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明清肖像画作为中国传统肖像绘画的一个历史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虽然没有作为绘画的主流出现,但是对于现在的人物绘画影响是重大的,它提供了一种绘画面向现实生活的可能,使中国传统绘画的中心有了转移,不再一味的关注笔墨本身。作为一种绘画形式,在技法上较之先前传统重彩绘画有了很大的差异,在表现上有着开拓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嘉琦 《收藏家》2022,(10):33-38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国内收藏明清肖像画数量最多的博物馆之一,今年新展“容曜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选取50余件(套)明清时期肖像画,并以画像中人物的生活年代早晚为展陈顺序,让观众可以随着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步感受明清肖像画的风格与变化,尤其是西洋绘画艺术传入中国后,对明清人物画的影响和渗透。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的内容,涵盖的画作题材丰富多样,类型多元。一、庙堂气象第一部分是王室和名臣的写实画像。  相似文献   

3.
赵文宁 《风景名胜》2021,(7):0021-0022
明清西画东渐背景下的肖像画研究关系着中西的相遇和思想转型,关联着中西间的图像交流、文化对视和借鉴融合,是中国艺术史不可回避的课题。考察中国肖像画艺术与世界其他文化之间的互动,厘清明清时期西画东渐史的发展脉络,可以为如何立足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创造提供有益参考,为世界性的文化艺术交流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4.
赵启斌 《收藏家》2006,(1):3-10
2005年9月7日至10月23日,广东省美术馆与南京博物院联合举办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人物肖像画精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展出南京博物院珍藏的80件明清肖像画精品。南京博物院在院外展出院藏明清肖像作品尚属首次,参与展出的明清肖像画作品均为南京博物院珍藏肖像画的精华部分,代表了明清以来我国肖像画的发展面貌。一、历代肖像画的收藏和研究1.我国古代肖像画的展示和收藏肖像画在我国有特定的称谓:写照、传神、写真、写貌、写像、影像、追影、写生、容像、象人、祖先影像、禅宗祖师像、顶相、仪像、传神、寿影、喜神、揭帛、代图、接白、帝王…  相似文献   

5.
波臣派是明末曾鲸创立的肖像画派别,在明末、清初画坛影响深远。曾鲸弟子众多,再传弟子更是遍布于当时画坛。本文对波臣派创始人曾鲸的生平、艺术及其影响作了简要的论述,并对波臣派画家体系的构成进行了简单地梳理,以期对波臣派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混水技法是明清青花瓷绘制技法中最重要的技法,混水技法的发展演变规律也是陶瓷史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总结出混水技法发展规律,对青花瓷的断代会有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08,(4):99-100
天离比我小一岁,都是50大几的人了。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太多的变故,因为从童年时就生活在一个政治风暴常常席卷到社会每一个角落的时代,所以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的人人事事俱已自觉或不自觉地烙在了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集了江南民间传说中关于清代肖像画家的生活状况及写生手段,揭示出17、18世纪城市市民肖像画崛起的社会原因,如意识形态、经济实力和文化需求等。文章阐发了肖像画不同的类型和功用,探索了肖像画主的心态及女性肖像画中的新意。这一切都离不开明中叶至清代所涌起的主张人格平等的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9.
杨博然 《收藏家》2023,(1):9-20
故宫博物院保存有清佚名《乙丑同年雅集图》第一卷的摹本及第三卷,表现的是嘉庆十年乙丑科(1806)同榜进士的雅集活动,形象地展现了清代中后期以同年为纽带的文官定期雅集的文化活动。此两卷之前未被展出或发表,尚未引起学界关注。笔者通过对两卷《乙丑同年雅集图》的创作缘由、过程及作者进行讨论,判断了第一卷为叠加绘制的绘画方式,且两卷均受波臣派画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明清时期该题材图像的继承与演进,填补了关于清代同年雅集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中国肖像画在造型技术上从易到难,有一个由侧面到斜侧面最后才到正面的发展过程。在解决正面肖像的描绘难题时,曾经借助过相术,即以汉字造型特点对人物面部形象的归类方法和观察方法,从而促进了肖像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朱万章 《收藏家》2022,(12):72-77
《森琅公少年自画小照》是晚明时期诗人、书画家为梁元柱自画像。此画取法唐寅、仇英,而人物的面部刻画则与“波臣画派”有相近之处。梁元柱所生活的广东地区,在晚明时期直接或间接受到西画影响,故在此自画像中所表现出的真实感和凹凸感具有明显的西画熏染的印痕,亦是其时肖像画的主要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朱庆贵 《黑龙江史志》2013,(21):244-244
中国字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有了笔、墨、纸、砚,就有了各种绘画艺术的风格,形式多样,不但有写意泼墨画,而且有工笔重彩画。在工笔画的发展中,祠堂肖像画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此次对该肖像画的修复,是个典型的案例,画心有污迹、霉斑、颜色脱落等病害,处于较差的状态。通过保护修复,得以重现当初的神采。  相似文献   

13.
龙纹是明清家具上的主要装饰之一。本文将明清家具上不同形式的龙纹雕饰归为"三停九似"类、螭龙类和夔龙类三大类。然后从呈现这些龙纹的圆雕、浮雕、透雕和线刻四种雕刻形式入手,具体分析其雕刻手法和处理方式,指出各自的雕刻特点,揭示了这些特点形成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14.
赵榆 《收藏家》2008,(8):89-90
最近我从一位收藏家处发现一帧王时敏为陈定生所绘的肖像画,设色纸本立轴,宽39、高91.5厘米。绘一位眉清目秀的长者,头戴蓝色风巾,上穿红色上衣,下穿白色长裙,腰系黑色腰带,足蹬黑靴,为明代贵族仍然沿袭着宋代官家服饰的装束,手持九节细竹杖,五缕髯须,陡显文质彬彬,正气凌然。题款为:“壬辰夏日,为定生词兄写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明末清初时期曾鲸及其弟子作品的考证,阐述了曾鲸所创立的新风格肖像画及其影响。同时论证了曾鲸的“波臣派”画风于17世纪通过黄檗僧人传入日本,从而在日本形成所谓“黄檗画像”。日中绘画之交流从中亦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6.
帝后像是清代宫廷绘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并没有得到国内美术史界的重视。笔者希望通过对康熙帝肖像画相关问题的探究.引起更多的学人对清代帝后像加以关注。本文是在整理故宫博物院现藏的康熙帝肖像画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初步对史籍中记载的这些画作的绘制者加以考辨。进一步勾勒出清初宫廷画家进行创作的工作程序。此外,借助梳理御制诗文,指出康熙帝对绘画的淡漠态度。揭示了其肖像画数量不多的原因.并探求了其行乐图极少的缘由。文中指出康熙帝肖像画受西方绘画的影响实则微乎其微,而且康熙时期的帝后肖像画创作既是清代宫廷肖像画的转型期又是定型期。  相似文献   

17.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城市经济和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市民阶层的形成,促进了以戏曲、小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的发展,戏曲、小说中的插图在继承宋元传统的基础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明代的人物肖像画家面对人物画的弱势格局和蓬勃兴起的书籍出版业,积极为书籍创作插图,两者之间形成了紧密联系、共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宏书 《收藏家》2011,(12):35-38
我国传统家具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经出现了很精美的青铜和石制家具了,如三联式青铜甗(图1)及石质俎等,这个时代的青铜器上已经可以见到夔纹、云纹等精美的雕饰图案。  相似文献   

19.
“集锦墨”始现于明嘉靖,鼎盛于清康熙,历经300余年而不衰。其佳作用料上乘,工艺精湛,装饰华美,形式繁多,集实用与装饰为一体,反映出明清制墨工艺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柴天磊 《神州》2012,(17):199-199
在克里姆特的肖像画中,背景和人物本身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背景是确定画面氛围的重要因素,更是被作为人物内在特质的表现平台。"克里姆特画中的花苞和花蕊、精子和卵子等象征性形象,就内在的穿越了人和自然。这些象征符号所承载的爱欲的基本信息,贯穿了肖像画、寓意画和风景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