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洛川发现“契刀五百”钱范1992年9月洛川县电力局王建忠在古城遗址内(今土基镇城)采集到"契刀五百"钱范一件。上交洛川县博物馆。该钱范为砖质,青灰色,呈长方形,长12、宽10、厚3厘米。钱范正面是一阴纹"契刀五百"钱图案,上部边沿有一月牙形残迹。是铸...  相似文献   

2.
2000年8月,安徽阜南县赵集乡王小庄农民在田中挖出大泉五十和契刀五百陶范。陶范出于庄东200米。此地北临洪河,距县城约10公里。钱范出于地表0.5米处,现场堆积层约1米高、2米宽。我们还采集到较完整的大泉五十、契刀五百陶范35块、坩埚碎片1块、紫色蜂窝状炼渣1块(图1)。该地应是铸造这两种钱的作坊遗址。 钱范均为红陶质,长方形,浇口在范  相似文献   

3.
1972年以来,山西省博物馆从太原冶炼厂回收的民用废铜中,拣选出不少古钱。其中较珍贵的古钱,有西周的铲币(原始布),春秋的无文弧足空首布,战国的甘丹大尖足布,白人刀和垣字钱,西汉的五铢钱范,新莽的契刀五百、小布一百和大泉五十钱范,唐史思明的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刘燕的永安一十,元蒙文大元通宝等品种。  相似文献   

4.
新莽契刀、错刀、大泉祖范述略刘春声1987年,作者于西安北郊草滩乡发现一方“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大泉五十”三钱一体的石质新莽铸钱祖范。其时,正值余在西安修学。某次,到北郊访古,于乡间结识一耄耋老者,年八旬以上,旧学造诣颇深,彼此甚为投机,遂结忘年之交。翁知余素喜“孔方”,乃出示一石请余鉴赏。此石系文革中,其子开拖拉机耕地时子田垅中翻出,因石作长条状,便携至家中,自谓可作磨刀石用,幸被其父发现,见石上有钱模,知非寻常之物,即收藏至今。余细观此石,原来是一方“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大泉五十”集三种钱模于一身的新莽铸钱祖范。我国在唐以前,普遍采用范铸法铸造钱币。按其功能又可分为祖范,母范,子范,制范材料有石、陶(泥)、铜、铁、铅等。其工艺流程为先由制范高手手工雕制阴文反书型腔,用来翻制阳文母范,又以阳文母范翻制阴文子范,即可用子范铸造钱币。因此,祖范的作用和功能类似后世翻沙法铸钱时所用之雕母祖钱,是弥足珍贵的。在出土和传世之新莽范中,祖范本已罕见,而两刀一泉三钱一体的新莽祖范,则是报道中前所未见者,更属凤毛麟角。后彼此互赠所爱之物,石范遂归余所藏。兹试就此范略述一二。一、此范的形制特点。范为滑石  相似文献   

5.
汉代,宛为南阳郡治所,是著名的商业城市,宛城冶铸业十分发达。宛城内曾不断有汉代钱范出土(图1)①,其中新莽钱范尤多,为探索汉宛城遗址内涵,了解铸钱业兴衰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本文介绍宛城遗址出土的几批新莽钱范,并就相关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出土情况(一)中原技校出土点1964年春发现,钱范有契刀五百、大泉五十两种数百块,其中契刀五百最多,但绝大部分破碎,均系红陶,内含少量细沙,形制可分为圆形、方形。与钱范同出的有炼渣、红烧土、铸口杯以及绳纹陶片,较完整的灰陶下水管道、陶井圈、残陶窑址等。该处是一处铸造…  相似文献   

6.
宜兴发现汉唐历代钱币1994年初宜城镇蛟桥南堍施工时,于地表3-7米淤泥中陆续挖出一批古钱。古钱自汉至唐间历代,多达百余种。其中有汉半两、五铢、契刀、直百五铢、直百、定平一百、太平百金、大泉五百、大泉当千、汉兴、四铢、孝建四铢、二柱五铢、太货六铢、景...  相似文献   

7.
稿约     
本刊从1993年起除继续办好原有栏目外,拟开辟“少数民族企业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专栏。欢迎中国大陆和港、台、澳地区学者及海外学者惠赐稿件。 二、欢迎五百字左右有学术性,资料性的“补白稿”。 三、采稿书写要工整、清晰。用字要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除特殊需要,避免使用旧  相似文献   

8.
钱钞书讯     
绍圣元宝隶书小平久为泉界所重,解放前出版的《历史古钱图说》上定价五百大洋,超过了靖康小平。该钱的“宝”字位置偏上,俗称“昂宝”版。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汤阴惠安家园住宅小区的建设,对地处汤阴县城以北韩庄镇西苏庄村原村址的汉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墓葬合计770余座,绝大多数为汉墓。其中编号2QM236为一座长斜坡式墓道单砖室墓,该墓坐南朝北、整体刀把形,随葬陶器为罐、仓、灶等,时代为新莽至东汉初年。墓室内南北向并葬夫妻二人,西侧为男、东侧为女,在男性墓主骨架的左腰及肩部,清理出土契刀五百铜钱共5枚。  相似文献   

10.
清康熙年间陈鼎(字子重,江苏江阴人)游览贵州,写下了一部《黔游记》,其中有记贵阳观音洞一条,声称此洞“深五百余里……可达都匀”,此说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1987年12月出版的《贵州省志·名胜志》也以“五百里观音洞”之名称列入志中,并言,自1983年以来,龙里县政府、龙里县文化局、贵州地材地勘大队等单位曾多次组织过探洞小分队对此洞进行探寻,但均未有结果。对“五百里观音洞”是否实存,人们现已形成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出于陈鼎虚构,不可能存  相似文献   

11.
探讨寒山子的思想和诗风,都得以他的诗为依据.寒山子的诗,据他自己说:“五言五百首,七字七十九,三字二十一,都来六百首.一例书岩石,自夸云好手.若能会我诗,真是如来母.”这当  相似文献   

12.
青州市博物馆历年征集收藏古代印章很多,今择其:二介绍,两印均由原益都县公安局移交博物馆。夷道令印。铜质,正方形,边长2.7、通高2.7厘米(图一)。鼻纽。白文,篆书“夷道令印”四字,字面微受磨损,字体方正,笔划粗壮移稳重,排列整齐(图二)。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又据《后汉书·郡国志》:“夷道属荆州刺史部南郡所辖十七城之一。”据该印纽的形制及印文,“夷道令印”当  相似文献   

13.
论《禹贡》畿服制——中国最古的边疆学说试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书·禹贡》中有著名的五服说:“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①。此文虽字不过二百,但内涵十分丰富,曾被后人奉为经典,也曾使后人感到困惑。如何从上古中国边疆研究的角度认识这一古典名著,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非为明刀应为燕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战国货币中以燕刀币出土最多。但面文“”字释法不一,其中有释为“”字的,有释为“召”字的,有释为“明”字的,也有释为“易”字的, 尤其以释“明”字者最多,故一般多呼为“明”刀,我认为所以释为明字,是考虑现行明字是日月二字的合文字,故燕刀面上的“”字看成日月二字的合文字,表面看似乎合理。但从我国历史上创造这个字本身发展过程看就不大合理了。  相似文献   

15.
杨骏 《文史月刊》2007,(7):40-41
张大千(1899—1983),名爰,又名秀,季爰,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我国著名画家,与齐白石、溥心畲、徐燕荪等大家齐名,被称为“南张北齐”、“南张北溥”、“南张北徐”,徐悲鸿则称他为“五百年来第一人也”。他一生喜好游历,然而,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希望从北平回四川老家却是历经千辛万苦才得以成行的。  相似文献   

16.
陶岳《货泉录》记载 :“闽王审知铸大铁钱 ,亦以开元通宝为文 ,五百文为贯”。道光版《福建通志·钱法志》则进一步认定 :“龙德二年 (92 2 ) ,闽铸大铁钱 ,以‘开元通宝’为文 ,仍以五百文为贯。”而现存实物“开元通宝”大铁钱因背面饰纹不同有两种版别 :一是背穿上“闽” ,穿下仰月纹 ;二是背穿上巨星。人们依据上述文字记载 ,将两种版别的“开元通宝”大铁钱均归属为王审知所铸的五代闽国钱。我们通过对出土资料的分析和现存实物的观察研究 ,以及查阅相关资料记载等多方面考证 ,确认王审知所铸的“开元通宝”大铁钱仅有背穿上“闽” ,穿…  相似文献   

17.
如果把幸福二字拆开来看,就会发现“幸”字是“土”和“钱”的构成,“福”则包含“衣”、“口”、“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家里的人丰衣足食,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这是广州市长万庆良对“幸福”二字的新解。  相似文献   

18.
这里的每一座大山、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每一片森林、每一座洞穴、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灵魂 ,每个灵魂都有一段故事 ,每个故事都是一部历史……有人为贵州测了一个字 ,把“贵”字测成“中”、“一”、“贝”三个字 ,并解释说贵州是“中国的一个宝贝之州” ,这个说法一语道出了贵州的珍贵与奇特。贵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呢?她是天、地、人三者完美结合、和谐相伴的一个大宝贝 ,是自然与人类文化的一片净土。明代的高人刘伯温曾经预言 :“五百年后看 ,云贵胜江南”。云贵以什么来取胜江南呢?刘伯温又说 :“江南万条水 ,云贵万重山”…  相似文献   

19.
甲骨文有“易”、“易”二字。“易”为朝阳半出于海之象形;“易”为朝阳升出于海之象形。中华先民在朝鲜半岛观测日影,并因之创造了“易”、“易”二字和十日神话。  相似文献   

20.
“文曲星”是传说中的星宿,人们说它是主持文运的,文曲星临头,文人就要有好运了.可是,“文曲星”的“曲”谁也解释不了.“曲”有好几个义项,哪一个也跟“文”对不上.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文曲”二字,本是“文典”,是写错了字,才弄出个“文曲星”. “文曲”二字,最早见于《荀子·正论》,在这篇文章的末尾有“聚人徒,立师学,成文曲”.这句话影响很广,于是“文曲”二字,就成了文学的代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