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按照中苏贸易互惠协议,苏联政府在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地建立了商务机构,从事贸易管理事务,为中苏友好和双边经济合作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随着60年代中苏论战扩大到国家关系领域,中国在"伊塔事件"后采取主动措施要求苏联关闭其驻新疆、黑龙江等四地的使领馆,并撤销了苏联驻华商务机构,使双方关系更趋紧张。苏联驻华商务机构的撤销是中苏关系全面紧张和双边贸易额急剧萎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1920年,我国新疆省当局同苏联地方政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签订了关于边界贸易及其它问题的议定书,翌年又共同剿灭窜入新疆的白卫军,为双边贸易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年代里,由于双方共同努力,使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到1927年,贸易额超过十月革命前的最高水平。二十年代新疆同苏联的贸易在中苏贸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对这一贸易的恢复、发展及其意义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同苏联的经济往来,已有了一定基础,除为国贸提供货源外,还建立了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1985年,在省中苏友协同苏联滨海边彊区苏中友协派团互访的过程中便开始商讨双边贸易问题。1987年,双方正式建立了边境贸易关系,当年实现了500余万瑞士法郎的易货贸易。1988年的边贸总额达到1200余万瑞士法郎。到1989年3月为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与苏联自1950年建立经济贸易关系以来已经整整40年了,40年来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之后又出现了光明的前景。本文拟对这40年的中苏经济贸易关系做一简略的回顾与粗浅的分析,同时对今后中苏经济贸易的发展前景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即与苏联建立了经济贸易联系。1950年4月19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贸易协定,这是社会主义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政府间的贸易协定,它为两国的经贸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从此中苏经贸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输出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其作用更是举足轻重。据国际劳工组织报道,世界劳动力商品贸易额由七十年代初的1000亿美元,猛增到八十年代中期的1000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3.5%,其中有十几个国家的劳动力商品贸易额超过自身其它商品的贸易额。在国际劳动力市场已具相当规模的今天,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而劳动力输出人员仅占国际流动劳动力总数的1%,这种状况与我国人力资源极其丰富、劳动力就业压力大的实际,与我国在国际劳动力市场中应占份额极不相称。因此,多渠道、多形式、多层…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当今世界贸易和海外投资强国。1990年其贸易额为509905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8%;海外债权总额1400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同年,国际收支顺差再创历史最高记录,超过1000亿美元大关。日本在贸易和海外投资方面取得如此巨大成绩,令世界瞩目。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学者纷纷探求其中奥秘。但至今日,从保险制度上分析日本贸易与海外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贸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日本曾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日贸易额在2006年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在对华直接投资中,日本仅次于港澳台地区。但中日贸易结构仍较落后。日本的对华直接投资能否有助于中日贸易结构的改善和中日贸易增长方式的改变,促进中日贸易更好地发展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自1972年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十分迅猛。从1991年起,贸易额每年刷新历史最高记录。据日本海关统计,1997年日中贸易额达到7.6924万亿日元(约638亿美元),是1972年的58倍。(I日本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前,将一个什么样的中日经贸关系带入ZI世纪,是中日双方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对当前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对面向21世纪中日经贸关系的合作问题略陈己见。一、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贸易现状:进入90年代以后,中日两国…  相似文献   

9.
中苏科学技术合作中的技术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初,苏联的技术援华推动了现代技术向中国的大规模转 移。50年代初,为更好地协调、管理中苏在科技合作中的各项事宜,成立了中苏科技合作委员会, 推动了双方在研究机构、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技术科学的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培养提高了我国科 研院所、设计机构和企业的技术能力。1956年,在苏联专家的建议和帮助下,我国制订了十二年 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中国科技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基本政策,此举对我国科技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60年代初,随着两国关系的破裂,中苏科技合作中断,因而打乱了我国科技远景规 划的正常实施,造成了中方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和损失。  相似文献   

10.
周晓沛 《百年潮》2007,(12):12-18
我于1970年北大毕业后,经唐山军垦农场储备劳动和北外回炉进修之后,于1973年3月进入外交部,被分配到苏联东欧司苏联处。通过参与中苏边界谈判和其他对苏工作,我对中苏之间近四十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在南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此后几年,中苏签订了3笔共2.5亿美元的援华贷款.另外,从1937年10月至1939年9月,中国从苏联得到985架飞机,1300多门大炮,14000多挺机关枪和2050辆卡车及其他物资装备.苏联还向中国派出了6个飞行中队的志愿航空队,协助国民党政府建设空军和参加对日空战.这一时期,苏方在华军事顾问和专家达3665人.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使双方走到了战争的边缘,美国方面对中苏冲突的反应是一个从倾向于中国“好战”和“挑衅”到看清苏联意图的认识过程。美国一直想利用中苏分歧,使其在与苏联争夺霸权的较量中获利。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客观上为美国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尼克松政府也抓住了这个机会。中苏边界冲突造成的中苏关系空前紧张的形势,使尼克松、基辛格感到美国有可能在处理美、苏、中三角关系中处于优越地位。所以,中苏冲突客观上是促进美国加速调整对华政策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湖南文史》2012,(6):43-43
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和出现饥荒后,国内曾出现"中国为抗美援朝欠债,苏修逼债造成挨饿"之说。不过,研究一下改革开放后国家发表的经济统计数字,可看出当年中国所欠苏联债务数额并不大。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时,同斯大林议定了3亿美元的苏联对华第一笔贷款。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中国急需大量武器装备,苏联要求中苏两国按成本价各出一半的钱。  相似文献   

14.
顾宁 《世界历史》2004,2(4):79-88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 1 991年苏联解体 ,世界处于美苏冷战的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段时期与苏联进行的教育交流经历了风风雨雨。教育交流是外交和政治关系的延续 ,中苏教育交流是中苏两国关系的晴雨表。在世界进入后冷战时期 ,回顾冷战年代中苏教育交流的历史 ,必将总结出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经贸关系出现较快的发展态势。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波折,但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中日进出口贸易从建交时的10.9亿美元,扩大到2006年的2073.6亿美元,日本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随着中日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机电产品已经成为双方贸易的第一大商品,产业内贸易越来越活跃,中日贸易正在向水平化的方向发展;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也在不断的增长,截至2006年12月底,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累计达到580.4亿美元,仅次于香港、台湾省,位居第三位。展望未来,中日经贸关系仍将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苏均视日本为远东地区的主要威胁,将对日政策置于各自远东外交政策的首位,因此在两国谈判中优先处理中日关系与苏日关系,结果导致中苏谈判断断续续地进行了5年.1937年7月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为了与苏联合作抵抗日本,中国做出妥协,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简言之,中苏各自的对日政策,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两国互不侵犯条约谈判和两国关系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中苏两国于1950年2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外签订的第一个双边关系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反映了人民革命胜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之间建立了完全新型的关系,标志着中苏关系从此走向一个全面合作的历史时期。通过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苏联同中国国民党政府在1945年8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比较来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中苏双方在充分协商、积极对话的基础上产生的,所强调的不仅是同盟,更是互助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杨雨青 《纵横》2009,(1):46-49
1924年5月《中苏解决悬案大纲》签订以后,中国与前苏联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此后,苏联在中国建立了大规模的侦探组织,派遣大批密探到中国进行活动,搜罗及教练各种探访人员,散布各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27年中苏断交之后。苏联为什么要成立密探组织?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是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增长的黄金年代,其成绩是举世瞩目的。自1984年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以来,连年创纪录。1987年又突破了300亿美元,而到1989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额竟达470.22亿美元,比上年猛增40.9%,掀起了一次空前规模的投资高潮。此间,对华直接投资也出现明显的增长势头,尤其是1989年末以后,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历史中,中苏关系经历了结盟(1949-1953)、蜜月(1954-1957)、分歧(1958-1960)、破裂(1960-1964)、对抗(1964-1979)以及走向正常化(1980-1991)等不同阶段,其中真正构成政治、军事同盟关系的时间不过十余年。无论如何,到1960年苏联撤退在华苏联专家、中苏分歧公开化时,中苏同盟解体的命运实际上已经注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