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巡按制度的兴废清初巡按制度于顺治元年五月始设,顺治十八年五月废止,其间经过四次停复。第一次实施从顺治元年五月到七年四月,为期六年,时值多尔衮摄政期。摄政王多尔衮顺治元年五月初二日进入北京,标志  相似文献   

2.
<正>历史阶段:清公元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911年(清宣统三年)清初公元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682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四月二十五日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明思宗(崇祯)自杀,明朝灭亡。五月二十七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大败大顺军,李自成败还北京。三十日,李自成在英武殿即皇帝位。翌日,即撤兵回陕西。十月十九日顺治自沈阳迁入北京。三十日,第二次即皇帝位。1649年(顺治六年)至1651年(顺治八年)沙俄哈巴罗夫自费组织"远征队"征服黑龙江,多次携带武器弹药,在黑龙江地区杀人抢劫,占领中国土地。  相似文献   

3.
清王朝为了笼络明末官僚旧属和稳定汉族民心,在占据北京的第二天,顺治元年五月辛卯日,即下令:“官吏军民带孝三天,为崇祯帝朱由检发丧安葬,并遣官祭明诸帝。”又宣布明朝各衙门官员照旧录用,“薙发归顺者,地方官各升一级。明室诸王有来归顺者,亦当照旧恩养,不加改削。”入关后的清政权,在政治上,经济上,采取的一系列应急措施,在铸币上也必然会有所反映。《清史稿·食货志》载:“世祖定鼎燕京,大开铸局,始定一品,于户部置宝泉局,工部置宝源局”。又《清史稿·世祖本纪》载:“顺治元年九月甲午车驾入山海关”。“冬十日乙卯  相似文献   

4.
潼关战役是大顺与清进行决战的一次重要战役。《明史·李自成传》载:“顺治二年二月,我兵攻潼关,伪伯马世跃以六十万众迎战,败死。潼关破,自成遂弃西安。”(中华书局标点本,页7968) 此记清军攻克潼关、大顺伯马世跃败死与李自成弃西安,均在顺治二年二月。核之有关记述,其记时间均误。关于这次战役的时间及经过,当时清朝方面的将领定国大将军豫亲王多铎等于顺治二年二月乙卯(初二日)的奏疏中,述之甚详: 大军于元年十二月十五日,追流贼李自成兵到陕州,……二十二日,师距潼关二十里,立营,侯红衣炮军。时贼渠李自成在西安闻信,率援兵至,二十九  相似文献   

5.
正《大清律例》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法典。它的制定工作,开始于顺治元年,经过顺治、康熙和雍正三朝君臣的努力,到高宗乾隆皇帝即位时,命三泰为律令总裁官,重修《大清律例》,在经过乾隆御览鉴定后,正式"刊布中外,永远遵行",形成清朝的基本法典。1840年一声炮响,香港被清政府划入了  相似文献   

6.
论清兵入关的文化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百五十年前的清兵入关,简直是创造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奇迹。当这年即顺治元年(1644年)的四月二十一日接受吴三桂迎降进入山海关的清军。次日于石河战败大顺军之后,便一路顺风,如人无人之境,刀不血刃地于五月二日,在“都民燃香拱手,至有呼万岁者”①的欢迎声中,进入北京城。回顾历史人们会清楚地看到,明清对峙的二三十年间,后金──清不要说进入北京,就连山海关门也未曾一入。它的每次用兵都受到了明朝军民的顽强抵抗。此次竟如此顺畅,不能不令人惊讶。对此,朝鲜君臣也感慨万端。他们曾有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这年十一月,朝…  相似文献   

7.
佚名 《文史月刊》2013,(12):18-19
清兵入关占领北京后,明福王朱由崧(崇祯皇帝的从兄弟)于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在南京即皇帝位,建立了南明第一个政权,并以“弘光”为年号。  相似文献   

8.
高典 《安徽钱币》2006,(1):8-9,F0007
江南省历史上只存在于清代顺治、康熙年间,康熙六年(1667年)江苏、安徽两省分设后便不复存在。此后,南京造币厂之所以沿用江南省名义铸币,是为了避免币面上出现苏州造币厂的“江苏省造”和安庆造币厂的“安徽省造”字样。所以,“江南省造”铸币,实际是徒具省名实无其省的货币。  相似文献   

9.
张潮 《文史天地》2001,(6):36-37
十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瞬间而已,然而在1644—1661年,即清顺治元年至顺治十七年,遵义正处于明清交替的非常时期,其间明军、清军、农民军几方的反复争夺,使遵义城数易其主,城头频频变换大王旗,风云激荡,惊心动魄,留下些许沉重的历史思索。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上,1644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崇祯十七年、永昌元年、顺治元年,北京这座千年古都,城头变幻大王旗,一年之内,紫禁城的龙椅上坐过三个皇帝。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表述了大顺军入城后腐化变质的观点。然而,历史真的是这样单线条吗?为何拥兵几十万、城防坚固的北京城在攻坚能力极差的李闯军队面前,却不堪一击?为何李白成进入北京后的短短几十天,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为何清军能以区区十万军队轻易攻取华北广大地区?本文作者将以独特的角度为您展现这个特殊年份历史不一样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历史上,1644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崇祯十七年、永昌元年、顺治元年,北京这座千年古都,城头变幻大王旗,一年之内,紫禁城的龙椅上坐过三个皇帝。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表述了大顺军入城后腐化变质的观点。然而,历史真的是这样单线条吗?为何拥兵几十万、城防坚固的北京城在攻坚能力极差的李闯军队面前,却不堪一击?为何李自成进入北京后的短短几十天,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为何清军能以区区十万军队轻易攻取华北广大地区?本文作者将以独特的角度为您展现这个特殊年份历史不一样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的五月,《春秋》记录了一句话:“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幸亏有左丘明为《春秋》作详细的注解,我们才知道,这是一个亲情与政治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自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清朝具有268年的历史,期间使用"西洋法"、"大统法"、"回回法"编纂满、蒙、汉文《时宪书》颁发给各级官员。本文根据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历年三种文字的《时宪书》,参阅《大清会典》、《奏案》、《黑图档》、《奏销档》等史料及清代各种笔记,总结了蒙古文《时宪书》的颁发经过。  相似文献   

14.
十七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 ,不过是一瞬间而已 ,然而在1644 -1661年 ,即清顺治元年至顺治十七年 ,遵义正处于明清交替的非常时期 ,其间明军、清军、农民军几方的反复争夺 ,使遵义城数易其主 ,城头频频变换大王旗 ,风云激荡 ,惊心动魄 ,留下些许沉重的历史思索。顺治元年 ,张献忠攻陷成都 ,建大西周。至此 ,全川俱为张献忠所据 ,唯遵义得以“保境自守”(当时遵义行政上尚属四川管辖)。那张献忠虽为农民军首领 ,却与李自成不同 ,具二重性 ,嗜杀。不但杀明朝官员 ,杀豪强地主 ,更多的是杀老百姓。因而民国以前 ,民间一直流传着“张献忠…  相似文献   

15.
一八六二年五月,清军攻陷了太平天国的皖北重镇庐州,英王陈玉成率部北走寿州,结果被二次叛变降清的练匪苗沛霖所诱擒,不久在河南延津遇害。关于陈玉成遇害问题,江地同志在《捻军史初探》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叙述和说明:“在皖南,清军多隆阿、張德胜、雷正绾等部猛攻庐州城,五月十三日英王陈玉成见此难以支持,遂率军撤出庐州,突破清军包围,连夜北上。北边就是  相似文献   

16.
《金代的开封》(载《史学月刊》1981年第六期),内有“五月”,张邦昌被“赵构杀于归德”语,实误。查《宋史》卷二十四,《高宗本纪》:“(建炎元年,五月)壬辰,以张邦昌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五日一赴都堂参决大事.”“辛丑,诏:张邦昌知几达变,勋在社稷,如文彦博例,月两赴都堂.”“壬子,进张邦昌太傅。”再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建炎元年,五月)壬子,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张邦昌以覃恩迁太傅.”可见,从建炎五月庚寅(初一)高宗即位、改元,到五月壬子(二十三日),赵构对张邦昌还是重视的,其官秩一直在晋升。只是到了“六月已未朔,  相似文献   

17.
唐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其始置之年代,史书记载共有以下四说:1.开元元年说。《通典》卷三三“职官十五”:“开元元年正月于蒲州置中都,改州为河中府,至六月而罢。”《元和郡县志》卷一二河中府:“开元元年五月,改为河中府,仍置中都;丽正殿学士...  相似文献   

18.
一、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六一《五行一上》:嘉二年六月,开封府界及京东西、河北水潦害民田。自五月大雨不止,水冒安上门,门关折,坏官私庐舍数万区,城中系筏渡人。按:“嘉二年六月”误,应为“嘉元年六月”。1.《宋史》卷一二《仁宗本纪》:(嘉元年六月),辛未,免畿内、京东西、河北被水民赋租。乙亥,雨坏太社、太稷坛。2.《宋会要辑稿》瑞异三之二:嘉元年五月,京师大雨不止,逾月,水冒安上门,门关折,坏官私庐舍数万区,城中系筏渡人。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二:(嘉元年六月戊寅)时京师自五月大雨,水冒安上门,门关折,坏官私…  相似文献   

19.
明崇祯十七年即清顺治元年(1644年),岁在甲申。这是神州震荡的一年,也是明清鼎革交替之年。明清变革之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清军入关和清朝的建立,各种政治军事力量斗争激烈,其间充满着权术与机敏,朝秦暮楚与反水,风云变幻,历史进程波澜跌宕。值此清军入关三百五十周年之际,撰写此文,申说浅见。(一)清军入关和清朝的建立是各种政治军事力量激烈斗争的历史结局崇德七年(明崇债十五年,1642年)四月,历时一年有余的明清松、损大战以明军的失败而告结枣。督师洪承畴被俘,宁锦镇将祖大寿投降,明军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已难于再…  相似文献   

20.
江南、湖广、陕西分省过程与清初省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南、湖广、陕西三省分省,是清代行政区划变迁史和地方行政制度变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康熙、乾隆两部《清会典》记载的省制这一角度出发,对江南等省的分省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揭示了这是一个始于顺治十八年、终于康熙六年的渐变过程,清代的省制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从旧到新的转变。本文又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分省过程结束后,"江南省"、"湖广省"等省名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