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依求子习俗是布依人民基于自己的生存环境、经济生活、家庭模式等因素形成的习俗模式,诠释着布依人民独特的生育文化观。  相似文献   

2.
做寿习俗是人生礼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尚书&;#183;洪范》记载:“五福,一日寿,二日福,三日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命。”寿居五福之首,可见古人对寿是非常重视的,由此也带来了隆重的做寿风尚。这里介绍的民国时期的南京寿俗,有的已经消失了,有的发生了转变,有的融人了新的内容,因此内涵更加丰富了。  相似文献   

3.
古语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由此可见孕育新的生命,不仅仅是为自己“老有所养”,也是为家族传宗接代、开技散叶,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从婴儿出生,到婴儿满周岁,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来庆祝新生命的到来,充分体现了家庭、家族、亲族乃至社会对新生命的关怀.也折射出传统文化某些方面的特点。这些礼仪活动是对生命的礼赞.也是对新生命茁壮成长的祝福。南京老百姓的育儿习俗是很有特色的。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吉祥”的民族,“逢凶化吉”是人类亘古不变、永不放弃的心理追求,这种民族意识和民俗文化也是南京地区民俗挂件产生、发展的根源。民俗挂件一般是指具有民俗特色、寄托了人类“祈福祛恶”的美好祝愿的挂件,可分为两大类,随身佩挂的配饰和悬挂于墙、床等处的饰物。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南京建筑师群体是中国近代建筑发展中重要的力量,其形成及执业活动状况一方面呼应了中国建筑师职业和近代建筑发展的大背景,另一方面又不同程度地受到南京城市地位和环境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7.
金伟 《丝绸之路》2012,(22):61-62
甘宁青①僻居我国西北一隅,有其独特的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特性,是近代中国颇具代表性的省份.本文对民国时期甘宁青地区的盐政改革进行了简单论述,具体探究在当时复杂的社会情势下,盐政如何推进,其影响如何.这是研究中国近代盐政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为人们认识近代西北社会和近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以山西省五台山地区丧葬习俗为例,对人的生死观作粗略的探析,以求证今天我国城乡刮起的丧葬奢靡之风的根源和改革丧葬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0.
谢国先 《民俗研究》2006,(3):139-143
饮食的构成和方式是文化的重要部分。云南在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大省的过程中,应该对云南各民族的饮食传统进行系统的研究,发现其中有用的成分,为今天的社会服务。本文对明代云南各民族的饮食习俗略作论述,并希望今后有更多的研究者关心这类问题。明代云南各民族已普遍以农作物为主食。滇西北普米族、藏族、纳西族以及滇中、滇东彝族地区畜牧业发达,肉类是其食物的重要补充,滇南、滇西南哈尼族、彝族、傣族、蒲人、佤族等居住地区植被丰富,狩猎和采集所得亦构成食物来源的重要部分。由于明代云南各民族生计活动的综合性,因而他们的食物种…  相似文献   

11.
王挺 《中国地方志》2023,(1):81-97+127
明清民国时期关中—天水地区城市供水的水源包括地下水(井泉水)、渠水、河水和雨水4类。尽管当时该地区城市地下水资源呈现明显的区域内部差异,但凿井浚泉汲取地下水始终是该地区城市最主要供水方式,具有区域普遍性特征。渭河平原地区至少有73%的城市曾开渠引水入城,其中渭河南岸十城均曾营建渠道引水入城,启示我们当前务必要做好秦岭北麓的植被保护工作。汲取河水、凿池聚雨和人工卖水均是明清民国时期该地区城市供水的重要补充方式,但不具有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国时期西康地区的农业改进及其实际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川 《民国档案》2004,2(4):54-59
在清末与民国时期西康地区的农业技术的改良及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一些相关机构如晚清开办的“农事试验场”、民国初年广泛建立的“西康农事试验场”和1940年成立的“西康省农业改进所”,以及西康地区的一些历史人物起了较重要的作用。章以四川省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及近代相关史料为主,在论述这一历史时期西康地区的农业改进活动后,指出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农业改进的成绩有限,但它预示了西部民族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康藏民族地区农业近代化的开始,在中国近代边疆开发史上无疑是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客家人和其他汉族一样庆祝许多同样的中国传统节日,其中又以春节的庆祝最为隆重,而且极具客家文化特色和浓烈的乡土色彩。本文采用实地调查观察和相关文献资料相结合,旨在描述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春节习俗以及从中反映出来的客家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连云港地处苏鲁交界处,东临黄海,海岸线总长度达204公里,自古以来便是渔业盐田之乡。在千百年的渔业发展史中,当地渔民说话做事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方式,逐渐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与禁忌,一些还相传至今。习俗暖墩造船在当地被叫做排船,渔民在一条船建造完工之后,船主要举行庆典仪式,叫做"暖墩"。选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明清民国时期关中—天水地区46个城市的地下水资源状况进行了逐个考察,分别从水位、水质两方面总结了该地区城市地下水资源的特征。研究表明:明清民国时期关中—天水地区城市地下水位呈现明显的区域内部差异:渭北台塬地区城市地下水位埋藏最深,达几十丈乃至更深;渭河平原地区城市地下水位埋藏相对较浅,在几米至几十米之间;关中西部及天水地区城市地下水位埋藏最浅,基本上在十米以内。明清民国时期关中—天水地区至少有22个城市存在地下水"咸苦"问题,其中有17个城市集中分布在关中渭河北岸的东、中部地区。城市地下水"咸苦"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城市居民活动与地理环境两个方面,尤其是在关中渭河北岸的东、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饮食是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传统节庆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食什么,如何食,则与各地的物产、气候、水土、喜好密切相关,与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因而各地居民在长期的节庆活动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节庆饮食习俗。珍惜生命、健康向上乃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7.
钟晓峰 《神州》2013,(32):145-145
京族地区主要是指广西防城港东兴市江平镇的京族三岛(原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镇),是京族人的聚居地。三岛位于江平镇南面临海处。其东临珍珠港,南濒北部湾,西与越南隔海相望。京族三岛居民以京族为主,故也称"京岛"。"京族三岛"的传奇在中国已有近500年的历史。500年来京族人不断的繁衍生息,形成自己独特的魅力的风土人情。一、基本情况根据笔者2008年的调查,清末京族地区教育的落后状况,一直延至民国期间。  相似文献   

18.
“敬惜字纸”是中国文化传统理念之一.成为古时人们的一种习俗.还流传到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9.
20.
巴塘县城位于县境中部的川藏交通孔道上,坐落在离金沙江9公里的巴曲与巴久曲会合口。距省会成都851公里,距州府康定483公里,海拔2580米。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康南重镇,巴塘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