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品 《黑龙江史志》2013,(13):22-23
新中国成立后,齐齐哈尔成为首批建设的重工业基地城市,随着"南厂北迁"及富拉尔基重工业基地的兴建,齐齐哈尔迅速实现了由消费型城市向现代化重工业城市的转型。这一时期伴随着公有制经济在齐齐哈尔全面展开,齐齐哈尔开始了大规模城市建设,城市空间结构改变,人口迅速增长,市民结构发生变化,交通运输、市政建设均显著发展,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风格。  相似文献   

2.
1891年的重庆开埠使重庆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抗日战争为重庆城市近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一方面,日机对重庆的轰炸严重地破坏和阻碍了经济文化发展和城市建设;另一方面,重庆人民的反轰炸斗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重庆城市的扩张,推动了重庆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1891年的重庆开埠使重庆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抗日战争为重庆城市近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一方面,日机对重庆的轰炸严重地破坏和阻碍了经济文化发展和城市建设;另一方面,重庆人民的反轰炸斗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重庆城市的扩张,推动了重庆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1891年的重庆开埠使重庆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抗日战争为重庆城市近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一方面,日机对重庆的轰炸严重地破坏和阻碍了经济文化发展和城市建设;另一方面,重庆人民的反轰炸斗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重庆城市的扩张,推动了重庆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清代是新疆历史上经济开发规模最大、开发成效最显著的时期,也是新疆城市发展最快、城市地理变化最明显的时期,因而,从总体上研究这一时期该地区城市人口及城市规模,对西北历史地理的研究应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却相对薄弱。本文首先分析了清后期新疆城市人口的统计原则,从清前期天山南北主要城市的人口数量及城市规模、清后期新疆主要城市的人口数量及城市规模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述论,初步探讨了形成这种人口规模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上海城市功能与人口郊区迁移的特征和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郁 《人文地理》2007,22(5):34-37
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化发展高峰期,城市产业功能和人口的郊区化趋势日益显著,速度不断加快。在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化管理体制下,郊区化过程中城市人口与产业功能的郊区迁移对城市结构转型以及郊区城市化具有怎样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分析。本文根据区县一级的城市建设与人口等相关统计数据,总结近十年来上海城市功能和人口郊区迁移过程中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主要特征,分析郊区化对郊区人口城市化、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辨明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城市功能布局合理化和促进郊区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袁媛  伍彬  古叶恒 《人文地理》2015,30(1):70-77
中国城市社会经济转型与重构背景下,城市贫困空间特征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以西部城市重庆为例,探讨贫困空间的分布、演变和影响因素,并兼论与东部城市的异同。研究显示,在重庆市层面,贫困空间分布差异扩大,都市区得到较大程度改善,渝东北偏远县城则逐渐恶化。在都市区层面,贫困空间分布非均衡性较强,与老城区、工业及其配套居住区耦合。这种特征受到"体制"和"市场"因素的系统作用,体制因素是历史空间继承、早期住房政策与分配制度、城市规划对保障住房的布局引导;市场因素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房地产开发和内城选择性更新等。根据西部城市的贫困特征,反贫困政策应该重点促进都市区局部地区和偏远辖县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水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严重水灾可能会酿成"城毁人亡"的悲局。历史上徐州饱受水灾之苦,特别是黄河决口南徙打乱了原本水系,使得境内水灾频仍,经济和社会发展受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城市的衰落。但另一方面,沂、沭、泗以及故黄河所带来的便利灌溉条件则促进了境内古代农业生产;而运河开凿又使徐州处于全国重要的水运枢纽位置,因此带来商贸繁荣、工业发展、人口集聚和城市兴盛。本文在对历史上徐州水系变迁、尤其是水灾频发及其产生原因作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境内水环境变化对徐州城市兴衰主要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黄河对徐州水系变迁和城市兴衰影响巨大,直接时间持续近700年;②良好的水环境对历史上徐州境内工农业生产、商品贸易和城市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城市的繁荣兴旺与农田水利的风调雨顺、水上运输的川流不息往往处于同一个时期;③建国后徐州境内水系得到逐步治理与恢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京杭运河(徐州段)实现全年通航后,其城市发展的水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为打造山水生态园林城市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9.
古代城市的地理范围和城市人口构成,是历史城市人口必须先行解决的两大理论问题。本文提出用"城居人口"这一概念,来泛指历史城市全部人口,并以陕西县治城市为例,详细探讨清代陕西县治城市人口的一般构成,认为其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即支俸人口、赋役类人口、城防守兵以及包括宗教人士、乞丐、游民、罪犯等在内的其他人口,在给出检验、修正、估测这几类人口数量的基本方法和区间范围的基础上,构建了估算历史城市总人口的基本模式:Z_支+F_赋+C_兵=0.97X。  相似文献   

10.
任启平  陈才 《人文地理》2004,19(5):69-73
本文对东北地区百年来人口、城市、交通发展与人地关系变迁规律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东北地区人地关系发展的性质把东北百年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然后对东北地区各个历史阶段的人口、城市与交通发展的历史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揭示了人口、城市、交通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指出四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组合为一个整体向前发展,并且这种发展受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共同影响,是外力和内力双重作用的结果,共同成为影响东北地区人地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诠释了城市文化建设与博物馆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不同门类的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其所陈列展览的内容是这些城市或地区历史文化的缩影。一座城市若没有博物馆就彰显不出其高雅的文化品位,因为它表现了该城市及其所在地区的文化底蕴,并给人们提供着丰富的精神食粮。伴随着现代化的社会进程,博物馆与城市文化建设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显得更加密切,所以,我们在进行城市文化建设时,要把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放到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叶舜赞 《人文地理》1993,8(4):21-30
环渤海省、市规划区是京、津两市发展的主要区域经济基地。本文在分析该区资源、经济和区位的基础上论证了两市在我国的重要职能、发展基础和条件,以及彼此的比较优、劣势。
环渤海地区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好,交通运输地位重要,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便宜,投资环境改善,在下世纪初将可成为我国开放发展的重要地区。
京、津两市相距很近,可以发展成为集合城市。其经济和人口规模将超过我国最大城市上海。为此,两市应协调发展,合作建设,共同形成我国北方的国际经济活动中心城市。当前的主要发展途径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节水型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合作建设京津高速公路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共同开发塘沽滨海区。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史志》2005,(7):F002-F002,i001
七台河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是一座因煤而生,缘煤而兴的新兴工业城市,辖区面积6221平方公里,人口86万,1958年开发建设,1983年晋升为省辖市,现辖三区一县。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七台河在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形成了五个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重庆的区域警政构建过程始终与城市发展的轨迹相同步。在警政层级构建的时序性演进过程中,警政效用在立体的城市空间内不断延展和加深。从警事机构的职能演变来看,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深入与时代语境的转换,在区域内不断产生出新的警务需求,而区域警政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不断重构与调试。就空间分布而言,警事机构的空间布局以城市空间为依托,警务机构的选址由以人口为基数的单向考量逐渐发展为包含人口、交通、经济等多种要素的社会性考量。日益健全的专职性警事机构从产生到在城市空间范围内铺开,在空间布局上充分考量了自身的职能特性与区域功能特征。构建重庆城市警政时空格局并对其施加影响的要素是综合性的,既有特殊历史语境下对其施加的波段影响,同时也有重庆区域要素对其构成的长效性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人口地图是以城市为基本制图单元的人口地图。编制城市人口地图应遵循以下指导思想:城市是国家经济力量的主体.是独特的经济地域;城市是国家高知识密集地区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城市对提高人口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城市人口地图的编制原则为以下几方面:科学性、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提高地图容量,增加载负量,突出差别;疏密适中,取舍有度;图面的配置合理,色彩协调;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城市人口地图编制中应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王国今 《风景名胜》2021,(7):0280-0280,0282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空间结构不断向外扩展,城市周边村落、历史遗迹、自然生态环境等面临被城市吞并的风险。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能否既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又保住城市原有的乡土风貌?本文以西安城南少陵原为例,在简要回顾西安发展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城市扩张对于城市周边用地的影响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人类活动等各因素对城市扩张所起的作用,从城市设计、城市发展、自然生态等多视角对少陵原的景观形态在发展进程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以求达到未来城市建设与文化保护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作为地理区域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承担着历史的传承发展、文化传播交流、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责任,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逐步改变,增加了精神建设部分,而博物馆作为人民精神建设的重要媒介之一,需要积极地开放其空间场景、文...  相似文献   

18.
我们所说的城区志,指的是以城市建成区为核心区域的历史与现状。它与市、县志有许多的不同。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突出的阶段。现代城市,人口高度集中,财富高度赋集,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始终扮演着主导作用。世界上的城市多种多样,其特色不尽一致。但就一般而言,城市在区域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城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它因资源的规模性开发和利用而兴起和发展,其演进与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条件即生产技术紧密相连。对资源型城市历史的研究,有助于为当今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或必要的理论支撑。研究资源型城市史应注意:重视多学科参与和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探索建构资源型城市的立体理论体系;要具有全球史观和全球城市史的视野,将资源型城市放在全球背景下观察,挖掘新意;注重从环境史视野考察资源型城市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形成、发展和转型的共性与个性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市城市空间扩展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甲  沈非  黄薇薇  付文凤 《人文地理》2015,30(3):72-78,117
以landsat MSS/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借助Arc GIS平台,选取城市空间扩展速度、扩展强度、紧凑度、分形维数、重心坐标、扩展弹性系数等指标,运用空间形态分析、叠加分析、等扇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市城市空间扩展时空特征,结合统计数据探究了扩展驱动力。结果表明:1979-2012年间,芜湖市城市空间扩展速度与强度具有较大波动性;人口增长与城市空间扩展的关系渐趋合理;城市空间形态由紧凑型向分散型转变;城市空间沿长江及主要交通线非均衡拓展;城市重心东偏北移;经济、人口、交通建设等是芜湖市空间扩展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