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This paper considers, under rough chronological headings, work undertaken in Niger in the past century. Sites relevant to the Pleistocene occupation of the Sahara, to the adoption of elements of a Neolithic package, to the (perhaps misleadingly late) occupation of the Sahel, to alleged metalworking 3000 years ago, and to social complexity, are described and discussed. These data carry a relevance far beyond their immediate area, and the most fruitful application of the archaeology of Niger is to be found in theoretical rethinking. 相似文献
3.
中国考古学是从西方引入的,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发掘河南省仰韶村是近代科学意义的考古学在中国的开始,20世纪20年代末,李济、梁思永等从海外学成归国,在带回了当时国外考古学理论方法的同时也开始了中国考古学本土化的历程。建国后,中国考古学进入“理论多元化,方法系统化,技术国际化”的新时代。步入21世纪,中国考古学建立了以新技术、新方法为特征的一批新兴边缘学科,考古调查和发掘的主力军更加年轻化,为中国考古学注入了新鲜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4.
5.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rchaeological Sites》2013,15(1-4):372-383
AbstractThis paper outlines the history of preservation in situ as practised in London over the last hundred and fifty years. It touches upo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of London and the destruction of significant remains, which gradually lead to a heightening of sensitivities and public concern for preservation, particularly of built fabric such as the Roman defences. The role of cases such as the Walbrook Mithraeum and Rose Theatre are discussed, both influential in chang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archaeology. The paper concludes by noting how much we have learnt from past mistakes, but notes that more can be done to make these sites more accessible. 相似文献
6.
7.
根据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的原则,晚清政府制定的《钦定宪法大纲》,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中等社会大多数人愿望,符合落后国家实行政治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使神圣皇权和君主专制制度遇到宪政体制挑战,确立了以“三权分立”为雏形的君主立宪制度,规定了臣民的权利义务,从理论和形式上建构起一种不同于传统君主专制的国家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8.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组织编撰的《中国近代通史》近期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0卷,约550万字,各卷名称如下:第1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第2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第3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1895)》,第4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0)》,第5卷《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第6卷《民国的初建(1912—1923)》,第7卷《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第8卷《内战与危机(1927—1937)》,第9卷《抗日战争(1937—1945)》,第10卷《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本书的出版,完成了近代史研究所几代人的夙愿。对于1840—1949年完整的中国近代史来说,本书的撰写还是一个尝试。本刊特别约请我国近代史学界几位著名学者通过笔谈的形式发表看法,以期引起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组织编撰的《中国近代通史》近期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0卷,约550万字,各卷名称如下:第1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第2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第3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1895)》,第4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0)》,第5卷《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第6卷《民国的初建(1912—1923)》,第7卷《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第8卷《内战与危机(1927—1937)》,第9卷《抗日战争(1937—1945)》,第10卷《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本书的出版,完成了近代史研究所几代人的夙愿。对于1840—1949年完整的中国近代史来说,本书的撰写还是一个尝试。本刊特别约请我国近代史学界几位著名学者通过笔谈的形式发表看法,以期引起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Thomas Borstelmann 《外交史》2003,27(1):155-161
Book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Gerald Horne, From the Barrel of a Gem: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ar against Zimbabwe 1965–1980
Andrew DeRoche, Black, White, and Chrome: The United States and Zimbabwe, 1953–1998 相似文献
Gerald Horne, From the Barrel of a Gem: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ar against Zimbabwe 1965–1980
Andrew DeRoche, Black, White, and Chrome: The United States and Zimbabwe, 1953–1998 相似文献
13.
14.
西南联大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在风雨如晦的八年办学时间里,聚集了一批享誉海内外的知名专家.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产生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西南联大积累了大师云集、教授治学、通才兼识的宝贵办学经验,同时为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16.
18.
冷战主宰了20世纪后半期的国际政治。在后冷战时期,许多国家的学者利用新获得的档案资料来仔细考察和重新评估冷战史。自从冷战国际史项目于1991年在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建立以来,冷战国际史这一概念,已经被广为接受。根据相关英文文献,对过去十年美英两国冷战史研究新发展、新动向以及冷战史研究现状,做一总结归纳。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美国的主要冷战研究中心、研究冷战的资料来源和新的研究方法、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最新研究成果的介绍、英国冷战研究概况等。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