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诚汉,湖北黄安人,13岁参军,直接参加和指挥了567次战斗,成长为我军南征北战的优秀将领。红军时期,我军主要战斗部队有红一、二、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陕北红军,他先后在除红二方面军外的4支主力红军中战斗过;抗日战争时期,他率团挺进豫西,在对日、伪军作战中,该团战功卓著,被豫西人民誉为“老虎团”;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主力部队有第一至第四和华北野战军,他先后在除四野外的4个野战军里当过指挥员;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中印边境作战,组织了成都军区部队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略机动,并且多是担任重要指挥员。他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2.
十三岁时的陈伯华(193年的陈伯华便照(198年)(黄克勤摄六十三岁︾——/’.卜一可:。阿邑*·。。@一歹二序列、-’。、一‘~一徽回巳旧宅区回回回回巨. :LI弓己;’U二列顺人十I川一一八)互以们’H问川仙公认(们即对)M白华与俄国声乐过师(193年)阻们心统功的仙的几二8  相似文献   

3.
往事回忆录     
《沧桑》1995,(6)
我于1915年春生于晋南西临黄河的临晋县。临晋古称“桑泉”,但当年那一股贫弱的小泉水如今早已荡然无存了。“五四”运动时我还是个幼童,对当时的人事纷纭,当然记不得了,但“九一八”事变我还记得,而且印象极深。  相似文献   

4.
陈昌祖,系陈璧君幼弟,参与了汪精卫的叛国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陈昌祖被判刑。1948年出狱后移居加拿大,1994年病逝于加拿大。本文选自《1910年以来的中国社会》(未刊稿),原文为英文,系陈昌祖所写回忆录,并赠予友人收藏者,文中作者出于其立场对汪伪卖国颇多辩护之辞,为保持史料原貌,本刊未予删改,请读者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5.
1946年我在张家口时喜欢看郭兰英的山西梆子.郭兰英有什么吸引我的兴趣的呢?她当时的声音挺脆,挺亮,唱得好听,她才16岁嘛.板头、字眼都好.但我更喜欢的是她的台  相似文献   

6.
电影在中国的开始我从小跟着父亲“跑铁路”,远离大城市的娱乐生活是比较枯燥的,但逢年过节,遇有演木偶戏或灯影戏,我必要求父亲带我去。这种灯影戏或木偶戏的情节,往往是很简单的,不外是才子佳人、神仙、童话之类,但也仍然看得津津有味。尤其是灯影戏,灯光透过皮影产生的效果较猪木偶给人的想像力以更多的空间。我国原是灯影戏的发源地,早期灯影戏提出的光学原理,应是早期电影的萌芽,可借落后的封建制度拖住了生产力发展的步伐,就象造纸、火药、指南针等最早发明于我国,却未能在这个文明古国继续发扬光大。“西洋影戏”最早进…  相似文献   

7.
南通博物苑回忆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家父孙钺从1904年起在博物苑工作,达三十年之久,曾任博物苑主任。而我的出生恰恰和苑同年同月(光绪甲辰阴历十二月)。我从学步起便常常跟父亲到苑游玩,那时耳闻目睹的情况,还恍如眼前。父亲年老体衰,我也曾帮助他处理苑事。所以,南通博物苑的发展情况,我是比较清楚的。写一份比较详细的回忆录,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愿望。这个愿望终于达到了。 记得1960年前后,敬爱的周总理曾号召政协委员撰写回忆录。那时我在南通市政协工作,曾和几位同志写成若干专题,油印成册。1963年前后,我又写了一篇《南通博物苑史料》,给南通博物馆。现在将这些材料,再加回忆补充,重新综合成一篇,以供研究地方史和博物馆史者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靳锦 《南方人物周刊》2011,(26):100-101
我的京都之旅有明确的目标:为关于艺伎的毕业论文做实地调查。艺伎之于京都,太像一个旅游书上的标签,渲染着阴柔的、魅惑的、欲拒还迎的东方形象。可我想去看看白色面具背后的那个世界,这对于偏重文本分析的论文来说,倒是个冠冕堂皇的游玩借口。  相似文献   

9.
《百年潮》2010,(5):F0002-F0002
2010年3月,曾培炎同志回忆录《西部大开发决策回顾》一书,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和新华出版社联合出版,并在全国公开发行。曾培炎同志曾先后担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秘书长、国家计委主任、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副组长以及国务院副总理,参与、组织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和实施的全过程,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决策者和主要组织者。  相似文献   

10.
名噪武汉三镇 我母亲在新市场组的名角班.尽管营业情况非常好,但由于管理不善.终于抵制不住剧场资本家的压榨和排挤,只能宣告停业,而且还给我母亲带来了一万多元的沉重债务。那时有“家有一万,富得无边无岸”之说,可见这笔债务之巨大,我又一次陷入极度穷困之中。  相似文献   

11.
结婚以后 1936年.我结婚了。 在此前两年,我曾有过一次可贵的初恋。那时我虽然是一个地位低下的“戏子”,但我却绝不向往金钱的婚姻。说到钱,当时我红极一时.连我的师父也能把金戒指串起来当腰带系。  相似文献   

12.
关心战事 自从1937年7月7日爆发了卢沟桥事变,日寇大举侵犯华北,中国军队奋力反抗。一时间,全国群情激愤,掀起了抗日高潮。但是,由于蒋介石“不抵抗”密令的传达,华北很快陷入日寇的铁蹄之下,中原和江南一带也岌岌可危,人心惶惶。  相似文献   

13.
初试新声《秦香莲》 汉剧是古老的,据说它产生于清初,成熟于清中叶,而在道光嘉庆年问繁荣鼎盛,几乎遍及了大半个中国。它有极其优秀的传统,无论是剧目,还是唱腔和表演都极为丰富,是我们不可轻视的珍贵遗产。但是,它毕竟是产生和繁荣于封建时代。有许多东西与我们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甚至格格不入。近代几十年,许多汉剧有成就的老前辈曾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15.
总算没有砸锅 建院后,除了继续演出汉剧的优秀传统戏,我就把主要精力转移到了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要演好新编历史戏,是有一定同难的。创造起来比较艰苦,要付出更多的才智和汗水。当然,因为是历史戏,一般是古装的,传统中的许多技艺都可以继承和借鉴。但毕竟是新编的,内容和人物都是新的.这不是有先例可依循的,除了在人物刻画上要发挥更大的创造力,在表演技巧上也需要更多的新的创造,有很多东西不是传统能给予和替代的。  相似文献   

16.
浩劫没有使我绝望(上)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我还和所有的人那样高呼"万岁",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时代。可事情就是那么不可思议,不可捉摸,我还没有从革命亢奋的情绪中缓过来,抄家风、揪斗风就给我带来了扰乱、惶惑和悸怖。  相似文献   

17.
取艺名“筱牡丹花” 从沙市载誉回汉,武汉的大水已经退了。当晚,我和母亲就急忙赶到新化风家去。因为我们离汉去沙市时,刘师父身患疾病,只好由师姐新化凤接往她家暂住。现在我们胜利归来,他一定会非常高兴的。哪里知道,一进门。只听见阁楼上有人呻吟,赶上去一看,竟是刘师父孤零零地一个人躺在那里。他见着我们,老泪纵横地说:“你们来救我了!”  相似文献   

18.
重返舞台 1949年5月16日,竞雄于长江南北的龟、蛇两座山,同时鸣响了解放的炮声。白崇禧败军闻风丧胆,狼狈南逃。阅尽人间沧桑的古黄鹤楼和江汉关的钟楼上,升起了胜利的红旗。武汉解放了,全城渲泄着欢笑。这欢呼的声浪越过大街小巷,也漫进了刘家公馆,激起了我另一番感情的狂澜。如今是穷人翻身做主了,我担心自己是资产阶级阔太太,会遭到人们的鄙视和唾弃,终日不安,夜不能寐。  相似文献   

19.
浩劫没有使我绝望(下) 一天,有位好心的梨园姐妹惶恐地跑到厕所来,一见我就吁了一口气说:“怎么,伯华,你还没有死?外面都风传你自杀了。”我笑了笑,说道:“好姐妹,你应该相信我,我是不会轻易自杀的。要死,早几十年我就该寻死的,现在,就是被整死,我也不会自杀的,我要活着登台演出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