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岭南诸地一样,唐代的广东仍很荒僻,故被朝廷作为流放“罪官”的地方。在被谪的“罪官”中,一批从“总揽朝政,统率群僚”的高位上跌落下来的“罪相”、特别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2.
苏联“三十年代大清洗”人数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俄罗斯最新公布的档案材料和权威单位公布的数据 ,对苏联“镇压反革命”内涵进行了考证 ,指出不能把俄文“镇压”一词完全理解成“枪毙” ,“镇压”实际包括死刑、监禁、流放和驱逐出境等几种形式 ;同时考证了被镇压人数的统计范围、政治犯含义及大清洗时间。并对运动中因“政治原因”而被判刑的总人数、被关押在劳动改造营的人数、被判死刑的人数、被流放和驱逐出境的人数、被强迫迁徙的富农及其家属的人数 ,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 ,基本上搞清楚了苏联大清洗运动的总体情况 ,澄清了一段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3.
林则徐(1785—1850),这位被全国和世界人民所共同敬仰的民族英雄,因他的坚决禁烟抗英,捍卫国家主权,遭到清廷当权者诬陷、排挤,而被贬斥流放。正如李兴盛教授所说:“流放是对人的肉体与精神,人的创造力与天才的一种摧残。它给流人带来了巨大苦痛,但是流人却在巨大的苦痛中,对开发边疆、传播中原文化为主体的流人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流放中的艰苦对天才的产生又起到了玉成的作用”(《黑龙江日报》2008年5月23日)。本文就林则徐在新疆“泪洒冰天,血沃塞土”(李兴盛《东北流人史自序》)做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高勇 《纵横》2014,(4):36-40
1959年3月起,我便被调到胡耀邦身边工作。多年来,我们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同经“文革”,同关“牛棚”,同下干校,一起流放。这令我有机会通过近距离观察他的做事为人,并因此受到很大教育,进而影响了我的一生。  相似文献   

5.
姚鲁南 《世界》2005,(7):8-11
十一、失落的赤塔队伍里还真有几个“俄罗斯通”,一个是自由电视人曲向东,还有央视新闻中心的林清辉,大仙。几个人聊起“十二月党人”(“十二月党人”:俄罗斯贵族革命者。因在1825年,俄历12月发动对沙皇的武装起义而得名,后因势单力孤、脱离群众被镇压。),这个话题令我也跟着热血沸腾。曲向东说:“十二月党人”失败后,有五人被砍了头,其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有不少就在赤塔一带,结果很悲  相似文献   

6.
流刑在唐代为正式五刑之一,唐律中对流放期限、流放里程有明确规定。虽然法典中并无长流处罚,但史籍中有许多被处长流的记载。长流之人多犯重罪,比如谋逆、贪污等。这些人被无期流放至远恶之地,以示重惩。除非有皇帝特赦,才可量移或是放还,否则在流放地附籍为百姓。终唐之世,玄宗时期的长流例最多,这大概是适应刑制发展的需要。玄宗试图废除死刑,长流既要决杖又要被无期流放,实则代替了死刑。  相似文献   

7.
发生在2300年前楚国宫廷里那场流传千古的唇枪舌剑之争, 导致了楚国的衰败和灭亡,同时还造成了屈原的丢官和被流放。特别是他第二次被流放江南的时间长达17年之久。千百年来流传在资水流域益阳、桃江一带家喻户晓的传说和屈原所留下的足迹,向世人勾勒出了一幅幅屈原流放时期的生活画面。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2300年前楚国宫廷里那场流传千古的唇枪舌剑之争,导致了楚国的衰败和灭亡,同时还造成了屈原的丢官和被流放。特别是他第二次被流放江南的时间长达17年之久。千百年来流传在资水流域益阳、桃江一带家喻户晓的传说和屈原所留下的足迹,向世人勾勒出了一幅幅屈原流放时期的生活画面。  相似文献   

9.
李民 《史学月刊》2003,(9):22-24
关于西周时期蔡国的始封问题,至今仍是史学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学术课题,它既涉及到对周初的大分封,又涉及周初“三监”的一些历史的探索。根据所见到的历史文献以及相关考古资料的分析,西周初年武王伐纣之后,封蔡叔度为蔡国之君,并委任为“二监”之一。但此时,蔡叔度并未就国,只是在中央王朝委派的“三监”任职,后来由于“三监”叛周,遂被流放至死。其子蔡仲由于能“克慎”、“改行”而被复封于蔡,成为实际上就国的第一代国君。  相似文献   

10.
我于目前到罗定市开展巡视工作,在住处偶翻《罗定县志》,看到里面的大事记里有一句记载,说“唐神龙二年(706年)六月,中书令(宰相)桓彦范被贬泷州司马;八月,天官尚书(宰相)张束之被流放泷州”(隋唐年间,罗定称“泷州)。  相似文献   

11.
陈毅是在1969年10月25日来到我们车辆厂的。那时人们都知道陈老总是国务院副总理及外交部长,为党和国家日夜操劳,深受全国人民的敬仰和爱戴。可是他为什么不在北京工作,却来到我们厂里,当时这对我们来说是个谜。后来才逐渐了解了一些,陈老总是受到“四人帮”的陷害和打击,被“流放”到我们厂的。  相似文献   

12.
前“外交部长”、现任“总统府秘书长”陈唐山是民进党和“独派”的重要角色,还被视为苏贞昌之后台湾“行政院长”的不二人选,然而,他现任也被迫卷入陈水扁弊案的烂泥潭里在民进党内素有正人君子之称的陈唐山,既是媒体的宠儿,也是望重“朝野”的政治人物。之所以如此,乃因陈当年负笈美国深造时,批评国民党政权,从此被列为“黑名单”人士,流放海外长达30年。在这30年间陈以一介书生筹组FAPA年会(台湾人公共事务会),奔走于美国白宫、国会之间为台湾权益发声,因而博得媒体好名。  相似文献   

13.
至少在2000多年以前,有一支叫“狄历”的古老少数民族就已经生活在北海,即今天的贝加尔湖地区。这支民族在《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史学典籍里被写作“丁令”、“丁灵”或“丁零”,它是古代中国最北边的游牧民族。汉武帝时,被匈奴人流放在北海边上放牧的大汉使节苏武还曾被丁零人盗走过牛羊。丁零人逐水草而居,过着食肉饮酪、衣皮寝毡的游牧生活,曾长期被匈奴奴役,其中许多人沦为匈奴贵族的奴隶。当匈奴被西汉王打败而走向衰落时,这批丁零人就和匈奴奴役的其他民族的人一起逃到甘肃河西走廊一带,为开发古代甘肃做出了…  相似文献   

14.
清代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以,为了镇压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反抗,迭兴文字大狱,大肄屠杀无辜的知识分子和人民。有的全家被戮,有的被开棺戮尸,有的被充军到黑龙江。此外,因其它莫须有罪名被流放来北大荒的为数也不少。所以,有清一代,流放到黑龙江来的知识分子(流人)是很多的。其中不乏有学问、有才华的人。如清初因科场案流放到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的江南才子吴汉槎(兆骞)和他的诗集《秋茄集》便很有名。  相似文献   

15.
吴兆骞年谱     
吴兆骞(一六三一——一六八四),字汉槎,江苏吴江县人。顺治丁酉举人。清朝初年曾以科场案被流放宁古塔二十余年,后经友人顾贞观等多方斡旋,才得赎还。在流放期间写了若干篇诗文,内容多写关外景色和怀乡之情,还有的诗文是指斥沙俄侵略暴行,歌颂黑龙江流域广大军民抗俄斗争。这些作品都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因此,当时被誉为“惊才绝艳”的诗人。著有《秋笳集》。一六三一年(崇祯四年)十一月,吴兆骞出生于江苏吴江县一个书香门弟之家。  相似文献   

16.
张报的一生,曲折而富有传奇色彩。20年代末,他在号称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大国美国确立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以后历尽磨难再未动摇;30年代末,他在“世界红都”莫斯科被卷入肃反扩大化的狂浪,整整被监禁、流放了18年;50年代中期,他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以全部的热情投入到  相似文献   

17.
郑异凡 《世界历史》2003,1(4):14-25
关于斯大林时期镇压的人数迄今说法不一 ,关键是缺乏全面说明问题的档案资料。谈论这个问题 ,首先需确定“镇压”的概念。它不能仅仅局限于被法庭判决处死的 ,而至少应当包括被判刑处死的 ,关进集中营劳改、流放边远地区以及因此而死亡的人 ,集体化过程中被消灭的“富农” ,还有不明不白地消失和失踪的人。其次 ,镇压的起止时间 ,大体上应从 1 92 8年的“沙赫特”事件开始至斯大林逝世时为止。综合各种资料和有关人士的说法 ,可以得出镇压的大体数字为 2 0 0 0万左右 ,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大镇压”的规模。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的音乐奇才蔡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邕(132~192) ,字伯喈 ,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西南)人 ,汉代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按照汉代的风俗 ,在宴饮聚会之时 ,宾客间常常有相邀起舞的习俗(“以舞相属” ,有点类似于现代的“交谊舞”) ,如果被邀请者不按规矩起舞 ,就是失礼。这种风俗从汉代一直延续到魏晋 ,都是盛行不衰。蔡邕就因为不起舞 ,致使灾祸临头。汉灵帝(公元168~189年在位)时 ,蔡邕因为上书议论朝政阙失 ,被人诬陷下狱 ,流放到五原。9个月后 ,正好遇到大赦 ,这才宽宥了蔡邕 ,使他免于继续流放 ,还归本郡陈留郡。当他正要起程回家时 ,五原…  相似文献   

19.
话说景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教”是专指唐代时传入中国的罗马基督教“聂斯托利派”而言。关于景教与聂斯托利的关系 ,则要从5世纪时罗马教会说起。当时罗马基督教内部因神学见解的不同而形成以西里禄为首的神秘主义和以聂斯托利为首的开明主义两大阵营。聂斯托利终因宫廷斗争的失势而被革职流放 ,聂氏的学说和宗教思想也被罗马帝国斥为异端。聂斯托利的追随者向东逃亡 ,在恒河流域的波斯、印度一带传教 ,后来形成了古代基督教东方体系 ,这个体系被世人称为“聂斯托利派”。由于他们百折不挠的传教热忱而被后人又称为“火的教会”。两个世纪后 ,他们的传教活动遍及…  相似文献   

20.
诗人早年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又被放到比永州更加遥远偏僻的柳州。这首诗就是他任柳州刺史时所作。长期生活在被流放、被迫害的抑郁不平中,他那痛苦的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无法排遣的。当他陪同远道而来的浩初上人游览柳州山水时,潜意识里仍是那挥之不去的“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惆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