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修志先立志     
<正>咱们修志的人,在社会上常被称为"舞文弄墨的"、"耍笔杆子的"或"喝墨水儿混饭吃的",即所谓的"文化人"。其实,"文化人"里的分类可多去了,且不说那些"星"呀"款"呀"腕"呀"豪"呀"家"呀"师"呀什么的,有名有利,让人羡慕不已,就是大约属于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与香港"后过渡时期"的中英外交斗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小平为解决香港"十二年过渡时期"的"平稳过渡"和"顺利交接"问题,提出创造条件让"爱国爱港"的香港人逐步参与管理并且为1997年收回香港以后"港人治港"培养人才.由于英国在"十二年过渡时期"以"代议制改革"为核心的"非殖民化"的"光荣撤退",以及不惜牺牲中英合作关系和香港前途以香港为"磨心"进行的自"偷步民主"至"民主冲剌"的政治对抗,中国在中英合作的基础已经被破坏、"旧香港"与"新香港"之间的政治体制"直通车"已经"不通"的情况下,根据"以我为主"的原则按照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的规定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另起炉灶"筹备香港特别行政区.  相似文献   

3.
张军锋 《百年潮》2020,(2):41-45
《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是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与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编写、供全党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习的教材之一,选取了贺页朵的"宣誓书"、傅烈的"绝命书"、寻淮洲的"请战书"、王尔琢的"托孤书"、卢德铭的"行军书"、张朝燮的"两地书"、陈毅安的"无字书"、夏明翰的"就义书"、赵一曼的"示儿书"、左权的"决心书"、陈然的"明志书"共"十一书".  相似文献   

4.
祝伟慧 《风景名胜》2008,(12):28-29
泉,意为"水之源"。在汉语言的文字描述中,"泉"由"白"和"水"二字组成,"白水"也可意为纯净的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水常常与"好运气"相联系,而"泉"与汉语言文字"全"同音,可与"完整、全面"联系起来,因此,"泉"意味着各种好事像叮咚的山泉水那样源源不断。  相似文献   

5.
银雀山汉简《尉缭子》"甲不出睪""睪甲而胜"之"睪",当改释为"皋","皋"读为"櫜"。"睪"的读音是"羊益切","歌鏖切"是后人误认"睪"为"皋"而给"睪"增加的读音。《群书治要》引《尉缭子》、宋本《尉缭子》"睪"作"暴",此"暴"乃"睪"之形讹,也应改释为"皋"。  相似文献   

6.
孙勇才 《安徽史学》2008,119(1):84-89
余英时反对用"反满"和"反理学"来概括清代学术思想,主张从学术思想演变的"内在理路"考察清代学术思想.同时,余英时也不赞同钱穆只关注其"续"而忽视其"变"的"续宋"说.宋明理学与清代思想之间就其"变"的一面来说,在于成就"内圣"的途径有异:前者主"尊德性",后者主"道问学";就其"不变(续)"的一面说,则是"用"的精神在宋明与清代的绵延相续.清儒的"明道救世"理想与传统儒家的"内圣外王"、宋明儒家的"内圣外王连续体"是一脉相承的."经世致用"观念是宋明理学和清代学术思想的共同生命所在,更是中国学术发展的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7.
突厥原居地"金山"考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认为两汉以迄宋代史籍中的西域"金山"(包括"金微山"、"金婆岭"、"金莎领"、"金娑山"、"金岭"、"金莎山")、"祁连山"、"白山"、"析(折、时、初)罗漫山"、"贪汗(汗)山"、"阿羯田山"、"天山"以及"阴山"等皆指天山山脉而不是指阿尔泰山脉.吐鲁番盆地及东部天山地区为乌古斯部族即前突厥汗国核心部族的发祥地.乌古斯便是汉代的姑师(车师),是后来崛起的柔然、高车、突厥和回鹘等政权核心集团的源头.  相似文献   

8.
纪明俐 《旅游纵览》2010,(12):114-115
<正>受假设连词"要"这一核心语素的影响,"要是"、"要不是"、"要不"、"要不然"和"要么"都含有假设义,但程度、用法有同有异。其次"要X"类连词的语义  相似文献   

9.
王珑 《神州》2013,(7):153-153
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教师们要把自己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顾问"、"参与者"、"协作者",课堂教学中必须"以人为本",让学生尽可能"活动"起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史、在"活动"中悟史、在"活动"中明理。一些再现历史场景的"活动"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并能强烈地震撼他们的心灵,唤醒他们的良知,陶冶他们的情操。所以我们的学生中有叫"秦始皇"、"张骞""明智天皇"的也就不奇怪了。  相似文献   

10.
秦晓华 《江汉考古》2008,(1):117-120
有学者认为甲骨文中的"矢"、"寅"、"黄"三字同源,皆源于"矢"。笔者对《甲骨文合集》中的"矢"、"寅"、"黄"三字作了穷尽式的调查,从分期的角度辨析了三字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黄"字从"大"而非从"矢",与其它二者不存在同源的关系。另外,有学者所言的"寅尹"应该都是"黄尹"的误释。  相似文献   

11.
正《西湖的"绿"》是一篇文笔优美、思路清晰的好散文。文章紧扣中心,围绕"绿"一字,通过对西湖各个景点的描写,衬托出这里独特而具有魅力的"绿"。你看,这里的"绿意扑眼而来",这里"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作者还通过对西湖"绿"的一一列举,突出了"绿"的多而各异。"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闲,九溪十八涧绿得野。"还有"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峰下蜿蜒小径上布满的青苔",它们都用自己独特的"绿"装点着西湖,让一切在这一片绿色的影子中显得分外好看。文章写"绿"的词语也很多,有"苍翠欲滴"、"绿得发蓝"、"绿得发黑"、"绿得幽"、"绿得野"、"绿得闲"、"绿茸茸"、"绿  相似文献   

12.
闫希萍 《沧桑》2014,(2):191-193
走进学生心田是"两课"课堂"活"起来的前提;丰富教学内容是"两课"课堂"活"起来的保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是"两课"课堂"活"起来的关键;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两课"课堂"活"起来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外妻"初见于睡虎地秦简,指隶臣"外妻",新出《岳麓书院藏秦简(伍)》中又有"奴外妻"。"外妻"之"外"指妻与夫的身份存在良与贱、庶与奴的差异。隶臣"外妻"特指隶臣自由民身份的妻。秦及汉初"隶臣"的性质可按来源不同分为"刑徒"和"官奴婢",有"外妻"者身份一般为"刑徒"。隶臣"外妻"需提供隶臣"从事公"时的衣服,后改为"冗作"而官府"勿禀食"。隶臣家庭有一定财产,其经济收入来源于从事商业活动及雇佣劳动等。隶臣"外妻"所生子女承袭出生时其父的身份。"奴外妻"特指私家奴的自由民身份的妻。私家奴与"外妻"在身份上虽有奴庶之别,但私家奴对"外妻"有夫权和家长权。奴与"外妻"的婚生子女身份从父,但奴对子女无父权。"外妻"现象是秦及汉初"良贱为婚""庶奴为婚"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4.
张蓉 《神州》2021,(1):99-100
现代汉语中使用非常广泛,在日常口语中也离不开"的"字,"的"字组成"的"字结构,也是定语的标志;"的"字的存在对于我们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有广泛的意义和典型性.朱德熙的《说"的"》对"的"字进行了研究,在"的"字的研究基础上,区分语音中的"的"和语义中的"的","的"字研究中的"的"也可以划分为"后缀","的"字结构中的...  相似文献   

15.
周星 《民俗研究》2015,(3):5-24
以汉语、汉字为主要媒介的汉文化,对于"人"的成长过程,经常使用从"生"到"熟"的隐喻性表述。通过详细梳理汉文化对"人"的"生"与"熟"这两种不同状态的描述,指出了汉文化对处在"生"与"熟"的中间状态,亦即所谓"半生不熟"或"夹生/半熟"状态的"人",也有着非常丰富的表象。在汉文化对人的"生"-"夹生/半熟"-"熟"等状态的分类中,内涵着汉文化的秩序及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陈伟 《江汉考古》2012,(3):117-120,112
本文是研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系年》时,在释读方面的一些想法。如1号简"监观"应为一词;5~6号简中"王与伯盘"的"与"训为"亲"、"从",而不是连词;17号简"亡由"疑当读作"无胄";52号简的"莫"恐当训为"未"、"不",而不是"无人";91号简的"东母田"应读作"东海";101号简的""即"门",指攻打城门。  相似文献   

17.
长沙东牌楼简可见"津卒"称谓。这种以"卒"标示的身份特征值得研究者注意。同一批简中有称"津史"者。"津卒"应与"津史"存在某种关联。与"津卒"类同的"车卒"、"漕卒"、"棹卒"、"邮卒"、"驿卒"等交通实践者的人身自由和行为方式,都会因"卒"的军人身份受到限定。秦汉时期交通建设首先服务于政治和军事,一般平民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利用交通设施。社会一般成员对交通事业的参与,往往只能以"卒"的角色,通过"役"这种完全被动的形式实现。  相似文献   

18.
邓飞 《考古与文物》2014,(1):112-115
在甲骨卜辞中,"今来"可以用来修饰"干支"、"岁"、"秋"构成"今来干支"、"今来岁"、"今来秋"等时间表述形式。学界对这一组时间表述形式的意义的讨论仍在进行之中。我们通过系统的考察,除了需要作一些修订外,认可陈梦家"今来"的基本论证。在修饰"干支"时,具有"今"和"来"的意义,用来指称10日以内且与占卜时间不同在本旬的干支时间。修饰"岁"、"秋"时,可能只具有指称10日内时间的近指引申意义,表示接下来的"岁"和"秋",从而与"今岁"、"今秋"意义重叠,所以"今来岁"、"今来秋"类时间表述形式少见。  相似文献   

19.
民国初期,文人中不乏"怪人"、"狂人"、"疯子"、"癫子"一类人物。单学林中的文人"疯子"最著名的就有两个,一个是人称"章疯子"的章太炎,一个是自称"辜疯子"的辜鸿  相似文献   

20.
张晓蕾 《神州》2014,(3):34+47
"哏"、"俏"是东北秧歌中最独具特色的风格。"哏"、"俏"的风格是在东北地区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产生、发展的,经过时间的积淀使其融合到了东北秧歌的动作表现之中、融入到了东北秧歌舞蹈表演之中。本文从东北秧歌风格特点"哏"、"俏"的产生、"哏"、"俏"的舞蹈表现形式、舞蹈表演中的"哏"、"俏"三个方面来分析"哏"、"俏"的风格特点、发展形式以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