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生在农村,小时候见过农民用古老的方式榨油。那时候榨油,用的是木质土榨,榨桐是用一棵很大的树雕琢而成,放在榨架上,榨架栽得很深、很牢固,备有若干楔子,炒锅、碾子、磨子、打榨的撞杆吊在榨坊梁上,铁圈做饼,这就是全部设备,构成了土榨坊。这种传统的老工艺大约有上千年的历史,虽然很土,也是一个重大发明,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  相似文献   

2.
我的自传     
勋甫原名成猷,别号毅成。现年59岁。湖北汉川县人。于1893年3月7日生于县城东门外之王家垸。曾祖明选,祖显亨,父祖惠,累世从事榨油业。于榨坊之外,兼营油铺,亦工亦商,为小资产阶级。1913年以后,榨坊业务,时辍时作,至抗战期间,完全停止。  相似文献   

3.
2011年6月10日,是黄陂南乡刘望喜老人之子杨德元备感欣慰的日子。这一天,杨楼子塆榨坊榨油技艺,继2006年被认定为武汉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又被湖北省政府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代盘龙城被称为"武汉之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楼子老榨坊邻盘龙城遗址北端,明嘉靖年间开始榨油,以挑油转乡、以籽换油循环运行,存续了400多年,被称之农业文明的"活化石"。老字  相似文献   

4.
正程锦瑞认养利用麻家大院浑源县锦瑞工贸有限公司经理程锦瑞热爱地方历史文化,认养省级文保单位——麻家大院,先后主办了历史文物展、地方碑拓展等以浑源历史风情、麻家家族文化、浑源李峪青铜器等题材的展览,并依托馆藏文物开展多种文化活动,生动诠释地方历史文化,推进文化旅游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青海劳动号子多种多样,有擀毡的号子、榨油的号子和打墙夯土的劳动号子等。一、打墙号子打墙夯土号子是亘古以来勤劳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中的发明和创造。打墙,一般需要3-4把杵子,抬杵子的小伙们必须身强力壮。等到墙板里装满了土,抬杵子的小伙们就排成纵队,由一个打头的人领喊号子,后面的跟着喊。"哼儿里哼,夯儿里夯,哼儿里哼哪,夯儿里夯啊!"  相似文献   

6.
法库湾柳街遗址新出土的青铜时代器物曹桂林,庄艳杰(铁岭市博物馆)一、湾柳街遗址出土文物简况湾柳街遗址位于法库县丁家房乡湾柳街村,包括砖厂、房身地、姚坟山等具体地点(图一)。湾柳街遗址是1979年在房身地首次发现的。当时从农民手中征集陶罐两件;1983...  相似文献   

7.
贵阳城区的东出口是油榨街,据史书记载,这个东出口最早见于明朝洪武年间,即1368年到1398年,那时油榨街是进出贵阳城的驿道,故称南驿站,到了明朝成化六年(1470年),这个东出口被百姓称为“油榨关”。民国时期,这条路修成了砂石路,称为湘黔公路。  相似文献   

8.
《世界》2014,(8):160-160
普吉阿玛瑞珊瑚湾度假酒店自29年前开业以来,一直深受度假客的追捧。历经18个月的翻新改造,以全新的姿态亮相。这位于普吉最受欢迎海滩巴东南部、置身于68英亩的广阔丛林之中的度假酒店从一开始就让人充满了期待。  相似文献   

9.
正中秋时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在温煦怡人的暖风中,我们家族一行,心眷眷情切切来到洛湾"锦思园"公墓,凭吊、祭拜我祖父祖母。"锦思园"毗邻洛湾水库,青山绿水,烟岚云岫,波光潋滟,生态环境旖旎幽美。祖父董伯平,字靖武,英姿勃勃,气宇轩昂,早年留学日本,深知教育与振兴国家民族的重要关联。1903年,  相似文献   

10.
辉煌的过去:一股银水进张家 家乡有条河,叫芦山河,河上有铁索桥,河边有老油坊:30多年前,时兴滚铁环,没有铁环,我们就到老油坊里偷油枯圈圈——用竹篾条编成,人工榨油用。浸透了清油的“竹铁环”,看上去黄澄澄的,滚在地上隆隆作响.气势磅礴,赛过秀气的铁环后来,大河截流了,老油坊断流了,水轱辘变成了电动机,榨油机取代了人工榨油坊,黄澄澄的“竹铁环”便消失了。  相似文献   

11.
锦麟兄:我正在亚丁湾茫茫的夜色中航行。侧翼是由我们护卫的商船编队。我突然想到了“放牧”一词。我们如同牧羊人,把商船们召集齐了就“赶”着驶向远方。  相似文献   

12.
程永源  程永江  高芳 《纵横》2010,(4):8-13
叶帅住进了程家花园 北平沦陷后,父亲程砚秋不给日本人演戏,日本人就组织“黑狗子”在北平东车站打父亲,还半夜到家里来抓父亲。父亲从此就不演戏了。在现在的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旁边,有一个叫董四墓的地方,那里早先有一个金家花园,共18亩地60问房。  相似文献   

13.
土油坊记忆     
过去,民间加工面粉有水磨坊,加工油料有土油坊。土法榨油的土油坊是手工操作的作坊,俗称油坊。人们把居有油坊,并兼包榨油活计的人称为油  相似文献   

14.
苏灿余 《江淮文史》2006,(1):153-158
逼上梁山朱老五原名朱富润(1895—1929年),又名义才,因在结盟兄弟中排行老五,故外号朱老五。他是东流(今东至)县胜利镇朱家村人,出生雇农,家贫未曾就学。15岁时仍帮人放牛,16岁开始打长工,在油坊打榨锤。18岁父母双亡后,不愿再为财主做工,不久因私自将偌大的白荡湖卖给他人,触犯族长、士绅利益,被送交官府下狱。他性格刚直,勇敢过人,在狱中常为难友打抱不平,顶撞狱警,受难友拥戴。5年后获释,破屋已倒,无家可归,一气之下,浪迹江湖,继而投军。1926年,朱老五已在直系军阀孙传芳部队某军一团当上营长,但不久该部被北伐军击溃,他只得辗转回朱家村…  相似文献   

15.
沅水渔歌     
尹忠 《旅游》2009,(7):28-31
伏天周末,酷暑难耐,好友呀几打来电话,邀我下午去和他一起跟渔民一块捕鱼,地点就在沅水河边的萝卜湾,我一听就乐了。萝卜湾在洪江古城下游五千米左右。沅水至西向东流入洪江后,由于受南北走向的雪峰山脉的影响,打了几道弯,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缺乏机械动力设备,许多工程大多靠体力协作完成。为了统一节奏、协调动作、激发劳动热情和缓解疲劳,常常吼出号子,诸如挑抬重物,推车拉磙,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江河摇撸、拉纤、放排,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榨油、榨菜、制盐等劳动,几乎都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我儿时在江苏农村度过,中学毕业插队农村,后又在建筑工地干过小工,亲身经历过不少劳动号子。  相似文献   

17.
节令画是具有民俗特色的绘画品种。这种艺术形式不仅流行于民间,同时也存在于宫廷生活中。本文勾勒了上起汉代下迄明清的宫廷节令画发展概貌,介绍了门神、钟馗、《岁朝图》、《五瑞图》、《货郎图》等宫廷节令画代表作,进一步解释了刘若愚所谓“锦盆堆”、“货郎担”等在宫廷节令画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一双布鞋     
<正>小时候,穿新鞋,穿着新布鞋过年过节,是美好而温暖的记忆。1母亲在太阳下打袼褙做鞋,袼褙是用麻渣糊子(榨菜籽油剩的物料)把破旧的衣物,粘糊在一起好几层做鞋底。铺一层拆好的衣物料子,抹上麻渣糊子,有时放点面浆,黏性更好。每次打袼褙总在吃过早饭后,母亲搁下碗筷就忙活了,看着自己穿烂的衣服被剪成片,我想到因为顽皮,裤子弄了小洞,  相似文献   

19.
吕霞 《中国土族》2001,(4):27-29
古老的黄河,自茫茫雪原、皑皑群山深处奔涌而来,在她湛蓝的身影即将揖别故乡青海,远离青藏高原之际,却在青海东部与甘肃交接的地方拐了一个温柔的湾,冲积出了一片富饶的河谷,给青海留下了一块"千家门巷皆铺锦,十里园林尽罩烟"的美丽土地,这就是有"小江南"之称的民和土族聚居区--三川.  相似文献   

20.
正走进扬州西山的陈集镇,一家油厂的香味扑面而来,山一样的菜籽饼应该是油香味的主要来源,一下子唤醒了我儿时的记忆。童年、少年,直至现在,我们老家人一直吃的都是这种菜籽压榨的油。里下河大平原,本身就是菜花的世界。父母勤快,人家农田边角地难种抛荒,他们不吝惜力气,开垦来栽油菜,好伺候,稳收成。每年都要多收几百斤。收了菜籽就集中到邻镇的油坊去榨油每逢这个时候,家里的大大小小铁皮桶全派上用场,盛满油盖上盖子,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