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边的姑娘     
大姿 《南方人物周刊》2011,(30):111-111
昨天我爸在路边捡了个姑娘回家。 事情是这样的。下午4点,我爸出去遛弯儿,路边一个姑娘上前问:大爷,你知道附近什么地方能坐坐么?  相似文献   

2.
杨乃运 《旅游》2015,(2):96-99
北京的爷文化是别地儿没有的。北京人好称爷,爷究竟啥意思,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楚的。爷,字面儿上说,爷爷的意思,就是祖父。真当爷爷解,在北京这个语言环境里还真说不通。大爷也是爷,大爷是大伯辈儿,对儿辈儿来说是父亲的兄长。大爷的爷音往上挑,拉得长一点,是尊称,但也有不恭,分语境。大爷的爷字音念去声,发音短促,是大伯的另一叫法,但前边加一字后边加一字,就成了骂人。所以,北京的爷文化,怎么琢磨,都不是爷爷文化、大爷文化。大爷就是大爷,不是爷。北京有自己称自已为爷的习俗,也有称他人为爷的习俗。说爷把话撂这儿了!意思是我说话算数,不是戏言,肯定兑现的。换成大爷全不对味儿了,不信您说大爷我把话撂这儿了感  相似文献   

3.
洗碗事件     
正"如果你想上网,就去洗碗。"妈妈对正在上网的我说。"好吧。"我无精打采地说道。然后,就去了厨房洗碗。我从桌上拿起所有的碗筷,找来一块抹布,挤了一些洗洁精,放了半盆水,准备好洗碗了。我先拿起我的碗,这可是最脏最脏的碗,油比放肉的盘子还多,上面还有一些米粒。我拿着抹布在上面用力擦,油是没有了,可米都粘在上面。没办法,只好出杀手锏了——钢丝球。我一手拿着碗,一手拿着钢丝球用力刷,结果搞得水花四溅,碗差一点就被我刷坏了。我的碗终于刷好  相似文献   

4.
大碗花     
在广袤的大地上,生长着万物,绿草中绽放的各种花儿,千姿百态,把大地编织成美丽的画卷。而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种特别引人喜爱,且不由地联想到小时打破碗之事的花,叫大碗花。大碗花生长在田间地边路边草地里,开着小小的花朵,花形似碗,人们把它叫作打碗花。它的花,淡粉色,小小的,  相似文献   

5.
大姿 《南方人物周刊》2011,(34):127-127
我人妈当年是看了一眼村口的玉米地就决定嫁给我大爷的。大妈自己也是一等一的人才,手脚麻利,性格直爽,家里田里的活全不在话下。  相似文献   

6.
董锦花 《文史月刊》2008,(10):78-79
1978年春,我复员回乡,在阳城县润城公社干“十大员”中的通讯报道员,后来又兼了理论教员、经营管理员。当时二十几岁的我,每天无忧无虑,就是吃不饱肚子。公社食堂晚饭是一人两碗清汤面,头碗是有汤有面,二碗就成了有汤无面,我常常半夜里被饿醒。一个长我两岁的同事告诉我,用膝盖顶住小肚睡,就能一觉睡到天亮。  相似文献   

7.
外公和外婆     
我对外公一点印象都没有,一点都没有。他在我妈15岁时就死了,胃癌。我总听到隔壁阿婆回忆外公一碗一碗喝烧酒的情景。她说:"那样一大碗烧酒哟,一口灌下去,什么都不就着点,唉,命歹啊!"这我是知道的,外婆很凶,是稍有不顺就操棍子乱挥的人。她不允许外公喝酒,外公只能偷着喝,隔三两天到小店里  相似文献   

8.
新力 《丝绸之路》2003,(2):40-41
《学报》的朱金晨先生邀我写一篇收藏为主题的散。这可把我难坏了。我这个人从小就不知道去收藏什么:比方说外婆家曾有好大一橱明清朝代的红花碗蓝花碗什么的,可那些红花碗蓝花碗终于在我今儿一个明儿一个乒乒乓乓的响声中全没有了;  相似文献   

9.
晋南馄饨     
赵鹏飞 《文史月刊》2002,(11):59-60
馄钝又叫编食,因为是用面皮包馅双手编捏而得名。平时人们吃的馄饨,有元宝馄饨和花馄饨两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吃馄饨的习俗,晋南馄饨更让人垂涎,到晋南不吃馄饨是一大憾事。晋南馄饨以皮薄、馅多、个大而显示黄土高原人真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不像城里的饭店卖馄饨为核算赚钱,舍不得包馅,馄饨不像馄饨,尽是些面片片。  相似文献   

10.
乡村刻字碗     
<正>春节回乡下过年,在母亲的厨房内,又看到了刻字的碗。那天,孙女看到后就拉着我问道":爷爷,爷爷,这只碗的碗底怎么有个字呀?是什么意思呀?"这一问,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着大人买来新碗后,叫工匠刻字的情景。碗底刻字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为啥要在碗底刻字呢?主要是过去一个村庄上的人家办红白喜事,没有那么多的碗。一办事,就得跟左邻右舍借。如果不  相似文献   

11.
玉米的故事     
1961年6月,我们村生产队库房里的黄玉米已清光了,而地里的玉米还青着。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父母经常用山药蛋来煮稀饭给我们喝,每餐只能喝一小碗。我整天都饿得浑身无力,整天都想饭,连做梦都闻到饭香。因为营养太差,都读小学五年级了,我还是瘦黄瘦黄的,像根晒干了的玉米秆,风吹都倒。早上上学的时候,母亲怕我有闪失,就伫立在门边,目送着我走过门前那条瘦瘦的山道。我歪歪斜斜地走了几步,又停了下来,小鸡般柔弱无助地蹲在路边歇着。走快点,别误了上课。母亲急切切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我喘着气说,走不动呀,妈,我饿。母亲说,顶住呀,放学回来就…  相似文献   

12.
凤凰花     
到了美丽的西双版纳,最醒目的莫过于这嫣红的凤凰花,在路边,在院内,在坡上坡下,似一队队仙女舞着红绸迎风婀娜。缤纷的花云不是一朵、两朵、三朵,一嘟噜一嘟噜缀弯密密的枝娅,盛开的时节绝非一日、两日、三日,不凋的花带总是久久地飞红流霞。是夸耀最长的日照赋予的艳色?是戏弄远来的客人,令其缭乱眼花?我曾请教一位敦厚的傣家老大爹,凤凰木的花怎么会这样红艳啊?“远方的客人,请先喝这碗喷香的米酒,尝尝难得的滋味,再甜甜地哑哑嘴巴。”老大爹敬我一大碗新酿的米酒,接着,幽默而风趣地给我作答:“醉人的春风带来了最暖的季节,醉人的春雨把吉…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东北,父亲的哥哥被称作大爷,大爷的媳妇就是大娘,小时候,父母工作忙.我大部分童年都在大娘身边度过。对我来说.大娘更像娘。  相似文献   

14.
灰色童话     
壮志哥是我儿时的偶像。他成绩好到人神共愤的地步,最后考上了北京邮电大学,时常被老师、家长拿来鞭策我们。当然,也有不识货的。一次壮志哥放假回村,有一热心的大爷问他念的啥学校,他朗声说是北京的邮电学校。大爷恍然大悟:哦,毕业了要回村送信啊?壮志哥刚想解释,大爷又以器重的口吻接着说:送信也是国家的人嘛,比电视上说的卖猪肉卖糖葫芦的有出息多了。  相似文献   

15.
蒋九贞 《神州》2010,(6):64-66
我们这里称伯父为大爷,二大爷也就是二伯父。我二大爷是今年(2009年)早春去世的。那几天天气老是阴阴沉沉,风很大,有些倒春寒,要穿很厚的衣服,外面再罩上孝衣,鼓囊囊的雍容,我们这些晚辈越发显示出虔诚笃孝。出殡那天,却是风和日丽,春意融融,河边路旁,偶有花儿绽放,奇怪的是,竟都是些白花,正合了我们的心情,似乎草木也为之悲痛。  相似文献   

16.
1896年的一天,荷兰科学家艾克曼在家门口遇见了个流浪汉,便好心给了他一碗米饭。流浪汉开心地吃起来,可刚吃到一半就将剩下的饭喂了路边的鸡。艾克曼问:"你都吃不饱,为何还给鸡吃?"流浪汉叹了口气,讲起往事。原来,他叫克鲁兹,以前在养鸡场当饲养员。  相似文献   

17.
我还包着屎布片,就失去阿爸阿妈。阿爸的个子是高是矮,我没有见过,阿爸的声音是大是小,我没有听过,阿爸身上有多热乎,我没有沽过一天;阿爸种的米饭有多香甜,我没有尝过一口。阿妈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阿妈的奶水是甜是苦我不知道,阿妈生我时流的血,淌在哪里我不知道;阿妈给我的脐带,在哪里剪断我不知道。田里的小鱼,有宽宽的田水遮身子,野猫不敢去咬。我呀,象轻飘飘的鸡毛,无依无靠受人欺;象倒在路边的烂土碗,‘过路的人也不瞧。人家的小娃,象银首饰一样个个争着戴,象樱桃花一样个个围着瞧。要吃干巴,阿爸烧火烘,要穿衣裳,阿妈用针缝好;白天…  相似文献   

18.
我给碗里填满了米饭,还放上一大块自己也舍不得吃的红烧鱼,我以高傲和特别关怀的样子把碗给了阿角,阿角接住碗看了看,以十分恭敬的样子十分小心和退缩的样子把碗放在地上说:“我不吃,我不会吃,我害怕吃。” 阿角是领主的佣人,牧民出身、二十三岁,信仰黑教,常给我们警卫班放马,有时我们外出,他跟踪马,对我们十分敬重。我比他小十岁,但我们是朋友。我是解放军的卫生员,我看不惯领主训斥他,但是他无论挨打挨  相似文献   

19.
灯,在三十年的生涯中,给了我许多挥之不去的记忆。 我生长在贫穷落后的农村,刚记事时,便知道有棉油灯。母亲用一只黑碗,盏上点棉籽油,再用棉花搓根灯捻子,将一端搭在碗沿上。晚上勤劳的母亲就守着这盏灯打补钉,做针线。有时,我白天睡足了,  相似文献   

20.
《世界》2011,(12):I0038-I0041
美餐之后当然少不了美味甜点。在吉隆坡,下午茶点选择会变得异常丰富,你既可以站在路边大快朵颐一碗颇具当地特色的糖水,亦可以坐在美妙的阳光咖啡馆,惬意品一块刚出妒的Cheese Cak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