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文通过对跨国领养的出现及其发展与国际政治气候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相关性、美国跨国领养家庭如何建构跨文化的"家"等问题的分析论述,揭示了美国公民跨国领养的历时性变化的原因及其相关的国际政治大背景以及通过对美国公民来华领养及其连带形成的社会文化现象。认为某种世界性的关怀与视野,已经是美国中产阶级民众价值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被美国人所领养的数目庞大的中国婴孩,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在美国中产阶级或者中产阶级以上阶层的家庭中生活,他们将有着与其他的美国华人不同的社会资源与背景;他们对中国和中国社会文化的理解甚至可能会直接在两国关系上发挥影响,日后必将在美国的华人社区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华夏地理》2008,(1):18-18
今年,跨国领养形势图将被重新绘制。领养海外儿童最多的美国将正式加入《海牙跨国领养公约》。公约对74个成员国问的领养行为起规范作用,并有助于确保相关机构遵守公约条例、为养父母提供咨询和禁止儿童买卖。这给危地马拉出了个难题。过去十年,危地马拉一直是美国领养儿童的主要来源地。  相似文献   

3.
曹景行 《世界》2005,(10):62-63
我告诉沃尔克老汉,外国人到中国领养孤儿,已有一套相当规范的程序,他半信半疑说:“真的吗?”看来,他还以为今天的中国同他十来年前见识的苏联差不了多少。沃尔克老汉一头白发,加上一大把白胡子,实际年龄不过六十,否则就应该退休了。他是德国机械装造行业“非破坏性测试协会”主席,也是西门子公司柏林内燃机厂负责环保的主管人员,典型的“产业工人”家庭出身,从祖父、父亲到他的大儿子,一家四代人都给西  相似文献   

4.
近日,国内各地出现讨债“热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让人联想到前不久的一则消息:数十家中国企业在美国联合成立“法律保障同盟”,专门负责向拖欠其债务的美国“老赖”讨债。与国内“讨债难”不同的是,中国企业在美国的讨债行动“很有成就”。追问原因,有关人士答曰:美国的“老赖”容易“治”。  相似文献   

5.
年鉴是“舶来品”,在中国已有百年历史。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开始出现“年鉴热”。1979年10月,党中央批准出版《中国百科年鉴》,此后,全国各地、各专业、各行业出版的年鉴不断增多,形成了年鉴出版的热潮。截至2008年,我国出版的年鉴共有近3000种,为各级领导机关提供了许多可供资政、存史、教化的资料。2006年《地方志工作条例》将编辑年鉴纳入地方志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美国华人新移民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美国家庭领养的华童。截止2005年,这一群体的总人数已达到5.5万人,而且还在快速增长。[1]笔者几年前就开始关注这一群体,收集相关资料并做了一些实地调查,但由于当时忙于学业,毕业后又忙于工作,一直没有时间来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去年暑假,静下来想仔细研究一下,发现除了大量的相关新闻报道外,已有一些研究论文和专著出现,其中较系统研究该问题的是安徽农业大学黄邦汉教授领导下的学术团队。他们合著的《华鸟美巢:美国家庭收养中国儿童问题研究》是国内研究该问题的第一本专著。笔者在深感落…  相似文献   

7.
《近代史研究》2018,(1):159-159
2018年9月,《近代史研究》杂志社将与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合作举办第七期“中国近代史论坛”,主题是“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多重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区域史研究”。本次论坛将采取邀请和征文相结合的组织方式,兹诚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探讨近代中国区域史的论文。  相似文献   

8.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社会的急剧变化,推动一大批知识分子为进一步解决中国的出路问题,掀起向西方学习真理的新热潮。辛亥革命有力地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造成“国人莫不谈革命”的氛围。同时也由于它的不彻底性,出现南北对峙,军阀林立。各霸一方的局面,客观上形成有利于各种学说传播,不同学术思想碰撞的空隙和空间,从而使中国再度出现类似春秋战国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虞翠贤 《收藏家》2009,(12):86-86
2009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由上海民办非企业单位上海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与杭州市公共关系协会发起的“中国民间收藏与文化产业论坛”在杭州举办。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王石等出席并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会上,来自各地的收藏爱好者就“文博界专家不认,古玩行也不认”的数量庞大的“宋五大名窑”和“元青花瓷”等民间收藏问题各抒己见,并随即成立了“中华疑似文物甄别保护委员会”。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后二十年,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真正迎来现代化曙光的历史阶段,学术界又一次掀起文化热潮。这次热潮,丝毫不逊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声势,甚而尤之。有学者称之为一场“知识的革命”在这场“知识的革命”中,原有的、新生的各种文化碰撞、争鸣、交融、更新,再加上外来文化的渗入,从而构建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1.
叩访泸沽湖     
上世纪20年代末,一位叫洛克的美国学踏入泸沽湖,写了一本《中国西南的摩梭王国》,把“母系家庭”、“摩梭人”、“走婚”等神秘的化密码传向外界,掀起了经久不衰的走进“女儿国”热潮。  相似文献   

12.
杨立 《文史天地》2023,(5):51-53
<正>美国各地华埠一年一度选举“华埠小姐”已成惯例,然而最大的选美活动当数在旧金山华埠举办的年度“全美华埠小姐”评选会。选举之期,众多年轻华裔佳丽会聚一堂,尽情展现各自的美貌和才艺。一旦荣膺“华姐”桂冠,便得万人瞩目,不仅为社区和家庭争得荣誉,也为个人今后的生活事业打下基础。华埠选美因而成为海外华人社区内一件颇受关注的文化盛事。  相似文献   

13.
科学新知     
跨国儿童领养新政今年,跨国领养形势图将被重新绘制。领养海外儿童最多的美国将正式加入《海牙跨国领养公约》。公约对74个成员国间的领养行为起规范作用,并有助于确保相关机构遵守公约条例、为养父母提供咨询和禁止儿童买卖。这给危地马拉出了个难题。过去十年,危地马拉一直是美国领养  相似文献   

14.
美国学界的“非西方中心”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义德的《东方学》揭示了西方的东方学中长期存在的“帝国主义真相”.这就是通过对中国“特殊性”的考察来证实西方的“普遍性”和“中心位置”。以后,在美国的中国史研究领域相继出现了被柯文称之为“中国中心观”的研究取向。本文认为,尽管有的学者受国际反西方中心主义思潮的鼓舞,试图建立一个非西方中心的历史研究模式。但他们在力图把西方经验局限于“地方性”的同时,也否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共同规律。因此。要真正摆脱“西方中心论”和各种形式的“地方中心主义”,必须克服各种偏见,培养一种“非中心意识”。  相似文献   

15.
关键 《民族译丛》2002,(1):68-80,F003
本文重点考察仪式因素对美国社会中华裔美国人涵化和边缘化进程的影响,它描述和比较了唐人街老华人的“单元民族特征文化”和新华人的“二元民族特征文化”的关系。该研究运用了结构仪式理论以分析华裔美国人在不同环境中的象征性仪式活动。我们将华裔美国人的新生代社会分成不同的层面,重点考虑影响华人个体行为的各种结构方面,文化方面和全球化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能够解释华裔美国人中各种新型组织结构的存在和他们的二元民族文化特征。华人中有以双重特性或二元化文化为其生活之常规者,因而在不同的社会氛围中,特别是正式的组织活动和非正式的人际交往中,按照不同的仪式行事。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国务院开展文化外交,设立中美文化关系项目,通过多种路径与中国进行文化交流,向中国民众展示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中国人了解美国。通过中关文化关系项目,美国在抗战时期加强了美国文化在中国的影响,也增进了中关两国在知识、学术、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美国对华“文化外交”,是其对外文化战略的组成部分,服从于美国的整体战略和对外战略,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文化交流,在中国塑造有利的“美国形象”,输入“美国理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对方。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中叶以来,有关“犹太人在中国”的述日渐增多,到20世纪80、90年代,这一题目己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与19世纪时“开封犹太人”在欧美引起的那股热潮不同,这次的“犹太人在中国”热不仅局限于学术界,而且扩展到了公众关注的传媒和影视领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社会政治色彩。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编纂地方志是中国的优良传统,为什么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能经久不衰?这是因为它有“存史”、“资治”、“教化”的功能,而这三大功能在不同的社会又有它的不同内涵。封建社会的政府编纂地方志的目的是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它以封建主义为指导,存封建伦理道德之史,资封建统治之治,教封建伦理之化;当社会主义出现在中国大地以后,地方志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存社会主义之史,资社会主义之治,教社会主义之化,一句话,为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明与精神明建设服务,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早在封建社会就流传着“治天下以史为镜,治郡国以志为鉴”。所以.封建社会一些明智的官员走马上任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中国学研究的范式转变与中国史研究的现实处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分析了美国中国学思潮中的“世界观念”与国内史学的关系、美国中国学研究中的“概念化”倾向、身处“后现代”思潮中的“我们”应该如何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等问题,认为历史学的资治功能不仅应体现在对现代化运动提供历史的借鉴和说明,同时也应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的现代性现象进行深刻的反省和批评,从而增强自身的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20.
礼仪重建与地方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春声 《岭南文史》2007,(1):I0001-I0001
在经历百余年激烈的社会动荡和文化变革之后,现代中国社会出现了明显的“礼仪阙失”现象,正面临着“礼仪重建”的困难任务。传统国家及其文化赖以证明其“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