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白族民歌形式、格律,本有多种;其中以“三七一五”句式较为流行,它不仅为对歌小调所采用,即在白族讲唱的“大本曲”中,亦普遍用之。由于现存的白文《山花碑》采用这种句式,故多称之为“山花体”。“山花体”的渊源问题,早在四十年代,徐嘉瑞氏就曾进行考索,并在他研究“大本曲”时考订“山花体”形成于公元十世纪,谓大长和国主郑仁(日文)所制的“转韵诗一章”,已开其先河。其说云:“大本曲历史,最早的记载见于五代会要所记的南诏(时南诏已亡,乃郑(日文)时代)上大唐皇帝舅书(大唐皇帝即后唐庄宗,时唐已亡),附有转韵诗一章,诗三韵,共十联,有类击筑调。这是大本曲  相似文献   

2.
洛地 《古今谈》2004,(3):32-42
本文说的是词体结构中的事(旁及曲)。“换头”,是古人创造的词语;“易尾”,则是洛地杜撰的。先说“换头”,再说“易尾”。  相似文献   

3.
“库咕笳”是流传在民和土族聚居的三川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歌,也有人把它称作“阿甲哟”。流传在三川地区的民歌中有家曲、野曲之分,土语中把演唱家曲叫作“道拉”,如婚礼歌、酒曲等,演唱野曲叫作“开拉”,也就是在田间野外演唱的民歌。“库咕笳”就是野曲的一种,属于情歌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一、对与乡殷墟卜辞中表示方向的语词,最为常见的是“乡”和“方”,例如:《怀》1379:于北方,南乡。“”,读为“”。[1]“乡”、向古同,指朝向。又如:《合》28190:……东方西乡。戌其宿燎,于西方东乡。下二辞是同时的:《合》33241:庚寅卜,有人允,其东乡。庚寅卜,有贞人其南。庚寅卜,有贞人南。其北乡。其北乡。其又牛。其东乡。不易日。《屯》2426:庚辰[卜],有贞人于南。其北乡。其又牛。其东乡。二辞中“北乡”、“东乡”都是朝向,而关于“南”的卜辞不加“乡”字,是指人站立的位置。卜辞中“方”、“乡”的用法…  相似文献   

5.
罗福颐先生主编的《古玺汇编》(以下称《玺汇》)在吉语玺部分收录了十余方关于牛的古玺,其中有数方“千牛”、“百牛”、“千百牛”玺,兹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6.
“扬州”实为“越州”刘立人关于扬州之得名,古今聚讼纷坛。通常有三说:一说,与杨树有关。隋以前,“扬州”作“杨州”。清代朴学大师高邮王念孙对此曾作详细考证,指出:“今书传中杨州字皆改从手旁,唯汉魏碑从木,人不能改,故至今尚存。”于此,“足正唐以后历代相...  相似文献   

7.
“说”同“悦”辨郭春环,万丽华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第二册讲常用词时,谈到了“说”字,其中义项(四):“读yuè,喜悦,《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乎?’《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与郑人盟。’这个意义后代写作‘悦’。”①关于《论语...  相似文献   

8.
“文曲星”是传说中的星宿,人们说它是主持文运的,文曲星临头,文人就要有好运了.可是,“文曲星”的“曲”谁也解释不了.“曲”有好几个义项,哪一个也跟“文”对不上.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文曲”二字,本是“文典”,是写错了字,才弄出个“文曲星”. “文曲”二字,最早见于《荀子·正论》,在这篇文章的末尾有“聚人徒,立师学,成文曲”.这句话影响很广,于是“文曲”二字,就成了文学的代词.  相似文献   

9.
谈战国货币铭文中的“曲”字吴振武ONTHECURRENCYINSCRIPTION"QU"(曲)INTHEPERIODOFTHEWARRINGSTATES¥WuZhenwuAbstract:Thecharacter“”onthecoinsofPre-QinDynastyshouldbeexplainedas“Qu”.Theprimeformof“Qu”was,itwasgraduallyevolvedfromthebronzescharacter“Qu”oftheWesternZhouDynasty.1983年李零先生发表《战国鸟书箴铭带钩考释》(以下简称《带钩》一文①。李先生在文中考释了宋代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卷1第1页、王俅《啸堂集古录》第69页著录的一件战国晚期错金鸟书铭文带钩。在这件带钩腹铭的最后,有这样一句话:(1)宜则,宜植(直)则直(图一:1②)字旧不识,李先生认为从它和下文中的“直”字相对来看,可以肯定是“曲”字。他同时又指出,这个字的释出很重要,因为它可以纠正过去人们对下列圆肩圆足三孔布的误释:(2)上阳③(图二:1)(3)下阳(背文“两”)④(图二:2)(4)下阳(背文“十二朱”  相似文献   

10.
全兴酒史话     
在姹紫嫣红的中国酒苑里,全兴大曲为“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全兴大曲、郎酒”“五朵金花”之一,其芳名早已深入海内外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11.
韦华 《湖南文史》2012,(5):31-31
我们给老人祝寿时最常说的贺词就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很多人都认为这个“东海”就是现在的东海,其实不然,“东海”在古代应该是指渤海。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心在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毗邻渤海,所以古人认为渤海是最大的海,以“福如东海”比喻福气自四方云集。关于“南山”的说法最早见于((诗经》:“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这里的“南山”指终南山(陕西境内,是秦岭山脉的一段),亦称周南山、中南山或太乙山,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称。  相似文献   

12.
京剧花旦表演在京剧整体艺术中有着启承转合作用,花旦演员在完成“发展”与“和谐”的进程中必须强健“筋骨”和“肉”,这就是“戏”和“曲”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3.
从“待业”改为“失业”说起国家统计局关于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见1994年3月1日《人民日报》第3版)中,有这样的表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05万人,年末城镇失业率为2.6%”这里的变化有两处,一是“新安排”变为“新增”,一是“待业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介绍了20世纪中外史学界关于庄园制问题的讨论情况。然后在探讨封建庄园最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将唐五代宋初敦煌文献中含有“庄”字样的文书归类进行分析,提出作者的看法:敦煌文书中大量出现的“庄”、“庄田”、“田庄”、“庄园”,多数即指田地,或田土、田宅,与一般的田产、田宅并无不同。其“庄”、“庄园”都不是基本的、独立的生产和经营单位。因此,也就不是史学界所说的封建庄园。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史论丛》2000,(64):224-247
提起孛儿只吉朝第一位合罕铁木真的栖处,学者们都会联想见在“怯绿连河”亦“客鲁涟河”、“翕陆连河”、“卢朐河”、“驴驹河”、“龙居河”岸名叫“阔帖兀阿阑”亦“阔迭兀阿剌勒”、“曲雕阿兰”、“库铁乌阿剌里”、“阔朵杰阿剌伦”、“阔迭额阿剌勒”的斡耳朵。这个通常为春季驻跸地的斡耳朵,还曾是窝阔台和也孙帖木儿举行即位庆典的地方。《蒙古秘史》卷续二(第二八二节):  相似文献   

16.
施丁 《史学月刊》2001,(3):145-147
在秦楚之际战争中。存在“章邯军”和“王离军”。陈胜起义后,周奉命西向进攻到了关中戏的地方,秦朝立即派遣章邯带领秦军疯狂反扑;同时或稍后。驻守北方的王离也带兵到了关东从事镇压。有的学注意于此,对于有关章邯军与王离军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探讨。提出了新见(参见朱绍侯:《关于秦末三十万戍守北边国防军的下落问题》,《史学月刊》1958年4月号;张传玺:《关于“章邯军”与“王离军”的关系问题》。《史学月刊》1958年11月号)。这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人深受启发。但一直存在疑问,现在提出来,谈点浅见,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萧条”宋玉《风赋》中“萧条众芳”一句的“萧条”一词,注家多释作“寂寥”、“雕零”。这与安适富丽的楚王宫中景象和“宁体便人”的清爽大王雄风颇为不叶。“萧条”一词在这里应该解作“动”。它与“萧萧”、“骚骚”、“萧骚”、“搜搜”等词是同义语。  相似文献   

18.
目前,从文物考古资料来看,较为完整的《日书》分别出于湖北云梦的睡虎地①和甘肃天水的放马滩③(以下简称“睡简”、“放简”)。两地《日书》均有甲、乙两种,除放简的乙种内容尚未全部公布外,其余均有详尽报导。 一、关于“男女日” 在两地《日书》中都有关于“男女日”的内容,其文如下: “葬日:子、卯、已、酉、戌是谓男日。午、末、申、丑、亥、辰是谓女日。女日死女日葬必 之,男子亦然。凡丁丑不可以葬,葬必参”(睡简759—760)。 “凡子、卯、寅、酉男子日,午、未、申、丑、亥女子日。以女子日病,病廖必愎之。以女…  相似文献   

19.
熊坤静 《百年潮》2006,(10):41-44
2005年11月25日,流行于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中、由十二套大曲组成的维吾尔乐舞的总汇——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和代表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喜讯传来,新疆各族人民群众欢欣鼓舞。此时,人们不禁油然想起了长期以来为保护和传承“十二木卡姆”艺术而作出杰出贡献的赛福鼎·艾则孜。  相似文献   

20.
晚近姚华适为“通人”,他最为世人肯定的学问是曲学。姚华曲学在其“诗统”阐释中彰显出总结性、系统性,以其曲学专著《曲海一勺》为代表,“诗统”的主要内涵有:一、从曲学内部来看,依体制先《原乐》,辞乐合一,诗被管弦,乐变体变,故变而为曲;就诗本而《明诗》,诗关性情,千栽未易,曲最能传情;论功用必《骈史》,声音之道与政相通,可“化民成俗”,诗关世运,世变诗变。如是则曲最应时世。二、由是则形成诗一词——曲的发展统系,此统系皆薪火相传了“诗统”精神。三、今之曲当随世而“通变”,以继“诗统”。三者间,前二者是有意识的阐释,此种“温故”为历代所无;后者是介于有意与无意同的“诗统”续建,此种“知新”则多付阙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