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久以来,我们对人的认识囿于一种二元对立的判断,手持非黑即白的道德画笔,要么把人神化,要么把人鬼化,好人好到极致,恶人恶到极点,这种脸谱化、妖魔化的认识论,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就有正面和负面人物之分,表扬稿和批评稿  相似文献   

2.
刘泽华 《炎黄春秋》2012,(10):71-76
一、"天王圣明"的思想意义在中国学界有一种相当普遍的看法,认为"道"与"王"是二分的,在儒家看来"道"掌握在孔子手里,因此孔子是最高的思想权威。这种看法从孔子在世时就逐渐兴起。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论语·子罕》)后来孟子说:"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荀子更明确提出"道高于君",孔子则是道的化身,自然也高  相似文献   

3.
上一期提到,一句"并不明白"(does not understand)、"你又来这一套了"(There you go again),或者称呼别人为"州长"、一声叹息,都是总统电视辩论中的利害招数。政治辩论不同于法庭里的辩论,后者的裁判是精明的法官,但前者的裁判却是情绪化  相似文献   

4.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局混乱,商品经济发展趋于停滞,"恶钱"泛滥是其特有的经济现象。"恶钱"作为一种质量低下的货币大量流入市场,会极大地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历朝历代都予以打击和遏制。但是在南朝时期"恶钱"却屡禁不绝,有时朝廷甚至予以放任。梳理"恶钱"的发行过程和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并运用现代经济学原理加以分析,探究剖析南朝"恶钱"泛滥的政治和经济原因,为未来货币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5.
慎于微处     
正古人对于"小"有着极为清醒与智慧的认识,认为"小"是"大"的起源,祸患常由轻微细小所引发,如果任由萌芽状态的小事逐步发展成大事,事情往往就会变得棘手以致难以挽回。"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淮南子》)"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法句经》)所以刘备在临终时谆谆告诫其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无论大德高古,抑或恶贯满盈,都不是三天两早晨的事,一定是由无  相似文献   

6.
奇境     
自古以来恶即是罪,可是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没有恶,而且在许多人中这种思想最多。(引境) 看到镜子中的另一个你,可曾想过他真的是你!也许他与你根本就是两个?别看这篇文章风格古怪,它能够接触到你隐性一面才是关键,放在心中的话不能说出来吗?对人倾述是一件很好的事,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对于这篇文章,不要看表面的文字而要体会内在的含义,不是用嘴去读而是用心去体会的。(心境)  相似文献   

7.
<正>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之间互相竞争、生物与自然环境抗争,适应者得以被选择存留下来。人类"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从各种艰困中走出的适者、强者得以生存和发展壮大。"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西汉司马迁《史记》开篇《五帝本纪》中尊五帝之虞舜为华夏文明奠基人。"舜之少也,恶悴劳苦。"(《大戴礼·五帝德》)少时  相似文献   

8.
福州市革命委员会宣传组近年来征集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有:一、南北朝时期铜鐎斗一件,虽然已经残破,还可以复原。二、五代十国时期闽所铸的铅质"开元通宝"小平钱三种,直径都是2.2厘米。一种背穿上有"福"字;一种背穿上有"闽"字;一种背穿上有"福"字,穿下有"·"(图一)。这三种铅质小平钱,据近人彭信威《中国货币史》和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都认为是闽王王审知所铸。略谓:梁贞明二年(916年,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人性恶”假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人性恶”假设与管理赵国祥在中国古代的人性假设方面,有一种和"人性善"假设极其对立的假设,这就是"人性恶"假设。"人性恶"假设相对于"人性善"假设来说,把人性定义到另一个极端。这种对人性的假设,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它萌芽于商鞅(约公元前390-...  相似文献   

10.
正《蒋介石与毛泽东的生活态度:毛泽东生病"不信邪"》将蒋介石与毛泽东在各自私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性格一比较,可以深刻体会到两人政治上的根本性差异。蒋介石晚年真是怕死到了极端,尿中有血,紧张至极,总是急声命令让人送医生看。医生说没事,他还是不放心。蒋介石对医生来说,就像乖孩子一样听话,他是任何医生都喜欢的好病人。  相似文献   

11.
一、威权主义政体的特征与类型"威权主义"(authoritarianism)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学概念。中国知识界对这个词并不陌生。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兴起了一阵讨论"新权威主义"的热潮。这次讨论主要是受到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的影响,一些学者用"新权威主义"这个提法来强调  相似文献   

12.
从前,勐糯山上有两个人,一个是恶人,长得奇形怪状,象魔鬼一样难看,心比魔鬼还要狠毒,专吃人的眼睛。人的眼睛被他吃了,就不能下地生产,上山砍柴了,这样活着真是受罪。另有一个是善人,生得相貌端正,性情善良纯厚,又聪明,又肯帮助别人。这位善人知道了恶人吃人眼睛的事,便跑去对恶人说:“人的眼睛是生来看东西的,你不能吃!你来吃田螺吧!”从此,善人每天都去找田螺来给恶人吃,使他不再吃  相似文献   

13.
关于开展《中国中部崛起纳入国家行动》的倡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环境多样,民族众多,人口量大,空间发展不平衡的世界级大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政治上经历了"站起来"(新中国成立),"跑起来"(改革开放)和"飞起来"(跨入宇航时代)三大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4.
别林斯基在谈到民间文学价值时曾经说过:"这价值就在于它的纯洁无瑕的素质,在于它的朴素无华的、并且常常是粗糙的形式"(《论人民的诗》《别林斯基论文学》,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第101页).但是,正是民间文学(特别是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这种质补粗犷,天然去雕饰的形式,曾被一些人认为是低级粗俗的"下里巴人"."在他们看来,民间文学,在文学的国土里所占的地位,好象是一种'边塞'或'僻壤',远离文学国境的中央地带"(《民间  相似文献   

15.
翟鹏 《沧桑》2008,(1):112-113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这个词本身暗示一种两可的境遇。"后"(post)作为一时间指示词既未表明反对也未说明赞成。但在真理问题上,后现代主义与分析哲学的关系,似不太为学界注意。本文试图表明,后现代主义者罗蒂等人对分析哲学这种"经验主义"的现代形式的拒斥中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告别启蒙"、"告别哲学"、"告别真理"、"告别理性"的运思恰恰来源于分析哲学考察真理问题某些最坚定的引导假定。  相似文献   

16.
说谎的作文     
一位年轻的作家在博客里说出一种残酷:中国人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此后,一篇名为"咱们小学时期的作文必杀结尾句"的网络民调在网络走红。"同学们看着清洁的教室,擦着额头上的汗水笑了。"(用于描写大扫除之后)"小朋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答:"我叫红领巾。"(用于扶老人过马路等好人好事之后)  相似文献   

17.
张慧 《民俗研究》2014,(6):115-123
嫉妒(envy),在人类学里往往被看成一种社会控制机制,是对社会或道德违规行为的集体惩罚。国内学界对于嫉妒的讨论多停留在1980年代的红眼病以及1990年代的仇富心态上,缺乏在田野基础上对羡慕、嫉妒、眼红等一系列概念的深入分析。同样,研究的难点在于一般的汉族社会并没有像巫术、邪恶之眼(evil eye)等清晰表达嫉妒的实践。但是,"眼红"作为一种道德话语还影响着乡村社会的实践,也体现在"如果我得不到,谁也别想要"的行动破坏力上。可以将华北A村——一个近年来靠铁矿开采迅速发展甚至使一部分人"一夜暴富"的村子作为实例,来分析"眼红"是如何作为一种道德/行为工具来应对村庄中急速社会变迁的。  相似文献   

18.
“(氵月)”及“(氵月)工”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氵月)",在云梦秦简、汉代漆器上的铭文以及汉代简、牍上都有发现;"(氵月)工",目前则仅见于汉代漆器的铭文中。对于它们的含义,曾有过几种不同的解释,本文试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即漆工艺的角度对此作一探讨。一 "(氵月)"及"(氵月)工"与水有关 "(氵月)"及"(氵月)工"在简文或铭文中都是同与髹漆有关的文字一起出现,因此需先从漆的性质进行讨论。我国古代使用的漆为天然漆(又称大漆、国漆、生漆等),是漆树的分泌液,现代分析测试的结果表明,漆中的主要成分是漆酚,此外还有漆酶、胶质和水分。其中漆酚含量的多少以及漆酚中某些化学基团的结构等,都是影响漆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剑桥学派代表人物昆廷·斯金纳充分意识到托马斯·霍布斯的政治理论在整个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霍布斯的国家理论和自由理论,对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的两大概念——"国家"和"自由"——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斯金纳认为,霍布斯在阐述他的国家理论时,把国家的权威与国家行为主体的权威明确区别开来,这一论断使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趋向成熟,并得以延续至今。霍布斯把臣民的自由称为法律的沉默,自由只取决于法律的数量,而与国家的政治体制没有任何关联。在斯金纳看来,霍布斯的这种自由理论显然是一种消极自由概念,这种消极自由概念在当代的政治哲学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王力攀  向海军  梁小琴  何娇 《神州》2013,(1):156+176-156,176
中学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的价值引导与受教育者自主建构相结合的互动过程。这一过程的本质在于"互动"、"内化"和"外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通过"互动"(对话和理解)使思想观念得以形成和思想政治观念境界不断提升;受教育者通过对与教育者对话塑造的"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的理解,将外在的"四种观念"内化为自我观念;受教育者在自主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四种观念"完成"内化"过程后,在这些观念的影响或支配下表现出各种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