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49~1969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在中国西藏从事了一系列准军事行动,其实质是为美国远东战略利益服务,目标是利用西藏分裂势力遏制与分裂中国。其具体内容包括:为西藏叛乱分子提供情报和准军事训练技术;在西藏实施公路袭扰和破坏行动;为达赖集团提供军事物资和活动经费;开展针对中国的情报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2.
3.
该史料为英国国家档案馆藏档,编号为PRO:HS1/323。1945年1月24日,中国战区美军司令部魏德曼将军召集中、美、英三方军事人员会议,以协调各方在中国战区内部的秘密准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4.
美国中央情报局与中国西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程早霞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14(1):67-76
本文主要分四个阶段考察了 2 0世纪中期美国通过中央情报局插手中国西藏问题的过程 ,指出所谓“西藏问题”只是美国实施全球战略、牵制中国的一个棋子。 相似文献
5.
6.
文章从五个方面评述了中国学界对“中关关系与西藏问题”的研究成果:美国插手西藏问题的历史及美国的西藏政策研究、美国情报机构秘密插手西藏问题、西藏问题国际化、美国媒体与西藏问题、从战略高度分析美国插手西藏问题的实质等,并综合评介了学界对“中关关系与西藏问题”的专题研究呈现出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7.
冷战与拉美游击运动的兴衰(1961-196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古巴革命的成功及共产主义势力在拉美地区的不断增强打破了美国主导的泛美体系的国际格局,拉美游击运动登上了冷战的历史舞台,并成为当时第三世界最强劲的地区势力,但最终在双方冷战战略的调整和竞争地位的转换中以失败谢幕.因此,这一时期拉美游击运动的兴衰是冷战对第三世界地区势力发展影响的典型案例,对它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欧八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冷战年代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美国历届政府都努力寻求制定一项促进东欧国家脱离苏联阵营,并最终放弃社会主义制度的政策.杜鲁门政府的遏制政策和艾森豪威尔政府前期的"解放"政策都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因此随着新的国际局势的发展,艾森豪威尔政府后期确立了.演变"政策,该政策与以前的"解放"政策有着本质区别,并成为以后美国历届政府在冷战期间对东欧的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9.
10.
朝鲜战争在美国国内被称为一场"被遗忘的战争"。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对比当时中美之间的巨大实力差距,加上美国还掌控着联合国,又由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却没有取得战争的胜利,客观地说就是失败。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40年代,以美国国务院驻中国迪化领事馆副领事身份为掩护的中情局间谍马克南在中国新疆从事秘密谍报活动,并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率一行五人队伍自中国新疆秘密入藏。但《纽约时报》等美国媒体却矢口否认马克南的间谍身份,并指责"中国的宣传机器在制造美国特务案例"。美国媒体对马克南入藏事件的报道是历史真实与谎言的混合体,其报道内容的缺失,直接影响了美国民众对事实真相的全面了解和客观判断,对今日美国人"西藏观"的形成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冷战起源是冷战史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之一。美英“特殊关系”的设想(1944—1945)、迅速发展(1946—1947)和正式确立(1948—1950)三个阶段中的发展及其与苏联外交政策的战略互动,推动着冷战逐渐变为现实。美英“特殊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植根于历史和现实中的战略基础——两国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以及最高决策层之间密切的个人友谊网络;盎格鲁一撒克逊民族的恐惧感与冷战思维的发展;基于对外在威胁的相同理解而产生的捍卫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系的共同责任感与战略利益。冷战的起源伴随着全球规模的势力均衡的形成,然而,新的势力均衡对美英两国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美英“特殊关系”是无形的,而冷战是有形的。无形的“特殊关系”推动着冷战的发展,有形的冷战也考验着无形的“特殊关系”。美英“特殊关系”的构建在无形之中构成了有形冷战起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前,随着美国南亚政策的调整,美巴的盟友关系出现了潜在的裂缝.中印边界冲突发生后,美国在未同巴基斯坦磋商的情况下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导致美巴关系fla~T危机.冲突停止后,美巴关系继续恶化,1965年印巴战争爆发后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本文也认为美巴关系发生剧变有非常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侵略当局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战争,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为新中国的巩固、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俄罗斯陆续公布和解密了一批有关抗美援朝战争(朝鲜战争)的历史档案,翻译出版美国、韩国、日本等学者研究著作的增多,研究中出现了许多不同认识。中国人民为进行这场战争付出了重大代价和牺牲,应对这场战争的必要性、正义性和积极意义应给予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