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州碧沙岗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碧沙岗在郑州西十里铺村的西南,是一个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400米、高约5米的土岗。郑县志上称"黄土岗",又称"猴岗"。1954年冬,我队派人前往勘探,发现岗上有古代的文化遗存。为了进一步了解,同年12月13日又派  相似文献   

2.
韩子华 《纵横》2010,(8):41-44
我是韩复榘的次子,1923年出生在北京南苑的军营附近,那时父亲在冯玉祥的部队任团长,母亲是随军家眷。  相似文献   

3.
今年(1983年)10月22日,是郑州解放35周年的纪念日。我漫步街头,出入闹市,看到壮观的百货大楼、星罗棋布的商店、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摩肩接踵、神采飞扬的顾客,对我们伟大的党、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由衷敬意油然而生。同时,郑州刚解放时百业凋敝、民不聊生的情景,以及自己在创办国营商业过程中艰苦奋斗的经历,也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不少郑州市民把上街区①称为“小上海”。说实在的,上街还真有点经济繁荣发达的商业大都市的格调。上街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我国特大型铝联合企业——郑州铝厂②的建设和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冯玉祥将军是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他一生戎马倥偬,1928年春曾在郑州为阵亡将士开辟了一块墓地。此墓地位于郑州市建设路中段,座南朝北。这里原是一处高低起伏的黄土岗,系梅山由西南向东北伸延的尾端,长期风沙,形成了沙岗。附近村民在岗上种植树木防风固沙,变成草木丛丛,一片碧绿。1926年,冯玉祥将军赴苏考察,回国后  相似文献   

6.
难忘的回忆     
1967年,文化大革命进入第二个年头。全国的局势已发展到了难以遏制的地步。武汉地区的运动形势,由于中央“文革”组的策划操纵和谢富治、王力等人的直接插手.使“百万雄师”和“工人总部”两大群众组织之间的斗争,表现得更加尖锐,更加激烈,更加复杂,最终爆发了武汉“七二〇事件”。  相似文献   

7.
一、军名日“铁”铁树开花 享有“铁军”的令誉,对于当年驰驱在北伐战场上的第四军每一个成员来说,应该是怀着一种永恒的光荣感的。我们不单单更加珍视我们曾经尽了一份儿国民的天职——为广大的老百姓贡献了小小不言的汗马微劳,而且也为疆场上血染黄沙创造了“铁军”殊勋的先烈而深感后死者的责任重大。尤其是我们懂得珍视国家民族加诸我们这顶桂冠而紧守革命军人本分,今后当加倍奋发努力。  相似文献   

8.
我幼年随父亲在黄陂读书的时候,就认识了蔡济民。记得我的父亲和蔡的父亲唱和的两句诗:“伤心怕看澎湖月,妙手难回旅大春”(甲午后割澎湖、旅大),曾使我们两人深受感动,同时又看到当时的一些进步书报,就起了革命的念头。1908年(戊申),父亲叫我到省考学校谋出路,我却响应了“要革命到营里去”的号召,于是年下季,毅然投入第三十一标第一营前队当兵。蔡济民则在我之先投入第二十九标,  相似文献   

9.
范眭 《炎黄春秋》2006,(12):41-44
从1958年开始,“三面红旗”下的灾难,已经过去48年了,但至今没有淡忘。在那个年代作为一名记者,“瓜菜代”的日子犹能苦熬,最痛苦的莫过于在强烈意识形态的压力下,不知道该怎么做,怎么说,怎么想,不能说真话,又不能不说话,处在一个苦涩而又无奈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张宏 《贵阳文史》2010,(3):34-36
1969年9月初,我接到贵阳十五中学的入学通知,本来我应该在前一年升入初中的,只因“文革”冲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延误了一年。  相似文献   

11.
随卫江青去海南(一)不愿接受的任务1970年11月13日,中央警卫局原局长、中办主任汪东兴找我说:“江青要去海南,由你陪同她去。”我因对江青喜怒无常的性格很了解,想设法避开,于是对汪东兴说“:我对海南岛情况不熟悉,恐怕跟不好呵。”汪东兴说“:海南岛那边有人接待,别的不用你管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大革命”时期,郑州工学院水利工程系。曾在灵宝县(1993年5月改设为灵宝市)设立教学基地,开门办学,并参与多座水电站工程的勘查、设计、试验、施工指导、更新改造和技术咨询工作。为了从“三亲”史料的角度来记录和保存这段珍贵的历史,我先后到郑州、洛阳、灵宝以及三门峡的许多地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这一史实的当事人进行走访,查阅有关档案和报刊资料,并对征集到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的比较、分析和研究,力求使撰写的文章尽可能地贴近历史原貌,比较全面客观地还原事情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3.
张燕妮 《纵横》2013,(6):19-23
今年是父亲张申府诞辰120周年。 父亲去世已经27年了,那是在1996年6月20日,一个阴雨天的下午。 大约是在十七八号的时候,父亲感觉肠胃有点不适,但起居仍然正常,他不愿意去医院看病,让我去北大医院帮他取药。  相似文献   

14.
1966年,出生于大别山区麻城的我刚满12岁.一进初中就赶上了“文革”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徐则浩 《江淮文史》2006,(5):113-11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徽农村成为“大包干”的发源地。人们往往把“大包干”同安徽1961年的“责任田”联系起来,于是在出版物上有关“责任田”的历史资料和回忆文章多起来了。这些材料,我都愿意看,因为当年我也曾参与过这件事。在看的过程中,也启发我把自己的点滴经历写出来。196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基本内容是以纠正一平二调的“共产风”为重点,包括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和对生产的瞎指挥风在内的“五风”,规定了12条政策。安徽省委为了贯彻《紧急指示信》,对“五风”刮得比…  相似文献   

16.
“敖汉”的本义不是“老大”。“敖汉”最初以“鄂托克”名称出现于蒙古史籍里是在 1 5世纪中期 ,“敖汉”、“鄂托克”当时是察哈尔诸鄂托克之一。敖汉鄂托克人当初居住在今阿鲁科尔沁旗西北及巴林左旗北部 ,其地为大兴安岭西南段苏克苏鲁山 ,亦即乌桓山 ,敖汉鄂托克依乌桓山得名。对以上说法需要做一番考证。《赤峰地名志》将“敖汉”释作“老大” ,① 大多数敖汉人也以为“敖汉”应释作“老大”。他们的根据是《蒙古游牧记》的一则记录 :“贝玛土谢图 ,子二 ,长岱青杜棱号所部曰敖汉。”② 以长子岱青杜棱号所部曰敖汉 ,作为“老大”的根…  相似文献   

17.
大妹 《炎黄春秋》2006,(11):50-54
这是徐雪寒先生女儿回忆徐老的一篇短文。徐雪寒同志是一位令人十分尊敬的前辈学者和带有传奇色彩的职业革命家。他是新知书店的创办人。16岁时就任中共杭州地委组织部长。是解放后接管上海的主要成员。曾任多种重要职务。50年代初任国家外贸部副部长。徐老在1943年出任党在华中地区的情报领导机关——中共华中局联络部副部长。作为潘汉年的主要助手直接参与领导中共上海地下党的工作。解放后因潘案蒙冤入狱。改革开放后才得以平反。2005年4月徐老以94岁高龄去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1968年1月3日,河南省灵宝县。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成立,4月县革委会实行了精兵简政。很快,灵宝县精兵简政的经验成为在全国推广和学习的典型。那么灵宝县的精兵简政到底是怎样的呢?现根据我掌握的情况.并适当参考有关文献资料,详述于后。  相似文献   

19.
1976年10月6日,是个难忘的日子,是全中国人民欢天喜地值得庆祝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祸国殃民、作恶多端的“四人帮”被彻底粉碎的日子。  相似文献   

20.
二月作者     
《华夏地理》2007,(2):201-201
“它冲过来,用鼻子狠狠顶我,还咬了我一口。”摄影师陈郁文说,他为了拍片,专门参加了群猪聚会,不料光荣负伤。后来主人叶秀莉告诉他,这是一保喜欢当“老大”的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