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方志馆的布展与设计是各类展馆设计的一个新兴门类。它既要遵循展馆布展与设计的诸多要素,还要开拓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展示风格。展馆是一种载体,是主办方用来展示自己心中所想以及所拥有的产品或技术,以及成果等等的一个地方。展馆一般称谓会展场馆,是一个活动场所,用于展示商品、会议交流、信息传播、经济贸易等的场所;展馆又是一种建筑物,表达与展示某种文化内涵的建筑产品;展馆客观上也是一个经管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应用知识与技术进行管理、生产、经营,提供产品和服务,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方志馆呢,它是展馆的一种,是即融合了档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艺术专题设计与实践的例证,试图对陈列设计中的艺术语言与主题内容、建筑空间形态与展示空间特色、文物陈列与文化展示、艺术设计与工艺技术等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述,意在交流与提高对当代博物馆陈列艺术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崔俊 《神州》2012,(29):23-23
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设计多体现为一种平面布局设计。这种体系建立在方位观念之上,所以说传统建筑空间被理解为一种具有方位感的结构空间。“五方”是中国最基本的方位观念,这种方位空间融合了传统的宇宙观、伦理观,并将建筑作为协调天、地、人宇宙万物和谐统一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李佳 《神州》2013,(3):204-204
办公空间做为一种重要的建筑空间类型的同时,也传递着一种生活体验,让使用者在形成创意、制作产品的同时体会到一种悠闲的心境应该是理想办公空间所具备的。因此,办公空间也应该是一种同时具备了社会化、艺术化、人性化的建筑产品。随着办公空间的发展,人们开始极力倡导办公空间要"关注人的需求,注视环境文脉"。因此现代化办公空间应该基于人性化设计成为一直必然趋势。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现代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南京博物院民国馆是位于传统博物馆建筑空间内部的、具有城市街道空间属性的展示空间。本文采用图底关系分析、序列视景分析、热点空间节点分析和心智地图分析等比较经典的城市设计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并尝试从一个活态的角度揭示这一具有创造性的展示方式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6.
杜雨泽  李飞 《风景名胜》2021,(1):0059-005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观察一个建筑首先看到的是外观结构,而不是考虑其适用性.室内空间设计可以改善室内空间在建筑空间中的功能,改变建筑内部空间的功能,从而实现建筑内部空间的整体性.本文主要阐述了室内外一体化设计,接着分析了地方文化对建筑装饰过程的影响,强调装饰应选择精心设计的建筑风格,实现建筑内外空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7.
明清徽州建筑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其建筑在规划设计、风水理论、美学原理及营造技术方面堪称独具特色,也是在世界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瞩目。徽州地方建筑突出的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理念。明清徽州建筑中的和谐理念与徽州移民带来的中原文化、程朱理学的流传与发展、徽商经济的崛起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遗址博物馆是建立于遗址之上的一种特殊类型博物馆。确保遗址安全是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基点,然而开放式或封闭式的保护方案并不能简单判断其优劣,仍有待研究;遗址展示也是博物馆建筑设计的重要方面,建筑师要充分考虑遗址现场展示与虚拟展示的空间问题;遗址博物馆建筑形式自然要尊重遗址环境。然而面对不同的场地条件,博物馆建筑形式仍然有多种可能。  相似文献   

9.
段义孚的地方空间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与空间思想是段义孚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核心,以人的生存为旨归,从人的感官、感情、美学的多重维度,揭示人与地方、空间两种地理环境的本质联系,呈现了人类认识地方、认识空间、重构地方的崭新视角。本文从思想内涵、历史渊源、学界评价及影响、当代价值方面对段义孚的地方空间思想进行了体系性与初步理论建构式研究,认为段义孚地方空间理论以人为本,地方是具有既定价值的安全中心,代表着真实与安定;空间跟时间一样,构成人类生活的基本坐标,代表着向往与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在人的生存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人类生活就是穿梭于地方与空间的辩证运动,揭示了人与生存环境的本质关系,蕴含深厚的人文关怀。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探讨人与地方和空间的内在联系,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为缓解身份危机和环境危机、维护精神生态和环境生态提供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傅婧 《神州》2014,(17):205-205
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设计,需要多种设计语言,它依赖商品而存在。当商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展示空间有了需求并且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那么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如何运用艺术设计语言又通过怎样的形式表达被展示产品的文化和达到信息传播的效果,需要对展示空间各个方面进行的精心设计,使其不仅表达展品宣传主题的意图,又使观众产生共鸣,达到产品推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木结构古建筑展览需要考虑将自身作为展场和将自身作为展品两类情况。当其作为展场时,根据空间特性的不同,原状复原和空间改造这两类不同的展示形式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也将不同;当其作为展品时,现有的案例又呈现出让观众行走在建筑空间内和建筑空间外两类不同的展示实践。两种情况都需要处理展览内容、建筑空间原本的遗产价值以及现代展览需求这三方面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消费水平正在日益提升,人们对待饮食的态度也由原先的充饥型变渐渐变为休闲享受型,与此同时人们对餐饮内部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者就餐渐渐的从满足生理需求的状态变为一种追求身心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享受的状态。目前"人性化"设计是一种时代趋势,基于此,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设计餐饮空间是势在必行的。本文围绕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展示餐饮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正>纪念馆是一座城市文明的象征,内涵丰富的纪念馆直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纪念馆展示的内容和范围是极其广阔的,除了设计陈列的艺术要求外,还包括了如美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等。由于历史的特定性、局限性,许多区域性的纪念馆很难与国家大型的纪念馆的陈列宣传、展品品位等等相媲美,但是其具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地方史,所以以地域文化为基础进行纪念馆展示空间设计陈列大有可为。一、展示空间的功能和发展特色展示空间是一种将平面与立体结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4.
马杰 《神州民俗》2009,(11):58-59
一位世界名人,一块苏州“圣地”,造就了一座传世之作。 由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与贝氏建筑事务所设计,工程建设历时3载,投资3.39亿元人民币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是一道亮丽的文化大餐征服了挑剔的苏州人。苏州博物馆新馆造型独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已成为展示苏州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崭新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15.
在强调体验价值的今天,博物馆愈来愈注重人与空间在情感上的交流,追求展示空间的艺术审美和文化内涵,由此营造出的空间意境是观众出入展厅后的整体感受,作用于观众的心理层面而引起情感共鸣。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亦可纳入美术的范畴,借助符号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符号学在博物馆展示空间意境营造中的运用,对博物馆陈列展示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增强现实技术使得遗址本体和虚拟数字信息相融合,在遗址展示中同时发挥两者优点。本研究旨在丰富和改进建筑遗址增强现实应用开发中的设计手段与评估方法。首先,开发了基于移动增强现实的英国谢菲尔德庄园(Sheffield Manor Lodge)建筑遗址展示应用,并通过信息设计使得数字化信息和遗址环境在空间和时间维度有着更紧密的联系。然后,改进了评估所采用的用户接受模型(TAM),建立了多要素、多层级的待验证关联度研究模型。最后,通过定量评估,为后续开发和改进类似应用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杜钢梅  顾文玲  吴宏彬 《神州》2011,(3X):19-20,22
李渔作为“文人系之建筑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建筑装饰思想主要体现在崇尚自然,重视环境;尊重个性,重在创新;强调实用与空间相宜;尚平淡雅致,忌奢华等诸方面。李渔的建筑装饰思想,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意识和情趣在建筑装饰上的集中反映,是对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思想的发扬和光大,它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具有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沂源栖真观位于乡村社会的道教空间与民众生活空间的交汇处,是乡村景观的组成部分,参与了地方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振兴。栖真观建筑的空间生产是政治、文化、经济资本的共同实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及社会背景下,通过不同的动力机制,促进了道教建筑和乡村社会空间、景观的重构。栖真观建筑既产生了初始阶段作为宗教标志的象征空间,在新的时代也重构了乡村社会的融合空间、文化振兴的承载空间和经济发展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汉代建筑的图像资料主要来自汉代绘画、雕塑和建筑模型等。汉画像石(砖)、汉代壁画以二维的表现形式,展现汉代建筑的平面空间,陶器建筑模型以三维立体的表现形式,展示建筑的立体空间,二者形象地再现了汉代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建筑群组布局及室内布置等,结合文献记载,可以为复原展示汉代辉煌的建筑文化,提供更为可信的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20.
杨效俊 《文博》2011,(3):88-94
本文采用“建筑和图像程序(architecturalandpictorialprogram)”方法重新考察临潼庆山寺舍利地宫,认为地宫以石门为界分为纪念空间和瘗埋空间,瘗埋空间以舍利石帐为中心,主室壁画表现释迦牟尼涅架的哀悼场面。舍利地宫的整体设计是依据大唐南海波凌国沙门若那跋陀罗译《大般涅橥经后分》,反映释迦牟尼涅椠后天界和人间举哀的情景。地宫的建筑空间借鉴唐代墓葬的结构,遵循中国传统的方位思想,将已经形成定制的佛教图像安置在相应的建筑空间和建筑面上。表现完整的佛教涅檗经思想、,地宫具有完整的设计思想,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和艺术门类(genre),创造出舍利瘗埋的中国视觉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