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外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霞  吴承照 《人文地理》2006,21(2):17-23
作为当前国外旅游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之一,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Visitor Management)是一种以游客为中心的新型旅游管理模式。在对国外游客管理方面的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文章从游客需求和偏好研究,游客容量管理,游客行为管理,游客体验管理,游客安全管理以及游客冲击管理等6个方面分析了近年来国外游客管理的研究脉络和研究进展情况,并且指出了其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对国外游客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国内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旅游企业X为例,总结小型旅游企业在面对小众旅游市场时的相关策略,希望能为小型旅游企业在当前多变的旅游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提供参考。目前,旅游市场结构逐渐细化,小型旅游企业需要深入研究小众旅游市场游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充分了解游客的需求、习惯、喜好等,选择和自身契合特别是核心理念契合的目标市场,抓住企业核心游客群体。同时,通过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及时满足游客需求,采取个性化的营销策略保持核心游客群体的忠诚度和活跃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崇明岛农业旅游主要服务市场——上海都市客源市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广泛的社会问卷调查,对目前该市场的入岛游客构成和游客对岛内旅游环境的评价,游客旅游动机、旅游行为和旅游偏好,游客对岛内旅游信息的掌握和对岛内旅游障碍因素的认识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主要旅游障碍因素的影响权重,对未来的入岛游客量进行了“障碍因素消除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贾铁飞  刘蓉 《人文地理》2015,30(5):140-146
在现场访谈获取访沪游客在沪旅游行为资料数据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访沪经历类型游客到访景区(点)的空间与时间数据统计,运用核密度估算方法,得出到访上海国内游客的空间行为特征:①首次访沪、第二次访沪和多次访沪游客的旅游空间行为集聚呈现"中心城区单核型-中心城区单核外溢型-城、郊并举多核型"变化模式;②首次访沪游客在沪旅游时间较长,日均到访的景区(点)数较多,而第二次、多次重游上海的游客在沪旅游时间相对缩短、日均到访景区(点)个数相对缩减,具有只针对单一景区(点)出游的倾向;③游客单次在沪旅游时间和到访景区(点)个数的缩减和单一景区(点)的出游趋向,意味着多次访沪游客已具备以上海为目的地的潜在度假旅游动机。据此,讨论了我国城市旅游发展中重点拓展休闲度假旅游,建设城、郊并举"多核心"旅游空间行为集聚区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我国旅游产业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催生一批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景区。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这些旅游景区开始注重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受,并开发出各类满足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与旅游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在体验经济环境下,旅游景区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提高旅游景区对资源的利用率,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文章对当前体验经济环境下的旅游景区管理进行深入研究,针对旅游景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独到的发展策略,为相关景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笔者基于"游云南"APP,运用信息技术能力,提出面向游客、企业、政府三大应用主体,力图构建一个全新云南省智慧旅游体系。为了实现旅游管理的集约化、智能化,笔者在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射频技术和4G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构建智能化的旅游综合服务系统,以便通过安全和可靠的方式,为游客、企业和政府提供标准便利服务。"游云南"APP可以将旅游景点、酒店、交通和公厕等基础设施,同旅游目的地的物联网,完整地整合到互联网系统中,形成以大数据集成为核心的旅游资源数据库,为云南省旅游管理和服务提供更加便捷的手段,加速云南省智慧旅游体系的搭建。  相似文献   

7.
中国入境外国游客旅游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心理测试量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心理学实验,归纳,演绎推理,行为意象图,数理统计等分析方法,从游客决策行为、空间行为、旅游文化行为切入,研究中国热点城市日韩、北美、东南亚、欧洲客源市场游客的行为规律及其制约因素,构建主要群体入境游客的旅游行为模式,发现了入境外国游客旅游选择偏好、时空动态规律;探讨旅游决策的主导模式、范式和影响决策的可控因素;研究"文化边际域"中的跨文化冲突特征和旅游认知预期衰减效应模式;揭示了旅游意愿评价、旅游感知评价数量模型和四种不同群体游客文化交互模式。并提出了适应外国游客旅游行为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旅沪外国游客旅游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旅游者行为研究是旅游市场拓展、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规划的基础。本文根据对上海入境外国人市场结构和游客行为的亲身抽样调查资料,运用旅游地理学基本原理、心理学分析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重点探讨了不同国家的旅沪外国游客对旅游资源、旅游方式、旅游饮食、旅游住宿、旅游购物品和旅游娱乐项目的选择偏好和旅游行为规律。分析结果如下:旅沪外国游客偏好文化古迹、山水风光和民俗风情、饮食烹调等旅游资源;以散客形式旅游的游客多于团队旅游的游客;在饮食选择中,偏好富有中国风味特色的饮食产品;在旅游购物品选择中,偏好工艺品、服饰品、丝绸纺织品和艺术品;对娱乐项目的选择,偏好民俗文化类和探险类娱乐项目;在住宿选择方面,喜爱地理位置优越、价格合理、安全有保障和设施配套齐全的饭店。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旅游品牌的相关理论研究,对游客进行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旅游品牌感知的问卷调查,分析游客对婺源旅游品牌的感知现状。结果表明:游客品牌意识的整体平均分数最高,婺源的旅游品牌知名度较高;品牌形象和品牌忠诚的整体平均分较高,游客对婺源旅游环境的认可度高,婺源旅游形象正面、旅游口碑较好;感知质量平均得分最低,游客对于婺源旅游的服务设施、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不高,且游客消费意愿低。游客对婺源旅游品牌建设提升的看法表明婺源在美食或土特产、历史文化或风土人情、设施设备等方面需要改进,婺源应加强对县域旅游景区、城区环境和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重视对商品市场的监管。本文结合婺源旅游品牌游客感知与游客给出的发展建议,提出婺源旅游品牌发展策略,以期对婺源旅游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为其他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安鸽 《旅游纵览》2022,(24):124-126
本文选取作为世界遗产旅游地的小雁塔景区为案例,探讨遗产地居民行为对旅游氛围的营造作用。西安小雁塔于2014年成功申遗,其先天的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以及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符号,吸引了大批游客。与此同时,小雁塔文化氛围和优美的城市公园环境吸引了大批居民在此游览、休憩,居民在进行各种活动的同时,直接或间接与旅游者产生交互行为,并对小雁塔旅游氛围的营造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独特作用。本文通过深度访谈收集到大量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构建出小雁塔遗产地居民行为对旅游氛围营造作用的理论模型。基于模型分析得知,居民行为对于该地旅游氛围的营造发挥了巨大作用。该营造也绝非一蹴而就,而是经由各种各样的居民行为,在景区特性的基础上与居民自身的内部因素发生互动,在游客参与的动力因素的作用下,经过长期的、动态的、不断磨合调整的各因素之间相互叠加、相互耦合的交互作用下营造形成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鄢慧丽  罗静 《人文地理》2012,27(3):115-117,155
现行的风景区空间日容量的计算方法往往大大高估了景区容量。本文以游客在景区中的移动行为为出发点,将景区旅游线路类比为旅游生产线,其中游客为工件、景点为工序。利用旅游生产线的平行移动特征,推导出在景区日开放时间内能够完成景区游玩的游客批数。然后,以景区线路中的瓶颈景点容量为批量,该批量与批数相乘即得到了景区容量。旅游生产线理论填补了景区容量计算理论支撑的空白,并使景区容量计算真正的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12.
张江驰  谢朝武 《人文地理》2021,36(6):173-182
旅游凝视视角下居民—游客价值共创行为尚未得到学界的实证检验。基于旅游凝视理论,本研究构建了旅游者凝视、东道主凝视、地方依恋、感知价值和居民—游客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模型,并在泉州浔埔社区展开问卷调查。研究表明:①旅游者凝视正向影响东道主凝视;②旅游者凝视和东道主凝视正向影响居民—游客价值共创行为;③地方依恋在旅游凝视对居民—游客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关系间具有中介作用,感知价值正向调节了旅游凝视对居民—游客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本研究拓展了旅游凝视理论,揭示了旅游凝视对居民—游客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3.
孙小龙  林璧属  郜捷 《人文地理》2018,33(1):143-151
旅游体验是游客情感价值的累积。旅游体验质量评价是对游客心理累积情感的测度,科学、准确的核算游客体验质量是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等可持续发展及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1980-2015年发表于国内外旅游及管理领域重要期刊文献的梳理,从服务质量研究的历史、科学视角及与旅游融合的角度对旅游体验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理论基础等进行系统的回顾,并从体验质量评价的理论视角、思路、特征、类型与准确性、可操作性、应用范围等中观层面,对所梳理出的4类国外主流质量评价范式进行旅游体验哲学视角下的解读、比较分析和总评,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游客感知评价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评价过程,与旅游景点的环境和服务质量密不可分。基于旅游体验过程的游客感知评价,对旅游管理者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管理以及提升旅游品质都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在此以敦煌石窟为例,就旅游体验过程中的游客感知评价展开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杨军辉  赵永宏 《人文地理》2019,34(6):136-145
在雾霾天气频繁影响旅游业发展背景下,本研究以西安为案例地,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综合运用统计分析与卡方检验方法,从旅游前、旅游中、旅游后三个阶段,系统探究雾霾天气下国内游客的旅游意愿、行为特征、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当前旅游发展阶段,受旅游机会、成本等因素影响,国内游客普遍对旅游城市雾霾天气影响重视不足,且不同旅游阶段游客旅游意愿与实际行为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同时,游客对旅游城市雾霾天气的响应特征具有极强的内在关联性,且游客对雾霾的关注率、知晓率和游后意愿行为等均受其婚姻状况显著影响,而与其惯常生活环境无关。  相似文献   

16.
《旅游纵览》2014,(12):29-30
<正>本文首先阐述了旅游危机管理的基础理论,包括旅游危机产生的原因和特点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旅游业的具体情况,从游客旅游行为决策过程、旅游行业的广泛联系性、以及我国旅游行业危机应对能力三方面对其危机承受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旅游危机管理中的危机防范和应对机制,其中主要阐述了建立"国家旅游危机管理中心"、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和旅游行业自身完善三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游客安全感的影响要素、形成机理及提升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永广  郑向敏 《人文地理》2012,27(3):103-108,77
安全感是旅游目的地安全状况的"晴雨表",是游客在旅游目的地最基本需求。本文在对游客安全感的概念进行界定、游客安全感重要性和研究意义进行阐述,以及游客安全感的影响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安全感的认知过程和形成机理,并据此提出旅游目的地提升和强化游客安全感的"四位一体"策略,即培育理性的游客、营造安全的旅游环境、运用现代的安全技术和选择科学的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8.
梁嘉祺  姜珊  陶犁 《人文地理》2020,35(2):152-160
游客的情绪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体验质量、目的地形象感知及满意度等旅游行为,但情绪和时空行为联系的研究尚未充分展开。本文从时间地理学和行为地理学视角出发,结合情感地理思维,以"马蜂窝网站"2017年北京自由行游记为数据源,通过语义分析识别游客情绪及时空行为要素,并在GIS中叠加整合进行交互分析与解释。一方面,研究揭示了游客时空行为及情绪特征,并探讨了情绪在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的集聚性,以及游客时空行为与情绪的关系;另一方面,归纳出作用于行为和情绪的时空环境条件因素:空间特点、时间预算、与他人的互动。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总结具体旅游情境下情绪与行为的响应和关联,探索个体时空行为模式中情绪要素的意义,讨论时空环境对行为和情绪的影响,并对区域旅游发展和景区服务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旅游安全事故频发,暴露出旅游业当前面临着严峻的旅游安全问题。本文从游客角度出发,以张家界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游客基本特征与旅游安全认知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基本特征与旅游安全认知存在相关性;旅游主要环节因素、客观环境因素和主观安全感知因素是影响游客安全认知评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刘少艾  卢长宝 《人文地理》2016,31(4):135-142
在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影响下,游客管理重新成为研究的热点。国内外景区游客管理理论先后出现了"以环境保护为导向"和"以游客为中心"两种重要思想,但二者均忽视了游客在自我管理中的能动性及其对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因而削弱了二者的实践价值。价值共创理论作为强调企业和消费者基于价值互动的新理论,为重新审视和创新景区游客管理理念提供了新路径。在价值共创式游客管理框架模型中,景区游客的偏好管理、容量管理、体验管理和行为管理等界面,构成了价值共创式游客管理理念模型的四大板块。景区为游客搭建对话与互动的平台,并构建个性化体验环境,推动四大板块的管理创新与联动,从而实现生态价值、体验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