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省汉中地区略阳县析里(又名白崖)嘉陵江畔古栈道旁,有幅摩崖石刻,远近相传,习惯称它为“状元碑”,这就是震烁古今的《郙阁颂》(又称《郙阁铭》)。陕西省、府、县志称郙阁刻石记为“汉中郎将蔡邕作铭”,因而以讹传讹,产生一些不符合史实的传说。《郙阁铭》石刻、文章、事迹并无足堪崇颂之处,惟书法艺术独具丰标——结构严整,章法茂密,行毫畅健,体态赫奕,在优美多姿的汉隶笔法中,的确是我国的艺术精品。但是,这一石刻的撰、写究系何人?一直存在着争论。《文物》总二四一期,载汉中地区文教局,略阳县文化馆《郙阁颂摩崖石刻》一文,提  相似文献   

2.
东汉是一个隶书盛行的时代.以现存的三百余种汉代石刻来看,当时书法种类之繁多,风格之多姿,内容之丰富,足可称作汉代艺术之宝库.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显示其超越时空的珍贵价值.而且汉代的石刻“一碑一奇,莫有同者”,“诡形殊制,融为一炉而铸之”.我们注意到,川、陕、甘三省相邻的地区多摩崖石刻,《大开通》谓为摩崖石刻之祖,而被书林称作“汉三颂”的《石门颂》、《西狭颂》、《(甫阝)阁颂》,则可为汉代摩崖石刻的代表作.《石门颂》与《西狭颂》相对而言研究较多,对《(甫阝)阁颂》研究则相对薄弱.本文的旨趣在于对《(甫阝)阁颂》的研究历史作一初步地检索,并探讨其中的某些得失.  相似文献   

3.
《文物》1976,(6)
在宝成铁路沿线的陕西省略阳县横现河火车站向北穿过五个隧道的东侧下,约二百米处的嘉陵江边上,有一处汉代修过栈道的遗迹——《郙阁颂》摩崖石刻,上面记叙了我国古代交通工具栈道的情  相似文献   

4.
自宋人金石学论著已可见李翕黾池五瑞画象与"修崤嵚之道"题刻,刻于《西狭颂》摩崖之前。此石刻在《隶释》中列于《武都太守李翕西狭颂》与《李翕析里郙阁颂》之间。另有《隶续》卷一一《武都太守李翕天井道碑》。作为共同出现"李翕"姓名的四种石刻,形成重要交通史料中特殊的组合,值得研究者重视。李翕"昔在黾池,修崤嵚之道"的交通建设功绩在武都的宣传,与武都地方特殊的交通形势有关。李翕任军政长官期间,或许是武都地方交通发展较好的历史阶段。实际主持交通建设工程的仇审的事迹,因石刻资料而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5.
1988年以来,汉中学术界在蜀道及石门石刻研究的基础上,拓宽到对《西狭颂》、《郙阁颂》的深入研究,并于1993年出版了《汉三颂专辑》(汉中市博物馆、汉中市蜀道及石门石刻研究会合编,郭荣章主编)。此专辑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郙阁  相似文献   

6.
《西狭颂》为我国著名的东汉摩崖碑刻 ,地处甘肃省陇南地区成县县城西10公里处鱼窍峡中阴面悬崖上 ,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颂》 ,略阳的《阁颂》并称“汉三颂” ,为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西狭颂》的独特之处是其撰文、书丹、五瑞图的绘画融为一体 ,三者都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都出自当时武都郡府从史(史官)下辨(今成县)人仇靖一人之手 ,为汉碑所绝无仅有者。此外 ,《西狭颂》在研究古代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交通等方面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在一千八百多年前 ,陇南为什么能产生《西狭颂》这块在中国文化史…  相似文献   

7.
对《郙阁颂》摩崖的品读,古今学人和书坛巨擘都很重视,其品读感受见于著录者既多且繁,如稍加分理,似可归并为以下几类:第一类,以正字,解义,析疑为宗,着眼于文字内涵的探讨,以揭示其历史价值:第二类:以细察字的形、神、意态,章  相似文献   

8.
南宋褒斜石门题名蜀人事迹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陕南汉中褒城石门当褒斜栈道交通之冲,系世界最早通行车辆之穿山隧洞。自汉迄宋,石门内外摩崖刻石多达百余种,其中尤以汉魏颂铭(《石门颂》、《石门铭》) 蜚声中外。“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系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宋时期因金石学臻于极盛,褒斜道石门又系入蜀必经之地,故骚人墨客经此无不吊古刊石,抒怀发叹。清叶昌炽《语石》卷5有云:“由褒斜入蜀,天梯石栈,阁道云连,石门、析里之间,宋时士大夫入蜀者,  相似文献   

9.
王蓬 《丝绸之路》2005,(9):44-45
几乎每条穿越秦巴大山的古道都留下了大量刻石,镌刻于陕西汉中褒斜道南端谷口的《石门颂》,略阳县嘉陵江畔的《阁颂》,甘肃成县鱼窍峡中的《西狭颂》,由于在史料、金石、学、书法等诸领域均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倍受历代学人推崇,誉之为“蜀道瑰宝”。又因为这三方珍稀摩崖均镌刻于1800年前的东汉,被研究们并称为“汉三颂”。  相似文献   

10.
蔡副全 《文博》2009,(4):40-47
东汉摩崖《西狭颂》与《都阁颂》、《石门颂》并称“汉三颂”。清末张祖翼提出近拓《西狭颂》笔画肥肿,神气索然,乃吴大敬剜洗所致,是说证据不足。然《西狭颂》摩崖“正文”、“文前题记”及文后第一行“题名”的确有刻洗迹象。《五瑞图》下题名第四行“记”字也系后人重刻,其重刊时间约在嘉庆十七年(1812)至道光二年(1822)间,《西狭颂》剜洗亦或同时。另外,《西狭颂》正文末“时府”二字,字形、刀法、位置均与整篇不和谐,当为摩崖刻竣后补刊。  相似文献   

11.
<正>《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李翕西狭颂》,简称《西狭颂》,又称《李翕碑》《惠安西表》等。《西狭颂》刻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171),位于今甘肃成县城西13公里的天井山栈道的摩崖上。整个摩崖刻石由篆额、刻画、题记、颂文、题名组成。近年有学者撰文称"惠安西表"四字并非篆额,而另有他意,故不能将该碑简称为"惠安西表"。可备一说,并未取得学者  相似文献   

12.
汉代衡官考     
正汉代有衡官,见于《汉书·百官公卿表》和东汉灵帝时(168~189)的《西狭颂》、《郙阁颂》。关于衡官的职掌,《汉书·百官公卿表》并无详细记载。陈直先生在《汉书新证》里联系东汉的《耿勋碑》、《西狭颂》的记载指出~([1]):衡官亦兼管一部分铸钱事。汉武都太守耿勋碑云:"又开故道铜山,铸作钱器,兴利无极。"故李翕西狭颂,武都郡有衡官掾及衡官有秩。可以证明衡官在武都是专主铸钱事宜,仍沿用水衡都尉之衡官名称。此说颇为人所信。如裘锡圭先生在《啬夫初探》一文里认为"(陈)说似可从"~([2]),朱活先生在《居延简耿勋碑与东汉币制》一文里也说:"陈氏所释甚得其谛。唯误碑文‘铜官’为‘铜山’,此微疵耳。"~([3])其实,陈直先生的说法恐怕是有问题的。从上引那段话不难看出,他认为《西狭颂》里武都郡的"衡官",是《耿勋碑》里主管"开故道铜山,铸作钱器"的机构,故而提出  相似文献   

13.
《石门颂》摩崖镌刻于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全文二十二行,通高261、宽205厘米。额首一个“颂”字就道出了时代特色。因为汉代流行“汉赋”,而“赋”有两种功用,一是颂扬,二是劝戒。但主要功用还是颂扬统治者的丰功伟绩的。故班固认为赋这一流派基本是颂体。由此反推,《石门颂》也可称之“石门赋”。诵读《石门颂》全文,不仅语言回肠荡气,感情真切,而且字里行间都横溢着东汉尊儒的浓郁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4.
也谈“围谷”、“堂光”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谈“围谷”、“堂光”之道郭荣章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镌于陕西汉中褒谷古石门隧道西壁的《故司隶校尉健为杨君颂》摩崖,世称《石门颂》,是我国著名的汉代石刻,系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中的精品之一。1967年至1970年...  相似文献   

15.
东汉灵帝(刘宏)建宁四年(公元171年)镌於今甘肃省成县的《西狭颂》摩崖石刻,是我国汉刻中的佼佼者,且迄今保存完好,尤为难得。其文字内容记述武都太守李翕修治西狭栈道;其书体系东汉较成熟的隶书,字形方整,端庄秀美,用笔巧拙兼施,造诣甚高。自北宋以降,学林竟竟相问津者代不乏人。然在诸家著录中,常有不甚了了  相似文献   

16.
元氏汉碑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北省石家庄市南部的元氏县,战国时期为赵公子元的封邑,故名元氏。西汉至三国魏常山郡(国)皆治此。元氏县境内封龙山上,有东汉时期几通碑刻,最著名的有《封龙山颂碑》,刻立于东汉延熹七年(164年);《祀三公山碑》,刻立于东汉元初四年(117年);《白石神君碑》,刻立于东汉光和六年(183年)。这三通汉碑,不仅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以书法艺术价值而闻名于世。清代学者杨宋敬评《封龙山颂碑》的书法价值称:“雄伟劲健,《鲁峻碑》尚不及也,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  相似文献   

17.
吴敢  陈根民 《收藏家》2004,(1):23-29
2003年4月,上海博物馆以450万美元的巨资从美国收藏家安思远处购得《淳化阁帖》第四、六、七、八卷(以下简称安氏本),此举与北京故宫高价购入《出师颂》堪称今年收藏界的两大热点,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不过,与《出师颂》究竟是真是假、质疑不断之情形构成鲜明对比的是,自此四卷入藏上博之后,学术界尚无人明确表示反对意见。由于北宋《淳化阁帖》是我国传世最早的官刻法帖,也是后世学习与研究书法的重要来源,有关它的真伪优劣的认定,实为关系我国书法传承与价值评判的重大事件。在经过反复稽考、核对有关材料后,我们有充分理由可以认定安氏本《淳化阁帖》绝非“传世最善本”!学术乃世之公器,绝不会因某些人的“一己之见”所转移,希望本文能对客观公正的评价安氏本阁帖起到矫正的作用,并乞各方大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8.
《杨淮杨弼表记摩崖》,汉灵帝熹平二年(公元173年)黄门卞玉为文,镌于汉中褒谷石门西壁《石门颂》摩崖之南侧,通高216厘米,上沿宽67厘米,下沿宽50厘米,文七行,行二十四至二十六字,字径5—7厘米,隶书。一九七一年前迁入汉中市博物馆,近拓除个别字漫漶之外,余皆清晰可  相似文献   

19.
《石门颂》是东汉年间(公元148)书刻于褒斜道石门西壁的一块摩崖刻石,全称《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是当时汉中太守王升颂扬杨孟文生前倡修褒斜道功绩的刻石.《石门颂》以其恣肆奔放、率意天真、豪迈浑穆的书法特点享誉古今中外书坛,被称为汉隶名碑、“汉三颂之首”、“隶中草书”.清人杨守敬称“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或如长枪大戟,挺劲飞  相似文献   

20.
《宋史》卷一百六十二《职官志》:“都承旨,旧用院吏递迁,熙宁三年,始以东上阁门使李评为之,又以皇城使李绶为之副,更用士人自评、绶始。”其中“熙宁三年”是错误的记载。《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四:“(熙宁)二年八月二十二日……东上阁门使李评为枢密都承旨,都承旨旧用阁门使以上或大将军,其后专用枢密院吏,而更用士人复自评始。”《文献通考》卷五十八《职官考》亦把李评任枢密都承旨的时间记载为熙宁二年,因此,李评除授枢密都承旨当在熙宁二年八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