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王与之《周礼订义》有着很强的宋学特征,其特别重视宋人解义,大胆怀疑前人注疏,多阐发义理而少从事考据,认为《周礼·冬官》不亡,而是杂于五官。《周礼订义》采择宋人解义最多,是宋代《周礼》学文献辑佚之渊薮,今人可据其以窥宋代《周礼》学之概况。《周礼订义》不仅征引浩富,其还通过"愚案"的形式,对《周礼》的成书和流传做了说明,对部分经文做了重新诠释,对前人注释做了补充和阐释。  相似文献   

2.
宋儒关于《周礼》的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礼》历来就是一部有争议的书。西汉末年的刘歆和东汉末年的郑玄都认为《周礼》是周公致太平之迹;与刘歆同时的太常博士则斥《周礼》为刘歆所伪造,与郑玄同时的何休则目《周礼》为六国阴谋之书,二者形成尖锐的对立。到了宋代,由于疑古惑经风气的盛行,又由于王安石援引《周礼》进行变法,遂使围绕《周礼》所开展的争议更趋复杂激烈。分析这些争议,应是宋代经学史乃至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宋代周礼学文献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的<周礼>学文献数量明显增加,内容更加丰富,大致可分为传说、分篇、专著、图谱四类;宋代<周礼>学文献在训诂上喜与郑、贾立异,并多以义理解经;宋代<周礼>学文献具有珍贵的经学、史学、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周礼》真伪及其成书年代问题,是学术史上的一大悬案。自东汉林孝存“作十论、七难以排弃之”,郑玄作书答其难,其后论战迭兴,诸说纷纭。或以为周公致太平之迹,或以为东迁以前之制,或以为六国阴谋之书,或以为新莽伪造之怍,前后相距一千余年,至今犹争执不已,疑者自疑,信者自信。问题的症结在于,学者多是取其部分职官或若干制度而研究立论,缺乏统贯全书的研究,尤其是缺乏统贯全书思想脉络的研究。因此,近代一些学者开始将目光转到《周礼》一  相似文献   

5.
宋代宗室喜好藏书,其藏书家之多、藏书数量之巨,为历代所罕见。宗室藏书渠道丰富,其藏书目的明确,用途广泛,促使其热衷于藏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宋代宗室的藏书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通过藏书习文,培养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宗室文人与学者。  相似文献   

6.
北宋熙宁青苗法的学术分歧体现于对《周礼·泉府》"国服之息"概念的诠释差异。王安石取郑玄注,强调社会分工、货币属性和国家借贷;而以韩琦为代表的反对派则取郑众解,强调其自然经济特征、实物属性,反对国家借贷取息。新法将经学理论与政策结合,且以价格杠杆诱导百姓使用货币而非实物,受到反对者的批评。受政治立场影响,南宋以后学者多否定王安石《周礼》学,乃至对郑玄注甚至《周礼》本身提出质疑,显现出政治史与学术史的相互渗透影响。  相似文献   

7.
宋代商品经济得到重要发展并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以致不少学者认为宋代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宋王朝首次确立了一套系统的商税征收制度,商税成为封建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因此,商税是宋代经济史及至整个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世纪初以来,日本学者加藤繁先生最早对宋代商税问题作了专门研究。继之,一批学者相继对之展开探讨。迄今为止,共发表有关论文二十余篇。另外,在多部经济史著作中也涉及到此问题。众所周知,宋代商税问题直接关系到对宋代市场发展、商品经济水平及至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近年来,…  相似文献   

8.
从学术史来看,经与史是宋代《左传》学研究最重要的二重路径。在宋代经学疑经思潮背景下,学者们对《左传》作者的身份及形成时代提出了怀疑;对杜注为代表的解《左传》之“例”,特别是其中的“从赴告”说之牵强提出批评;对《左传》中不符合义理之处进行批评与改造。经学上的怀疑与批评降低了《左传》的经学地位,从而使其史学特性受到重视,一些学者把《左传》当作史书来看待,肯定其作为编年体的典范对宋代编年体史书编纂产生的重要影响;对《左传》进行史学改编,促进了宋代历史编纂学的发展;重视《左传》蕴含的史料价值,据此对春秋历史发展大势以及制度沿革作出考察。宋代经学上对《左传》学旧说的怀疑与批评,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此同时,伴随着《左传》经学地位的“降格”,其史学价值则得到了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9.
源出《周礼·考工记》的“六齐”,记载了中国古代配制各类青铜合金的铜—锡比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配制记载,故其科学价值为许多学者所关注.“齐”,“剂”也,就是混合物及其配方.“六齐”全文如下: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注《周礼》者,代不乏人,考释《考工记》的论著有数十种之多.但至今对于“六齐”的认识尚存在着诸多分歧,对其科学价值也缺乏统一评价.本文就是对“六齐” 的一种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周群 《史学集刊》2008,(3):114-116
近读杨宽、吴浩坤先生主编之<战国会要>,[1]甚觉其给学者研究战国史所带来的方便.然筚路蓝缕,于史料勾稽与解读,或有可商之处,如卷56"职官五"所列之"尉计"、"苑计"二官名.  相似文献   

11.
《世本》析论陈建梁《世本》一书,於先秦史学史中价值既巨,惜其早亡,后世引用及辑佚学者颇不乏人,然而放理解其书之流传、辑本及与《史记》之关系等方面则仍有可商榷者,兹就此略作析论,以彰明其书之价值。一、历史及其流传《世本》一名,始见於《周礼·春官·小史》...  相似文献   

12.
宋代对历史文献的校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雕版印刷发达,极大地促进了校勘学的发展。宋代的程俱说;“议者以谓,前代经史皆以纸素传写,虽有舛误,然尚可参雠。至五代,官始用墨版摹六经,诚欲一其文字,使学者不惑。至太宗朝,又摹印司马迁、班固、范晔诸史,与六经皆传,于是世之写本悉不用。然墨版讹(马交)初不是正,而后学者更无他本可以刊验……” (《麟台故事》卷二》校雠》之《书籍》条,重点号为引者所加)因此,任何一书在付梓之前,都要精加校勘,以便成为一个讹误较少的本子。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又加之宋代诸帝十分标榜“文治”,故宋代对历史文献的校勘出现了空前的规模。仅以官方为例,据《麟台故事》记载,从太宗淳化五  相似文献   

13.
李无未 《文献》1998,(4):253-256
《周礼·秋官·大行人》中有这样一句话: 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也相朝也. 许多学者都把上句"邦"字与下句"交"字相属连.  相似文献   

14.
浅论牙璋     
杨亚长 《文博》2001,(4):43-49
牙璋之名最早见于《周礼》,两汉以来,不少学者曾为牙璋作过注释和图解,但由于《周礼》等书关于牙璋的记载过简略,因此各家的说法颇不一致。近年来,随着考古新资料的不断发现和逐渐丰富,关于牙璋的学术讨论又日趋活跃起来。但是,目前学者们对于牙璋的认识仍然存有较大的分歧。本文拟就牙璋的形制、牙璋的发现情况以及牙璋的用途诸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粗浅认识,错谬之处尚祈方家同好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春秋时期列国官制的清理,并以之与西周官制及《周礼》所记载的职官系统仔细比较,可以发现春秋时期的官制无论在整体格局上,还是在各职官的官称和具体职掌上,都较西周时期更接近于《周礼》。《周礼》作者应是一位更熟悉春秋官制的政治设计家,他在很大程度上将其所熟悉的这套职官系统纳入自己的政治理想的蓝图中,由此,判断《周礼》的成书年代不会早于春秋末叶,或当在战国前期。  相似文献   

16.
《周礼》中第一次出现了"六书"这个词,却没有说明"六书"的内容,后世对"六书"内容只能是根据先秦文献进行推测。汉代学者许慎把六书解释为关于汉字构造的六种基本原则,但《周礼》中的"六书"并不是许慎所说的"六书"。《周礼》的"六书"可能是指六种字体。  相似文献   

17.
论璋之起源及其形制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璋之起源及其形制演变涂白奎在《周礼·春官·大宗伯》所记用于“礼天地四方”的六瑞中,对璋的认定在学者中的争议恐怕是最大的了。之所以如此,固有文献记载的不足问题,而更为重要的则是由于考古事业的发展,大批的被学者们认为可能是璋的这一类器物的出土,使得对这...  相似文献   

18.
顾晓霞 《浙江方志》2002,(4):93-96,68
乡镇志是以一乡一镇为记述范围的志书,现存最早的镇志是宋代常棠编修的《澉水志》。到明清时期,乡镇志数量大增,并主要分布在江南沿海各省。这一现象与南宋以来,江南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村镇勃兴有关,正如清嘉庆学者洪亮吉在论及黎里镇应修镇志时说:“黎里为吴江一镇,今其土壤之富庶,民居之稠密,于西北可比大县,于东南则中、下县或有不及焉。民居户籍既繁,则风气亦开,文采亦盛,人物轩晃遂擅于东南,推之老而园亭、祠宇、艺文、金石皆可各立一门,此而不及今条记之,则目后何考焉?”今天,中国的乡镇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改革的日趋深入,特别是从9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9.
蜀人司马相如以其宏文大笔驰骋古今,为历代文人学者所推崇。东汉班固、南朝梁刘勰称其为“辞宗”,宋代王应麟、明代王世贞称其为“赋圣”,宋代邵博称其为“文章祖”。人们将其与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并称为“文章西汉两司马”。然世人但知司马相如为文坛辞宗、赋家之雄,而罕知司马相如与史学有着莫大关系。他具有深厚的史学素养,撰有史学著作,其中包括最早的一部巴蜀地方史志《蜀本纪》,堪称巴蜀地区早期的史学家。其史学著作,甚至对后代史家修史体例具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20.
在《周礼》编撰者设计的职官体系中,设秋官主刑,佐君主以刑法治理万民。作为六官之一,大司寇亦为刑官之长,其属官包括小司寇、士师、乡士、遂士等64个职官。对于《周礼.秋官》的官司机构,学者看法不一:当前出版的法律制度史著作,大都是按照后世的模式来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