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7年4月,我和郭叙编出差北京,去《红旗》杂志修改一篇约稿。当时的湖南省委第二书记张平化同志(第一书记由华国锋同志兼任)知道我要去北京,把我叫到他家里,要我去看望胡耀邦同志,并当即写了一封亲笔信交我带去。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9日,胡绳同志叫我去,说要给我“交待任务”。下午3时,我来到了他的书房。简短寒暄后,他要我搬椅子坐在他对而,这样说话比较方便。他对我说,他想外出走走,一是去参观一些地方,二是边看边思考一些问题,主要是休息。他说:我们先去烟台,然后去南方(这时  相似文献   

3.
《炎黄春秋》2012,(9):93-94
读贵刊今年第5期《"破四旧"的表与里》,深有感受。我父亲学校(上海电力专科学校)的红卫兵抄了我家三次。撬地板,破墙壁,说是要找发报机。甚至把隔壁人家花园中一口井的水抽干。当然一无所获。后来,红卫兵告诉我父亲,他们来抄家时,学校保卫科人员和我父亲科里(电力科)的支部书记就躲在我家对面的弄堂里。可见  相似文献   

4.
圣热曼和解敕令前的法国宗教战争1568年3月20日 {签订}所谓短期和约。其条件未履行。首相洛比塔尔去职;教皇准许查理九 世大量出售教会土地。1568年8月塔瓦恩(勃艮第总督)企图乘科里尼[他的府邸是塞纳河畔的沙奇里翁城堡]去谒 见孔德公爵[此人住在距勃艮第设防城市努瓦叶不远的一座城堡里]的时候将他擒获;科 里尼和孔德得知这一计划后,于  相似文献   

5.
1952年秋一个星期日的上午,我到父亲刘斐的寓所去看他(时任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兼水利部部长,住汉口六合路四号)。他在客厅一见到我就说:“今天,我要请两位路过汉口的老朋友吃饭,你替我招待一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初,一天深夜接到通知要我参加最高国务会议.我去得特别早,会场在中南海勤政殿. 一会儿,毛主席来了.我走上前去向他问好,我说,主席您早.他笑笑说,我的公事刚办完,等和你们一起开完会,我再去休息.你是北京农大校长,我劝你们农业大学应该搬到郊外去,应把校址设在农村,或靠近农村,这样便于和农民接近.我说,北京农业大学的校址是有历史根源的,清末就叫农科大学,但离城太近,附近搞不到大的农场,对教学和科研不利,我一定遵照您的指示去做,把农大迁移到郊外去(后来,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北京农业大学从公主坟迁到海淀区马连洼,周围都是农村).  相似文献   

7.
杨叔     
自从离开家乡,回老家的时候就少了。可不论什么时候回去,都要看看杨叔。上次我回老家,提出要去看望他,妹妹劝我说,别去了,他家失火他给烧伤了,不让人去看他。她这一说,我更加委去看他了。进了屋,杨婶说霆钧看你来了。他惊讶地“啊”了一声,挣扎着坐了起来,拥着被子,脸朝着门口的方向。我看着他走近他。他的眼睛张开一条缝,已经浑浊的双眸里流出两行老泪来。我站在他身边,按着他的身子让他躺着,他不肯躺下,还是坐着把身子转向我,拉着我的手。我心里一阵阵刺痛。  相似文献   

8.
周建人说:“这是一个谜”前几年,周建人同志生前曾在北京鲁迅博物馆的一次座谈会上提出一个问题:“鲁迅逝世前为什么要急于搬房子?”他说:“鲁迅逝世前的确是非常着急地想搬房子,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觉得是个谜。鲁迅临死前两天,我去看他,他说叫我给他找房予,并说我订下来就可以了,不要问他。他为什么要急于搬,我没问他。第二天刚好是星期日,鲁迅很急,拿起笔就写了‘周裕斋印’四个字,让我去刻一个图章,因为当时租房子要订合同,要一个印章,‘周裕斋’是‘周豫才’的谐音。别的地方没用过这名,后来房子也没租,图章也没刻。”(《鲁迅研究资料》第一辑48页)  相似文献   

9.
复辟失败以后,张勋搬到了北京方家胡同的一所住宅(据说那所房子原是清朝太监小德张的寓所)去居住。同年年底,我曾到那里去看了张勋一次。那天到他家里去会他的人很多,傍晚张勋准备了一席酒饭,留几个比较熟识的客人在他家里吃饭。那时张勋仍旧梳着大辫子,只是较我在徐州看到他的时候更加苍白了一些,精神也大不如前了。当晚张勋喝了许多酒,酒饭之间他谈起了复辟之役的事情时,曾谈到了康有为和梁启超。他诙谐地说:“康广厦(即康有为之字,号称长素)助我,梁卓如(梁启超之号,别署任公)讨我,这不能说是青出于蓝吧(按:梁启超为康有为的学生)。”张勋…  相似文献   

10.
1966年8月25日深夜,北京军区政治部吴岱主任叫我马上到他家里去。军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阎广发也来了。吴主任说,杨勇司令员来电话传达周恩来总理指示,要军区马上派一名党委书记、一名经理到北京饭店工作。吴指定我去当党委书记(当时我是军区师以上干部政治理论集训班主任),指定阎广发担任经理。  相似文献   

11.
杜任之同志,是山西民主同盟的创始人,是我国社科界的知名学者,他毕生追求革命,献身党的事业,在长期的爱国民主运动、新中国的解放及科学文教的建设和发展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认识任之是在40年代第二战区首脑部驻地的晋西吉县克难坡,当时我任阎锡山的秘书。他每次因公见阎,总要到秘书室与徐墉若和我坐一坐,谈谈时事,而后去阎新居住的窑洞与阎议事。记得是1942年秋,阎派他去孝义地区任组、政、教、经统委会主任。临行前他去找我说:“蓼源,陪我看看赵老先生。”我遂陪他去距我办公处不远的省政府主席赵戴文居室。恰好宗复(赵戴文之子)同志由隰县回其父处,相见甚欢。赵老先生对杜说:“你走我知道了! 孝义那里形势复杂,你要谨慎。日本人想经济上困死我们,你去要和晴波(指楚溪春)配合,打破日本人的经济封锁。这是  相似文献   

12.
1965年初,“四清”运动还没有结束.过完春节以后,我正准备返回原平继续搞“四清”,接到省委通知,叫我去大寨.原来是省委主要领导之一的王大任要去大寨,点名让我跟他一块儿去.事实上还不是这么简单,那是华北局书记李雪峰要去大寨,同来的还有河北的省委书记.这样,山西方面的省委领导陶鲁笳、王大任等人就都要陪同前往.只是当时我还不明白,这事为啥要拉扯上我.  相似文献   

13.
最早知道黄姚这个地方是山水画家陈平告诉我的,他说那个地方不错,建议我有时间去看看。至此,黄姚这个名字一直在我要去地方的计划中,无奈去此地从交通上不是很方便,此计划一直未能实施。我在南方给在北方的画家陈平打电话,询问他近来的计划,他告诉我要去黄姚看梅花。真是不谋而合,我也正计划去那里,于  相似文献   

14.
《百年潮》1997,(1)
1958年夏天,中国大陆上的几亿人民正如痴如狂地“大跃进”,准备“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不仅农村每亩地要高产若干万斤粮食,每个机关都要建立起小高炉,用土法大炼钢铁;而且在文化战线上,也要求人人写诗,个个作画,作家、教授都要订出一年内创作出无数作品的“跃进计划”来。一天,我从人民大学(我家住在那里)回到近代史研究所(我工作的地方)。我立刻去看范老(文澜),把人民大学的“跃进计划”给他看。那计划叫“十百千万亿”  相似文献   

15.
吴元康 《安徽史学》2006,2(6):107-109
1919年7月8日,读者倪生致函<每周评论>杂志社编辑,讨论婚姻问题. 全信如下: 记者足下: 我有一位朋友对我说:"今天又去看了货",我说:"你要买什么东西,天天跑来跑去看货色",他说:"我要寻的是一个老婆.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二姐夫杨殿甲在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期间,曾与迟浩田(后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同窗共处,交往密切。二姐夫与我情同手足,他在南京学习期间特地来信邀我赴宁一叙。信上说,他已奉命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姐姐与两个外甥女也已由山东老家接到南京,因为多年兄弟未谋面,要我去南京见见面。此次卫岗(军事学院驻地)之  相似文献   

17.
四、肖登良一家在成都见到了秦基伟司令员 当肖登良准备去成都见自己的老首长时,他犹豫了,首长工作那么忙,怎么好意思去打扰他老人家呢?但是老首长派来的人再三说了一定要去成都见一见,我不能不去呀,最后他决定还是要去见一见秦司令。  相似文献   

18.
1950年9月,我(郭诚志)排被团部派往慈利第七区(今桑植官地坪区)参加剿匪. 1952年3月上旬,原梅家桥保的保长黄云清认为美帝国主义已在朝鲜发动了战争,蒋介石一定会卷土重来.为此,他自作聪明唱了一出假交枪真试探的阴险鬼戏.一天他捎信给七区领导要求派一人到家里接受枪支.黄云清是这块地方杀人不眨眼的地头蛇.我们对黄是否有诚意交枪早有怀疑.但不管他是否真心交枪也应该派人去一趟.部队和区领导认为我在这带地方曾经剿过匪,情况熟悉,军事素质好,决定派我去.我接到通知后,当天上午全副武装,直奔黄云清家.  相似文献   

19.
外公毛泽东三上庐山(1959年、1961年、1970年),外婆贺子珍四上庐山(1959年、1960年、1962年、1966年),庐山与两位老人家有着不解之缘. 在庐山我见到了曾接待过我外公(毛泽东)和外婆(贺子珍)的老同志,和他们连谈了两个晚上. 庐山的老同志彭毓炎处长是当年的招待所所长,他清楚地记得1960年外婆贺子珍在庐山看望林彪的情况:“你外婆后三次来,都是我负责接待.每天我都要去问候她,安排一些相关事情.她从我这里知道林彪上山来了,便要求前去看望.”  相似文献   

20.
加藤 那时还没有想过创立新公司的事呢。 稻盛 我担心部下今后的出路。实际上,那时身兼董事的生产部部长青山政次为了试验烧制我设计的陶器部件的电气炉,去巴基斯坦了。他那边说要让我去做技术部长。青山先生也认为松风没救了,所以他向对方提出要求说:“如果和稻盛一起,我可以来”。他写信通知了我。我尽管觉得对不起周围的人,可是那边也好像人手不足,所以我说等我到了巴基斯坦争取把大家都叫过去。话是这么说,青山回来后知道了我要辞职,他说:“这还了得!”,后来他为我创建新公司到处奔波。(注:青山政次,出生于明治三十年,创建京瓷公司的策划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