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碎片化”是否已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问题,这恐怕需要具体的实证说明。比如,这个问题在中国是由谁提出的?谁在提倡碎片化?谁在反对碎片化?各要达到怎样的效果?什么样的研究是碎片化?在近年的研究成果中大致占据怎样的比例?别的不说,《近代史研究》中有没有,  相似文献   

2.
克服“碎片化”回归总体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研究中的“碎片化”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而社会史更被人认为是“碎片化”表现突出的领域。针对如何克服碎片化的问题,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只要我们‘保持总体化的眼光’,进行多学科的交流对话,勇于和善于在具体研究中运用整体的、普遍联系的唯物史观,再小的研究题目,再小的区域研究也不会被人讥讽为‘碎片化’。”④这就是说,克服碎片化的途径就是回归总体史。借《近代史研究》组织讨论“碎片化”问题之机,笔者愿就此观点再做进一步的申论。  相似文献   

3.
学界对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解读、定性形成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近三十年来,在拨乱反正、学术反思的背景下,史学界针对该政策中的诸要素与相关问题:可信性、形成原因、内涵和性质解读、历史发展过程、董仲舒的作用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这些研究成果仍存在诸如运用史料不严谨、研究方法简单、研究成果的碎片化等问题。今后的研究应在不断克服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更多关注该政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并对其执行学术批判。  相似文献   

4.
史学研究的“碎片化”现象,是近年来引起史学界许多人诟病的一大病症,其意指研究问题细小琐碎,且缺乏整体关联性与普遍意义内涵,因而缺乏意义与价值。这种“碎片化”倾向尤其在近二十多年来新兴的社会史和社会文化史(新文化史)领域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碎片化”在今日已成历史研究热议的话题,而且,明显是批评的声音居多。问题的存在,或许谁都难以否认,关键是成因为何?又如何面对?依拙见,“理解”问题之由来,或是对此进行“反省”的必要前提。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想略加说明的是,史学研究中所谓的“碎片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向下看"作为对传统"向上看"史学研究的一种调拨,其兴起是近年来史学研究的一种新视角、新方法与新理念。具体运用到票据研究上,"向下看"要求深入挖掘底层票据史料,自下而上看社会看历史看经济现象,力图发现社会历史更加丰富和玲珑的内涵与色彩,从而对社会与历史问题有个更加全面和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杜佳佳  王根富 《南方文物》2010,(4):120-132,142
"土墩墓"的研究是长江下游地区吴文化考古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探讨吴国历史发展脉络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考古发掘工作进展,有助于我们对"土墩墓"进行深入的研究。"土墩墓"研究中有些问题必须首先加以明确,才能确保研究走上正轨。文章从"土墩墓"的名称问题、"一墩一墓"与"一墩多墓"问题、"土墩墓"研究中的"分研究区"问题等等诸方面,对土墩墓这一特殊的遗迹现象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土墩墓"的一般特点进行了探索性的概括。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乃至世界的近现代史研究,发生了巨大转变。其特征简而言之,包括"多样性""多层次性""跨界性"。"多样性"是指研究方法论、研究对象,乃至进入研究视野中的人物的明显多样化。"多层次性"指不局限于对特定地域的历史现象,进行单一角度的分析,而利用多层次的分析,来展现、对比多重的历史景象。而"跨界性",自然是指强调国际化的观点,超越国界、边界和地区的界限。历史研究者的研究态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那就是尤其重视"对话和比较",不在特定的专业  相似文献   

9.
从什么角度观察历史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骑士制度存在于西欧中世纪社会,它可作为我们观察历史问题的一个基点和角度,从而发现或重视一些问题,并关注西欧中世纪社会现象中的军事特征,以及这种特征与我国古代历史现象的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0.
运用区域史的学术理念、视野与方法,通过时间与空间的整合,利用碎片化的资料,能够梳理出朝鲜半岛古代史的主体线索,还原朝鲜半岛古代史谱系的本相,同时可剔除政治(国家)及民族情绪上的影响。抛开国别史研究方法的掣肘,客观地展开朝鲜半岛古代史中的民族源流、政治归属以及政权嬗变的历史论述,可以避免产生历史问题现实化与现实问题历史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以后,受到文化转向、语言转向、国际局势等因素的影响,法国经典社会史研究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在法国学界引发了一场有关史学"危机"的大讨论。在此背景下,比较研究作为历史学克服危机,进行革新的方法被重新提出。比较社会史是对经典社会史的比较研究传统的重新发掘与革新,体现了比较方法与社会史方法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当下,比较社会史从超越民族国家史出发,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视角。而来自"文化迁移"、"交叉史"等相关研究范式的质疑与竞争,有助于比较社会史进一步厘清它的研究理路,使之与上述研究范式一起共同推进对欧洲共同历史记忆乃至全人类发展进程的历史书写。  相似文献   

12.
避讳是中国历史文化中所特有的现象,其流弊足以淆乱古代书籍,为历史研究带来诸多不便。然而,利用避讳学则可对古书中的年代、人物、地名、官名、书名等进行考证,解决古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杨华 《史学月刊》2022,(4):116-126
20世纪70年代,西方新文化史风靡学界。新文化史在大陆的传播由滞后到火热,1999年是其传入大陆的节点。进入21世纪,新文化史被大量引介。同时,大陆学者积极开展新文化史实践,在城市史、医疗卫生史与身体史、书籍史与阅读史、表象史与记忆史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大陆新文化史的收获是,把“人”带回到历史研究中,拓展新视角,开辟新领域,发掘新史料。主要问题为,理论和方法缺乏原创性,研究碎片化,缺乏微观史的经典之作,存在泛文化现象及单一文化决定论。未来新文化史研究,应具备全球视野和加强跨学科合作。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史研究在当代中国复兴后不久,“碎片化”问题就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检视社会史学界对“碎片化”问题的探讨,大致有以下4种看法:缺乏合适的理论指导与操作方法,以致概念不清,含义不明;学科归属不易确定和研究对象宽泛、庞杂;选题狭窄、研究取向和具体内容零碎;与当前的学风浮躁、成果评价以及人才培养机制有关。我们认为,尽管“碎片化”问题其来有自,并且似乎凿凿有据,但细细推敲起来,却很难经得起严格的学术考究和深层次的学术反思。  相似文献   

15.
公元6世纪中期,地中海世界爆发了史称"查士丁尼瘟疫"的第一次鼠疫,然而,部分现代拜占廷史学家对此却出现了"失语"现象,他们虽然对相关史料非常熟悉,但对这一事件却未能给予足够重视。这种无意识"失忆"的原因在于生态环境问题尚未成为其所处时代的主题,学者大多关注查士丁尼一世推行的内外政策,而没有注意此次"天灾"造成的严重后果。现代拜占廷学家在历史研究中的这种价值选择、判断和取向表明,人们力图通过历史研究再现已经逝去的生活记忆,但却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着各自的回忆,同时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失忆"。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研究离不开文化问题。美国学者菲利普·巴格比在《文化与历  相似文献   

17.
张昭军 《史学月刊》2020,(8):94-104
"文化的社会史",即历史视角下的文化史,是把文化史作为与政治史、经济史并列的研究对象;该取向客观上把文化视作一个同质的整体,侧重于外在解释,长于对文化作历史的社会的分析,对文化内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有所淡化。"社会的文化史",即文化视角下的社会史,是把文化史作为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研究对象扩大到各种社会历史现象,明显突破了传统的文化史范畴;该取向注重文化内部因素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尤其强调文化和个体意识在社会历史中的价值、意义和作用。"文化的文化史",即文化视角下的文化史,既视文化史为一种研究视角和方法,又以之为研究对象;该取向强调从文化史的特性出发来研究文化史,有助于解决广义的文化史所带来的"泛化"和作为方法的文化史所产生的"碎化"问题以及客观论与主观论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上任何一个现象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均或多或少地与当时社会产生某些联系,宋朝职役制度具体到其中的乡村职役制度也是如此。但是,既有成果却大多为了研究方便,追求史学文本之美,将“整体史”状态下的宋朝乡村职役制切割为条块状,一如摸象之盲人,以偏概全,致使“碎片化”取径大行其道。由此生发的问题是:归纳法、概括法、演绎法和比较法等运用于宋朝乡村职役研究时是否仍旧切实有效?近年来,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社会史",即历史视角下的文化史,是把文化史作为与政治史、经济史并列的研究对象;该取向客观上把文化视作一个同质的整体,侧重于外在解释,长于对文化作历史的社会的分析,对文化内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有所淡化。"社会的文化史",即文化视角下的社会史,是把文化史作为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研究对象扩大到各种社会历史现象,明显突破了传统的文化史范畴;该取向注重文化内部因素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尤其强调文化和个体意识在社会历史中的价值、意义和作用。"文化的文化史",即文化视角下的文化史,既视文化史为一种研究视角和方法,又以之为研究对象;该取向强调从文化史的特性出发来研究文化史,有助于解决广义的文化史所带来的"泛化"和作为方法的文化史所产生的"碎化"问题以及客观论与主观论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20.
全球正在"化"为一体,而史学研究的"碎片化"却大行其道,这一错位清楚折射出当今史学研究的"不合时宜"。近二三十年间,在后现代史学的冲击下,宏大叙事的历史备受质疑,微观史却独领风骚。在世界范围内,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微观史都已成为滔滔主流。但是,泰坦尼克沉没了,并不代表主宰大海的就该是小舢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