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上,“神话”和“历史”总是被人们当作一对完全对立矛盾的概念。神话,即非真实的虚构;历史,即过去存在的事实。然而,在近些年的研究中却不断出现将此二者并置观照的现象,所谓“想像的真实”、“虚构的历史”、“非真实的真实”等成为时兴一时的话语。本文通过剖析“神话”和“历史”这两个概念互动和认知的转移过程,说明神话/历史从意义层面上说并非是相互排斥的,随着学科视野的整合,相反,它们之间的统一性和相互建构性将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
吐蕃后期,边将之间的混战促使了吐蕃王朝的崩溃,论恐热与尚婢婢的混战在这段历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但史书的记载简略且不一。留下了很多疑点,如论恐热的出身、其何时降唐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地名,即是一定地域或空间实体用以彼此相互区别的符号或标志,它是由人类主体历史地赋予客体对象的称谓。凡是有人类生存的地方,地名就无处不在。没有地名的指向,人类生存活动的展开就无法想像。贵阳由于建城时间较久,地名  相似文献   

4.
朱舜水在日期间,除了一些翔实可考的典型事迹外,也留下了许多难以破解的疑点。由于这些疑点多散落在复杂隐微的生活背景中,也浮现于当事人矛盾苦恼的精神世界里,因此,钩沉和破解这些疑点,或许能为人们了解朱氏本身的复杂性和中日关系的复杂性,提供经典历史叙事之外的观察可能。这种可能,对于立体把握特定时期历史人物的本然状态,当有补益。  相似文献   

5.
陈旭  陈旭 《中华遗产》2007,(1):56-83
玄奘与大唐,一个是中国最杰出的佛教人士,一个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帝国,两者之间的恩怨情怀给后人留下了足够的想像空间。玄奘的一生,对中国乃至亚洲许多国家的宗教和学术界都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事实上,正是大唐雄风和长安城,才成就了玄奘的世界声誉,而玄奘也最终影响了一个帝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从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起,逻辑与哲学的关系经历了混合、分离、融合三个阶段。从历史考察和分析中可以看出,逻辑与哲学是两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科学,应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百年潮》2011,(12):23-28
《重访》是中央电视台一档带有纪录片元素的历史类专题节目。他们将镜头对准历史中的焦点与疑点,通过今天的寻访与考证、口述与记录,在重访中捕捉答案与解密真相,触摸和感知历史的脉动。本刊将《重访》栏目的节目素材整理成文,让我们再次聚焦那一段段客观真实的历史,钧沉出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  相似文献   

8.
肖红 《北方文物》2004,(1):89-97
本文通过渤海国和我国中央皇朝关系的历史史实,澄清了学术界对渤海归属的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和疑点,证明了渤海一直是唐的地方政权,始终朝贡于唐,受唐管辖.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了民族意识与民族心理素质的关系,即既不等同也不包容,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同时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凸显其主次地位。此外,本文还着重阐述了民族意识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并且以图表的形式概括了民族意识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相信这对于进一步理解斯大林提出的民族概念将具有启示作用,且也有助于进一步加深理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民族概念。  相似文献   

10.
章志强  司春燕 《攀登》2023,(2):18-25
“三个务必”是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同志发出的伟大号召。这一号召从历史、理论与实践三个维度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理论自信与历史主动。“三个务必”既是对历史教训与历史趋势的洞明把握,也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更是新时代共产党人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三个务必”的三重维度既相互区别,又含有内在逻辑指向,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提供了精神财富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1.
西方是在与非西方社会的比较中得到更为明确的界定的。在西方的文化视野中,对非西方固然有着某种程度的理性认知,但也不乏充满错觉的想像,即以一种与“自我”不同的“他者”形象不断建构非西方的历史身份,从而创造出一个与真实存在不尽相同的非西方。西方的非西方想像体现了西方对他者的控制与重构,是西方表达自我优越意识的一种霸权话语。文章考察了古典时代至18世纪西方表述他者的话语体系,分析了产生这种想像的文化和社会原因,由此说明西方是怎样逐步形成与非西方对立,并最终取得对后者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2.
明后期长城沿线的民族贸易市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长城为界,中国的北边草原游牧民族与南边耕地农业民族,由于游牧的移动性与农业的固定性的不同,铸成了古代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两个社会模式。定居社会与草原社会,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一方面长期并行发展,一方面又相互冲突与融合,交织构成了迄于17世纪清代统一中国南北的全部历史。秦、汉以来长城两边经济、文化分合发展的历史表明,在这两个区域及两个社会之间,必然有某种贸易的存在,以体现其根本的经济共生关系。特别是明代,“经济上的需要将游牧的蒙古人和农业的汉  相似文献   

13.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是陈寅恪先生隋唐史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著作,是所有学习和研究隋唐史的人的必读书目。有很多学者都曾对这本书进行过研究和阐释。但是,笔者在阅读该书的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些疑点,而这些疑点之间似乎有着某种隐含的关联性。本文将列出这些可疑之处,并本着孟子提出的“论世知人”的方法,将这些看似矛盾的观点置于寅恪先生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中去考察,试图发现先生形成此种看法、如此着笔的原因所在。一疑点之一:在同一书中,论及关陇地区之文化用词态度迥异。在书中,论述河西文化时,有云:“又北魏之取西凉,士人年老者如刘…  相似文献   

14.
相传屈原在流放期间,看了楚国祖庙里描绘神话故事的壁画,心有所感,便写下了《天问》这篇奇伟瑰丽的杰作,一口气提出一百七十二个问题,天文、地理、历史、博物,无不涉及,熔神话想像与科学质疑于一炉,其中不少问题,不仅在科学上起了向后人挑战的作用,同时也在我国文化史上破天荒第一次涉及神话与科学的关系问题。神话异想天开、诡谲荒诞,科学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二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实  相似文献   

15.
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独特的历史阶段,六朝美术是一个以美术思潮和表现形式均趋于多元化的典型范例,这是由六朝历史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纵观六朝历史,儒、玄二学与道、佛二教的相互矛盾和冲突,使这一时期的文化结构呈现出多元碰撞的态势。在相互碰撞与冲突中,相互吸收,相互融化,并逐渐趋于一体化。这一点也表现在对这一时期美术的影响上,其中玄学和佛教对美术的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陈辽 《安徽史学》2003,(4):103-104
《民国热点人物追踪》是对民国传记文学新探索的成功之作,叙述了民国热点人物的功过所在;在传主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依据传说、轶闻,益之于合理的想像与虚构。使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创遣出了有独特个性并有典型意义的人物。  相似文献   

17.
北魏孝文帝实行的散爵制度是爵位改革的重要措施。散爵的实行以保留北魏前期虚封性质的五等爵为基础,调整原来具有五等爵者的爵位等级,并将散爵与实封的开国爵一并推行,因而,散爵与开国爵的爵位等级也就具有相互参照的关系。在后《职员令》中,孝文帝又将五等爵与开国爵这两个系统的爵位等级一体化,正式将虚封爵称为散爵。因此,散爵制度依然是使社会上层群体等级地位有序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田军 《神州》2012,(1):151-15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能促进互动,使学生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感,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像创造,既培养了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对于"叛教者"尤里安之死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基督徒与异教徒有着错综复杂且相互矛盾的叙述。这一历史叙述的争执实为基督教史学与传统古典史学间竞争和交融的缩影。基督教自身有着悠久的史学传统,在历史意识方面与古典史学迥异。但古典史学历经千年的繁荣发展,在史料分析、历史撰述与史学思想方面拥有无可置疑的优势。因此基督徒史家必然会继承与吸纳古典史学优秀传统,这对后世史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春秋中期,各诸侯国内部的政治格局悄然发生着变化,公室出现衰弱迹象,而卿大夫家族则日趋强大,公室与世族之间以及世族与世族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各世族均致力于内部的争权与兼并,“坠命亡氏”者比比皆是。赵氏,时为晋国强卿,也在“下宫之难”中遭受灭族之祸。历史上,对“下宫之难”发生的时间、原因和涉及的范围众说纷纭,颇多疑点。对于“下官之难”的诸多疑点,有必要依据典籍文献,并结合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晋国的相关制度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