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篇文章就如同一个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所承担的是作者灵魂的载体。作者融入了他的思想感情去创作它,其中能与读者产生共鸣的思想感情就是文心,它主宰一篇文章的血脉,辞藻以及句式则是滋润和濡养全篇文章的血和津液,为心这个脏腑提供物质的基础,使它更好地调节文章各项文理机  相似文献   

2.
史式 《文史天地》2008,(8):32-32
猛然看到这个题目,读者也许会认为我在匆忙中产生了笔误。因为众所周知:诸葛亮辅佐刘皇叔(刘备)在成都登上了帝位,成为蜀汉的开国之君,这应该说是扶起了的。刘阿斗(刘禅)是由他父亲向诸葛亮托孤,由诸葛亮长期辅佐,最后还是不免当了亡国之君,这应该说是扶不起的。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不是说颠倒了?不是。  相似文献   

3.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魏巍曾3次奔赴朝鲜深入一线采访,其代表作《谁是最可爱的人》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毛泽东主席随即批示:"印发全军!"这篇文章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从此之后,解放军广泛地被人们称为"最可爱的人"。魏巍曾在北京军区担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作者在他身边工作,做他的秘书,故而在魏巍诞辰100周年之际特别撰文,为读者再现他眼中魏巍的风骨与情怀。  相似文献   

4.
王莹 《神州》2013,(1):129-129
阅读是一个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这种在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是以文章为媒介的,作者通过文章为自己要传递的信息进行编码;读者则通过运用各种阅读技能进行解码来理解文章中的信息,影响这一解码过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们共同影响读者对一篇文章的全面的、深入的和正确的理解,而其中做为把作者的思想内容连接在一起的联结词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它们是读者能更好地利用其他因素进行阅读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一篇“举世怪骂”的文章人们都知道陈独秀因创办《新青年》而成为当时毁誉交加的人物。在此之前,他已有过一篇文章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受到“举世怪骂”。这篇文章就是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十日《甲寅》杂志发表的署名独秀的《爱国心与自觉心》。这是一篇在陈独秀前期思想研究和“五四”民主思潮研究中值得注意的文章。全文四千五百字,主要讲了这样四点意思:  相似文献   

6.
我一直想写我的父亲,他在我心中格外高大。父亲的名字是翟俊杰,这名字你通常可以在某一部电影或是电视剧中看见。他将自己和作品一同坦诚地展现出来,那作品就承载着他全部的喜怒哀乐。看父亲的每一部作品就像是在看他的人生经历,金戈铁马,军号声声,也有着嬉笑怒骂与委屈,父亲就是一篇文章。父亲十六岁参军,做过《解放军报》的记者,写出过获全军优秀剧目奖的话  相似文献   

7.
冯建辉 《炎黄春秋》2004,(2):54-57,26
冯建辉教授是我刊的老作者,他为本刊写了多篇文章。这些文章凝聚了他对党和国家命运的思考,也表达了对本刊的厚爱。在他去世前一个月,仍抱病为本刊写了这篇绝笔之作。他逝世后,他的女儿寄来了他的《告别书》。现将这篇绝笔及其《告别书》予以刊发,以表达本刊同仁对冯教授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8.
王放 《文史天地》2015,(1):80-82
偶然看了张明权和谢崇禄老先生发在《文史天地》2003年10期上的《爱国军人王定仪》这篇文章,勾起了我童年时代对父亲的松散记忆。父亲是1965年去世的。那天正好是我初中毕业考试完毕,从学校轻松出来,走完15分钟路程,远远看见我家屋顶安装的无线电收音机的天线断了,心中一愣,到家即惊悉父亲去世。父亲在1962年患脑溢血瘫痪在床,几年来乐观面对。我从没听见过他喊痛叫苦,在他  相似文献   

9.
<正>法国作家、记者吕西安·博达尔1914年出生于中国重庆,他的父亲曾任法国驻广州领事。在1959年为《大西洋月刊》撰写这篇文章前,他曾两次到访过新中国。在这篇文章中,他感叹中国的女性已经变得让他无法理解。最近两年,中国正在努力加速全国性的计划,要尽快把所有中国人改造成完美的毛泽东主义者。毛泽东希望中国人没有任何个人主义自私心理,可以成为国家器官上完美的一个细胞,所  相似文献   

10.
张彦 《文史天地》2006,(3):10-14
我们发表这篇文章时,沙龙正处在昏迷状态;我们不知道读者读到这篇文章时,沙龙的身体情况会怎么样。一个人的安危受到全世界如此高度的关注,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沙龙都体现了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时有许多纪念文章和活动,其中有一篇文章说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中只有“惟一”一位参加过长征。我清楚报纸上所指的人就是我父亲汪锋的老战友贾拓夫伯伯,他跟随红一方面军走完了全部长征。但“惟一”两字我不敢苟同,据我所知,在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中最起码还有两个人参加过长征:一位是张德生伯伯,他随红四方面军进行了长征。另一位就是我的父亲——汪锋,他随红二十五军进行了长征:但他的长征只有“半个”,并且是一个非同寻常的革命者的长征,一个鲜为人知的悲壮故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看到中国南海舰队及潜艇巡视南沙群岛海域,宣示中国在该海域及领土的主权,不禁使我想起65年前,父亲也是乘坐军舰,行驶在同一海面上,前往南沙群岛宣示中国的主权,想起他一生最后写的一篇文章《想起了南中国海》。父亲的故事幕幕重现,让我思绪翻飞、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13.
读者论坛     
2007年6月号在每月的读者来信中,读者讨论最多的往往是封面故事。但在蜂拥而至的6月号读者来信中,《中国魔术:瞬间造城运动》和《中国制造》却是两篇最受关注的文章。这虽多少有点出人意料,不过想来却在情理之中。我们目睹着身边城市的无限扩展,享用甚至自得于庞大的"中国制造"。而这两篇文章,却让我们看到了司空见惯的事物的另一面,让人为之震撼。用最新鲜的视角,带给读者最独特的体验与感受,正是《华夏地理》一直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南充市档案局的胡剑读者来信说:“北京作家方军2005年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侯烈的长子侯正文从他在湘西凤凰老家找到其父生前唯一的一张照片。但我却在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发现了第二张,为此,根据相关史料我写下了这篇短文,并附图片。因我不知道与侯正文的联系方式,无法直接告诉他。如果能让侯烈的子女看见他父亲生前的另一张照片,他们一定会感慨万千的。“我们在此特将文章和照片刊发出来,希望能达成他的良好心愿。  相似文献   

15.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胡德平从未停止过对中国改革的思索。2011年初,他出版了新著《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这本书收集了他近年来撰写的二十多篇文章,回顾和探究了胡耀邦关于改革的各种观点和思想的发展过  相似文献   

16.
《粤港信息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雪山飞车饱受惊吓,游客体验死里逃生。”看罢之后令人倒吸了三口凉气。 出于对所有旅游爱好者的关爱,我们认为应尽快地找到这篇文章的作者,请他(她)们详尽叙述一下事情的经过,给人以警醒。于是,一个长途打到广州,查到该报社的电话,但所获回答是:不好一一细查,如若查找此文章,可上网浏览。当晚,记者上网查找了《粤港信息日报》,却没有发现这篇文章,作者也就无从知晓了。 遗憾之余,我们只好先把这篇短文刊登如下: 四川花水湾、西岭雪山的美景,惹得四方游客蜂拥而至。然而,当地的交通秩…  相似文献   

17.
彭秀良  季秀丽 《百年潮》2012,(11):41-44
1972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河北省怀来县沙城中学的文章,提出中学教学应"以课堂教学、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在当时"教育革命"这个敏感的问题上公开表达了不同意见。这篇文章就是《分清路线是非,狠抓教学质量》,作者署名"沙中晨光"。40年过去了,关于这篇文章的出台过程却鲜为人知。经过对有关当事  相似文献   

18.
当今文化焦虑问题——对文化问题的几点非学术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中国民主、科学事业的中坚英才,中国民主思想的重镇、中共贵州省委前书记、中宣部前部长、本刊编委朱厚泽同志,2010年5月9日于北京逝世,享年80岁。这篇文章经作者生前多次修改,准备在本刊发表。作者希望几位学者和他共同讨论这个问题,但相关文章没有准备好,等待不及,先发此文,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9.
李长波  陶玉贵 《神州》2011,(4X):236-236,238
本文论述了在线性Flash中存储小数据的算法思想及程序模型。读者通过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小数据的存储方法,并能以这篇文章为基础,写出相应的数据存储及查找方法。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旅游》2009,(6)
以下是重庆的一位读者写来的一封信,希望杂志刊载他的这篇短文。因为觉得有特别的意义,我们做了节选,特在编读中与他和更多的读者做一些交流。一个城市的60年记忆(节选) 60年前的十月,北京城礼炮齐鸣,一个国家在金秋的季节诞生了。那天下午,我12岁的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