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偶然翻阅藏书家姜德明先生所著((余时书话》一书,忽然发现:七君子之一、著名爱国志士李公朴先生曾于1945年将大后方出版的刊物《民主生活》创刊号赠予我的父母:徐盈、彭子冈。姜先生写道:"在这刊物的封面上,有烈士李公朴先生的亲笔签名,他用钢笔写在封面的顶端——徐盈子冈先生公朴赠。"《民主生活》可能出版于1945年6月,这也是李公朴被国民党暗杀之前所编的最后一本刊物,所刊发文章政治观点极其鲜明,如《国民党六全大会透视》《重庆——特务的世界》《重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父亲汪金丁,笔名金丁,生前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他在年轻时受新文学运动影响,爱好文学创作,经与丁玲通信,介绍结识了由河南到北平的师陀(芦焚),1932年春与好友徐盈及师陀在北平合办了一个文学刊物《尖锐》。他把发表他们作品的这一刊物寄给一向景仰的鲁迅先生,不久就读到了发表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文学月报》  相似文献   

3.
徐东 《百年潮》2016,(4):36-38
正我的父亲——徐盈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风云一时的著名新闻记者中的一位,公开身份是《大公报》记者,他活跃在"战时大后方"重庆的新闻界、文化界、经济界及军政界。实际上,他早已参加了革命,直接受周恩来、董必武同志的领导。自1936年起,他开始给进步刊物投稿,因与"七君子"有来往,受到国民党当局的追捕。1937年,父亲作为《大公报》旅行记者,转战山东、山西等地抗日前线,报道抗战各个  相似文献   

4.
正人物简介方大曾,笔名小方,1912年生,战地记者,全面展现绥远抗战、"卢沟桥事变"报道第一人,1937年失踪,被称为中国的罗伯特·卡帕。他是"卢沟桥事变"报道第一人,1937年在河北蠡县失踪一把雨伞、一条毛毯、一个背包、一架相机,小方就这样出发了。带回来的是一篇篇最新战况报道和一张张充满人文关怀的照片。他曾是抗战初期最活跃的战地记者之一,与范长江、徐盈同负盛名,为《申报》《良友画报》《大公报》以及美国《时代》周刊、英国《伦敦图画新闻》等供稿。25岁时,他突然失踪了。  相似文献   

5.
原《大公报》著名记者徐盈,是我国现代新闻史上较早关注于经济报道的记者。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他即开始实地考察,采写了大量的经济通讯,并与许多经济界人士有过密切的交往。徐盈之女徐东回忆了父亲从事新闻工作的历程,及其在经济报道方面的新闻特色和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6.
一丁 《文史月刊》2003,(10):24-25
读完毛毛所著《我的父亲邓小平》后,觉得有两件有关邓小平戎马生涯中生命攸关的大事未有写入。一件是邓小平弃马步行智出东峡,发生在我们乡(山西沁水县下川乡东川村);一件是“暴雨冰雹助邓退敌”,发生在河北省涉县宿堡村。我想借《文史月刊》一角,给予补遗。  相似文献   

7.
张刃 《炎黄春秋》2013,(10):41-46
1946-1948年的东北内战,历时三年。这期间,《大公报》先后有三位记者在东北采访。最早是吕德润,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10月即随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到了东北。此后,记者徐盈又随军调小组到东北,虽未常驻,但他写的报道真实地记录了东北局势。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东北局势成为全国关注焦点。当月,张高峰作为《大公报》特派员到沈阳,与吕德润共同负责东北报道。1946年秋,吕  相似文献   

8.
正我研究生读的是新闻学,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新闻所,当时新闻所在《人民日报》的院子里。1983年毕业后,我本来是留在《人民日报》经济部的,但当时调家属进京的户口有指标管制,很难解决,可能要等七八年的时间。正好这时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筹备新闻系,学校的刘大元(人事处领导)、李白超(新闻系筹备组成员)到《人民日报》和新闻所招人,和我谈了很久,给我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和筹办新闻系的情况。刘大元有一句话给我印象很  相似文献   

9.
我国一位杰出的诗人光未然不幸于2002年1月28日辞世而去。但他却把嘹亮的歌声留给了我们。他原名张文光,本名张光年,笔名光未然,是取其光未燃而要燃烧之意。其实他一生都在燃烧。我们不必多说他一生对革命事业和文艺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仅以两首歌曲就足以表明他一生的燃烧和燃烧的一生。一是他于日寇入侵我中华,“为了挽救这民族的垂危”而在武汉创作的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五月的鲜花》(阎述诗作曲);二是他在抗日战争中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冼星海作曲)。我于1981年11月6日第一次与光未然见面,随着我们之间交往的持续与深入,通过我对他的…  相似文献   

10.
《傣族古歌谣》(还有一本《傣族古神话》正在翻译中)和上期我们介绍过的《论傣族诗歌》,都是傣族的祖先们给我们遗留下来的极其宝贵的、不可多得的珍品。《傣族古歌谣》反映的是封建领主制建立以前的作品,尤其是它的第一部份,所反映的都是农业社会和一夫一妻制产生之前的,即从人类最初的采集经济到狩猎经济的作品。反映这个人类最早的生活的诗歌,至少是我,过去还没有见过。因此,这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相似文献   

11.
何伟先生《我学的不是马克思主义》一文(见《炎黄春秋》2012年第1期)说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深切感受。我比何先生小10岁左右,1950年代中期,在大学里学的就是苏联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再比我小10岁左右的一代人,他们学的虽然已经有了我  相似文献   

12.
《四川文物》1989年第一期刊登了胡顺利同志针对我于《四川文物》1988年第三期上所发表的《成都汉阙刻石铭文考释》(以下简称《成释》)一文而作的《成都郊区两块东汉墓阙铭文补说》(以下简称《胡补》),读完《胡补》,我深羡胡顺利同志的精审,痛责自己的粗疏。服膺之余,我再捡旧槁,始又感《胡补》臆断多于求真,今就所感,辨之如下。 一、关于甲阙——“王君平阙”的名称问题 在《成释》一文中,我不同意前人将1980年在成都东郊所发现的两块东汉墓阙,视着一对原阙  相似文献   

13.
正我个人觉得冯玉雷先生这本《野马,尘埃》是中国文坛和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一种"博学小说",或者说是"学者型小说"。中国文学史上我们很难找到这样的作品,说李汝珍的《镜花缘》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或许可以算一点,擦一点边。我们最近在重庆举行了意大利符号学家-作家艾科(《玫瑰之名》、《傅科摆》的作者)学术讨论会。筹备时我就提议搞一个圆桌,"当今中国学者型作家圆桌",  相似文献   

14.
伍斌 《世界历史》2012,(3):139-142
任何一部高水平学术著作的问世,都是作者个人素养和当时整个学术环境优化结合的产物。《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①(以下简称《给我自由!》)正是这样一部厚重的美国通史著作。该书由当代美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埃里克.方纳所著,是对其《美国自由的故事》②(以下简称《自由故事》)的延展。该书自2004年在美国出  相似文献   

15.
在阅读《史记》的《纪》、《表》、《世家》等部分时 ,常能看到诸如“秦伐我”、“魏败我于……”之类的句子。我们都知道“我”字是代表的某一诸侯国 ,但称“我”应是春秋战国当时人的语气 ,司马迁作为后人写《史记》 ,理应直呼国名 ,但他用“我”字 ,显然不合逻辑。不少学者以“我”字为司马迁作书时所依据的旧史原文来解释这一现象 ,其实这一说法很难成立。本文即是对此现象作出另一种解释 ,并进而对《史记》的部分资料来源作出一种推测  相似文献   

16.
《文物》2015,(9)
<正>关于岳麓秦简的时代下限,我曾在《岳麓书院所藏秦简综述》[1]一文中,根据当时研读"卅五年私质日"简的分析排序,初步断定这批秦简的时代下限可能是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但现在这个认识必须修订了,因为我们在研读即将出版的《岳麓书院藏秦简(肆)》中的律令条文时,至少已发现两条可以确定为秦二世时期的令文。下面,我们且以令文一、令文二的顺序分别进行解读和探析。为讨论方便,我们先将令文一(图一∶1~3)  相似文献   

17.
钟东 《岭南文史》2003,(4):16-17
《岭南文史》迎来了令人欣喜的二十岁生日,我以一个读者兼作者的身份,表示衷心的祝贺!《岭南文史》给我的印象是深刻而美好的。我认为,这是一份有成就的文史研究杂志,也是一份年轻而大有作为的文史研究杂志。我们先说它是很有成就的。回顾这二十年以来,《岭南文史》发表了近两千篇文章(其中从1994年第1期到目前最新一期,约近900篇),从这个数量,可以看出《岭南文史》成为区域文史研究的重要园地。从内容来说,其所刊载的文章涉及哲学、宗教学、民俗学、史学、粤古代地理学、文化学、文学、艺术学等各个方面。从形式来说,其所刊载,有专题论坛、…  相似文献   

18.
何方 《文史精华》2003,(2):60-64
由于我正在写《延安整风中的抢救运动》,其中要专门写一节《康生其人和他在整风抢救中的作用》,所以老友曾彦修先后送来刊载有关康生文章的两期《文史精华》。一是2002年第6期刘明钢的《康生与延安“抢救运动”的起因》,他批注了文中一些错误(因为我们两人都经历了当年各自单位运动的全过程);二是2002年第10期,登有与我同名的作者的《康生一生中的三次政治投机》。曾彦修除指出一  相似文献   

19.
阿坚 《旅游》2001,(7):34-35
房山老刘家.我和朋友们常去的。老刘曾是我同学,在学校时我们欺负过他。那次是我们躺在床上议论《曼娜回忆录》(手抄地下黄色的读物).他问我是谁写的,我说:这都不知道一是《安娜》的姊妹篇,托尔斯泰的两部爱情名著.咱校图书馆可能有。第二天他从图书馆回来很伤心地瞪了我几眼,我估计图书员回答的肯定不只是“没有”两宇。不过一次老刘醉酒吐了后,是我帮他捶背.扶上床.半夜还爬起来递他水、  相似文献   

20.
《炎黄春秋》2012,(12):87-90
《炎黄春秋》编辑部:看到贵刊2012年第8期刊登的《我所目击的胡耀邦发病经过》一文,对文中所提的问题,作以下说明:一、我在贵刊2010年第2期上发表过《我参与了抢救胡耀邦》一文,当时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呢?1.鉴于社会不良风气,不断有媒体失真的报道。而胡耀邦是我十分敬仰的老一辈,又是我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