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素娟 《史学集刊》2015,(2):115-121
汉族人口大量迁入西南边疆,成为西南地区的独立民族是在元代。元时汉人以自由性迁徙与非自由性迁徙两种方式进入西南边疆,自由性迁徙即躲避战乱的关中、江淮流民;非自由性迁徙即军事镇戍、诸王出镇、为官出仕等政府行为移民。元代汉族人口南迁规模庞大、范围广,数量接近百万,对西南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所见元代瓷器中,1964年保定出土元代窖藏最为精美,包括卵白釉、钴蓝戗金和青花三种。我们最近发现,这批元代高档瓷器可能是元仁宗赐予三朝元老张珪的宫廷酒器,赏赐时间分别为皇庆元年(1312)和延祐六年(1319)。这个发现说明元青花源于元朝皇家艺术,蒙古统治者将蒙古和色目文化与汉地制瓷技术相结合,主导了元青花的创烧。元朝御窑厂浮梁磁局停烧之后,汉地工匠才主导元青花艺术的创作,明清时期这门艺术逐渐融入汉文化。  相似文献   

3.
元代在敦煌地区设立沙州路总管府,并以瓜州为其属州;同时派诸王进行出镇,建立起统治敦煌的军政管理体系。豳王出伯、豳王南忽里及喃答失太子曾出镇包括沙州、瓜州在内的河西西部地区,此后属于外王系的阿剌忒纳失里也曾短暂出镇沙州。由于出伯家族出现支系化趋势,豳王又衍生出一等王肃王封号和二等王西宁王封号。由此,出伯家族由原来以豳王王号出镇肃州、瓜州、沙州、哈密等地,变成以不同王号分镇不同区域:豳王出镇肃州,肃王以及威武西宁王先后出镇哈密,西宁王出镇沙州。自天历二年(1329)起到元末明初,西宁王系诸王忽答里迷失、速来蛮、牙罕沙、速丹沙以及阿鲁哥失里先后袭西宁王位,出镇沙州地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编号B163:46蒙古文残文书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并认为该文书很可能是1324年出镇沙州的诸王阿剌忒纳失里颁发给吐蕃地区某个招讨司的令旨。文书书于阿剌忒纳失里驻镇沙州期间。基本内容为对招讨司有关军事事务的请示的答复。  相似文献   

5.
镇戍万户府为元代江南地区最常见的军事组织,其中怀孟万户府与泰州万户府分驻建德路与徽州路,两万户府不仅防地相邻,而且最高长官达鲁花赤均出自蒙古珊竹氏纯只海家族。文章介绍了纯只海家族的情况,并对两万户府的组建背景、军事长官、军事活动以及最后消亡等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元代陕西行省设立早,起初临时处理军政,且与四川时合时分,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后自为一省。陕西行省与行御史台、宗王等分治最为典型。因西台负责四省监察,蒙古军都万户府迁治凤翔及安西王等出镇,陕西行省长期充任西部军政大本营。然军事权偏弱,还有所谓"未尝提调军马"的"旧例"。这是前期四川设行枢密院,蒙古军都万户府与其不相统摄,平章多不兼都万户,直接支配军队有限等所造成。任职或镇守陕西的,往往是廉希宪、赛典赤、阿思罕、乃蛮台等重臣及安西王、湘宁王等显赫宗王。该省"舞台"或可窥见元朝廷各种政治势力的角逐乃至厮杀。  相似文献   

7.
2 0 0 3年 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元代政治制度研究》一书 ,是李治安教授最新的学术文集 ,收入了作者在元代政治制度领域发表过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书分为四大专题共 2 6篇。第一章“中央政治制度” ,分别从元代“常朝”与御前奏闻考辨、元代上都分省考述、怯薛与元代朝政、元代质子军刍议等四个子目进行探讨。第二章“地方行政与监察制度” ,详尽研究了元代的行省、宣慰司、路总管府、县官、巡检司、行卸史台、肃政廉访司等各级地方行政与监察制度的建制沿革、职权、特征、性质、历史作用 ,等等。第三章“投下与蒙古诸王制度” ,分…  相似文献   

8.
元代山北辽东道肃政廉访司是主要对辽阳行省辖区的监察机构,同时部分中书省直辖区也在其监察范围之内.山北辽东道肃政廉访司的设立是元代东北统治的重要一环,该机构在审视刑狱、打击豪强、抑制诸王、劝农教化、赈灾等方面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南朝时,宗王出镇的幕府里集聚了不少士,不少是府主的属吏,他们在好的府主支持下,在儒,释道化的传播与交流、学创作、群书的编纂等方面都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唐晓军 《丝绸之路》2014,(12):39-45
拉卜楞寺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由活跃于青藏及河湟地区的蒙古贵族支持下创建的。15世纪以来,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直接统治了青海及河湟地区,分封诸王,划分领地,支持格鲁派的发展。当时,因藏传佛教部派之间、蒙古各部落之间及蒙古诸王与清政府之间的斗争非常残酷,黄河南前首旗亲王察罕丹津为了自身的发展,积极寻求西藏高僧创建了拉卜楞寺。在历代亲王的坚定支持下,拉卜楞寺逐渐发展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安多藏区佛教信仰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内藏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黑城,蒙古名叫哈拉浩特,位于该旗政府所在地达赖库布镇东南约25公里的荒漠中。黑城为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遗址,早在1907年俄人科兹洛夫曾在古城中发现过一批元代宝钞,此后数十年又有多次发现。1983年至1984年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考古队发掘了黑城,基本上发掘了城内的房屋基址,出土遗物甚为  相似文献   

12.
朱元璋大行分封,与其持小农政治意识,受到蒙元家产制传统的影响有关。明初分封制度继承元代宗王出镇制度,二者皆以地方军事权为核心。但明朝在元、明之际民族冲突的社会背景、华夷之辨的社会思潮之下,回避制度建设与元朝的关系,从而将分封制度的渊源追溯至西周,并附会汉制,以加强其正统性与合法性。这显示出明初进行制度建设时,具有文化理想主义色彩。但明初分封制度仅具汉制形式,其实质大为不同,这显示出朱元璋顺应了时势的变化,又体现了政治现实主义色彩。朱元璋附会汉制,还与他以刘邦出身相似、地域相近,加以推崇与模仿有关。明初分封制度的渊源问题体现了英雄人物个人可以在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决定历史发展方向的还是历史大势。  相似文献   

13.
公元七世纪,佛教分别从印度和汉地大规模正式传入西藏。为使佛教在西藏驻足并得到宏传,于是佛教道场的兴建也随之而初兴。其时西亚、南亚和我国汉地的建筑风格与建筑艺术也不约而同地传入雪域圣地。现存于西藏拉萨的大昭寺、小昭寺,就是汉地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首次在藏区佛寺建筑中与藏式建筑结合的成功尝试。藏传佛教形成后,特别是自元代以来,由于历代中央王朝在对藏区的施政中,皆对藏传佛教采取扶持政策,加之藏区与汉地以及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致使藏传佛教开始向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和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在1267元世祖忽必烈以佑国所举行的白伞盖佛母仪轨仍然被认为是汉地白伞盖佛母崇拜的起源。但是查阅《大藏经》和敦煌汉文写本可以看出,白伞盖佛母崇拜之主要经典在8世纪已经在中国广为人知。由于白伞盖佛母具有特大的保护力量,类似于忽必烈汗14世纪举办的仪式在8—10世纪的敦煌地区已曾在汉人中流传,但这种传统随后在汉地衰落下去了。由于《白伞盖陀罗尼经》组成了《大佛顶首楞严经》第七卷的核心部分主旨也发生了改变。到元代和清代,白伞盖佛母护国的传统在汉地再次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5.
张晓东 《华夏考古》2011,(2):106-113
本文以蒙元时期墓葬材料中经过族别确认的蒙古人壁画墓为研究对象,尝试以文献为依据,分析蒙古人壁画墓中墓主位次的变化,再结合壁画题材,将蒙古人壁画墓分为蒙古时期、元代早期和元代晚期三个时期,并简单探讨其特点和演变.  相似文献   

16.
元灭南宋后,在淮、江以南前南宋故地推行较严密的镇戍制度。其中,福建地区镇戍军共有八翼万户府常驻各处,这八翼军府分别为亳州、郢复、湖州、福州新军、漳州新军、邵武汀州新军、建宁新附军与左副新刷土军万户府。元朝在福建的兵力配置主要为以点带面,辐射全闽,其中福州、建宁、泉州三地为重点镇戍区。镇戍军人以客军(主要为汉军)为主,土军(新附军)为辅,上万户府级的亳州与郢复万户府并为福建镇戍军的两大主力。  相似文献   

17.
元代长社县尹袁英之碑是一方刻立于元代至正年间的记功颂德碑,记载了袁英入仕为官直至调任长社县尹后的政治经历。袁英其人史书无载,碑文详细记载了袁英的仕宦经历、为官作为及政治交游情况,是元代县尹群体的时代缩影。碑记铭文关于袁英任县尹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治理措施从侧面反映了元末长社地方风貌,对元代中原地区居民民族构成情况也有相关涉及;袁英及撰额者冯梦弼的出仕经历,体现了元代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为巩固自身统治所采取的人才选拔措施,所表现的元代统治者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亦值得深思;志文所记载的长秋寺知符节一职亦有助于对元代长秋寺职官设置的考证和研究;关于云南王出行之事反映了元代宗王的政治特权。  相似文献   

18.
南阳是河南省蒙古族的集中聚居地,依据传说及史料考证,南阳王姓蒙古族可能是元朝宗室诸王之后裔,南阳李姓蒙古族可能是元朝部将木华黎之后裔。南阳蒙古族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在生产、消费、礼仪、节日等方面的风俗习惯已与汉族基本一样。  相似文献   

19.
元世祖忽必烈为加强中央集权制而采取了一系列进步措施,遭到了诸王的反对,黑龙江的藩王乃颜首先树起反叛大旗,经过各族人民的积极斗争,终于平定了元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叛乱。  相似文献   

20.
元世祖忽必烈为加强中央集权制而采取了一系列进步措施,遭到了诸王的反对,黑龙江的藩王乃颜首先树起反叛大旗,经过各族人民的积极斗争,终于平定了元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叛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