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实验室     
《南京史志》2014,(1):56-56
新年谈“吃” 要到过年啦,俗话说,每逢佳节胖三斤。在这个节日气氛愈来愈浓的时候,有没有分外想念盘子里那些个鸡、鸭、鱼、肉…呢,本期栏目就围绕着“吃”展于,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吃得开心,吃得健康哦。  相似文献   

2.
在粤西茂名及其周边地区有着一种奇特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当地流行着“年例大过年”的说法,人们把“年例”作为传统的节日看待。春节的时候有的人可能不回家过年,但是到了做年例的时候却一定要回家。  相似文献   

3.
儿时的年     
正春节,俗称"过年"。在农村,过年的气氛很浓,因为它是农村最重要的节日。一年中的腊月——大自然循环周期的结尾,一年到头了,划一个句号,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必然要以欢声笑语迎新年。时光流淌,每个人都增加了一岁,小的长大,大的变老,年就这样走到每个人的跟前。关于"年",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年"是个庞大的怪物,每到腊月底就会出来伤人,闹得人心惶惶,可是人们毫无办法。为了防止"年"来害人,晚上人们轮流值班,  相似文献   

4.
黄复 《旅游》2001,(12)
严冬的陕北黄土高原常常是山舞银 蛇,银装素裹。此时的黄土地看起来虽严峻、冷寂,但却孕育着希望、观乐和热情的燥动。陕北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是红红火火的场面,处处是欢乐兴奋的人群。黄土地的百姓重视过节,一年里有许多节日,俗话说:“七大节,八小节,还有二十四个渣渣节。”人们逢节必过,每个节都有不同的讲究和过法。不过,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春节。过年对黄土地的百姓来来说可说是件大事,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年。所谓过年,严格地讲是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这里实际上从一进腊月一直到正月十六,人…  相似文献   

5.
“你好,过年好!” “圣诞快乐,Merry Christmas!”…… 暖色调的多功能厅入口处,欢笑声、问候声,络绎不绝,朗朗开怀。所有今天来到这里的中外友人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与欢乐。 工作、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在多功能厅里欢聚一堂,尽享片刻的轻松与欢愉。在举杯声中、欢笑声中融入了93年的成绩与94年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薄荷  桂林 《旅游纵览》2010,(2):8-17
就像是一枚红亮亮的中国结,"年"让所有中国人打开了一年365天的美好时光。"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过年的方式也越见多样化、个性化。相对于一家人在家里团聚的传统过年方式来说,面对这2010年的第一个黄金周,现在有许多家庭"旅游过年"。难得一家人同时有假期,一起出去旅游是个不错的选择。不知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到香港旅游,不在香港过年,即使是时间长些,例如一个月,也无法完全体会到香港的多元文化的特点。"受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熏陶和近百年现代文明的洗礼,香港的"年"文化是个不折不扣的中西文化混血儿。处处色彩斑斓、动感十足,节庆活动更是酝酿着N多种的可能性。大多数香港人对西方和其他地区的宗教和风俗持开放接受的态度,另一方面,香港人仍保留着中国的民间的部分传统、风俗。春节是香港人最重视的节日,他们对于春节的热情和执著,不是红旗一片、赞歌四起,而是千姿百态、五光十色。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过年是人们尤为重视的节日,因为年预示着新的开始,新的希望,尤其对农民来讲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都寄希望于各种神灵的保佑,所以过新年也是人们祭拜神灵的日子。尽管这是一种旧的传统遗俗,但至今在西藏各地还是非常盛行。 2001年藏历年期间我们“西藏民俗志编辑部”一行到山南扎朗县进行年俗调查,亲身感受雅鲁藏布江沿岸农村清新而古朴的田园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春节刚过,神州大地还到处弥漫着过年时欢乐的气息,人们余兴尚浓。到了正月十五夜,天边明月升起,地上灯火辉煌,早春的夜晚虽然寒风料峭,而复苏回暖的大地已是一片温馨的气象。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正月十五闹元宵”,城乡各地张灯结彩,歌舞游乐,吃汤圆,放烟花,到处洋溢着节日浓郁的气氛,人们特别珍惜这一良辰光阴,真可谓“春宵一刻值千金”。  相似文献   

9.
崔欣 《丝绸之路》2011,(3):8-12
年画就是与年俗有关的版画,也是过年期间特有的民间艺术。年画是中国民俗的形象反映,是节日文化风俗的典型体现。 民间年画因风俗节日而兴起,它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家宅安泰、人畜平安和祈福迎新、驱灾辟邪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拉祜族人民每年过小年,村村寨寨都要荡秋千。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活动,这有个来历。拉祜山每逢过年,村村寨寨都要扎一个架子,将大肥猪吊起来宰年猪。宰时,大肥猪噘着大嘴,高声怪叫:“不合,不合。”意思是这样太不合理。人们不理它,每年过年仍照杀不误。大肥猪不服,就跑到厄莎天神那里告状,诉说人们如何把它吊起来,  相似文献   

11.
电影与过年     
我们传承、抛弃、固守也创新,过年和电影都一样,承载着情感,传递着情绪,有时它与形式无关,更多的是人对仁义礼智信这些崇高道德的向往。 传说在上古时期,有一神兽名日“年”,此兽每隔365天便下凡肆虐人民,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用最原始的“炸弹”——鞭炮将其赶跑,之后便有了过年一说。  相似文献   

12.
很古的时候,人们是用树叶子遮身,喝生血、吃生肉过日子的。那个时候,树木也是长得又粗又高,不但身子结实,还有一双又亮又看得远的眼睛。人们打猎撵野兽的时候,树枝就帮着瞧,野兽跑到哪里,它就指到哪里,人们也就追到哪里。这样,只要被追赶的野兽,就休想跑脱,人们每天都要打死很多野兽。猎神急了,跑到观音老母家,苦苦哀求:“望菩萨发个慈悲,救救我的‘紫辉’”,猎神淌出了眼泪,“照这样下去,不消两年,我的牲口就会被撵绝了!”观音老母听了,觉得有理,答应了猎神  相似文献   

13.
《旅游》2015,(2):68-69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月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扭一扭。”这是流行在北京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过年谣》,所说的内容大多为年前的准备。在老北京,过年时人们最期盼的是吃好的,穿好的,玩儿好的。而这一切都要靠年前的准备,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显得比过年更重要。在《过年谣》中,打二十三送走灶王爷之后的几天里,几乎都有具体的安排。而每做完一项准备,距离人们期盼的年就更进了一  相似文献   

14.
《环球人物》2020,(2):36-37
面粉也有节日?每年12月28日,是西班牙的“面粉节”。当天,人们聚集在一起,互相喷撒面粉、砸生鸡蛋,甚至会拿灭火器攻击对方,直到参战双方灰头土脸,面粉混着蛋液,挂在脸上、衣服上,乱成一团。最后,双方在相互嘲笑与精疲力尽中结束战斗。据了解,这个奇葩又欢乐的节日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也被看作是西班牙版的“愚人节”。  相似文献   

15.
汤菁 《风景名胜》2009,(1):146-151
小编手记:新年连着春节,美食成为本月的第一主题。中国人讲究过个肥年,所以广州人说:“食得是福”,东北人说:“有钱没钱,吃喝过年”。当然,现在人们对于节日餐聚的要求,已经脱离了大鱼大肉的初级阶段,而上升到如何吃得有滋味、有品味、有回味。为此,小编特地前往星级酒店打探了一番,向读者作一次心得体会汇报。  相似文献   

16.
说“年”     
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莫过于春节。这种辞旧迎新、继往开来的民间习俗活动统称为过“年”。这“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它又是什么含义呢?天文学家认为“年”就是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这一圈就是一年三百六十天。而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认为:“年”是“稔”的初文,...  相似文献   

17.
《纵横》2002,(2)
“过年”的习俗源远流长,它寄托着我中华先民祈福消灾的善良愿望,它是终年劳作的一份小憩,是沟通历史连结新旧的一座桥梁。定格在新老照片的这一个个生动的瞬间,凸现了近百年来中原地区“过年”习俗的演变。面对它们,亲爱的读者,您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  相似文献   

18.
北京的春节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相似文献   

19.
在泰国北部山区的丛林中,一栋高脚小茅屋一同住着两位坚强的女性。其中一位叫娇吉雅,42岁,重达3吨。另一位叫桑迪,也是40多岁,重79斤。一个是母象,一个是女人,她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桑迪准备大象食物的时候,娇吉雅站在地下,抬起巨大的象鼻,把鼻子像粗壮的巨蟒一样沿着竹子地板游走,直到桑迪递给它一些蔬菜或水果。在这两位相遇之前,娇吉雅在一家非法的伐木场干活。它怀孕时仍然被迫继续拖运木材,挣扎着将沉重的木头拉上陡坡,以致流产。于是娇吉雅开始“罢工”,结果象夫用弹弓打它,让它起来干活。这种做法被象夫称为“使用遥控器”。  相似文献   

20.
正如今,我住在繁华的都市,每逢一年一度的春节,都要经历一个盛大甚至奢华的火热欢庆过程。然而,当除夕夜火爆的迎新炮竹声渐渐消停之后,我便会回忆起在家乡过侗年的情景来,一缕淡淡的乡愁袭上心头。在家乡,侗族的众多节日中,侗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最为隆重热烈。家乡的侗年分三次过,分别在农历的十月下旬、十一月中旬和春节过年。侗年又叫"记年",是乡亲们祭祖拜神,喜庆丰收的盛大节日,也是欢聚一起开展娱乐活动的节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