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杰克逊“反银行斗争”的性质和历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杰克逊是美国历史上享有盛名的总统之一,在历次最佳总统评选中,他几乎次次当选。美国史学家往往把“杰克逊民主”和“杰弗逊民主”相提并论,甚至把杰克逊执政的时代命名为“杰克逊时代”。自詹姆斯·帕顿的《安德鲁·杰克逊的生平》问世至今,美国出版了大量有关杰克逊的专著,对“杰克逊民主”作了各种各样的解释。然而,我国对杰克逊的研究却很少问津,对“杰克逊民主”更未进行深入的探讨。实际上,“杰克逊民主”有其具体的内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来是一个重视风俗的国度,至迟在西周时代就已建立了采风制度。及至春秋战国时代,风俗开始成为先秦诸子讨论的中心议题之一。“风”、“俗”两字首提者为孔子,“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风俗”一词,最早提出则是苟子,“广教化,美风俗”。不仅如此,能否移风易俗也成为时代进步的标志之一。秦国就是一个成功转变风俗的国家。入秦汉之后,风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内蒙行记     
草原帝国的知识考古——去内蒙 (8月22日) 去内蒙是一个久远的愿望,也是整体了解古今中国和东亚世界的必须。去那之前,关于“中国”的知识都是残缺的。尽管去了之后很难说就能补充完满,但去和不去已成为一个“东亚人”认知上的转折点。 满清时代,蒙古的“内”、“外”连为一体,构成东亚大陆重要而广阔的地理和文化单元。  相似文献   

4.
德意志“历史学派”传统与纳粹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少历史学家与经济学家将罗斯福“新政”与希特勒“新经济政策”视为凯恩斯主义模式运用上的开端 ,这早已成为一种习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曾著文《凯恩斯主义在美国》 ,对此作过一点小小的“修正”。这位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谈到 ,1 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并开始奉行“新政”以后 ,凯恩斯本人以及他的思想在美国仍然遭到冷遇 ,以致于美国既未能真正克服 1 92 9至 1 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也未能阻止 1 937至 1 938年危机的到来 ,只是到 1 939年 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凯恩斯主义的补救方法才真正为美国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美国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反应(1966~1968)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 6年 7月 ,迫于国际局势的压力 ,约翰逊政府提出了“遏制但不孤立”中国的政策 ,但该政策提出后并没有得到有始有终的实施。美国学者的一种观点认为 ,其原因在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阻碍了美国的外交努力 ,使中美之间失去了一次改善关系的重要机会。然而 ,美国国务院最新解密的外交政策档案显示 ,这一观点的准确性值得怀疑。美国对“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反应有自己的政策考虑 :它为中国这场内乱设定了目标 ,即希望这场运动导致中国政局发生有利于美国的变化。 1 96 7年中后期 ,随着“文化大革命”局势的渐趋稳定 ,美国的期望落空 ,美国政府内强硬派人士拒绝进一步尝试新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6.
吴澧 《湖南文史》2013,(6):68-68
尼克松在中国最出名的,是打破了两国间多年隔绝的坚冰;他在美国最出名的,则是“水门事件”中险遭弹劾,史无前例地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辞职的总统。不过,尼克松的历史意义远不止于此。20世纪60年代初,曾因时评写得好而获过普利策奖(1985年)的美国专栏作家默里·肯普顿就说过:虽然二战名将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是1952年到1960年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只是他的副总统,但“20世纪50年代不是艾森豪威尔的时代而是尼克松的时代。这是中产阶级的下层以此公领衔,开始在美国历史上勒石留名的十年”。  相似文献   

7.
金其安 《江淮文史》2013,(6):102-109
1963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四清”运动,持续4年之久。运动从一开始的“清账目、清仓库、清工分、清财物”发展到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清经济、清政治、清思想、清组织”,到运动后期又错误地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致使不少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事实上,这个运动只是“文革”浩劫的前奏。  相似文献   

8.
编辑手记     
《山茶》2011,(3):42-42
在杰克逊的心目中是没有好人坏人之分的.有的只是它永远迫不及待想见的“人”。我应该解释一下:杰克逊是我养的一条杰克罗素梗犬,雄性。它遇见人的时候.短短的尾巴立刻摇得光影缭乱,那股振动的力量沿着带有花斑的身体传递,直传到软塌塌的耳朵上去。它总是兴高采烈.淘气活泼.又有爱心——爱狗之人心仪的优点它都占齐了。它的形象很可以代表经过多年选择性育种而驯化的动物。  相似文献   

9.
刘敏  杜学元 《神州》2012,(11):18-18
剩文化流行,“剩女”成为热门话题。女性在“剩女”问题上。自我意识出现偏差,包括:其一,“中国式剩女”由家庭社会环境造就而成;其二,“剩女现象是社会泛物质观的一个缩影。我们应该以平常心看待男女初婚年龄的延迟。  相似文献   

10.
姜晓宁 《丝绸之路》2009,(20):104-106
儿童成人化是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以歌王杰克逊的童年经历为例,分析了儿童成化现象的原因、表现以及影响,以期对儿童成人化现象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五四”堪称是一个民主时代,民主作为一个响亮的口号,成为了整个时代的价值取向,成为一种时代精神。五四之前,民主基本上是少数知识精英的思想专利。五四时期,专制主义成为众矢之的,民主思想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民主与科学成为大批知识分子追求的目标。广大学生对自由、平等观念的富有朝气与激情的宣传,更使五四民主主义思潮滚滚奔涌,一浪高过一浪。“五四”民主观念的普及程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当前,对“五四”民主启蒙思想进行回顾,也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共和制度———“五四”民主的价值目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在饱含屈…  相似文献   

12.
收入《美国史论文集(1981—1983)》的邓蜀生先生的《美国联邦主义的历史演变》一文,是一篇好文章,我不只自己喜欢读,而且还时常向热衷于美国史学习的学生推荐。不过,邓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所持的一个观点,我却不大赞同。邓先生认为,在1832—1833年关税和州权危机中,“以坚决维护联邦统一,反对极端州权主义者的分裂和分离行动而在美国历史上赢得重要地位”的美国第七届总统安德鲁·杰克逊,“本人是不同意保护关税法的”,“他反对对南部不利的保护关税率”。①我认为邓先生的上述看法有失斟酌,实在是“冤枉”了杰克逊。  相似文献   

13.
"汪辜会谈"的成因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3年 4月 2 7— 2 9日 ,海峡两岸人士以民间名义公开进行的最高层次的会谈———“汪辜会谈” ,这是两岸隔绝 4 0多年首次公开高层商谈。 1 989— 1 993年中美关系的新变化和台湾问题的凸显 ,是“汪辜会谈”实现的重要背景 ,此外 ,通过政治谈判实现统一逐渐成为共识、台湾当局的现实政治需要及两岸经贸的长足发展都使“汪辜会谈”的实现呈现出不可扭转的趋势。在“汪辜会谈”的预备性磋商中 ,“一个中国”原则如何表述成为双方商谈的焦点。对于海峡两岸的新变化———“汪辜会谈” ,美国的态度是谨慎而模糊的 ,这反映了美国在此地区的利益。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态度 ,实质上是既承认口头上的“一个中国”的原则 ,又不愿意接受两岸事实上的“统一” ,以保持两岸军事政治平衡为手段 ,维持海峡两岸“分治”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罗得岛问题是产生于罗得岛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制宪运动中的一个有关人民变更政府的权利的问题。围绕该问题的争论既是革命时期政治辩论的延续,也是革命时期构建民主政治的继续和发展。罗得岛的改革派和反对派分别诉诸革命时期激进派和建国精英们的话语,对人民主权的含义、多数统治的限度,以及人民的革命权等美国代表制民主的若干根本问题做出了自己的阐释,而罗得岛问题的结果也表明,从革命时代到后革命时代,美国民主的制度内涵和政治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嬗变。  相似文献   

15.
评建国到“文革”前的“文化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 1 958年以后 ,曾有过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而且这一运动最终与“文化大革命”联系在一起 ,并成为后者发动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力图对“文化革命”的源起、嬗变、内容、形成及最终结果作一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韩艳 《神州》2010,(2):76-79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相似文献   

17.
"台独"势力的"日本情结"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独”分子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都具有浓厚的“日本情结”,这也是驱动“台独”势力长期不遗余力从事分裂祖国活动和造成台湾问题久拖不决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有二:1、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特别是它所发动的“皇民化运动”的久远影响,是导致“台独”势力“日本情结”产生的历史原因;2、“台独”势力出于台湾“独立”的欲求,急需取得外部势力特别是与台湾渊源甚深的日本右翼势力的支持,这是“台独”势力“日本情结”产生的现实原因,也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老年学会理事、湖北省老年学会副会长兼湖北“老有所为”委员会主委、武汉老龄科学研究院创始人卫衍翔院长,在全球人口加速老龄化的形势下,根据中国国情和自身老有所为的长期实践而撰写的“六十而立”论,发表已逾19年。19年来,世界在发展,中国在前进,人口老龄化趋势更加迅猛。时代列车已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今,随着时代的前进,“六十而立”的本身从内容到形式,已发展完善成为一个系统的理论学说,成为许许多多不甘为人生划句号的老年人自立自强的箴言,成为许许多多不愿被社会喻为“夕阳”的老年人开创生命第二个春天、创造新辉煌的动力。君不见,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八旬老翁办企业,百岁寿星章,华发风流,银须倜傥!一个健康老龄化的潮头已开始腾跃在古老华夏的大地上。有鉴于斯,亦有感于斯,我们编写此,作为献给“六十而立”论在走向新世纪征程中的一份纪念礼物!  相似文献   

19.
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把资产阶级视为自己阶级上的敌人,这是共产党人意识形态上的既定要求。而中国革命的民主主义性质,又规定了它对资产阶级必须实行统一战线的政策。这种矛盾的状况进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不可避免地成为困扰着共产党人的一道难题。事实上,从1947年底开始大规模占领城市之日起,中共中央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阶级路线。到1948年9月政治局会议时,毛泽东、刘少奇等就已经明确地提出:全国政权到手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了。但事实上,共产党人仍旧不得不牵就于在经济领域里的力量对比,在几年的时间里继续实行团结资产阶级的政策,直到“三反”“五反”运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1943年春,延安开始了“抢救运动”,这场“运动”由康生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