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3月,连云港市孔望山吴窑一队发现汉墓。汉墓位于孔望山西坡,这一带的秦汉墓葬群曾在195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先后发掘过西汉侍其繇墓和西汉霍贺墓以及网(?)庄汉木椁墓等墓葬(图一),这次发现的汉墓共三座,依清理顺序,编号为LKM1、LKM2、LKM3。 M1:竖穴土坑木椁墓,墓坑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2.8米。椁顶板用不规则的楸木劈制而成,排列参差不齐,长的是2.7米,短的是2.6米,共12块,东西向置于棺、厢之上。墓分为两棺,两厢,这种合葬墓的形式在连云港地区还是首次发现。在清理棺、厢内时,发现底部积有厚约5厘米的草灰,无骨骼痕迹(图二)。  相似文献   

2.
1989年11月22日至12月1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冈县博物馆联合发掘了黄冈地区黄冈县黄州龙王山砖厂取土揭露的一座战国墓葬。墓葬位于砖厂北部山坡的顶端,带有斜坡墓道,墓向为北偏东68°。墓坑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四壁向内倾斜,墓口长6.10米、宽5.70米、深5.68米;墓底长3.56米、宽2.72米;墓道长7.60米。填土上部为掺杂白膏泥的呈红色或黄褐色的五花土,椁室上部和四周填塞青膏泥。葬具为单棺单椁。椁室长3.O4米、宽2.17米、深1.03米,由椁盖板、挡板、壁板、底板组成。在椁内有纵横两根  相似文献   

3.
长沙工农桥一号战国楚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12月在长沙市工农桥居民点工地平土方时,发现一座中型长方形竖穴土坑墓,编为一号墓。墓内回填红土,夯实。方向北偏东15°,墓坑长3.6、宽2.5米。墓壁较光平。墓底有南北两条深15、宽30厘米的枕木沟痕迹。墓坑南壁中部开一斜坡墓道,坡度为42°,墓道下口宽1.62、离墓底1.9米。墓底有稀薄的白膏泥,棺椁及漆木器已腐朽,但痕迹依然存在,可以看出原有一棺、一椁及左、右、头、足四个边箱。墓内尚存的随葬品除马衔与车軎外,其余都在左边箱和足箱内出土。(图一)  相似文献   

4.
李林 《文物世界》2007,(5):36-37
2000年夏秋之际,骄阳似火,山西乡宁县历史上第一次考古发掘正在嘉父山进行。这是一处春秋时期墓地,其中的4号墓葬具为一椁一棺,椁长3.53米,宽2.30米,高1.50米;棺长1.76米,宽0.50米,高0.74米。椁下两头各有横木,垫着木椁。男性墓主  相似文献   

5.
山东莱芜市戴鱼池战国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4年5月,莱芜市寨里镇戴鱼池村村民在取土时发现一座墓葬。莱芜市图书馆、泰安市文物考古研究室派员前往进行了清理。现简报如下。墓葬位于戴鱼池村南约300米处(图一)。这里原是一台地,因经常取土,在台地的南沿形成了高4至5米的断崖。墓葬发现于断崖下,距台地地表5.4米。此墓墓室为东西向竖穴土坑,有一棺重椁。外椁室长3.3、宽2.1、高1.92米,内椁室长2.08、宽1.2、高0.96米,棺室长1.8,宽0.44、高0.52米。棺置于椁室的南侧,盖有髹朱漆痕。内椁和棺的北壁已朽,内外椁南壁合一。此墓因早期被盗,墓内充满淤泥,人骨无存,葬式不明。随葬品已扰乱,仅存24件,大部分置于内外椁室北壁之间(图二)。铜鼎2件。平盖,正中附一方形环纽,  相似文献   

6.
1996年,成都市青白江区跃进村发掘了6座保存较好的汉代竖穴土坑木椁墓[1].这些墓葬方向一致,排列有序,并且存在一墓多椁或一椁多棺的合葬现象.其中,M1与M7、M8、M9为Ⅰ型木椁墓,被置于同一个长方形竖穴墓坑之中,属于同一墓葬的四个椁室.它们之间用生土或熟土隔开,每个椁室内放置1~2具木棺.因而,似乎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家族内几个家庭的多人二次合葬墓"[2].  相似文献   

7.
1989年10月,在江苏省常熟市城郊乡三八村因取土之需发现了一座墓葬.市文管会对其进行了清理发掘.地面上发现断残、风化的墓志两合.据此可确定为明代程姓夫妻合葬墓.现将男墓编号为M1,女墓为M2.M1,长方形竖穴石室木椁墓.墓走向为东北——西南向,北向偏东20℃.此墓结构极其考究,外椁浇浆,厚24厘米,下部为厚26厘米的石板,内椁为本椁.内、外椁之间有一层2~5厘米的松香层,略带气味.椁内楠木棺保存良好.墓底距地面深1.85米.墓口距地面深1.20米.棺  相似文献   

8.
2005年1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洛阳东周王城东部、汉河南县城东北角的基建工程中,清理了近200座古墓葬。现将其中编号为C1M8503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图一)。一墓葬形制C1M8503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350°,墓口叠压在现代建筑基础之下,墓壁规整平直。墓室长2·7、宽1·9、深4·8米,填五花土。葬具为两椁一棺,均已腐朽,仅留灰白色朽痕。从朽痕看,椁、棺均呈长方形,外椁长约2·5、宽约1·7米,内椁长约2·2、宽约1·3米,棺长约1·9、宽约0·8米,棺置于内椁西侧。骨架残朽,仰身屈肢,头朝北,面朝上,两臂横置于胸前。外椁的西北角出土有陶拍和陶…  相似文献   

9.
2002年7月至9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及乡宁县文管所组成的内阳垣考古队,在乡宁县昌宁镇内阳垣村南的土疙瘩墓地,抢救性发掘5米以上。共11座,一棺一椁者7座,两棺一椁者4座,填土均经夯打。其中有2座墓出有铜容器,其余墓中均出陶器、玉器、骨器等。M88,方向15°。墓各  相似文献   

10.
1994年4~5月,在平顶山应国墓地所在滍阳岭的北段,发掘了一座较大型贵族墓葬,编为十号墓(M10)。该墓是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木质单棺单椁,随葬器物135件(颗),可分为铜、陶、玉、石、水晶、玛瑙、兽角与纺织品等八类。墓葬年代界于蔡昭侯墓与侯古堆M1之间,在公元前490年~前470年前后,大致相当于楚惠王前期的二十几年间。墓主人享用五鼎礼制,可能为下大夫级贵族夫人。  相似文献   

11.
1978年春,济南市北园公社堤口大队社员在采砂时发现三座陶棺墓葬,墓葬位于村北无影山之西南麓。三座葬坑均呈直筒形,距地表深2米左右,墓口周围系黄粘土,墓坑打至砂层,陶棺位于墓坑正中。陶棺由棺盖和棺体两部分构成,棺体的四壁与棺底为一整体。陶棺长1.89、宽0.54、高0.28—0.30米,外壁饰绳纹,烧制后再施朱彩。陶棺为灰黑陶,壁表面杂有秸杆印痕,胎内多空隙小洞,可能是合拌草泥烧制而成。陶棺内各有人骨架一  相似文献   

12.
1982年2月,潜山县模范公社王湾大队庆丰生产队彭家岭发现西汉墓一座。墓呈长方形,长3、宽2.7米。棺外有椁,椁上有横木。棺周身髹朱漆,有榫卯。棺两侧有边厢,内有随葬器物。出土器物中有木质漆耳杯十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1月,在配合洛阳市第二十六中学基本建设工程中,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清理了1座东周时期墓葬(编号2002LC1M7602,以下简称M7602)。墓葬位于洛阳市西工区解放路北段(图一)。墓葬基本保存完好。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M7602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向0°。墓壁规整平直,墓口长3 5、宽2 4米。墓口开在生土层上,距今地表3 2米,墓底距今地表8 2米。墓圹内填五花土。葬具为两椁一棺,棺椁俱已腐朽,只存灰痕,均为长方形。外椁长3 16、宽1 75 ;内椁长2 3、宽1 05;棺长2、宽0 64米。椁板与棺板均厚0 04米。棺椁的榫槽结构已不清楚。人骨已朽残,呈灰白色…  相似文献   

14.
洛阳哀成叔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6年5月,我馆配合洛阳玻璃厂的基建工程,发掘清理了十余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葬,其中439号墓出土一套青铜器较为重要,特报告于下。 439号墓位于洛阳玻璃厂的东南部,南距洛阳中州路100多米,西距东周王城约一公里。墓室呈口大底小的长方形竖穴,方向为北偏东10度。墓口长3.4、宽1.9米;墓底长3.2、宽1.8米;深6.4米。墓室四壁整齐平滑。墓圹内填五花土,并经夯打。葬具为一椁一棺,从残存灰痕看,棺椁为木板造。椁长3.12、宽1.72、板厚0.1米。  相似文献   

15.
洛阳两座东周铜器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一年,我队在配合洛阳市西工区的基建工程中,在东周王城附近发掘清理了一批东周墓葬,其中两座墓内出土有成组铜器。现简报于下。C1M4 位于洛阳地区运输公司西院,北距中州路约50米,西距王城约3公里。墓葬为长方形竖穴,方向350°。墓口长3.46、宽2.1、墓底长3.4、宽2.05、深7.75米。墓室四壁整齐光滑,内填夯打的五花土。葬具为一椁一棺,已朽。从残存的木板灰痕看,椁长2.9,宽1.45,棺长2、宽0.7、板厚0.1米。棺内人骨架已朽,从骨灰痕可知死者头向北,葬式为仰身直肢(图一)。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2月底,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配合泉舜房地产公司盛世唐庄第三期工程,进行考古调查,发掘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1座(C1M8633)位于上阳路西南,涧河与洛河交汇处东北角,西距涧河约300米。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C1M8633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92°。长3.26、宽1.86米,墓底距地表深6.6米。墓内填五花土。葬具为一棺一椁,置于墓室中部,已朽。根据板灰痕迹,椁长2.8、宽1.3;棺长2、宽0.8米。棺内骨架已朽,为单人仰身直肢,头向东。面向不清,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墓底中部偏南有一椭圆形腰坑,约长0.7、宽0.4、深0.15米。腰坑内随葬一狗。随葬器物多…  相似文献   

17.
西安老牛坡商代墓葬的发掘是近来陕西地区商代考古的重要收获。这一发现对于探讨当时的社会结构及相关的习俗、意识,对于研究殷墟以外边陲地区的商代文化,探索商朝势力在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现仅就老牛坡商代墓葬所反映的情况,谈几个问题。谬误之处,敬请指正。一老牛坡商代小型墓的葬具,一般只有棺而无椁,有的无棺却只有椁。规模稍大的中型墓则棺椁俱全。如 M5、M8、M11、M24、M25等葬具虽均腐朽,但棺椁遗痕清晰可见,椁宅是用厚木板在墓坑中搭成的,四壁木板以榫卯扣合。每座墓的椁室都用两条木板从头边到脚边分隔为三部分。中间部分较大,作为主(棺)室;两边部分稍窄,是为边箱。  相似文献   

18.
湖北郧县肖家河出土的叔姜,对研究古 申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下面 结合文献记载和相关考古材料加以分析、探 讨,以理清古申国历史与文化的有关问题。 一 1990年4月上旬,湖北郧县肖家河村村民 在汉水南岸的二级台地上发现一批青铜器。据 考古工作人员现场调查和清理,器物出自一座 墓葬。该墓墓坑约南北长4.5、东西宽2.5、深7 米。葬具为一棺一椁,墓内共出土随葬器物14 件,其中铜器12件,玉器2件。铜器中有礼器8 件,兵器4…  相似文献   

19.
晚清至民国年间东北知名的爱国人士宋小濂的墓,1984年7月在吉林市郊区沙河子乡红园二队附近的吉林铁合金厂十车间东北隅被发现,同时找到了墓碑。墓室为南北向,长3.75、宽1.85、高1.85米。据目睹者介绍,墓室里停放松木椁和楠木棺。葬法是先筑水泥墓底,然后下葬棺、椁,再用水泥灌筑四壁和顶盖,最后合成一长方形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79,(4)
1978年3月,滕县庄里西社员在该村西约200米处平整土地时发现铜器三件,我馆闻讯后进行了清理。清理后证明器物出自一座墓葬中(编号78STM3)。墓南北向,残长1.7、宽1.4、墓口距地表约0.6米,墓底有板灰痕,为一棺一椁,椁残长1.6、宽1.27、椁板厚约0.12米。棺残长1.53、宽1.19、棺板厚约0.05米。尸骨一具,已零乱。铜器置于北首棺椁之间,计两(?)、一鬲,东西并列,鬲居中,(?)置两旁。鬲一件(图一)。通高17、口径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