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指出:“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这里必须明确的是,地方志书的本质特征是“资料性文献”,资料是地方志书的基础,一本志书编纂是否成功,关键在资料,资料的充分和真实,决定了志书的价值,决定了志书能不能真正发挥其“资治、教化、存史”的功能。《条例》处处体现了地方志工作明显的行政性,体现了地方志书的“官书”性质。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相似文献   

2.
《地方志工作条例》(简称《条例》)明确指出:“编纂地方志应当做到存真求实,确保质量,全面、客观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这是关系地方志事业生存与发展的一项根本原则。因为地方志是一种资料性文献,资料的真与实是衡量志书质量高低的标准,也是地方志的生命所在。二轮修志一定要把这一原则贯穿于始终,确保志书质量。如何做到“存真求实”,本文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作为“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的地方志(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定义),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第二轮地方志编修工作的全部实践。  相似文献   

4.
《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应当做到存真求实,确保质量,全面、客观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地方志如何真正体现全面、客观地记述本行政区  相似文献   

5.
<正>《地方志工作条例》把地方综合年鉴纳入地方志概念之中,并指明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的性质:“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  相似文献   

6.
<正>在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全面展开的形势下,国务院颁发《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地方志工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所有方志工作者都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条例》的颁发,是党和国家对地方志工作高度重视的体现。《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地方志工作的性质,肯定了它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条例》指出,地方志是“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这个文献的提法与以往讲的“百科全书”、“资料大全”等,显然不同。我们编纂的志书应该具有历史价值,应该无愧文献这个定位。这无疑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其次,《条例》重申地方志是“官书”,是由国家地方志机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编纂的“官书”,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加强领导、由专门机构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无权编纂的“官书”。地方志书、年鉴要体现官方立场、观点,为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立言的性质和作用十分明确。第三,《条例》讲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地方志工作既包括修志,也包括用志。很明显,《条例》是为地方志工作加了担子,它蕴含着党和国家对这项工作的期望和要求。这是方志工作者的光荣,也是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7.
资料是编修地方志的基础。《地方志工作条例》把地方志书定义为“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勿容置疑地确立了资料在地方志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浦城县方志委和各地方志界同仁一样,为征集到全面、翔实的地方志资料,煞费苦心,历尽艰辛,在此过程中积累了点滴体会,归纳其要点有“四种做法”。在此抛砖引玉,供修志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 地方志是什么?《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文件、条例地方志业内人人都能说会背,而外界只看实际,不看条文。第二轮修志以来,地方志以及年鉴,给人的印象更多是业绩的记载。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这与我们修志的指导思想有关。我赞同浙...  相似文献   

9.
<正>2006年5月颁发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对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下了权威性的、法定性的定义,即: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古人讲,“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将之称为“一方之全史”。我国历来有“隔代修史、当代修志”的传统。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修纂的浩如烟海的地方志书,为我们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史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早在1957年,国务院就已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家十二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到2006年,我国已基本完成了首轮新编地方志工作。为了保障地方志事业健康发展,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还颁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将地方志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在《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施行两周年之际,重新回顾和展望我省地方志工作,对促进全省地方志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地方志书是什么性质的书?《地方志工作条例》说",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当然,从学术研究角度,也可以有"资料性著述"、地理书"、历史书"、史地兼有之书"、地情书"等多  相似文献   

12.
地方志是汇集本区域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等方面历史和现状的文献资料。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称之为“一方之全史”,我国素有“盛世修志”的传统,历史上有朱熹“下轿伊始间志书”的轶事:近当代。则有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每到一地,都要阅读、研究当地志书的美谈。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早在1957年。地方志工作就被纳入国家12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将地方志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 去年5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发了第46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向全国正式公布新中国第一部由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这是地方志编纂历史上和地方志事业发展进程中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标志着地方志工作从此步入了法制化的发展轨道,对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实现依法修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指出:地方志要“全面、客观、真实、科学地反映当地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及现状。”地方志,志地方。反映当地地方特色,既是地方志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衡量地方志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充分写出地方特色和地方特点,才称得上是一部上乘的志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乐山市地方志工作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等法规,全市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修志机构依法修志的工作格局有效形成。依法修志基础不断加强,地方志工作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全省率先出台地方志工作“十二五”规划:志鉴编纂质量不断提高,至2013年底,  相似文献   

16.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67号国务院令,正式颁布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制定颁布的第一部有关地方志工作的行政法规,是地方志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地方志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条例》的施行对于贯彻党的“依法治国”战略,实现依法修志,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地方志工作健康有序协调发展,建立地方志工作长效发展机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条例》,进一步提高对依法修志重要性的认识一年来,我区各级地方志编修机构和广大修志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新方志编纂的基本原则,是指志书在编纂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志的基本原则是由方志性质决定的。《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了"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这就决定了编纂新方志有其独特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在《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过两个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一个是《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一个是《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条例》与这两个“规定”最大的不同是将“地方志编纂工作”改为“地方志工作”,将“地方志编纂机构”改为“地方志工作机构”。联系到《条例》的具体内容,我们说。它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关于地方志工作的规定。当然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编纂地方志。  相似文献   

19.
《地方志工作条例》第5条明确指出: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履行的职责之一就是“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曾指出:“每地修志,主要目标在于补行政官吏之鉴览.以订其发施政令之方针。”李铁映同志指出:“修志的目的在于用.不仅为当代人用,也为后代人用。”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繁荣和发展地方志事业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地方志工作阐明了指导思想,一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全面、客观、系统地编纂地方志”,二是“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方志,发挥地方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将“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