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史传秦始皇筑长城,“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这不朽的历史业蹟,后世妇孺尽如。所以凡言万里长城,众人必指秦始皇。但实际上,在始皇之前,已有东周列国之长城;始皇之后,又有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辽、金、明各代修缮和增建的长城。长城的修筑历时长达两千余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由于宁夏所处的重要军事地理位置,凡修筑长城的朝代宁夏都有修筑。最早的是固原战国秦长城,现在依旧清晰可见,为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秦汉以后,对战国秦长城都有过不同程度的修缮增筑。宁夏北部的秦代长城,是秦始皇时修筑万里长城的西段;汉长城,是抗击匈  相似文献   

3.
古籍中一名多地现象较为常见,关于南阳的记载也是如此。周书灿先生在《东周、秦汉南阳并非一地》一文中指出东周南阳(今河南焦作一带)、秦汉的南阳(今河南南阳一带)并非一地(周书灿:《东周、秦汉南阳并非一地》,《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周先生所言不虚。但查阅典籍后我们发现,不但东周、秦汉的南阳  相似文献   

4.
大宁江长城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燕秦汉长城的具体走向和沿革关系(在不同地段是燕秦汉三代各自筑有长城,还是三代沿用一道长城,或是其中某两代沿用一道长城,或是某代、某两代虽新筑有长城却仍在某种程度上继续利用前代长城)一直未有定论,其经由辽东、朝鲜的东段问题更多。 在辽西地区燕秦汉长城西段的走向基本清楚,从北至南发现王道长城遗迹,一般认为第一道长城(赤北长城)是秦长城,第二道长城(赤南长城)是燕长城,第三道长城是汉长城。尽管这三道长城也有彼此间关系如何的问题(三道长城沿线上都发现有燕秦汉遗物),但是燕秦汉长城西段的基本线索还是清楚的。东段长城则仅有两处发现,一是在沈阳至抚顺间的浑河北岸发现20余座汉代墩台,沿续约70余里,其构造与西北、河北和辽西等地的汉长城相同①,这里暂且不论。二是在朝鲜发现一道大宁江长城。  相似文献   

5.
《文博》2016,(3)
青铜器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重要收藏,除商周青铜器,所藏东周秦汉铜器也很丰富,其中多见刻铭者。本文即对馆藏东周秦汉有铭铜器进行初步考释,可为研究秦与诸国关系提供新资料,并对秦汉职官、地理、度量衡制度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蒙恬所筑长城位置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恬所筑长城是秦始皇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这段长城的分布走向问题,多数学者主张在秦西,即由今甘肃榆中县(或兰州)以西沿黄河北上至内蒙古包头以西,大致呈南北走向。本文则通过分析蒙恬筑长城的背景,考证与长城分布密切相关的秦榆中方位和秦代众羌、匈奴等部落的分布,认为这段长城在秦北,为东西走向。并就秦始皇北伐性质、蒙恬所筑长城具体所指、长城起止及秦直道与秦长城关系、秦长城西北段等学术界长期以来存有争议或留意不够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有关东北地区发现的燕秦汉时期障塞、烽燧址的性质问题,作者与李树林先生在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认为造成彼此观点分歧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其一,如何定义长城;其二,有哪些考古材料可以用于此问题的讨论;其三,如何解读相关文献记载;其四,燕秦汉东北边塞的构成及其命名,并进而做出了回应。  相似文献   

8.
汉代石门障的考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门障是汉代北方的一座军事障城,汉以后废弃不用。对障址的考证,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我们在阴山南北的长城调查过程中,有幸找到了石门障遗址。本文除了要印证史书的记载,再就是探讨石门障是否是秦汉长城(即蒙恬所筑秦长城,汉以后又延用)的组成部分? 石门障与汉光禄勋徐自为所筑“城障列亭”是否有关? 现将有关考察和分析归纳报告如下。一、关于石门山和石门水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著作《水经注·河水三》写道:“河水又东流,石门水南注之。水出石门山”。《地理志》曰:“北出石门障,即此山也……其水自障东南流,迳临沃城东,东南注于河…  相似文献   

9.
北朝历代建置长城及其军事战略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分别考察了北魏、东魏北齐、隋各自建置长城的次数、时间、起止地、具体走向、长度。其次,探索了上述三个时期所筑长城的相互关系,每次筑长城的监筑者和规划者等指挥人,以及参加修筑者的人数和身份,建筑工程的技术、材料和艰苦程度。最后,论述了当时筑长城的必要性,并通过战例指明长城的整个军事防御体系及其重要的战略战术地位。  相似文献   

10.
北江上游的南越国墓及秦汉岭南的族群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昌对面山墓地发掘了东周秦汉墓191座,均为土坑墓。墓葬形制、陶器组合、陶器质地和纹饰符号、铜器种类和形制与广州汉墓和平乐银山岭墓地简要对比后发现:对面山墓地与广州汉墓和银山岭墓地出土陶器在质地、火侯、纹饰、制法上颇有相似之处,铜兵器的形制和数量颇有相通。北江上游是岭南秦汉考古学文化的一个亚区,北江上游的南越国墓反映出岭南地区秦汉时代族群分布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从原始社会开始生产玉器的行业逐步形成独立的专业,多集中于都邑,东周、秦汉时期已成为玉璧使用和制作的高峰阶段。在山东省即墨市移风店镇(棠邑古城)汉墓中就出土了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2月,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与宜城市博物馆联合在宜城境内开展进一步的田野考古调查,着重踏勘了分布在蛮河流域的东周秦汉遗址,探讨它们与楚国都城和楚文化的发展、演变关系,此次调查不但加深了对这一地区已知东周文化遗址的认识,同时还发现了几处新遗址。  相似文献   

13.
长城的时间和地域跨度造就了长城建造特征的丰富性。以明长城大同镇段为例,不同时期的增筑和修补使长城形成了类似考古文化层的层位关系,反映在构造方面分为三种,一是帮筑做法,二是竖向凹槽和嵌砌砖块做法,三是夯层间铺砌砖石与外包砖石墙体搭接做法。这些措施是长城建造者为加强长城结构的整体性而灵活采取的技术手段,在同时期的内地城墙上也可以发现类似构造。对长城构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化对长城建造特征和年代分期的认识,对于改善今天的长城保护和修缮技术也有很大助益。  相似文献   

14.
<正> 长城,明代又称边墙、塞垣、长垣,指筑于边境上的界墙。外长城又称外边,内长城又称内边;有几重边墙处分别称为大边或头边、二边、三边等明代长城的构造,除以城墙为基础建筑外,还在城墙上设有墙台,用以抵御进攻之敌;在城墙上或城墙一侧建筑敌台,用以战  相似文献   

15.
1989年《文博》第六期发表马杰英同志的调查简报《甘肃永靖县境内秦汉长城烽燧遗址》(以下简称《永靖秦汉长城》),文中将由扎马圈至小茨约50公里的长城定为秦长城。根据文献资料及实地调查,我们认为马杰英同志的结论有误,兹驳证如下:  相似文献   

16.
秦统一六国后,利用战国时秦赵燕西部和北部的长城做为基础,自今甘肃岷县至辽宁西部重筑长城。后世对秦这项工程,习惯称为秦始皇修万里长城。秦统一后筑长城的时间与其击匈奴的年代密切相关,要搞清秦统一后筑长城耗费了几年时间,首先需要对秦击匈奴的年代作一考察。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云:蒙恬率大军击匈奴始于秦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结束战役;《史记·六国年表》将此事记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史记·蒙恬列传》、《史记·匈奴列传》记述秦击匈奴与《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记情况基本相同,其起迄年代当  相似文献   

17.
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及其历史军事地理(上篇)史念海我国长城的建筑,起源甚早。春秋之世即已有之①”其后至于战国,就更为繁多。齐、楚、韩三国自各有其长城,魏有东西两长城。燕赵两国又有其南北两长城。秦国所筑更多。前后就有三条。就是七雄之外的中山国,也难得...  相似文献   

18.
吴王阖闾之弟夫概筑长城,为长兴县古城墙之始。西晋太康三年(282)始设长城县,建城于富陂乡,经隋唐宋元,县城位置多有变迁。明代始筑今城,长兴旧城的基本轮廓奠定,沿用至今。本文主要对长兴明清及民国初期城墙进行简单考述。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金代长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代长城,又称“界壕”、“壕堑”。是金王朝为防御北方各部反抗、进攻而修筑的军事防线。河北省境内的金代长城分布在康保、沽源、丰宁三县境内,俗称“三道边”,有的地图上标有“成吉思汗长城”,也有认为是秦汉长城的。 1978年和1982年,有关地、县文物工作者曾对金代长城进行过实地调查,基本上查清了河北省境内金代长城的分布、走向、构筑特点,并采集、征集了许多文物标本,为研究金代长城的军事防御工程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0.
北魏泰常八年长城寻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拓跋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以后,曾两次在北方修筑长城,第一次是泰常八年(公元423年),“正月丙辰……蠕蠕犯塞。二月戊辰,筑长城于长川之南,起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余里,备置戍卫”①。还有一次是太和八年(公元484年),中书监高闾建议:“於六镇之北筑长城,以御北虏,虽有暂劳之勤,乃有永逸之益,如其一成,惠及百世”②。这两条长城与阴山山脉呈相同的东西走向,太和八年长城修筑在阴山以北,李逸友先生在《中国北方长城考述》③一文中,已证实了这条长城的存在。对泰常八年长城的争议主要有两点,一是对长城经过的“长川”及西至之“五原”存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