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本主义萌芽·过密化·商品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7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的中国史研究开始进入了反思阶段,学者们对中国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更为理智的思考,做出了批判性的总结,并且试图寻求新的突破。黄宗智教授提出的“规范认识危机”论和他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的若干著述就是这种突破的反映。 一 黄宗智教授以其缜密的研究深刻地分析了大洋两岸学人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所面临的困境,指出“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正处于一场规范认识的危机之中”。他将这种“规范认识”规定为“各种模式和理论,包括对立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以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黄伟宗教授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研究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过程中,不断思考,考察一个问题,即我国海陆丝绸之路不止一条,它们主要是沟通我国与海外往来,其出发港(或起点)可以在沿海某个港口或内地某个港口或内地某座城市,但它们彼此间有没有联系,以何种方式沟通,经过哪些省区,亦即海陆丝绸之路衔接与延伸问题。这在中外交通史上或地方史研究上是一个崭新问题,过去未有学者涉足,但它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实际应用上都有重要意义。当然这个学术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各个学科专家学者的努力,提出多方面的证据,而且事实上也会有许多争议,但不管怎样,发现并提出这个科学问题,已标志着事情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史的新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继《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以下简称《变迁》①一书之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黄宗智教授又于1990年推出另一部力作——《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农村发展,1350——1985》(以下简称《发展》)②。如同《变迁》一样,此书出版后即受到美国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某些研究中国问题的知名学者曾撰文评述,而黄宗智教授本人则依据书中的研究成果,在《近代中国》(Modern China)杂志发表名为“中国社会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③的长文,对《发展》一书的主要结论作了进一步的理论阐释,触及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晚期的商品化与现代化启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与现代化的关系,一直吸引着国际学术界特别历史学界的广泛关注,从本世纪50年代道布一斯威齐大辩论到80年代布伦纳教授的新挑战,都表明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经久不衰的热情。黄宗智教授近年问世的新作《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以下简称《认识危机》),我认为也是  相似文献   

5.
王洪兵  张思 《史学月刊》2004,1(8):95-102
美国学者黄宗智在考察清代基层社会的法律秩序时提出了“第三领域”的概念,试图以此超越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观念。不过,黄宗智在立论过程中过分强调了国家与社会的差异性,陷入了国家/社会二元论的窠臼。围绕清代基层社会法秩序这一共同话题,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对话,中、美、日三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力图勾画出清代基层社会的法秩序,这些论争及其提出的问题对中国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略谈中国经验与现代发展理论的范型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很同意黄宗智教授在《中国问题研究的范型危机》这篇文章的最后所表明的观点,即目前存在的这场危机,实际上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或者扩大一点说发生在整个中国问题研究界。如果我们仅作这样的理解,那未免太狭窄了。实质上,正如黄教授所说的那样,它是一场世界范围的历史研究危机的一部分,它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黄宗智教授的文章提醒我们大洋两岸的中国(历史)研究现在正处在一个规范认识危机时期。对我们来说,危机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会,抓住这个机会我们就能在中国研究领域里做出新的突破,新的成就。不过,要取得新的突破和成绩需要我们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王朝体制缘何延续不绝?这是一个令中外学者探讨不休的问题。在以色列汉学家尤锐看来,在这一机制创立之前,它已经先期被展望、规划出来了。尤锐教授认为,战国诸子思想与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关联密切。这一研究,从另一角度提升了战国诸子思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黎轩、大秦问题是早期中西关系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百余年来 ,中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投入了巨大精力 ,提出了不少见解 ,但就整体而言 ,黎轩、大秦问题仍是聚讼纷纭 ,莫衷一是。原因大略有二 :一是中国古籍中记载黎轩、大秦的原始材料太少 ,而且不乏晦暗不明乃至相互抵牾之处 ;相关辅证材料也不多 ,难以获得补证。二是中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存在差异 :中国学者多固守原材料“小心求证” ,谨慎有余 ,创新不足 ;西方学者敢于“大胆假设” ,但难免穿凿附会 ,臆断误解。大致说来 ,近百余年来对于黎轩、大秦问题的研究 ,外国学者的成绩还是超…  相似文献   

10.
<正>"丝绸之路"这个概念最初是在19世纪末由德国学者李希霍芬提出来的。这个用以标志中西交通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中外学术界的注意,正如有的西方学者所说,"丝绸之路"的提出,对于中西关系的研究就"豁然开朗"了。此后,中外学者都开始注意对丝绸之路的研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史学前辈对丝绸之路的相关问题,特别是在西北史地方面、南洋海上交通方面,都有一些比较深入的探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外关系史的研究有了巨大的发展,"丝绸之路"一直是作  相似文献   

11.
殷墟卜辞命辞语言本质及其语气到底是怎样的?这在目前是一个有较大争议的问题。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对所有卜辞的理解。对这个问题.中外学者们有种种解答。概括起来有以下七种.即疑问质问说、命龟说、修祓祝祷说、预言宣言说、魔力说、二元论魔力说和综合说。本文对以上七说都做了简要的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本文原载英文版《近现代中国》(Modern China)第17卷第3期,1991年7月。文章发表后在美国理论界、史学界激起很大反响。现经作者同意,特在本刊发表(略有删节)。由于文中提到中国经济社会史上一系列重要的理论问题,如自明清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商品化与发展的问题、自然经济与市场的问题、公民权力与公众领域问题、封建主义问题等等。特别是作者以方法论的高度提出在这些问题研究上的“规范认识危机”和一系列悖论现象,向传统的解释提出挑战。长期以来,这些问题在海内外的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论,为了使这种探讨深入下去,我们准备围绕黄宗智教授在这篇论文中提出的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欢迎海内外的学者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3.
历史反思与理论构建——黄宗智学术研究座谈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籍学者黄宗智先生继《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1350——1988年》(以下简称《长江》)一书之后,发表了《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详见《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第1期,以下简称《悖论》)一文、对《长江》中的主要观点和结论作了进一步的理论阐述,在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向传统的理论模式提出挑战,引起海内外学者的热切关注与争论。1993年6月,在中国经济史学会和  相似文献   

14.
谈到篇章模式就会想到写作,那体育比赛的解说评论在篇章模式上是否有规律可循这个问题如果把这个解说评论从头到尾进行分析就会得出结论。通过对体育比赛解说评论员所做的解说评论进行归纳,得出了解说评论与写作一样,在篇章上也具有着自己的模式特点。它的模式体现为纵横交叉性、松散性和固定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延续得这么长?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最近史学界再次展开讨论。我校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就此问题举行了座谈,与会者各抒己见,热烈地展开争辩。现将部分与会者的发言摘要刊登于下:  相似文献   

16.
自从人类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历史存在的基本形式就是时间和空间。而历史存在的空间范围,主要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中外学者从很早的时候起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认识到地理条件与历史发展具有密切联系。“对地理条件与社会发展之关系的认识,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中国近代以来的学者的贡献是应当特别受到重视的;而对于中国古代学者,尤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在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召开了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九届理事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万明研究员当选为第九届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会上,中外关系史学会会员及中国海洋大学有关学者百余人围绕"海陆‘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这个  相似文献   

18.
范勇 《四川文物》2006,(6):9-9,89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土壤,它对中国社会和民众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近年来,随着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世界各国对中国国民特性的了解的需求,导致了中外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精神层面的关注。因此,对中国道教的研究,便成为中外学者所热衷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过密化理论”和规范认识危机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刊自1993年第1期发表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宗智的论文《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并展开讨论以来,已连续发表了四期讨论文章和讨论会综述,本期还发表了史翼“过密化理论”和规范认识危机的讨论综述以及五篇在1993年12月1日本刊和《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讨论会上的发言(有关这次讨论会的综述见本刊1994年第1期)。至此,这次讨论暂告结束。今后,仍欢迎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研究者继续来稿,但本刊不再组织专门讨论。  相似文献   

20.
“张学良”这个课题,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中外学者来说,已经是个旧课题,远的不说,自70、80年代以来,在中外杂志上已经发表的有关研究论文及其他纪念、回忆文章,就难以胜数;张学良的传记也有多本问世。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再要写出新水平是相当困难的。但是,笔者在访问日本时读到一本由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教授西村成雄著的《张学良传》(岩波书店1996年版,以下简称《张传》),却觉得颇有新意,值得向大家推荐。  学术论著贵在出新,而要写出新意,首先是要有新资料,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新观点。中国史学界有“论从史出”的传统,所以一般注重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