈列设计的艺术手段的角度阐释了人文的陈列设计的重要以及人文陈列设计所发挥的作用,在细节和不经意中体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田娜  王冬玲 《沧桑》2010,(2):156-157
大众文化产品泛滥,早已淡薄了人类的精神追求和灵魂享受,强烈的感官刺激和多元理念的冲击,使人类变得迷惘和神经质。现代化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工具理性的片面强调、人文精神的失落、人的灵性的缺失、人的主体性的衰弱等。而美育作为承担人的全面发展和生命完整的重要手段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现代美育是一种感性教育,是一种充满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方式,更是一种人文的,和谐的教育理念。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通过美育,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5.
路红霞 《神州》2012,(22):225-225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具有大量的人文内容,作为数学教师应积极去挖掘,建构起人文精神的体系,从而使学生从小受到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养。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就如何培养学生的人丈精神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崔美华 《神州》2013,(14):143-143
现代社会最大的缺失是人文的精神缺失,现代语文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最大缺点是目中无人,人不见了成为现代语文教育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弊端,教育中的种种痛苦和困惑根源在于教师忘了学生是人,学生是人是教育的最根本理念。相对于今天普遍施行的语文教育,中国传统蒙学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显示着先进性。  相似文献   

7.
丁春影 《神州》2012,(9):30
人文的概念包含"人"与"文"两个方面。人文精神是我们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语文课程在体现其强烈的工具性的同时,彰显其独特的人文性特点,因而,语文教育应凸现其人文性。  相似文献   

8.
邹运  ;陆云涛 《神州》2014,(9):144-144
现在很多人都在批评教育,但大多把矛头指向了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那所谓的素质教育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现代社会要求人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素质教育应是这种面向现代社会的教育,即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9.
康选民 《神州》2012,(10):283-283
现代学校教育改革,语文教育应以培养人文精神和素养方面为契机,抓住学科特点,强化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逐步由课堂教学系统向社会生活系统转移,并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提高现代人健全素质的语文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晓虎 《神州》2012,(6):296-297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文精神的内涵,作为老师应该改变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和价值观。教师不仅是教书,更主要的是育人,是帮助学生成长,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现代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精神的发展,知识只是起载体作用。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人认为人文精神教育中只适用文科教学,理科教学是一些机械的数字运算和一成不变的概念、原理、公式,对如何在理科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却束手无策,现本人以物理教学为例来谈谈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11.
王娟娟 《神州》2021,(1):223-224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我国的素质教育也逐渐渗透到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在各类人才激烈竞争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在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之下,人的精神道德却没有得到同步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所学的学科当中,尤其是语文学科,在当今的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语文学科主要有两大板块,一是现代文内...  相似文献   

12.
正山水是自然景观,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山水是承载了更多精神内涵的载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都是把山水比拟成和自己心灵相通的有思想有灵性的存在。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山水风物最能涵养人的品格和精神,山水既是自然资源,也是濡养当地人的精神源泉。镇江市地处长江南岸,大运河穿城而过,市内河道众多,山头林立,地理位置独特,是  相似文献   

13.
正一、构建自主课教学模式的背景社会背景:在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知识经济对人的自主性的弘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方面,激烈的社会竞争需要实现人的高度自主,另一方面,物质力量的过分夸大,削弱了人的个性尊严和自主调适能力。而要实现人的自主素质与现代社会同步发展,人类就应充分重视自身素质的建设,培养自主精神,增强自主技能,创造自主效益,使人与自然、社会取得和谐发展。教育背景:摆脱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教  相似文献   

14.
徐一成  陶安明 《沧桑》2009,(2):141-14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涉及民生的问题层出不穷。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人文精神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殚精竭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建构人文精神的核心体系。有人认为,应该向西方学习,运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建构现代人文体系。也有人附庸风雅,强调后现代精神,主张突出人的情感、意志、本能等非理性的因素,寻找人文问题的出路。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讨儒家思想对构建现代人文精神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王继荣 《神州》2012,(18):97-97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知识和能力,道德和行为等方面都有新的要求,学生的初中阶段正是长身体的。思想道德成型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学也应该适应这样的教育使命,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也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应重视精神的培养,通过体育精神影响,完善学生的思想品德。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人们提供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在群体活动中使人忘却烦恼,消除孤独感,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性,参加体育活动时常要扮演不动的角色,而这些角色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角色比较相似。参加体育活动还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和道德规范,因此,通过参加多种体育活动能够是人有机会体验和学习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新方志应当充分体现人精神,要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当增加人部类的记述内容。  相似文献   

17.
许海芳 《神州》2012,(18):235-235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是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众所周知,要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核心是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换言之,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人才的具体路径。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贯穿这一理念,作文教学也应如此。  相似文献   

18.
政治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和其它人文学科有着相同的目的,都在于弘扬认为精神,鉴于此种目的,我们就可以发现,政治学科重视培养人的尊严、健全人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今,有关人文精神的培养已经渗透到各阶段的政治教育,初中教学自然也不例外。本文以初中政治教学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有效渗透与应用人文精神的具体方略,从而彰显政治魅力。  相似文献   

19.
邓天清 《神州》2011,(7S):31-31
人文精神是指关注人、尊重人格和人性,以人为中心来看待事物的一种思想态度。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文精神的内涵,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改变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和价值观。教学不仅是教书,更主要的是育人,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创造完善人生的过程。现代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品质的全面发展,知识只是起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吴和 《神州》2012,(21):167
初中数学教育不是简单的数字重复,更不是公式和规律的套用着和记忆着,而是学校教育活动应该与学生完整的、现实的生活发生紧密联系。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性",物有物性,人有人性。人性,即人的本质、本性。教育应适应时代发展,坚持塑造和谐的人性。但人性化教育在我国当下的学校教育实践中,尤其是数学学科中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1人性化教育对于学校教育的意义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本性乃是以自然本性为基础,社会本性为主导的两种本性的有机结合。在自然性方面,应承认人的发展确实有可能会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但并不是无限的、完全随心所欲的限制。因为人在初生时的结构与功能都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