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鉴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它价值的大小。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许家康曾经呼吁,提高县(市)综合年鉴的内容质量“是县级年鉴生存发展的当务之急”。笔者从事《花都年鉴》编纂工作九年多,围绕提高《花都年鉴》的综合质量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取得一些成效,加深了对年鉴编纂理论的认识。实践证明,要提高年鉴质量,创立品牌年鉴,必须抓好提高年鉴作者的供稿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和改革创新年鉴篇目、内容三个环节的工作。下面,笔者结合近年编纂《花都年鉴》的实践,谈一谈这方面的体会,与同行们探讨交流,望能有所启发,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2.
出版一部年鉴,通常要经过组稿、编辑加工、审稿、排版、校对、印装等多个环节。要全面提高年鉴编纂质量,就要在各个环节上严格要求、从严把关,尤其是编辑加工和校对这两个环节,对年鉴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走进新时代的地方志踏上新的征程,年鉴事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由依法编鉴阶段进入依法治鉴阶段,年鉴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然而,随着国家图书出版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在原有一些制约年鉴事业发展的老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的情况下,出现了年鉴出版书号申请难、出版费用上涨等新情况,与"一年一鉴,公开出版"构成了亟待解决的新矛盾。面对新挑战,年鉴工作者要创新思想,科学谋划,依法治鉴,在紧抓年鉴前期工作如规划、征稿、编纂等环节质量进度的同时,也应在年鉴后期工作如排版设计、出版印刷等环节"掌握时间主动权",前后相辅相成、无缝接轨,力促提质增效,打造精品年鉴。  相似文献   

4.
年鉴总纂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年鉴编纂过程中,总纂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提高年鉴整体质量和最后关口。如何把握这一重要环节,使年鉴编纂质量在整体上得到提高,其中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认真考虑:一是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质量第一的观点;二是框架、条目赋予地方年度特色,同时要处理好“六个关系”;三是体和语言要规范,既符合工具书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5.
年鉴质量贯穿于年鉴编纂各个环节,哪一个环节出了质量问题,这部年鉴就不可能成为精品。近几年,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就提高年鉴质量做了一些实践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对第三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结果,尤其是江苏综合性年鉴参评情况进行了分析,针对江苏年鉴界的质量状况,就江苏年鉴事业持续科学的发展的若干问题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邹瑾 《云南史志》2000,(5):47-50
校对是书刊出版工作中必须经过的一道工序,也是书刊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继续和延伸,是编辑工作中一道至为重要的工序,必须认真做好。作为准确信息的载体——地方年鉴,要通过丰富的资料,准确的信息,为各级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向当地各族人民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乡土教材,为后代编史修志积累资料,为“两个明”建设服务。如果由于校对粗心大意,年鉴出版后,多处出现错漏,会给使用带来极大的困难。现就《红塔区年鉴》(1999)的校对方法及交叉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作初步的归纳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对河南年鉴社进行表彰的决定》(豫政[2005]17号件),河南省人民政府对河南年鉴社通报表彰。《河南年鉴》(2004年刊)在中国出版工作协会组织的第三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奖活动中,荣获“中国年鉴奖”暨综合奖一等奖,并获三个单项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张芳斌   《陕西史志》2005,(6):20-22
《陕西年鉴》是省政府主管,由省地方志办承编的省级综合性年刊,从1997年由省社科院移交我办,已连续编纂出版9期,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全体编辑人员的努力,其整体质量逐年在提高。《陕西年鉴)2003年卷被评为全国地方志系统年鉴一等奖。《陕西年鉴》2005卷如期完成了组稿和编辑任务,已于元旦前夕出版。《陕西年鉴》的编辑出版,在全省三个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年鉴的出版工作一直是笔者所在的方志出版社的主要业务之一,多年来,我在审读年鉴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现归纳总结如下,希望对地方年鉴编纂出版质量的提高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年鉴编辑的现状、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提高素质之途径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首先剖析了制约年鉴质量提高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其次从出版"精品"年鉴的角度,指出了编辑人员必须具备的五种素质要求;再次围绕编辑人员的素质要求,结合实际,从提高政治素质、培养敬业精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岗位培训、注重学习研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宜兴年鉴》已连续出版11卷580万字,发行2万余册,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在编纂质量上,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每年都有一些遗憾之处。尤其是框架结构不够合理,内容收录不够全面,有些条目无新意,语法遣词错误多等,编纂技术上的问题较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编辑人员业务不精、基本功不扎实,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浏览我省部分县(市)级综合年鉴,感觉类似问题也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3.
我省各地首届新编地方志工作绝大部分完成,现许多单位都转入年鉴编写。如何提高年鉴质量,这是大家所关心的事情。我省已出版的地方综合年鉴,从总体上看,资料丰富,覆盖面广,结构完备,整体质量好,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年鉴编纂工作发展过猛,也存在这样那样不足和问题。比如,年鉴的框架结构和条目设置,还需进一步创新和优化;在加大信息量、增强实用性方面还需下大气。  相似文献   

14.
年鉴要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必须注重营销。城市综合年鉴可考虑将企业作为拓展产品市场的重点。编纂和出版各环节都要考虑市场的要求。促销不应仅仅局限于媒体上发个短消息,应从广告、公共关系等多方面进行策划。  相似文献   

15.
记述对象问题是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的一个基本问题。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对编纂地方综合年鉴以及提高其质量具有比较深远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记述对象问题也就是地方综合年鉴的定位问题。目前,全国每年编纂出版的地方综合年鉴有数百种之  相似文献   

16.
武星斗 《新疆地方志》2011,(1):35-38,41
做好年鉴的框架设计工作,对于编好年鉴、提高年鉴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出版的年鉴,绝大多数采用分类编辑法,篇目、类目、分目、子目的设置是否科学、条目归属是否得当等问题值得探讨。年鉴框架设计既要规范,坚持分类科学、归属得当的原则,又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体现特色。  相似文献   

17.
年鉴规范是年鉴编纂的一个基础性和根本性问题,规范化是提高年鉴质量的基本保证。年鉴界围绕规范和创新两大主题展开激烈讨论,推动了年鉴编纂出版事业的不断进步。规范是基础,创新是提高,规范在先,创新在后,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因此,要一手抓规范,一手抓创新。规范是手段,创新也是手段,目的是提高年鉴的编纂出版质量。千鉴一面不应该归罪于年鉴规范,年鉴规范应与年鉴评奖有机结合。应加快构建年鉴质量标准体系,推动年鉴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丽 《巴蜀史志》2006,(2):9-10
现代意义上的年鉴起源于欧洲,最早出现在英国,至今约有400年的历史。中国则是到了近代才开始有年鉴出版。现在全国究竟有多少种年鉴,很难有准确的统计。2003年12月华艺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志鉴书刊研究院李维民、肖东发先生主编的《中国年鉴概览》共收录了1909年我国出版第一本中文年鉴以来,到2003年底全国出版的各类年鉴2487种。其中,收录1909-1949年间的年鉴207种,1950-2003年间的年鉴2280种。这2280种年鉴大致分为0编、译的世界和外国年鉴40种;全国性综合与专业年鉴344种;各省、市、县综合与专业年鉴1288种;各种统计年鉴344种;企业年鉴190种;学校年鉴74种。而这两千余种年鉴中,由地方志系统编纂出版的达1300多种之多。  相似文献   

19.
年鉴编纂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编纂、出版一部高质量的年鉴,需要方方面面的综合条件,也就是说制约年鉴生存发展的因素很多。因此,要打造品牌年鉴,实现年鉴事业可持续发展,除了强化年鉴规范,提高年鉴内在质量外,还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年鉴的内容及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是年鉴的生命所在。年鉴工作者必须以此作为开展工作的最高指导原则,提高年鉴工作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方面的服务能力,真正焕发年鉴工作的勃勃生机。要加强年鉴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其业务素质,多出富有指导意义的精品年鉴。要进一步转变年鉴的工作理念,少些形式主义的内容,多些为基层和群众所理解、能够指导实践的内容。要健全和改进年鉴工作的评比机制,不能只注重年鉴的装帧,要重视年鉴的内容和质量,发挥好评比机制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