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3年5月,新乡市文物工作队发掘了新乡县后高庄遗址,发现了属于春秋早、中、晚期至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发现三座灰坑,出土了一批丰富的文化遗物。这是新乡市近年来首次对东周遗址进行科学发掘,为以后此类遗存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河南新乡李大召遗址战国两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召遗址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西南约7公里的大召营镇李大召村北(图一),是一处包含从仰韶文化到汉代遗存在内的重要文化遗址,其主要遗存集中于龙山与夏商时期。2002年秋,郑州大学考古专业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包括居住遗址与汉代墓葬在内的一批重要遗存,获得了大量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物。  相似文献   

3.
三板桥遗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申山村,是一处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台型遗址.2018年7-12月,厦门大学历史系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壕沟1条、房址3座、灰坑29个、灰沟2条.出土了陶、石器等众多遗物,还发现了大量动植物遗存.该遗址的发掘填补了庐江县周代遗址发掘的空白,为研究安徽江淮地区周代考古学文化提供了重要...  相似文献   

4.
2017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龙川县的山中埂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古代遗迹16处,出土一批陶、石器遗物.遗址可分为两组不同的文化遗存,第一组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具有虎头埔文化特征;第二组为春秋时期.该遗址的发掘进一步丰富了粤东北地区的考古资料,对认识岭南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廖忠志  邹飞 《东南文化》2023,(1):24-31+193-194
2021年5—8月,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陵水六量岭下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等遗物。经过分析,六量岭下遗址可分为三期,分别对应英墩、莲子湾和桥山文化遗存。该遗址的发掘为深入认识和研究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特征提供了基础性材料,也为构建海南新石器时代的年代谱系和框架提供了崭新的数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6.
南陈遗址是黄河小浪底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工程区内需要抢救发掘的重要遗址之一。本文主要报道了该遗址西周时期文化遗存的发掘收获,文化遗物以西周中晚期为主。南陈遗址的发掘为洛阳地区考古学文化谱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遗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次一金沙遗址祭祀区的出土遗物二金沙遗址祭祀区与三星堆器物坑出土遗物比较三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遗物的文化面貌与性质四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遗物的特点及原因五金沙时期成都平原的文化格局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在成都平原发现的又一个重要遗址。1995年在成都金沙遗址范围内的黄忠村一带已发现商周时期的遗存,2001年在金沙村出土大批遗物,由此开始了对金沙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多年的发掘与研究已确认金沙遗址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内含大型建筑区  相似文献   

8.
四川汶川县姜维城宋代遗存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维城遗址是岷江上游一处极具代表性的重要遗址,包含了新石器、汉代和宋代等时期的遗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2003年度遗址发掘的宋代遗存中发现的遗迹和遗物为了解当时这一地区各民族文化、经济交流和中央政府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南陈遗址是黄河小浪底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工程区内需要抢救发掘的重要遗址之一.该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文化遗物以仰韶文化晚期为主.南陈遗址的发掘为洛阳地区考古学文化谱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 次 一 相关材料文化属性的几点说明 二 四平山积石墓出土材料的分组研究 三 其他遗址发现的小珠山上层文化遗存的分组研究 四 文化分期与年代判断 小珠山上层文化是一支分布于辽东南部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因1978年发掘的小珠山遗址上层遗存而得名.二十世纪初,日本学者于辽东南部地区的调查中采集到部分该文化的遗物[1].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又发掘了上马石、四平山、文家屯等遗址[2],出土了较丰富的遗物,由于这几批材料迟迟未能发表,影响了学术界对该文化的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学者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在大连市(原称旅大市)调查采集到部分该文化的遗物,并注意到其与山东龙山文化的紧密联系[3].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大连郭家村和长海小珠山、上马石、蛎碴岗、南窑等遗址的发掘[4],对这类遗存才有了一定的了解,发掘者遂将以小珠山上层和郭家村上层为代表的遗存正式命名为"小珠山上层文化"[5],同时,也有学者称之为"郭家村上层遗存"[6].在发掘材料陆续发表之后,学者对该文化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但辽东南部地区出土的这类遗存的性质、年代等问题仍存在诸多分歧,关于其分期问题的研究也未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1.
宝塔河遗址出土的东周时期遗迹有灰坑、陶窑和墓葬,遗物仅见陶器与石器,器类包括鼎、釜、罐、鬲、盂、豆等。这些遗存分三期,时代跨度从春秋早期至战国早期。内涵分为两组,一组以鼎、釜、罐为核心,代表着峡江地区一支传统的鼎釜文化;一组以鬲、盂、豆为核心,为楚文化。春秋早期以传统鼎釜文化为主,春秋中期以后,楚文化逐渐介入,春秋晚期以后,楚文化在这一地区已成为主导文化。这一过程为我们研究峡江地区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楚文化的扩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2.
凤凰山遗址第二次发掘300平方米,化内涵与宁镇地区的湖熟化有着明显的共性特征,时代为西周后期至春秋早期。  相似文献   

13.
Whetstone-as-funerary-object was a common practice seen in tombs at the Jinsha site. Commonly found in the tombs at the Jinsha site, whetstones could have been a signifier of professional soldiers or violence groups in the ancient Shu culture, thus a product of the stratified ancient Shu society. Whetstones have been largely discovered in boat-coffin burials. The practice took form no later than the 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 went on the decline in 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came to an end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burial custom in question reflects the rise and fall of Jinsha as the central settlement area, and is a likely result of the two major transitions the ancient Shu society underwent over the period from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to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 ancient Shu society experienced regime changes and went under the reign of reshuffling rulers in 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s a result, the emerging ruling elite abandoned the old whetstone-as-funerary-object practice, and embraced the new world.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2月,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与钟祥市博物馆合作,对位处钟祥汉西地区的罗山遗址进行了田野考古调查,发现这是一处保存较好的东周时期遗址,具体年代约为春秋中晚期至汉晋,战国遗物较多见。结合文献分析,我们认为该遗址可能为春秋中期南迁的古都国、汉晋都县所在。  相似文献   

15.
巴东县龙王庙是巫峡口的一处临江台地遗址,发掘共分三个点。其中两个点发现遗迹遗物,一个点在江边沙地,T1312中出土400余件商周时期石器;另一点在台地上,第7层有少量春秋遗物,可辨器形有盆、罐、釜、豆、鼎、鬲、瓿等,4-6层揭示了清代中后期龙王庙址的多种遗迹现象,有房基、暗沟、柱洞、石板路等。  相似文献   

16.
吴营遗址位于淅川县西南丹江水库区东岸。2008年7~8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出春秋时期墓葬6座,为该地区西周至春秋时期考古学文化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7.
安徽当涂船里山遗址发现后良渚阶段至春秋时期地层堆积及柱洞、灰坑等遗迹,并出土铜器、陶器、原始瓷器、石器等重要遗物。根据地层、遗迹间的叠压关系以及出土遗物的情况,可将遗址分为三期:龙山文化晚期至夏初期、西周晚期和春秋早中期。其中龙山文化晚期至夏初期遗存较为丰富,为了解姑溪河流域后良渚阶段至夏时期该地区考古学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丽阳遗址位于湖北省钟祥市胡集镇丽阳村。遗址堆积从春秋战国时期延续到明清时期。从陶瓦、盆的大量发现等现象分析,发掘认为丽阳遗址可能具有古驿站、馆舍遗存的属性。  相似文献   

19.
湖北广水巷子口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巷子口遗址是随枣走廊东南部一处重要的东周时期遗址。西周初年,周王朝在汉水的江北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分封,形成许多小方国,汉阳诸姬文化在这里才得以兴起和发展。巷子口遗址出土的鬲、盆、豆等与随州擂鼓墩1号墓、2号墓和庙台子遗址、叶家湾遗址、梅鹤子塆遗址以及枣阳周台遗址所出土的同类器特点相同,陶鬲与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周台遗址和广水黑洞湾春秋早期的陶鬲有一定的继承关系,而与汉水以西的襄樊真武山和其他楚文化遗址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我们认为巷子口遗址应是曾国的一处村落遗址。巷子口遗址的发掘,揭示出随枣走廊东周时期曾国的文化面貌,对研究曾国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试论楚国铁器的使用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出土的早期铁器大都集中于楚国,目前出土的楚国早期铁器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10余件增加到40余件,时代上限从春秋晚期上溯到了春秋中期。楚国最早的铁器发现在今鄂西,开始使用的铁器主要为农具,还有一些小型利器。至春秋晚期,楚国已有了锻造的铁器。楚国铁器,从战国初开始容器变大,刀剑变长,新器形大量出现。到战国中期,精工铁器和铜铁合铸的铁足铜鼎流行。楚国大约从春秋中期开始冶铁、用铁,到春战之交,社会已进入了铁器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